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与昭书有什么区别?它们都要皇帝用玉玺加盖印章吗?

作者&投稿:繁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玉印章和玉玺的区别~

玺始出于周后,也有叫宝的,到了周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家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
雕刻方面,首先由于玺是 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大多多以玉制交龙纽为多,其它也有金银或木质材料雕刻而成,但多交龙纽。另从文字内容上来讲,玉玺的文字在古代大多是既定的,自秦代六玺之后,或是重刻或是传承,后又变为八玺,九玺,但均为皇权的象征,其他印章多为文人私刻,不能用龙纽,文字也会随意很多。
现代玉玺和其他印章的雕刻只是材质的区别,均为艺术类书画用章,已没有太多的约束。

后妃之中,皇后的印级别最高,钮为两龙交卧,其次为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印,钮为一只盘龙,妃子用龟印,但钮并不是龟形,而是龙头龙尾,仅背似龟背,并且妃子的印只可称印,不可以称宝。

印章的内容也因册封封位的不同而不同,并没有统一的内容,慈禧用的是“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我的印象里,似乎只有册封后妃的封册上盖皇后印玺,其余时候很少用的吧,而后妃的印章干脆只是个身份的象征,几乎不会有用的机会。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 自秦以来,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诏书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结尾语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中间则叙述诏告天下事件的内容。诏书由内阁拟稿,经大学士定稿进呈,皇帝批阅后,以墨笔楷书,由右至左直写,写在大幅黄纸上,中间及纸张接缝处钤「皇帝之宝」玺。制作完成后的诏书称为「诏黄」,以极其隆重而繁复的礼仪,送至天安门城楼上宣读,象征著布告天下。宣诏礼成,由礼部接诏,立即誊写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驿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誊写的诏书,称为「誊黄」,雕板印刷的诏书,称为「搨黄」。 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一般是针对一个人或某几个人; 诏书一般是针对天下臣民;

圣旨一般是针对特定人的;诏书一般是针对所有人的,都要加盖印章。
圣旨,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汉承秦制,唐、宋废止不用,元代又恢复使用。明代用诏书宣布重大政令或训诫臣工。

圣旨一般都是指皇帝下的命令之类,昭书大多指通知这一类,圣旨需要玉玺,昭书可要可不要,但是如果没有玉玺也需要皇帝有说服力的信物

圣旨一般是针对一个人或某几个人; 诏书一般是针对天下臣民 要加盖印章

圣旨也有防伪功能吗?古代诏令不能伪造的原因是什么?
答:圣旨两端飞舞的银龙作为防伪标记。这个图腾不是随便人做的。它们是由宫中熟练的绣工一件件缝制而成的。此外,经过多年的经营,宫中的刺绣作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刺绣小姐对针法太挑剔了,一般人都模仿不来。第三,诏令有很多颜色,不只是人们眼中的黄色。然而,不同的颜色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皇帝的圣旨、诏书是如何写成的?
答:诏书和制书格式基本一致,以“奉天承运”或开头,行文中注意抬格,即遇到“天子”等称谓,或“制曰”、“诏曰”等词汇时,抬一格(换新列书写,该称谓或词汇比其它列高出一格);遇到列祖列宗的庙号、谥号,或代表上天的词汇时,抬两格(换新列书写,该称谓比其它列高出两格)。如下图所示:

古代圣旨是什么样的
答:邹夫子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奉天成运皇帝,诏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钦此就是皇家专用名词,就是到这里结束的意思。其实真实的皇帝圣...

旨意旨令圣旨各有什么区别
答:旨意就是皇帝或者教主等当头的传达下来的、不可违背的授意,旨令就传达下来的、不可违背的命令,圣旨主要是指皇上颁发的的诏书。

秦汉时期的公文"诏"有什么作用?
答:皇帝的意志被传达给各级官 员和民众,从而实现中 央对地方的有效控 制。同时,诏书也是实现皇帝权力的象征,强化了专 制主 义皇权。各级官 员和民众必须服 从诏书的命令,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诏书在秦汉时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文书,对于维护中 央集 权制 度和国 家统 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皇帝给太子的命令书叫什么?
答:秦朝时,皇帝的命称“诏”,令称“制”,在隋唐时期,皇帝的命令称做“敕”,太子的命令称做“教”

圣旨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_圣旨是什么意思?
答:圣旨的近义词是什么?圣旨的反义词是什么?词语储备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为了能让大家从多个角度了解圣旨的意思,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圣旨的近义词和圣旨的反义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圣旨的近义词是什么?诏书 君命圣旨的反义词是什么?无圣旨的读音圣旨的拼音是:【shèng zhǐ】圣旨是什么意思?封建社会时皇帝下...

唐代资料分享(三):诏书(圣旨)种类
答:论事敕书:君臣讨论出结果的政务文书 敕牒:由门下省政事堂草拟文书经中书舍人进奏画敕字,然后政事堂出牒公布于外,所以又称敕牒。唐制,封授三品以上官称册授;五品以上称制授;六品以下称敕授。注:诏书一般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其中有严格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

古代皇帝圣旨有哪些讲究?材料和格式都有严格规定
答:这样一来,造假成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如清朝传的沸沸扬扬的雍正帝该圣旨一事,完全是无稽之谈。先不说古代的于和现代的于写法不同,即使他将汉字十改为了于,但满语他怎么改?所以,雍正改圣旨完全是后人编造出来的。而且,除了诏书内容之外,圣旨上还要盖皇帝的印玺。没有见多皇帝印玺的人,刻...

古人可以伪造圣旨?朱元璋:光第一个字就无法仿造!
答:一般人认为,圣旨大概就是半公尺的长度,但实际上,古代最短的诏书就有2公尺,最长可达4至5公尺,因此宣读圣旨这件事,一个宣旨太监根本没办法完成,必须有2至3人合力打开圣旨,才能宣读。明清时期的诏书上面都有非常精致刺绣,这个刺绣技术是是皇家独有,一般人都没办法模仿也不能学,不然就会惹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