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气候环境对民居有何影响?

作者&投稿:栋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内蒙古民居建筑特色
1、蒙古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这种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2、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锥形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
3、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歼枣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固定式多在半农半牧区建设,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动式多在游牧区使用,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二、内蒙古当地自然环境
1、内蒙古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由东部的400mm降至西部的50mm以下,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
2、四季分明,春季多风。近年来,通过大量的植树造林,沙尘暴的情况有所缓解。空气湿度低,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7°左右,冬季气温多在零下,非常寒冷。当地树木以杨树、松树等耐寒植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