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浓口酱油 和中国的老抽 味道像么?

作者&投稿:迪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料理所用的酱油与中国家常的酱油在使用和成分上有何区别?~

1、中国酱油里大多加麸皮,而日本酱油加小麦
中国酱油:豆渣+麸皮:中国酱油传统做法用的是豆渣加小麦。但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节约成本,开始大量使用小麦麸皮进行代替。这样做产量是增加了,但酱油色泽变淡,风味也变得单薄了。
日本酱油:豆渣+小麦:日本酱油的做法是从中国传入,所以也遵循了豆渣加小麦的配方,至今仍然如此。小麦经过焙炒会散发香气,为酱油增添风味,变得浓郁。曾经有段时间,日本物资紧缺,于是也用麸皮代替了小麦来酿酱油,但不久就又用回了小麦。
2、中国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日本酱油采用高盐稀态发酵
中国:低盐固态发酵:加的盐水浓度低且量小,制成酱醅固态发酵,制作周期短,一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中国传统酱油制作讲究「春曲夏酱秋油」,一缸酱需要经历至少半年时间的发酵,才可以抽出第一道酱油。但是现在的做法大大缩短了时间,各种微生物不能丰富生长,味道自然也大打折扣。
日本:高盐稀态发酵:加的盐水浓度高而且量大,制成酱醪稀态发酵。这样制成的酱油风味浓郁香醇,品质很好。日本如今的酱油生产,大都会对细节进行精准控制,制作周期长,保证出品优质且稳定。

3、中国酱油分为老抽和生抽,日本酱油分为浓口、薄口、白、溜、再仕込
中国:生抽和老抽
一缸酱发酵好后,抽出酱油,这是头抽;加入盐水,发酵几天抽出来,是二抽;然后再加盐水,发酵几天抽出来,是三抽。老抽是在生抽基础上加了焦糖,所以颜色更深,更适合给食物上色。
日本:浓、薄、白、溜、再仕込
浓口酱油:在日本说的酱油通常是浓口酱油。
薄口酱油:颜色比浓口浅,咸度比浓口高。
白酱油:颜色清澈,糖分较高 。
溜溜酱油:制作味噌时分离出来的汁,颜色较浓 。
再仕込酱油:向酿好的生酱油内加入米曲后进行二次酿造,色、香、味都比浓口酱油更为浓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日本酱油
百度百科-酱油 (中国传统调味品)

天禾比较类似日本酱油。
中国酱油和日本酱油区别:主要是酿造工艺不同。
中式传统酱油使用的是低盐固态发酵法,氨基酸肽氮含量明显较低,鲜味不足,醇、酯香明显不足,而且缺少有机酸等成分的作用使鲜味回味不长。
而日本的酱油虽然是从中国传入的,但是工艺在日本有很大的改进,现在基本都是用高盐稀态发酵法,可以控制发酵温度,补充空气,强化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发酵,从而改善酱油风味。这种工艺生产的酱油醇香浓郁、氨基酸态氮含量高,口味鲜,光亮澄清。

味道非常的像,只是厂家不同,做法基本一致。而且日本的浓口酱油比老抽贵,因为是进口来的,所以可以选择老抽代替浓口酱油。

浓口酱油制作方法 1.脱脂大豆因原形已破坏,采用洒水方式使其吸水,其洒水量为脱脂大豆重量的120~130%。整粒大豆则用水浸渍。 2.浸渍后进行蒸煮,69~90兆帕的压力蒸煮0.5~1小时,然后蒸煮锅内立即减压,迅速冷却至40℃左右。 3.小麦精选之后焙炒并破碎、压碎,其程度以将小麦碎成3~5粒并混有适量的粉末为宜。 4.将蒸煮的脱脂大豆和破碎的小麦,按大致相同的容量进行混合。接种曲菌进行制曲。 5.将波美19°(含食盐23%)的食盐水放入罐中,再加入制好的曲菌进行发酵。加入的盐水量为脱脂大豆和小麦容量总和的1.2~1.3倍(称12~13的水发酵)。将曲子放入食盐水中发酵后的物质称为酱醪。发酵后每天应送入压缩空气进行搅拌。最初曲子浮于食盐水面而不溶解,但不久就成为粘稠状态。 6.一般需1年的成熟期。通过夏季发酵,色泽加深,称为成熟酱醪。成熟中原料的各种成分,因曲子的酶和繁殖起来的Zygosaccharomyces mayor和Soyac等耐盐性酵母、乳酸菌及其它细菌的作用而发生了变化。蛋白质水解成低级的缩氨酸和氨基酸,并还可进一步分解。而淀粉则水解成糖。 7.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乳酸、醋酸等有机酸。生成的酒精和有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具有香气的酯类,同时也改进了色泽。 8.熟成的酱醪放入滤布或袋中压榨出汁,所得的液体就是生酱油。静置数日之后,所含渣滓沉降即可进行加热杀菌。 9.为防止霉菌繁殖,可添加1%的乙醇。分离出生酱油,除去因加热而产生的凝固物之后,即得到成品酱油

老抽
颜色: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颜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泽的。
味道:吃到嘴里后有种鲜美微甜的感觉。
用途: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
老抽的制作: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经沉淀过滤即为老抽酱油。其产品质量比生抽酱油更加浓郁。

农口酱油也有中国酿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