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史:张申府一一党内最大的伯乐

作者&投稿:岑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18年11月,毛泽东来到北大红楼,开始了他短暂的北漂生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日报阅览室”也就是第二阅览室管理员,除此之外,还要做些杂务,如为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办公室理书刊报纸等,月薪是8块大洋。他的上司名叫张申府,一个毛泽东的同龄人。对于这个上司,毛泽东终身难忘。因为建国后,说起张申府,毛泽东有两句话:第一句:他是我的顶头上司呢;第二句:张申府的老板面色很难看。

不过毛泽东和张申府交往并未因为北大分别和张申府日后的退党而中断。在延安的毛泽东曾把自己写的《论持久战》寄给张申府,并附信说:

申府先生:

  英勇抗战已历周年,全国军民为争取最后胜利而历战不懈,民族解放之前途实系于兹,惟如何取得胜利各方持论未尽从同……泽东不敏曾于五六月之交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有所讲述,撮其论旨著为《论持久战》一册,自知管窥蠡测无当于大雅之林,然献曝微忱亦且聊尽匹夫之责……

  致民族解放之敬礼!

  毛泽东8月1日于延安

作为毛泽东的顶头上司,张申府不仅为毛泽东扣上了人生职场的第一粒扣子。并在随后的岁月里为毛泽东准备好了两名相伴一生的战友。

1920年冬,张申府以蔡元培秘书的名义,到法国深造。在这里,他介绍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张申府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并多次代理主任,并任蒋介石的德文翻译,在他辞去黄埔任职后,力荐周恩来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就在周恩来入党的同时,另一位未来中共核心人物朱德正在为如何加入中共而发愁。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朱德脱离旧军队后,找到陈独秀,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却被无情拒绝,吃了闭门羹的朱德也来到欧洲,很幸运的是他在这里认识了周恩来,并经周恩来介绍认识了张申府。最后,周恩来和张申府作为朱德的入党向中共旅欧支部介绍朱德入党,而张申府又作为旅欧支部负责人接受了申请。事实上,朱德不被陈独秀接受是有道理的,因为此前我党还没有发展任何一位旧军队高官的入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军阀官僚显然不能同列。朱德在入党后,其党员身份长期对外保密更说明了这一点。

1922年11月,当朱德在党旗下光荣宣誓时,张申府不会想到,未来中国革命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最稳定的领导核心:党的主席、政府总理、军队总司令已以他为桥,完成了交集。他为中国革命发展了两名最坚定的党员和领导者,无可辩驳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伯乐。

中国近代风云际会,在随后的岁月里,张申府也经历了人生沉浮。1949年后,铅华洗净的张申府再次回到北大,回到图书馆,在宁静的红楼一角,躲过了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安静的生活到改革开放,享年93岁。

岁月静好,这是对他为中共做出伟大贡献的最好回报。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

中国共产党的 创始人是谁?
答: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有谁
答: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