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文言文

作者&投稿:尘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易筋经的原文是什么

易筋经 全文 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总 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

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

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

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

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

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

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

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

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

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

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

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

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

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

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

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

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

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

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

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

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

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

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

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

2. 易筋经的全文

总 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

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

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

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

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

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

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

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

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

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

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

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

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

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

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

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

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

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

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

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

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

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

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

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

3. 《易筋经》的内容

易筋经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

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盘意?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

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

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炼神竟虚静,过去少一日,暴戾灾害逼,未可一蹴企,务忙衣与食,四缘未能离,身同少水鱼,永减三途苫,二分并二至? 若能见非见,渐进细寻思,二谛未能融,恶疠宜紧避,三年九载余,到岸方弃诸,从微而至著。

见见非是见,忘却生与死。抵暮见明星,六度未能具,四生三有备,卯酉干沐浴,

天人阿修罗,日日须行持,六根六尘连。

明者独惊醒。

常惺惺不昧。昏昏醉梦间。造化生成理?

四恩未能报,方可事于此。

成功有定限。柔弱可持身,四大须保固。

默视法界中,

腹中宽空虚。朔望及两弦,将息临卧具。待报四重恩。

须侯《易筋》后。谦和保护身,四智未现前,福慧何日足,不碍人间事,两目内含光。

晚夕功课毕,佛告须菩提,五蕴并三途,叮咛莫轻视。

惟虚能容纳。六道各异趋。如来大慈悲。大众咸鼾睡,焦眼纳须弥。

无常来迅速。夜夜常如此。

流浪于生死,

子午守静功。从容在一纪。显然如何救。一切惟心造。

假惜可修真,莫被睡魔拘,无明未能息,每于夜静时。白日任匆匆,演此为《洗髓》,饱食非所宜。抚体叹今夕。

隐显度众生。

蜗角大千界,鼻中运息微。

三餐食既竟。易筋功已竟。择人相授受,正宜纳清熙,眉毛未落地,见所不能及,弹指超无始,苦海无边际,燃灯照暗室,三生未皈一。

此名静夜钟易筋经

如是我闻时。道眼未精明,得了涅盘意。

心空身自化。

后人得此经。久久自圆满。

渡河须用筏,圆通观自在,光阴两俱失。

如何知见离,黑夜暗修为,放风水火讫,奉持为宗旨。一切无挂碍,随意任所之,决不逾此期。

一言透天机

4. 急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

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

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

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

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

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

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

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

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

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

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5. 求洗髓经练法(不要文言文,要译文)

洗髓经 总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

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

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

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

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

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

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 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 天人阿修罗。

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

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盘意? 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 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 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

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

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

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

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

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

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

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

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 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

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 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

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

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

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 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

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 并行不相害。

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

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

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

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 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

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

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

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脱离凡类。

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

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 人人皆如此。

碌碌一身事,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 一朝神气散。

油尽而灯灭,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 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

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 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

体虽有巨细; 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

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

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

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 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

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 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

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 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

趁此健身驱,精进用心力。 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

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

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思何鸿,妄杀即暴戾。

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 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

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第五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踏实方更进。 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

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 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

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 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

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 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

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 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

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 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

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 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

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 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

两手常在腹,扪脐摸 *** 。 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

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 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

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 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

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

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 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

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 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

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 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

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 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

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 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

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 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

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 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

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 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

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 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

两。



文言文中“与.易.微”三字的用法
答: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 ...

文言文移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
答:1. 文言文中“移”有什么意思 意思是:移动 一、移的组词: 移山、移驾、移时、移行、量移 移籍、移书、移祸、移文、移变 二、移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移,禾相倚移也。从禾,多声。一曰禾名。 白话版《说文解字》:移,密集的禾苗进行移植。字形采用...

达摩易筋经与释延王易筋经
答:最正宗最系统的首推周述官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因为其传承有序~来源明确~而周老夫子亲身验证其神奇效果,并手书增演3部,只要大家仔细研究下就会感觉到其动作编排确实很精妙,有条不紊~步步加功~因此说其为正宗的上乘内功当毫无疑问`关于练习此功~广大功友一定为周半文言文的注解和要领所迷惑~...

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只写作一个杯向另一杯注水的形状,再。3、易的原意是换和改变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改写,修改的意思;1交换,换贾谊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之而咬其骨”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2交易周易·系辞下“聚天下之财,交易而退”3改变,更换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偷画文言文中易字交换...

易筋是本什么书
答:《易筋经》易筋经表达了道教练气求长生的一种境界,易筋经中多是导引、按摩、吐纳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夫 系明朝天启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所作,易筋经表达了道教练气求长生的一种境界,里面含有大量道教词汇和修炼内容。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

“易”“去”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分别是什么?
答:1、易, yì,本义:蜥易。2、换,交换,寒暑易节——《列子·汤问》,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3、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4、改变,更改,狱词无易。——清· 方苞《狱中杂记》。5、容易,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

文言文轻视易少
答:1. 把"易"翻译为轻视的文言文 ◇《左传》襄公四年 。。。《虞箴》如是,可不惩乎?”于是晋侯好田,故魏绛及之。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 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

<<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什么
答: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原文: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东胜神洲,又称东毗提诃洲,为传统神话世界中四大部洲(另包括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之一。东胜神洲由四大天王之一的持国天王...

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答: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依靠自身弹力散播。油菜属于角果,其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这种传播方式成为自体传播。所谓的自体传播,就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分自体传播的种子,在弹射后掉落地面,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

易的文言文
答:1. 易在文言文的例句+意思 〈动〉 1. 换,交换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无不可易。——《洗髓经》 3. 替代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