高层建筑的结构对抗震性能及灾难逃生的影响?

作者&投稿:阴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各种灾难逃生常识~

一、火灾自救逃生的方法
(一)、毛巾保护法:逃生时把毛巾浸湿,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行进,穿过烟雾,呼吸困难时也不能将毛巾拿开。
(二)、隔离火场时: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可用湿被褥、衣物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关闭所有窗户,等待救援。
(三)、绳索滑离法:当各通道被火封锁死,可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撕成条拧成绳,固定于暖气管道等处,顺绳缓慢下滑。
(四)、抛物呼救法: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的地方,并向窗外晃动或抛鲜艳、晃眼的东西呼救。
(五)、低层跳离法:如果被火困于二楼,可以向地面扔些棉被等织物之后,手扒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落,切勿高层跳离。
二、火灾自救逃生的基本要求
(一)、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务。
(二)、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三)、收到火灾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冲出去。
(四)、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是身体接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五)、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服压灭火苗。
(六)、遇火灾不可以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七)、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应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门窗,并泼水降温。
(八)、若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对外求救。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以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练成绳索,拴紧在窗框、铁栏杆等牢固物体上,顺绳索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三、地震避险逃生的方法
(一)、在楼房内遇到地震应躲在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或躲靠在支撑力大而自身隐固性好的物件旁边,如铁皮柜、立柜、暖气、大器械旁边。注意,只能靠进支撑物,不能钻进去。目的是要利用屋顶塌落时坠落水泥板会与支撑物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自然空间,人在这个空间即容易呼吸,又便于他人救助。
(二)、在户外遇到地震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压线、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大的广告牌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晃动过后下立即下桥。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三)、在教室里遇到地震要在教师等人员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一定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桌子等)躲藏,伏而待定,切忌乱逃生。地震一停,听从指挥,迅速有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不要盲目跳楼,也不要拥挤在电梯、过道上。
(四)、在工作时间遇到地震应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五)、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遇到地震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
(六)、在百货商场遇到地震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是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四、洪水发生时自救逃生
(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当天气预报连续报有暴雨或大暴雨时,居住在河谷、低洼地带,沿江沿湖地区的人们,就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水情的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二)、在洪水到来之前,按照预先选择好的路线撤离易被洪水淹没的地区。
(三)、如果洪水来势凶猛,已来不及撤离时,可爬上屋顶、墙头或附近的大树上,等候救援。但土墙、泥缝砖墙住房,经水一泡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只能作为暂时的避难场所,因此,还应想别的办法逃生。
(四)、如果有可能,可吃些高热量食品,如巧克力、饼干等,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避难时,应携带好必备的衣物以御寒,特别要带上必须的饮用水,千万不要喝洪水,以免传染上疾病。
(五)、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床单、衣服等工具发出求救信号,以引起营救人员的注意,前来求救。
(六)可借助木板、木床、箱子等可以在水上漂浮的东西逃生,但必须注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这种方法。
(七)、洪水过后,不要徒步过水流很快、水深已过膝盖的小溪。

扩展资料: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考您几个防灾减灾小常识:如果发生火灾,怎么最短时间逃生?地震发生,等待救援的幸存者如何维持生命?还有就是参加集会时被人流挤倒了,什么姿势能保证心脑不受伤害呢?
很显然,这些常识在灾难临头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可能一些收音机前的朋友会说了,类似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想知道,可是问题是,缺少便捷、简易的知晓渠道,宣传也不够到位。
眼下就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帮您学习到这些自救知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这是国内第一部用漫画形式表现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的科普丛书,由国内漫画行业的高手绘制。
灾难医学专家表示,与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相比,大型城市的灾害性事故发生原因往往是人祸大于天灾,自救与互救技能的匮乏、逃生演练的空缺,是城市安全事故转化为灾难的诱因。
所以,对于民众开展灾难预警训练,加强灾难状态下的心理素质锻炼以及基本知识培训,提高对灾难事件的医疗救援意识十分必要。
那么,其他的国家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来宣传防灾知识,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呢?我们先去南美看一看。因为南美幅员辽阔,各国面临的主要灾害不一样,如何科普逃生也是各有各的路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南美记者王觉眠介绍:
王觉眠:生命宝贵,南美国家很重视在各类灾害中如何逃生。在阿根廷,这片被上帝眷顾的土地自然灾害少、风光优美,人们在假期时经常去野营、户外探险,所以从小学时开始,老师们就会教孩子们如何野外生存,在野外受伤怎么办?如何为同伴打绷带,如何识别方向,如何呼救等等。
而在一山之隔的阿根廷邻国,智利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人们从小就会在学校和社区的组织下学习地震逃生技巧,在父母的督促下,孩子们会反复联系这些技巧,地震逃生演习更是家常便饭。在智利的公共场所,会有醒目的逃生出口、宾馆,还有英文的逃生指南提供给外国游客。
在南美大陆的上端,哥伦比亚境内,每年都会遭受到洪灾。政府会不时通过当地的报纸和广播提醒家家户户收拾好一个逃生包,里面要放上重要的文件,清洁的水和能够存放时间比较长的食物,还要有橡皮艇一类的逃生工具,因为有一些印第安人不识字,所以政府会将这些建议画成图画,方便村民看懂。
澳大利亚在宣传防灾减灾方面非常重视对市民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培养,各个学校、社区会不定期举行火警演练,在传授科普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民众逃生技能的训练。《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
胡方:在知识培养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将宣传工作下分到每一个社区,山林大火的频发区的委员会会将避灾的宣传手册免费送给每一个居民,有效区域还会向市民赠送冰箱贴或者是钥匙环一类随处可以看到的东西,上面印有各种紧急联络电话。
另外,澳大利亚的一些应急机构非常注重和市民之间的一个互动,各处的消防局都会有专门的开放日,欢迎公众到消防局内进行参观,会有专人讲解如何使用各种消防器械。
除了知识的普及以外,澳大利亚也非常注重对于市民的技能性的培养。每一个澳大利亚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到几十次甚至是上百次的火警演练。
办公大楼每一年都会举行虚拟的火警警报演练,所有的人员都必须要像是真实的警报一样,通过安全门撤离大楼到制定的位置去集合。通过从小到大几十次的练习,以后就算是遇到了真正的火警或者其他的灾难,大家都会知道如何安全的撤离,而并不会惊慌。
地震、火山爆发、核辐射,近几年日本频频遭受自然灾害,也促使民众加强学习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我们下面来听《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的介绍:
黄学清:日本的防灾教育训练贯穿每一个公民的一生,从幼儿园起就不断给孩子们讲授防灾知识,组织他们进行防灾演习。到了中小学,很多学校和社区一起举办防灾训练,内容更加丰富。
比如在避难所体验灾后幸存的野营生活,就是切断对外的联系,进行野外独立生存一两天的训练。除了通过书本教材、录像学习以外,一些学校还聘请经历了阪神大地震等大灾难的人讲述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很多消防局,从消防队员中培养出专业的讲师,担任学校和社区的客座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持续性的防灾教育。
另外,日本还将趣味融入防灾教育中,防灾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的免费开放,里面有各种模拟灾害的设施,这个号称每个家庭都准备防灾应急包,里面要准备三天的水和食品、手电、打火机、蜡烛等,普遍形成了灾难不能避免但可以防范和自救的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首部灾难逃生避险科普书面世 漫画普及防灾常识


  目前,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都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而这种结构的特性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烈度约为5.45度)不坏、中震(烈度为7度)可修、大震(烈度为8度)不倒”,其结构具备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此外,我国的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种。“其中,框架结构多用于不太高的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办公楼及综合楼。值得关注的是,建筑界都把‘剪力墙’称为‘防震墙’!”
为什么“剪力墙”被称为“防震墙”?剪力墙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墙板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作为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因为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所以剪力墙较之其他结构形式而言,更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水平剪力,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强,抗震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居住也很舒适。“基于这些特点,高层住宅几乎都采用了剪力墙结构!
  地震的危害性非常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即当地震烈度小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应基本完好;当地震烈度大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建筑即使产生较大破坏,也应保证不出现即时的垮塌,以使人员能够有逃生的时间。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砌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结构框架以及钢与钢筋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其中,住宅多为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公共建筑由于需要较大空间,一般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多见于多层建筑
  从抗震性能的角度分析:砌体结构由于由砖、石等砌筑而成,砌块之间的连接较差,虽然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加强措施,但当遇到强震时,在水平和竖向交替振动作用下,砌块之间的连接容易被破坏,导致砌体松散,竖向受力构件破坏,建筑物垮塌;相比之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为宽敞的使用空间,有利于建筑功能的组织和分割,但其抗侧刚度较弱,在强震作用下易出现较大位移,导致结构产生较严重破坏,因此也属抗震不利结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多高层住宅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在地震作用下位移较小。经过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破坏会局限于门窗洞口处出现裂缝,即使墙体开裂,各墙肢也可支承楼板,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垮塌。从日本坂神地震的实例来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房屋未出现大的破坏,震害较轻。
  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公共建筑和多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合适的部位增设剪力墙,在提供满足功能需要的大空间的同时,由增设的剪力墙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上述各种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即指结构在小震和大震下的表现各不相同。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差一些。
  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80年代以前的建筑大量存在,这些建筑大多未考虑抗震或抗震能力较差,有些房屋虽经过抗震加固,整体抗震性能依然较差。此次汶川地震中垮塌的房屋大部分为建造较早的砌体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及交通运输能力较差的地区,使用就地取材的砖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砌体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大量存在,而作为低层公共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也将大量存在。因此如何从设计上提高高设防烈度地区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特别是在罕遇的强震作用下的防倒塌能力,应是今后工程抗震研究的重点。
  从建筑结构上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甚至新的设计思想得到大量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手段。如使用更高强度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并降低结构自重。与之相比,新技术、新设计思想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其中,隔震和消能减震就是两种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技术。
  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隔震技术是国际上热门的工程抗震新技术。它通过把隔震消能装置(如橡胶隔震垫)安放在结构物底部和基础(或底部柱顶)之间,把上部结构和基础“隔开”。这样,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作用,明显地减轻结构物的地震反应,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国内外大量的试验和工程实践证明,隔震体系一般可使结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下降60%左右,从而消除或有效减轻结构的地震损坏,提高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的安全性。隔震体系具有很大的垂直承载力(50T~2000T)及很大的垂直压缩刚度,而其水平变形刚度较小(0.25kN/mm~1.8kN/mm),水平极限变位值较大(10~50cm),它具有足够大的初始刚度,以抵抗风荷载和轻微地震,当强地震发生时,又能自由柔性滑动;而变形过大时,刚度回升,具有保护和限位作用,钢板夹层橡胶隔震垫具有较大的复位能力,在多次地震中自动瞬时复位。
  同时,它耐久性能好,一般使用寿命可在70年以上,远远超过一般民用建筑物5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该市相距不远的两个医院,一个是隔震的,地震时医师护士照常工作;另一个是不隔震的,损坏厉害,一直无法恢复工作。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该市的西部邮政大楼和松村研究所大楼等隔震房屋经受了地震的考验,房屋结构安全完好,仪器、设备、装修等丝毫无损。根据其特性,一般来说隔震技术主要适用于较重要的低层和多层建筑,如医院、学校、商场、科研机构以及重要的指挥职能单位。
  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技术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
  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目前在日本、美国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应用,并在震害中有较好的表现。我国从1990年代开始,也以试点的方式在一些工程中应用了这些技术并获得了一些好的经验。新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给出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工程应用的指导性意见,标志着这些新技术已进入实用性阶段。
  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虽然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目前建造成本较高,且该技术从设计到构造,施工较复杂,正确合理地掌握和实施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新技术距离大规模推广和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
  合理的建筑设计,也可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其实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正确的抗震理论指导下,依据合理的设计原则,同样可以提高甚至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这些原则包括:结构构件应具备足够大的承载能力;结构应具有足够大的刚度以减小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和位移;结构应具有足够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这一点对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延性大,说明塑性变形能力大,强度或承载力的降低缓慢,从而有足够大的能力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
  综合运用抗震原则,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目标,多道防线刚柔结合,同时保证结构体型简单,结构受力和传力途径直接,整体结构与结构构件共同作用,如此一来就可以从设计上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以著名美籍华裔设计师林同炎设计的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美洲银行大楼为例,该楼18层61米高,采取了多道防线刚柔结合的设计思想,通过在总体系中预设薄弱环节作为强烈地震作用下可被破坏但不影响整体安全的耗能构件,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1972年马那瓜强烈地震时,该楼仅出现少量裂缝,经过简单维修加固后至今仍可使用,而周围大量建筑物倒塌,5000多人死亡。美洲银行大楼在马那瓜地震中的表现充分证实了概念设计思想的创造性和前瞻性,这说明以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目标,在罕遇的强烈地震作用下,通过充分发挥结构和构件的延性与耗能能力,仍可使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地震灾害对建筑行业的启示
  工程抗震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学科,每一次地震都会为我们提供新的信息,推动建筑抗震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与研究5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储备大幅提高。近年来,新技术、新型建材以及新的设计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建造出大批高质量的建筑。这些在新的抗震规范指导下设计的建筑,基本能够保证在地震下的设计目标。
  应该看到,近年来在房地产行业,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片面追求建筑造型的新奇独特、忽视建筑整体抗震性能的问题。无论如何,对建筑结构来说,良好的抗震性能一定来自于相对简单的体型,来自简单而直接的传力体系以及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多道防线。考虑到地震可能造成的巨大灾难,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是非常必要的。
  在考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对房屋建筑来说,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就是火灾,以及由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因此在今后房屋设计中有必要增加结构抗火设计,同时地基和基础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到地基变形对房屋安全的影响。
  地震是一场灾难,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建筑行业有责任更加努力地工作,战胜灾难,建设美好的家园。

目前,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都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而这种结构的特性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是“小震(烈度约为5.45度)不坏、中震(烈度为7度)可修、大震(烈度为8度)不倒”,其结构具备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此外,我国的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种。“其中,框架结构多用于不太高的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办公楼及综合楼。值得关注的是,建筑界都把‘剪力墙’称为‘防震墙’!”
为什么“剪力墙”被称为“防震墙”?剪力墙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墙板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作为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因为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所以剪力墙较之其他结构形式而言,更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水平剪力,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强,抗震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居住也很舒适。“基于这些特点,高层住宅几乎都采用了剪力墙结构!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是:
“小震(烈度约为5.45度)不坏、中震(烈度为7度)可修、大震(烈度为8度)不倒”,其结构具备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我国的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种。
“其中,框架结构多用于不太高的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办公楼及综合楼。

  高层建筑的框架剪力结构抗震性最强,最适合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一、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有利的房屋体型。一栋房屋的动力特性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抗震性良好的房屋具有以下特点:面形状平简单对称,立面变化均匀,房屋高度合适,房屋宽度比,足够的基础埋深,防震缝合理设置。
  (二)抗震构造柱布置不当。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与纵墙交界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三)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抗震构造措施不到位。砌体外围护墙砌筑在框架柱外又没有设置抗震造柱,框架间砌体填充墙高度长度超过规范规定要求有没有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四)合理的结构布置。结构平面宜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否则很容易发生破。结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步均匀变化
  (五)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如一半采用砌体承重,而另一半或局部采用全框架承重或排架承重;底框砖房中一半为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承重,这种情况常发现在平面纵轴与街道轴线相交的住宅,其底层为三点,设计成一半为底框砖房,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自承,造成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二者都产生突变,对抗震十分不利。
  (六)恰当的结构材料。在高层建筑的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材料选用也很重要。
  (七)多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结构部件或多或少的参于到抗震工作中, 从而改变了整个结构或某些构件的承载力和传力路线 , 产生出乎预料的抗震效果,或者造成未曾估计到的局部震害,因此有必要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
  二、高层建筑结构对灾难逃生的影响:
  (一)建筑结构对抗震性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构造结构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
  砖混结构,就是砖和混凝土结合的建筑结构,层数一般控制在6层以内。这是因为砖混结构会大量使用到砖,这种材料只有抗压性;并且,砖混结构常使用的材料还有预制板,这种材料虽然也是钢筋混凝土,但是由于预制板搭建,往往只将预制板的钢筋简单绑扎,注入少许水泥,就像搭积木似的一层一层搭起。一旦遭受地震摇晃,可能就会松散,安全性也就大大降低。而框架结构使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兼备水泥的抗压性和钢筋的抗拉性,不论是承受竖向力还是水平力,钢筋混凝土都要强于砖。现浇的混凝土,因为是一次成型,整体性很强,所以框架结构抗震的效果要好很多。
  框架结构多用于不太高的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办公楼及综合楼。在房子不超过八九层时,是梁、柱、板为混凝土,而没有剪力墙的简单框架结构;建筑层数再高的话,则要用钢筋混凝土代替砖墙,将柱变做剪力墙,做成‘框架剪力墙结构’;而层数达到40层以上,则要使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地王大厦便是其代表之作。
  目前,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都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墙板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作为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因为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所以剪力墙较之其他结构形式而言,更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水平剪力,抵抗破坏的能力更强,抗震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居住也很舒适。所以,建筑界都把‘剪力墙’称为‘防震墙’。基于这些特点,高层住宅几乎都采用了剪力墙结构!而这种结构的特性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框架剪力结构作为大多数高层建筑的结构,具备以上特点,为地震的逃离做了很好的保证。在这种前提下,高层虽然在地震时晃动厉害,但并不危险。在高层建筑中,楼层越高振幅越大,位移(即晃动的距离)越大。高楼晃动很大,而这与决定高楼是否安全的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地震来临时,对处于高层建筑中的人,当遭遇强震时不要惊慌、乱跑,特别是正在强震时不要往外惊慌逃窜,以免被不稳的落物(门脸、幕墙、花盆等)砸伤,主震停止后应迅速撤离到空旷地方
  (二)建筑结构对火灾蔓延的影响: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所以造成了高层建筑比低层建筑的火灾危害性大。一旦发生火灾,即可通过各种通道蔓延,使火灾迅速扩散,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高层建筑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建筑层数多,结构复杂,面积较大,流动人员多,因此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建筑中庭等竖向管井通道在未采用防火分隔或对防火分隔措施处理不当,发生火灾时,象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拔气作用大,会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
  建筑物的火势蔓延途径是较多的,建筑物的开口、隐蔽空间、外墙或大型窗以及高层建筑的竖向管井、中庭等都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通道,还有建筑物的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和室内放置的物品也对火灾的蔓延方向有重要影响。综合分析以上因素,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对火灾蔓延路线的影响,控制有利于火灾蔓延的因素,为建筑防火提供依据;也可以在火灾发生后,使火灾调查人员有一定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为正确分析、判断起火部位及起火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高层建筑的框架剪力结构抗震性最强,最适合高层建筑,而在火灾逃生中则要注意各种火势蔓延途径,装修时不违反防火常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加强建筑安全性,尽快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安全、高效的逃生装置。

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答:目前,钢结构普遍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中,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则更为广泛。同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韧性好、强度与重量比高的优点,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但是,如果钢结构房屋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制作和维护上出现问题。则其优良的钢材特性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地震作用下同样会造成结构的局面破坏或...

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
答:由于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不同于低层建筑,因此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除应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使建筑物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结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来吸收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减弱地震破坏的...

高层建筑怎么抗震?
答: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抗震性能与高层低层无关,衡量抗震性主要依据是看建筑结构。另外,建筑质量的参差,跨度的大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抗震性能最好的是钢架结构,其它...

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比较
答:近些年来大部分地震设防地区都强制要求四层以上建筑改为框架结构,同时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普遍,抗震性能较好。 (考试大β 多层建筑比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好 震害调查表明,同等条件下,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震害程度和破坏率也越大。高层建筑外墙简洁能够降低风险 目前大部分...

谈谈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延性设计
答:0引言 钢筋混凝土由于其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整体性,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但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仍然会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造成损害。1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延性的作用 延性是指建筑在屈服后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答: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

高层建筑最保险的抗震设计分析?
答:一般来说,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安全、适用、耐久、整体性好的功能要求,但是一些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现行规范无法解决人们的安全问题。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较高,结构也比一般建筑复杂,高层建筑的抗震一直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重点。强烈的地震不仅会直接破坏各种建筑物...

高层的楼能抗几级地震?
答: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

高层住宅抗震等级是几级?
答:砖混结构一般是5级,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架结构一般都是七级以上。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中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断烈度的...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答:进一步动力理论也称地震时程分析理论,它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完成抗震设计工作。 (一)高层建筑抗震措施在对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除要考虑概念设计、结构抗震验算外,历次地震后人们在限制建筑高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