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与凡夫

作者&投稿:但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圣人与凡夫俗子在心理上,区别是天地之差,圣人心心念念不忘天下众生,圣人是站在道的角度,用本心本性看世界,圣人可视无形,所以大千世界尽收眼底,圣人可听无声,所以才可以与鬼神万物沟通;凡夫俗子是肉眼凡胎,只知外,不知内,只见前,不见后,只知有形,不见无形,在大千世界里,凡夫俗子如盲人一样,所以凡夫俗子只能用后天的知识、意识思考人生。圣人与凡夫俗子在外在上看,看似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定晴一看,不眨眼睛的看一会凡夫俗子与圣人的肉体,当观者身心清净之时,观看圣人与凡夫的肉体还是有区别的,凡夫俗子冒黑烟,圣人身体发金光,七彩光等等,再看印堂穴更明显。

              圣人讲法,讲德讲道,讲心讲性,圣人以灵魂为主,心神为人,肉体只是一个房舍,一个皮囊。讲德道讲心性,讲一元,无善无恶。凡夫俗子讲法,讲善讲恶,讲积德讲行善,讲消业,讲肉体如何长寿,讲人体如何健康,讲事业如何发达,一听皆为红尘,什么活在当下,什么世间法。

            医乃神圣之业,是真正的圣人。  圣人认为一切疾病都是因缘,人体为皮囊,所以一切因缘生,因缘灭,皮囊何来疾病?一切有相皆为虚妄,后天虚妄才生幻相,回归内心,大道无妄,空空大道,何来幻相?不住往事业自消,一念无我谁有业?

消业还在业中了

回归本心我都无

无我之时谁有业

      人生如梦,梦中行善叫积德,梦中做恶叫造业,有朝一日梦中醒,是否能带德与业?

          在圣人的眼中,人类无病,所以真正的中医才讲,无病,一切不适皆为症,是因为因缘而反应出的症状,病其实是症状的意思,所以中医认为不用治,调一下就好了。调理是引领人心走出因缘,非是针药而为,所以中医药非药,本意指德与道。中医讲道,法,术,器,可惜现在人们只知有术,而无人信道了,医术高明,妙手回春。神医为道,心到症消,神医,圣医这些都成了神话传说了,现实中如果有神医,圣医,上工上医出世,下医庸医就会反对,阻止的。

          今天的凡夫俗子看了几本书,就开始自认为是圣贤,自认为可以代表中医了,讲道,讲圣人,说圣人也有病,说释迦牟尼佛是吃蘑菇中毒死的。现在的凡夫俗子多么的自大,讲法讲到最后,还是回到当下,企业,工作,生活,名利,健康,还是脱离不了肉体与物质。

        圣人天人合一的境界,知宇宙之真相,非是凡夫俗子一点点天人相应可比。天人感应,你的感应,说是天都是错,应该是天下众生给的灵感,你的心性,怎么可能与道相合?所以凡夫俗子,肉体凡胎心性不好,感召来的一定与你心性同频的众生,境界是由心来定的,叫心境。有的人一顿晚饭,消费几百万,你让一个打工族怎么理解,那么一个天人合一者的境界,一个凡夫俗子,肉体凡胎又怎么可能想象呢?凡夫俗子讲道,讲法,讲传统文化,讲健康,一定脱离不了肉体,物质,名利,善恶,功德。

        其实很多的事情,只有你经历了,你才知道,想象与现实,天差之别,所以知识不等于智慧,我认为凡夫以臆断与现实差距太大。人还是听古人言吧,先正心修身,再齐家治国平天下。

        没开悟前,学会闭嘴,别为名利造业,先入为主,错误的思想会断了人家慧命的,人身难得,对别人负责,即是对自己负责。

天地清道夫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未来,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是什么意思...
答:有句话这么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可以对应你的问题,凡夫对当下所作的事情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觉知现在事情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直到结果现前才后悔不已,事实上已经悔之晚矣;菩萨畏因就是指圣人觉悟于当下,对当下所作所行可能导致的结果思虑周全,该不该行动,因为一个因缘一旦种下,是一定要...

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答:这个要看你的自己的认知了。佛家里众生平等,没有什么区别;道家不在乎区别,儒家里圣人各种美德的化身,凡夫身上有阴暗面有缺点。但不管在那个正统的流派中圣人都是好于凡夫的。就像佛家讲因缘,圣人行善积德,得好报。如果凡夫也能一直积善行德,那么也就和圣人没有区别了。

佛弟子来解答"圣人与凡夫的选择"
答:圣人不常笑,不常怒,只为随缘度化。圣人心无所执,但是也会显金刚怒目降服诸魔。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什么意思
答:有句很著名的禅语道:“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心态。有一个小和尚好几天独坐寺内,闷闷不语。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

圣凡境界间的相互切换
答:圣人在 社会 生活中,将会面临圣凡境界之间的相互切换问题。一般人很难理解这种特殊的境界切换状态,因为很多人都是没有开悟的普通人,他们无法体会到圣人与凡夫境界之间的差异,以及在这两种境界之间相互切换的感觉。圣人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所处的身心状态是无为的状态。只有在无为的状态下,他的慧光...

圣人能行无我之大爱,凡夫可做有我之善事
答:2、凡夫可做有我之善事 圣人的无所为,令人敬佩,但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还是要有所为的。首先,自利利他,才是善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我的有所为,可以不是单纯地去为自己,而是多一点为他人利益着想的念头和行动。自利利他,我才能让利他这件事可持续发展,也可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我觉得这是...

圣人畏因,凡夫畏果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我们凡 夫只看到事情的结果,对结果产生恐 惧,但并不了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才是最可 怕的,圣 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会害 怕因。这里讲害 怕只是比喻,并不是真的害 怕,是指能克制自己不去造这个因。

圣人的反义词
答:圣人的反义词为凡夫、凡人。圣人,是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圣人的界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圣人,但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圣人。在中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圣人的造句:1、圣人能够统治天下,是接受了人民...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什么意思
答:凡人虽然心境改变,但是其心念却不改变。而圣人虽然心念在转变,但圣人的无为境界却没有改变。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是什么意思
答:境随心转,是讲如果自己内心能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从因缘的角度、从因果的角度分析。遇到对自己有益的事,知道这是过去的善因和当前的缘聚合而成熟的善的果报,并不需高兴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知道这是过去的恶业,在当前的缘的条件下成熟,是恶果现前,也不需烦恼,并且可运用因果律,主动地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