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作者&投稿:除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物价水平远低于现在的水平。在明清两代银代替了铜成了流通最广泛的货币。那这银子到底有多值钱呢?

首先要说的是,我国历史悠久,各个朝各代都离不开钱财,但是唯一肯定的是,古代的钱财都是真金白银。

银子,作为流通几千年的货币,它在每个朝代的价值却是不等的,在中国古代银子是比较缺乏的,一两银子的价值非常高,千万别被影视情节忽悠了。
明朝时期,一两银子大概是800元。而当时,国库最充盈的时候就是万历年间了,但是那时候整个国库也只有200万两银子而已。
有意思的是,每个朝代的物价不同,百姓的购买力也不同。
但是粮食是每个朝代的老百姓都要吃的,所以用大米的价格来衡量白银的价值最为妥当。
但是,粮食又与战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了一起。

在宋朝,由于战争的关系浮动较大,宋初三十文约可买米一斗,一两银子可以买四石左右的大米。
宋朝时期,一两银子为1500元左右。在唐朝贞观年间,大米很便宜,五文钱就可以买一斗,而一千文就是一两银子,可买两百斗米。
唐朝时期,大唐盛世价值最高,大约为2000-4000元。而当时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也就是说唐朝的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直到清朝,由于外国的冲击,所以白银比起明朝贬值不少。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为200元人民币左右。
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一年大概是9000元。
除此之外,清朝还存在买官制度,买一个道台需要一万三千两银子,相当于300万就能买个大官了。

如果换算到今天,根据咱们的工资来看,每月能挣50到100两的就是有钱人。
除此之外,白银大概是明清时期,才逐渐流入中国市场。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是第一个要求老百姓用白银上缴赋税的法令。
在此之前,市场上大多流通的是铜板,有时做生意的人觉得做大额生意不方便,于是宋朝出现了“交子”“飞钱”,比较像现在的支票。

关于白银的价值,前几年一部经典的《白银帝国》电影也让大家见识到了清朝晚期大户银号家族的兴衰,电视剧电影里也有很多关于白银的戏份。那么,古代的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唐朝,当时的一两白银折合为1000文铜钱,而当时的大米就只有5文钱一斗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就是一两等于4130元人民币,好多啊,我一个月工资啊!真是被电视剧忽悠着了!

宋朝时候的一两白银通过大米折合之后,大概是一两银子相当于924-1848元,也不少,但是跟唐代比起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大米二石,照当时的计算,一石就是94.4公斤,那就是明朝的一两银子好比现在的660.8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跟我一年的奖金差不多了!

清朝中晚期价值约150到220元人民币左右,难道物价上涨得如此厉害吗?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一直以为银子和黄金属于重金属,几乎不贬值呢,谁知道,贬值的力度也是不小!

1901年,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1925年上海1个银圆可以买到18斤大米。所以1银元大约45元。看来银子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可以请两次西菜套餐。如果逛公园的话,大概可以买20张门票,看电影的话,大概可以买十张入场券。由此看来,在30年代,银子的购买力还是上升的,我们现在吃顿涮羊肉怎么也得三百五百的吧?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不同朝代不同,同朝代丰年灾年有不同,以下可以参考。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清初的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据统计鸦片战争前每年世界银产量的70百分号多都被用来购买中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了,银两的货币价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

银子没有大量流通,百姓使用的仍然还是铜钱。1000铜钱为一贯,但是,宋朝因为省陌的原因,一贯只有770铜钱。宋朝初期的时候,一两银子就是一贯,后来逐渐变成两贯三贯,知道南宋时期变为四贯铜钱兑换一两银子。要计算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单纯的又有一俩银子可以买某种物品的数量来跟现在做比较是行不通的,比如说古时候一两银子100斤米,换算,现在一斤米三块,那么就是一两银子等于现在300块是不对,因为每个朝代的生产力和购买力都不一样。要换算的话,我们应该娶一个家庭的总消费来和现在加起来的消费来比较,古时候一家子一般都有五口人,我们就拿现代有五口人的家庭来简单做个对比。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的收入水平,大量的文献和文学作品都显示了古代一种职业的年收入,比如9店小二掌柜以及杂役等职业的收入。一般来说,普通的小二月工资也就在一两之间。如果一个月一两银子就够生活,那么事实上一两银子大概就在1500元左右,而不是有人跟进大米价格算出来的200到500元。同时,用这个数字对比古代的物价相差也应该不大了,因为古代的猪肉一般也为一分,也就是1000可以买十斤华算下来差不多15一斤,跟现在也差不多15一斤。所以我们大概可以得出结论,一两银子应该在现在的1500元钱左右

清朝时期的一两银子,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看完长知识了



古代的职业有哪些
答:1. 官事和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 杨倞 注:“职业,谓官职及四人之业也。”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使安职业,无或迁志。” 唐 白居易 《冯宿除兵部郎中知...

古代的时间是怎样的?
答: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 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 北京...

从古至今朝代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古代的朝代顺序
答:中国古代至今朝代顺序排列次序如下:夏、商、周、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汉、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

古代的字有哪些呢?
答:古代的字有:甲骨文、石鼓文、小篆、隶书、楷书等。1、甲骨文 甲骨文是见到的最早而且较系统、成熟的文字。其形成于殷商时期。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因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里,故又称“殷墟文字。”系由清末金石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作为中药的“龙骨”上首先发现,并确定为汉文字的...

古代的时间怎么划分?
答: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

中国古代的雅称有哪些?
答:古代好听的雅称有:1、食物雅称 蛋炒饭——菩提玉斋、金裹银;豆腐——福黎、黎祈;山楂——堂球子、山里果、山里红;苦瓜——半生瓜;红豆——相思子。2、年龄雅称 女子12岁——金钗之年;女子13岁——豆蔻年华;女子15岁——及笄之年;女子16岁——碧玉年华;女子20岁——桃李年华;女子24岁——...

古代的时间划分
答:古代时辰对照表参考如下:【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

中国古代历史的国家顺序
答:中华古代历史的顺序:先秦时期: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 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 隋唐时期: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

古代的都是什么
答:“都”是古代的保甲制度在乡村的一级,大致相当于后来的“乡”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这里的“都保” 发展成为明清时期县下设的“都”,都下设置“甲”,一般以序数命名。都甲的主要任务是征收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