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的生平

作者&投稿:敏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陈从周简介~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1918年11月27日生。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研究徐志摩师承张大千 陈从周1918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1938年,入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诗词师承夏承焘教授。1942年毕业后,受聘于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市立师范学校、上海圣约翰附属高中任国文、历史教员,1944年,与海宁蒋定结婚,蒋定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轶事,开始了对徐志摩的钻研。同时,被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赏识,为张大千之入室弟子,攻山水人物花卉。1948年,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坛的瞩目。1949年,发表处女作“徐志摩年谱”,成为当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资料。

陈从周[近现代](一九一八至二零零零)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
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他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胜,景因园异。”
  一九七八年,曾赴美国纽约为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园林“明轩”。一九八七年,设计并主持施工上海豫园东部园林的复园工程。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主要著述有、、、、、、、、,等。
陈从周是位才华横溢的人,具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和气质,又有中国文人所特有的幽默诙谐。他并不善于言辩,但他的演讲或报告,常是风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他很努力,勤于耕耘,每日必写必画,从不停笔。他心地极好,虽然受过许多打击、排挤的伤害,但他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他没有架子,对人对事一律平等。先生去世后,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别名梓室,(1918——2000)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他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胜,景因园异。”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中国民居》、《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说明文《说“屏”》被选入中学课本。一九七八年,曾赴美国纽约为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园林"明轩"。一九八七年,设计并主持施工上海豫园东部园林的复园工程。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随后出版《陈从周画集》,张大千慨然为之题签。中年以后,所绘兰、竹,评家称为“意多于笔,趣多于法,自出机杼,脱尽前人窠臼”。 1978年冬,他应邀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明轩”,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作为散文作家,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
  陈从周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这些遗著的每一页里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浸透了他对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热爱和真切的感情。潜心地细细阅读这些遗著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渐渐地沉醉到那些字里行间中去,尽情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浓郁与香淳,充分地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景境之神韵。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所说“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1918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1938年,入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诗词师承夏承焘教授。
  1942年毕业后,受聘于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市立师范学校、上海圣约翰附属高中任国文、历史教员,
  1944年,与海宁蒋婷结婚,蒋婷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轶事,开始了对徐志摩的钻研。同时,被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赏识,成为张大千之入室弟子,攻山水人物花卉。
  1948年,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坛的瞩目。
  1949年,发表处女作“徐志摩年谱”,成为当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晚年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
  1950年,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史,结识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教授,开始了陈从周教授的古建筑生涯。同年秋,执教于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正式教授中国建筑史。
  1951年,出版“陈从周画集”,兼受聘于之江大学建筑系,还兼课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课余开始了苏州古建筑、古园林以及诸多的名人故居的考察。
  1952年,院系调整,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土木系合并组建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并受黄作燊副主任之托筹建建筑历史教研室。
  1953年,于《文物参考资料》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古建筑考察专文——吴县洞庭东山杨湾庙。
  1954年,参与指导上海龙华寺塔修理工程,
  1956年,代表作《苏州园林》问世。它是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在这本书里陈从周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抓住了苏州园林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还总结归纳了中国园林造园手法,诸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
  1959年,参与主持上海建筑三史工作,所谓“三史”是古代史、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年史,皆为建筑史,在上海市建委领导下,对于搜集、保存上海近代建筑史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初,参与指导上海豫园、嘉定孔庙、松江余山秀道者塔的修复、设计工作。同时,由苏州到扬州,开展扬州园林的考察研究工作。在浙江古建筑考察中发现了安澜园遗址,在扬州园林考察中发现了石涛和尚叠石遗作——片石山房。协助、参与梁思成设计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纪念堂,陆续在《文物参考资料》、《文物》、《同济大学学报》上发表有关古建筑、古园林考察文章。
  1963年,获硕士导师资格,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从周受到了迫害,
  1971年,下放皖南干校,1972年,开始参与连云港海靖寺塔修理工程,
  1974年,指导阿尔巴尼亚进修教师。考察了济南、曲阜、泰安、聊城地区的古建筑,为保存聊城明初光岳楼大木结构做出重要贡献。
  1975年,在极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著述《梓室余墨》40余万字,详细记述了一生中的交往、研究、各地山川风光、民俗、民情、遗闻轶事。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陈从周绝处逢生。多年积压在心头的话,一下子爆发出来,这就是《说园》的第一篇,对古建筑、古园林的正确评价和多年破坏的无情抨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说园》五篇情真意切,融文史哲艺与园林建筑于一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纷纷出版不同版本、译本,前后有英文译本、日文译本,以及德文、法文、意文本。
  1978年,将苏州园林局部模制,输出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即明轩,成为新中国以来园林文化建筑对外输出之先河。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
  1980年秋,首次指导日本来华研究学者关口欣也博士。为适应全国各地的旅游热,修复名胜古迹热,提出“还我自然”、“文化旅游”、“先绿后园”、“绿文化”等响亮口号,针对社会上的“一切向钱看”倾向,提出“梓翁画图不要钱”,“一文不取,敞开供应”,学校教师应是“万卷户”等。到处演讲报告,所到之处极受领导、群众的欢迎和接待。有心人对陈从周的散文、杂谈、诗词歌赋先后编辑出版了《园林谈丛》、《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山湖处处》。1985年,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
  1986年,编辑出版《绍兴石桥》,同年秋,应邀赴日参加日本建筑学会成立百年庆典。
  1987年,主持上海豫园东部的复原设计,成为上海招待国宾最佳处所之一。并于同年,获日本园林学会名誉会员称号。主编《上海近代建筑史稿》出版。1988年,宁波天一阁东园竣工。
  1990年,香港、台湾联合出版《中国名园》,全书用诗词一般的语言描述各地园林之精华。
  1991年冬,云南安宁楠园竣工。陈从周自评说“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园东部是有所寓新的续笔,而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的,是我的园林理论的具体体现。”
  1991年底,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从周的最新散文集《书边人语》。
  陈从周是位才华横溢的人,具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和气质,又有中国文人所特有的幽默诙谐。他并不善于言辩,但他的演讲或报告,常是风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他很努力,勤于耕耘,每日必写必画,从不停笔。他心地极好,虽然受过许多打击、排挤的伤害,但他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他没有架子,对人对事一律平等.
  先生去世后,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1918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1938年,入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诗词师承夏承焘教授。
1942年毕业后,受聘于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市立师范学校、上海圣约翰附属高中任国文、历史教员,
1944年,与海宁蒋婷结婚,蒋婷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轶事,开始了对徐志摩的钻研。同时,被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赏识,成为张大千之入室弟子,攻山水人物花卉。
1948年,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坛的瞩目。
1949年,发表处女作“徐志摩年谱”,成为当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晚年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
1950年,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史,结识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教授,开始了陈从周教授的古建筑生涯。同年秋,执教于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正式教授中国建筑史。
1951年,出版“陈从周画集”,兼受聘于之江大学建筑系,还兼课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课余开始了苏州古建筑、古园林以及诸多的名人故居的考察。
1952年,院系调整,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土木系合并组建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并受黄作燊副主任之托筹建建筑历史教研室。
1953年,于《文物参考资料》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古建筑考察专文——吴县洞庭东山杨湾庙。
1954年,参与指导上海龙华寺塔修理工程,
1956年,代表作《苏州园林》问世。它是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在这本书里陈从周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抓住了苏州园林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还总结归纳了中国园林造园手法,诸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
1959年,参与主持上海建筑三史工作,所谓“三史”是古代史、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年史,皆为建筑史,在上海市建委领导下,对于搜集、保存上海近代建筑史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初,参与指导上海豫园、嘉定孔庙、松江余山秀道者塔的修复、设计工作。同时,由苏州到扬州,开展扬州园林的考察研究工作。在浙江古建筑考察中发现了安澜园遗址,在扬州园林考察中发现了石涛和尚叠石遗作——片石山房。协助、参与梁思成设计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纪念堂,陆续在《文物参考资料》、《文物》、《同济大学学报》上发表有关古建筑、古园林考察文章。
1963年,获硕士导师资格,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从周受到了迫害,
1971年,下放皖南干校,1972年,开始参与连云港海靖寺塔修理工程,
1974年,指导阿尔巴尼亚进修教师。考察了济南、曲阜、泰安、聊城地区的古建筑,为保存聊城明初光岳楼大木结构做出重要贡献。
1975年,在极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著述《梓室余墨》40余万字,详细记述了一生中的交往、研究、各地山川风光、民俗、民情、遗闻轶事。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陈从周绝处逢生。多年积压在心头的话,一下子爆发出来,这就是《说园》的第一篇,对古建筑、古园林的正确评价和多年破坏的无情抨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说园》五篇情真意切,融文史哲艺与园林建筑于一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纷纷出版不同版本、译本,前后有英文译本、日文译本,以及德文、法文、意文本。
1978年,将苏州园林局部模制,输出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即明轩,成为新中国以来园林文化建筑对外输出之先河。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
1980年秋,首次指导日本来华研究学者关口欣也博士。为适应全国各地的旅游热,修复名胜古迹热,提出“还我自然”、“文化旅游”、“先绿后园”、“绿文化”等响亮口号,针对社会上的“一切向钱看”倾向,提出“梓翁画图不要钱”,“一文不取,敞开供应”,学校教师应是“万卷户”等。到处演讲报告,所到之处极受领导、群众的欢迎和接待。有心人对陈从周的散文、杂谈、诗词歌赋先后编辑出版了《园林谈丛》、《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山湖处处》。1985年,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
1986年,编辑出版《绍兴石桥》,同年秋,应邀赴日参加日本建筑学会成立百年庆典。
1987年,主持上海豫园东部的复原设计,成为上海招待国宾最佳处所之一。并于同年,获日本园林学会名誉会员称号。主编《上海近代建筑史稿》出版。1988年,宁波天一阁东园竣工。
1990年,香港、台湾联合出版《中国名园》,全书用诗词一般的语言描述各地园林之精华。
1991年冬,云南安宁楠园竣工。陈从周自评说“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园东部是有所寓新的续笔,而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的,是我的园林理论的具体体现。”
1991年底,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从周的最新散文集《书边人语》。
陈从周是位才华横溢的人,具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和气质,又有中国文人所特有的幽默诙谐。他并不善于言辩,但他的演讲或报告,常是风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他很努力,勤于耕耘,每日必写必画,从不停笔。他心地极好,虽然受过许多打击、排挤的伤害,但他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他没有架子,对人对事一律平等.
先生去世后,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近现代〕别名梓室,(1918——2000)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他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胜,景因园异。”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中国民居》、《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说明文《说“屏”》被选入中学课本。一九七八年,曾赴美国纽约为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园林"明轩"。一九八七年,设计并主持施工上海豫园东部园林的复园工程。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随后出版《陈从周画集》,张大千慨然为之题签。中年以后,所绘兰、竹,评家称为“意多于笔,趣多于法,自出机杼,脱尽前人窠臼”。 1978年冬,他应邀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明轩”,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作为散文作家,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
陈从周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这些遗著的每一页里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浸透了他对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热爱和真切的感情。潜心地细细阅读这些遗著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渐渐地沉醉到那些字里行间中去,尽情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浓郁与香淳,充分地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景境之神韵。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所说“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编辑本段]生平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1918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石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1938年,入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诗词师承夏承焘教授。
1942年毕业后,受聘于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市立师范学校、上海圣约翰附属高中任国文、历史教员,
1944年,与海宁蒋婷结婚,蒋婷为徐志摩姻兄妹,得悉志摩轶事,开始了对徐志摩的钻研。同时,被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赏识,成为张大千之入室弟子,攻山水人物花卉。
1948年,在上海首开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诗情画意引起画坛的瞩目。
1949年,发表处女作“徐志摩年谱”,成为当今研究徐志摩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晚年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
1950年,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史,结识古建筑专家刘敦桢教授,开始了陈从周教授的古建筑生涯。同年秋,执教于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正式教授中国建筑史。
1951年,出版“陈从周画集”,兼受聘于之江大学建筑系,还兼课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课余开始了苏州古建筑、古园林以及诸多的名人故居的考察。
1952年,院系调整,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土木系合并组建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并受黄作燊副主任之托筹建建筑历史教研室。
1953年,于《文物参考资料》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古建筑考察专文——吴县洞庭东山杨湾庙。
1954年,参与指导上海龙华寺塔修理工程,
1956年,代表作《苏州园林》问世。它是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在这本书里陈从周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抓住了苏州园林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还总结归纳了中国园林造园手法,诸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
1959年,参与主持上海建筑三史工作,所谓“三史”是古代史、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年史,皆为建筑史,在上海市建委领导下,对于搜集、保存上海近代建筑史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60年代初,参与指导上海豫园、嘉定孔庙、松江余山秀道者塔的修复、设计工作。同时,由苏州到扬州,开展扬州园林的考察研究工作。在浙江古建筑考察中发现了安澜园遗址,在扬州园林考察中发现了石涛和尚叠石遗作——片石山房。协助、参与梁思成设计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纪念堂,陆续在《文物参考资料》、《文物》、《同济大学学报》上发表有关古建筑、古园林考察文章。
1963年,获硕士导师资格,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陈从周受到了迫害,
1971年,下放皖南干校,1972年,开始参与连云港海靖寺塔修理工程,
1974年,指导阿尔巴尼亚进修教师。考察了济南、曲阜、泰安、聊城地区的古建筑,为保存聊城明初光岳楼大木结构做出重要贡献。
1975年,在极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著述《梓室余墨》40余万字,详细记述了一生中的交往、研究、各地山川风光、民俗、民情、遗闻轶事。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陈从周绝处逢生。多年积压在心头的话,一下子爆发出来,这就是《说园》的第一篇,对古建筑、古园林的正确评价和多年破坏的无情抨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说园》五篇情真意切,融文史哲艺与园林建筑于一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纷纷出版不同版本、译本,前后有英文译本、日文译本,以及德文、法文、意文本。
1978年,将苏州园林局部模制,输出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即明轩,成为新中国以来园林文化建筑对外输出之先河。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
1980年秋,首次指导日本来华研究学者关口欣也博士。为适应全国各地的旅游热,修复名胜古迹热,提出“还我自然”、“文化旅游”、“先绿后园”、“绿文化”等响亮口号,针对社会上的“一切向钱看”倾向,提出“梓翁画图不要钱”,“一文不取,敞开供应”,学校教师应是“万卷户”等。到处演讲报告,所到之处极受领导、群众的欢迎和接待。有心人对陈从周的散文、杂谈、诗词歌赋先后编辑出版了《园林谈丛》、《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山湖处处》。1985年,受聘为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
1986年,编辑出版《绍兴石桥》,同年秋,应邀赴日参加日本建筑学会成立百年庆典。
1987年,主持上海豫园东部的复原设计,成为上海招待国宾最佳处所之一。并于同年,获日本园林学会名誉会员称号。主编《上海近代建筑史稿》出版。1988年,宁波天一阁东园竣工。
1990年,香港、台湾联合出版《中国名园》,全书用诗词一般的语言描述各地园林之精华。
1991年冬,云南安宁楠园竣工。陈从周自评说“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园东部是有所寓新的续笔,而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的,是我的园林理论的具体体现。”
1991年底,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从周的最新散文集《书边人语》。
陈从周是位才华横溢的人,具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和气质,又有中国文人所特有的幽默诙谐。他并不善于言辩,但他的演讲或报告,常是风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他很努力,勤于耕耘,每日必写必画,从不停笔。他心地极好,虽然受过许多打击、排挤的伤害,但他从来没有害人之心。他没有架子,对人对事一律平等.
先生去世后,由美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
http://cn.netor.com/m/box200004/m1835.asp?BoardID=1835(陈从周网上纪念馆)
2 陈从周 1947轩10月生,湖北孝感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孝南区书院街道党委副书记、人大组长,政工师。1968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教师、教导主任、区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镇长等职。在教育战线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卡者。从事行政工作以来,任劳任怨。在三汉镇任镇长期间,改变三汉镇面貌,使镇区达到电通、水通、路通镇区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书院街分管政法工作以来,使街道年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1993~1996年先后被省、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6~1998年连续3次被孝南区评为社会冶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原孝感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12月当选为孝感市孝南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答:一、《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二、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

施耐庵的简介
答: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

有关于施耐庵的介绍
答: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

作者施耐庵等在书中写梁山精神想要表达的意义
答: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 多年后,施耐庵写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能否把施耐淹的生平估是告诉我?
答:塑像后面为瞻仰厅,大门上方悬挂女书法家萧娴题额“乡国之光”,四壁陈列着绢制介绍施耐庵生平的连环画48幅。镇江书法家李宗海撰联曰:有舍己为人侠骨义肠,却从鲁达、武松、李逵身上画出;具掀天揭地深谋远略,乃自晁盖、宋江、吴用胸中写来。再向后为陈列厅,上方悬挂书法大师武中奇题额“文心独运...

苏州园林课文原文
答: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

关于苏州园林的古诗句子赏析
答: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 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 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

苏州园林有什么特色?
答: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 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 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答: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 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 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

有关苏州园林的古诗
答: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 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 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