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名词意动”的意思并举例。

作者&投稿:濯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意动和使动有什么区别~

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
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
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以下各举一例:
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荀子·天论》)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举个例子吧,“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形容词作意动用,译成:①认为天下变小了;②以天下为小。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句子中的两个"小"都是形容词而且都带了宾语,意思是"认为……?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以后,鲁国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像鲁国变小了一样,登上泰山以后,天下就在自己的脚下,天下如同变小一样。""鲁""天下"都是客观存在,是主观上认为事物发生了变化。公式:常用的是"以……为……",或者用:认为(觉得)十宾语十意动词,也可以翻译成把(对)十其语十当作(感到)十意动词。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见的词有:"怪""羞""耻"等,如"孟尝君怪之",这个"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再看一个例子,韩愈的《师说》里有这样一句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里的"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最后举一个名词的例子韩愈的《师说》里有"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句子,这里的"师"是名词作意动用,当"把……作老师"讲。

意动用法是一种特别的动宾关连,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大概“把宾语看成什么”的意思。意动用法有两种: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中名词的意动用法: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侣”和“友”就是名词意动的用法,意思是把……当成朋友,把……看成朋友。 

举例:

1、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后:方位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先(前),以……为后。整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作这们的退让,是因为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

师,名词作意动词,译为:①把郯子……当作老师;②认为郯子……是老师;③以郯子……为老师。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作意动用。译成:①渐渐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②渐渐以其父为宾客。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王安石《伤仲永》 

利:认为……有利。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亲认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去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疆界,边界,意思是此为把越国作为疆界



文言文“意动”用法可以是哪几类?所有词性都可以“意动”吗?
答:文言文“意动”用法,主要有名词意动和形容词意动两类,特殊情况下也有动词的意动,并不是所有词性都可以“意动”。一、名词的意动用法。本来是名词,却带上了宾语,而且意思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

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答: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要...

在古汉语中名词做状语,名做动,名词使动,意动用法什么意思? 最好...
答: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一个亲和子不是说亲近和孩子的意思,而是说认为亲近 把……当做孩子。4.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或者对人的态度或表示所处或工具。表示比喻,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不是影子跟随着他 而是说...

文言文什么是意动用法
答: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认为……有利 ...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答: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二、应用场合不同: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三、含义不同:使动...

百科上说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只能用于形容词和名词,是这样吗。是不是有...
答:意动用法根据意动词的本来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和动词意动用法三类。下边我们就一类一类加以说明。 (一)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译:把……当做……,以……为……,认为…...

在文言文中,用一种用法叫意动用法,是什么意思啊?谁知道请给我解释一...
答: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举个例子吧,“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形容词作意动用,译成:①认为天下变小了;②以天下为小。登上东山就觉得...

如何简单的判断古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答:例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乡里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是主语主动发出的。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即主语不发话,而是主语发出行为后自动...

谁能教我语文文言文里的什么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类的东西
答:当其为心感受,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B.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 例: 一般来说,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也可以不是事实。总之,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词用如状语 ...

名词意动与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什么区别
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例4句中的"五"是名词用作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五里"就是"飞五里"的意思。例5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例5句中的"十"是名词用作动词,在能愿动词"能"的前面,有"走十步"的意思.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