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送别"的音乐背景,作曲人与作词人.和所在年代20世纪"送别"流行的背景

作者&投稿:夹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送别的作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
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
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
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
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
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
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
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
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在歌曲的翻译与填词方面,李叔同的《送别》得算是极品之作。在那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中,《送别》一曲贯穿始终。影片一开篇便是笙与竖琴的《送别》曲,之后片中的每一段离
别都会响起这段主题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配合着片中晕黄的画
面,中国式的离情别绪被这首有着浓郁中国风味的歌曲巧妙、含蓄地喧染。大概不会有很多
人想到,《送别》的作曲其实并不是李叔同,而是美国人奥德威,原曲名叫《梦见家和母亲
》,典型的美式直白风格。日本文学家大童球溪后来给这首歌填上了日本歌词,改名叫《旅
愁》,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此曲后非常喜欢,翻译成中文,又在7年之后,重新填上了
新词,就是《城南旧事》所用的版本。长亭,古道,晚风,芳草,夕阳,竹笛,浊酒,寒梦
,写尽离别愁,思乡情,颇有元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风。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风韵。因此,后来李叔同的《送别》曲被广泛传唱,而奥德威的原曲
却渐渐被人遗忘了,某次美国一个少年合唱团来中国访问,就专门献唱了两首用中文演唱的
曲目,一首是《茉莉花》,另一首便是《送别》。连奥德威的家乡人都已把《送别》当成了
“中国造”,可见李叔同词作的强大魅力。


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所以,《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实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的材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具体的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晚风拂柳笛声残——李叔同《送别》赏读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李叔同(1880-1942),法号弘一。他多才多艺,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华横溢的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大师。《送别》写于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所作。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

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杯浊酒尽余欢”,这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凄美,把酒离别,“都门帐饮”,愁绪纷乱,友人何时能相聚?最后,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又以现在时的“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从韵律上看,它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梦频。

第三节,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种回环美,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全词三节,有起,有开,有合;紧扣主题,营造了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倍感凄凉。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全词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夕阳下,群山相连,碧草茵茵,一望无际;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送别的竖笛哀婉幽怨。一对知心朋友分别在即,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双方都有无限的感伤。他们端起酒杯,想借酒尽最后的一点欢娱。酒醉梦别,彼此在记忆中留下那“晚风拂柳”“夕阳在山”的难忘一幕!

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装己酒,写成了中国诗味极浓的校园歌曲。那种痴情,那种哀怨,那种眷恋,统一于《送别》的歌吟中,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全词韵字——边、天、山、寒,即an韵,皆读平声韵,声音亮丽。第二节开头两句,换一个uo韵,无呆板之感,和谐优美。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这,永远让人沉湎惦恋的惜别的旋律哟……

这句歌词出自李叔同的歌曲《送别》,具体歌词如下:
歌曲:送别
歌手:李叔同
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参考资料:送别_百度百科

李叔同的《送别》——李叔同先生填词的《送别》——中国二十世纪音乐中的退隐山水之作。

教师之美、学生之美、牙牙学语的童稚之美,抗战和救亡之美以及受五四新文艺雨露滋润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国文之美,夹杂着一片晨曦中小学课堂上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所有这些,全是从《送别》这首歌中隐约唱出的汉语的抑扬顿挫。

20世纪上半叶,风华正茂的中国——确切点说:1911—1937年的中国,从南到北涌现出来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投身于民族救亡大业的城乡知识分子。《送别》这首歌,正是这样一个年代留给我们的告别的眼神。

人们唱这首歌,用的是中国的读书人知书达礼、温润的嗓音。他的身旁正围聚着一大群充满希望的孩子。孩子们在努力学习,大人们在忍饥耐寒地教育。1982年,当改编自林海音小说的影片《城南旧事》在中国各地上映,当银幕上出现北京旧皇城根下风尘仆仆的骆驼队,而不幸年代的战火已经在地平线尽头弥漫,当北方四合院的土墙巷子佝偻下勤劳朴素的百姓的腰身,呈现在观众面前,一曲《送别》在过去百年的回廊里响起。人们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这样亲切迷人的古音了,尽管创作它的年代,距当时不过四五十年。但是,隔着“十年文革”的大废墟,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多么悠远亲切的古老家园啊!多么熟悉、陌生的古代啊!《送别》这首歌,以电影插曲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大陆,把两个宛如仇敌的新旧年代之手,牵握在了一起。每个中国人心头,都因为这样一首歌的呜咽鸣唱,而涌动着一股暖流。

对于每个中国人,音乐仿佛战乱年代失散已久的亲人的会面。甚至填词作者李叔同先生本人,恐怕也没有想到,他的歌曲,竟有这么深切弥远的慈悲情怀!

中国人在一夜之间认同了一名出家的和尚;一夜之间认同了一首自己本土的歌曲——很少有人知晓,《送别》,原是一首美国歌曲。

一夜之间《送别》成了中国人集体的吟唱。歌曲的原产地美国,反倒没多少人再记唱起它来。

这真是音乐史上闻所未闻的现象——在中国,《送别》一曲的旋律,已被渗杂进了太多的命运和个人身世;整个20世纪中国,全匍伏在这样一个曲调上,或引吭高歌,或大放悲声。

海外学子、中国劳工、抗日救亡、铁血战士……整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里前赴后继的景象,歌曲的和弦后面仿佛跟随着一望无际长长的怀念队列,那是过去年代里的幽魂冤鬼们的行列,他们被镇定从容的歌声吸引,他们从四面八方涌入中国的内陆,穿透银幕世界虚假的记忆。歌曲内部另外有一台胶片转动频率更快更长的放映机。整个逝去年代的声音,被一首歌曲所唤醒。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故事的创作者始料不及,观众如醉如痴,最后小英子走远了,作者本人差不多淡出了……一首歌曲却从此留下来,进入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的心灵。

楼上的说得比较详细了,唯独缺乏这首歌的作曲者的情况,我补充一下:
“送别”曲子原出美国歌曲
作者John Pond Ordway(1824-1880),原来歌名是“梦见家和母亲”。日本歌词作者犬童球溪依其旋律填写了“旅愁”,发表时(1907)李叔同先生正在日本留学;歌词是几年后(大约1915)所填。“送别”歌词看来颇受“旅愁”影响。

知道电压电容,如何求电流?
答:在交流电路中电容中的电流的计算公式:I=U/Xc Xc=1/2πfC I=2πfCU f:交流电频率 U:电容两端交流电电压 C:电容器电容量 在直流电路中电容中上的电量:Q=CU,如电容器两端电压不变,电容上的电量也不变,电容中就没有电流流过。这就是电容的通交流隔直流。

二次函数交点式怎么求解析式?举个例。
答:二次函数交点式为:y=a(x-x1)(x-x2),这里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x1,0),(x2,0)还需要知道第三点即可求解。举例如下:已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为(1,0)(2,0),以及函数图像像一点(4,12),求解析式。解: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x-2),则 12=a(4-1)(...

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怎么快速求出直线的方程
答:用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直接写出。比如一个点的坐标(a,b),另一个的的坐标(c,d)。则通过这两个点的直线方程为:(y-d)/(b-d)-(x-c)/(a-c)=0 表达式 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适用于所有直线】,A1/A2=B1/B2≠C1/C2←→两直线平行 A1/A2=B1/B2=C1/C2←...

已知伴随矩阵如何求逆矩阵
答:矩阵的逆等于伴随矩阵除以矩阵的行列式,所以现在只要求原矩阵的行列式即可。A^*=A^(-1)|A|,两边同时取行列式得 |A^*|=|A|^2 (因为是三阶矩阵)又|A^*|=4,|A|>0,所以|A|=2 所以A^(-1)=A^(*)/2,就是伴随矩阵除以2。特殊求法:(1)当矩阵是大于等于二阶时 :主对角元素是将...

求四句谜语猜一个字
答:436、猜字谜:小闺女,把门关。吃奶后,去街边。猜一个字。答案(娃)437、猜字谜:上面加,下面加,一人加,把桥搭。猜一个字。答案(架)438、猜字谜:一坐下,三上山。一去北,三去南。猜一个字。答案(垒)439、猜字谜:跟爸到,市集前,丝剪半,意拧缠。猜一个字。答案(绞)440、...

根据本金和利息如何求利率
答: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若按月计算则称为月利率,而如果按年计算则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率=利息量÷时间÷本金×100%。举个例子:假如利息660元,本金50000元,105天,利率是多少?怎么算的?日利息率=660÷50000÷105×100%=0.0125%年利息率...

微分就是求导吗?微分和求导有什么区别呀?
答:求导: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2、基本法则不同 微分:基本法则 求导:基本求导公式 给出自变量增量 ;得出函数增量 ;作商 ;求极限 。3、应用不同 微分:法线,我们知道,曲线上一点的法线和那一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微分可以求出切线的斜率,自然也可...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什么意思?
答: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c语言 求平均数有什么函数?
答:C语言中,并没有专门的求平均数函数。一般都是根据需要自行编写。一、算法设计:平均数需要先计算一组数的总和,然后除以总个数。所以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确认元素个数及各个元素值;2、遍历,累加各个元素;3、除以个数,得到平均数;4、输出结果。二、参考代码:以整型为例:include <std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