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去世后,皇室中拥有大清最高权力的是谁?

作者&投稿:成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突然病逝,大清国最高权力出现真空。

按理说最有资格接手这个权力真空的就是主导过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但是很不幸,就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光绪皇帝被毒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慈禧太后害怕身后被清算而毒杀光绪皇帝吧。



统治大清国半个多世纪的老佛爷慈禧和大清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光绪先后死亡,一时间,风云变幻,权力真空由谁补上成为大清国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慈禧太后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女人,在她身上应验了当年叶赫部首领说的话,哪怕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覆灭满洲国,她不仅统治大清国长达半个世纪,还册立了年幼的宣统皇帝溥仪和大清国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

而另一位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更是使得大清国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从此清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是孤儿寡母,大清国的灭亡也是孤儿寡母。

清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靠的是摄政王多尔衮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治国才能;大清国灭亡的时候,虽然摄政王载沣并没有自己的祖辈多尔衮那么卓越的才能,没能保住大清国,但是载沣成功的保住了大部分清朝皇族的性命,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王朝末代皇室里面最幸运的一支,也算得上功德圆满了。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死后,大清国的最高权力理论上来说应该分为了三份,分别被摄政王和孤儿寡母继承:最正统的是“孤儿”宣统皇帝溥仪,毕竟是大清国法理上的正统;权力最大的是摄政王,摄政的名号和宣统皇帝的生父给予他真正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力最小的应该是“寡母”隆裕太后,毕竟前面有慈禧太后,大清国容不下第二位慈禧太后的出世,她平时只能居在幕后。

在稳定的局势下,权力制衡是一件好事,可以防止哪一家做大;但是在大清国末期,权力分散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时候应该权力集中,只有皇家权力集中起来才是大清国的正确发展道路。

但可惜的是,溥仪太过于年幼。而载沣和隆裕太后两人的能力都比较平庸。别说与曾经的摄政王多尔衮和皇太后孝庄来比,就算比慈禧太后都差一大截。

所以,慈禧太后留下的权力真空载沣和隆裕太后只填补了一部分,很大的剩余部分却被皇室以外的人获得。

被谁获得了呢?

主要两种势力获得。一是地方实权督抚,二是大清国开办的北洋军。

当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各地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大清国为了扑火,无奈之下,大清国皇帝只能将兵权、财权、税权下放,并允许地方搞武装团练,从而导致地方督抚强势崛起。

到了1900年,大清国支持义和团,而慈禧太后破天荒的同时向十一国宣战,最后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而地方督抚却不陪老佛爷发疯,便暗中整了个“东南互保”政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与慈禧太后宣战的那些国家达成协议,保持中立关系,拒绝宣战。



大清国第二次丢了北京城,慈禧太后也再一次进行所谓的“西狩”,大清国的威望再一次大受打击,皇室的威望也大受影响。

摄政王载沣在之后的几年里也推行了一系列的巩固皇权的措施,比如招纳贤才收归吏权,设立禁卫收回兵等等。但载沣本身就是慈禧太后扶持出来的傀儡,在大清国皇室里面威望一般,自己的能力也一般,加上袁世凯等人暗地里的干涉,导致他的权力进一步被架空,他的改革措施根本走不出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