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方热土”为题 写一篇作文,数字为800字以上,内容是:有关莆田的文化,历史,任务,发展

作者&投稿:嬴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我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为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一把微不足道的钥匙,但它能开启一扇通
往世界的大门,梦想是一双触摸不到翅膀,但它能带你飞上蓝天,
自由翱翔。
也正因为万物有了“追梦之心”,雏鸟勇敢地伸张翅膀飞上天
空;鲤鱼使尽浑身解数一跃龙门;嫩芽顽强地钻出土壤,在风雨之
中茁壮成长。
爱迪生是大家所熟知伟大发明家,他在儿时就已经胸怀大志,
立志要为世界作出宏伟的贡献,等他长大后,他就潜心研究电灯,
他曾经尝试过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50000多次,这是
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在这过程中,他有很多助手都认为不可
能发明电灯而陆陆续续地放弃了,但爱迪生,这位“追梦者”却只
是默默地坚持下来了,他把儿时的梦想化作成了前进动力,最终,
他成功了,他用他“追梦之心”完成了梦想。
“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一生下来就被污泥包裹着。“它”长
的畸形,在它身旁的野菊,瓢虫,长松都嘲笑它;“看啊,伙计们
,一个多么丑陋的野孩子啊。”“它”在梦中隐隐约约地听到它们
的谈话,不禁心酸,用污泥结结实实地隐藏自己。有一天,一只雄
鹰斜掠过天空,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叫声,“它”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它”看见一只雄鹰正在天空蜿蜒回绕,那些野菊,瓢虫,长松
都不敢直视雄鹰,“它”想;“天空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自由,
我有朝一日也要“上天”,从此它心中长了一双“鹰的翅膀“。它
解开厚实的污泥,让阳光,雨露,微风为自己梳洗打扮,今后每当
有甘露降临时,“它”会去竭尽全力地吸取养分,那些野菊,瓢虫
,长松不时劝阻他;“别傻了,就你那样,还想上天,趁早放弃的
了”,但“它”没有听他们的话,它一心只让“振翅高飞”,经过
日积月累,它开出了太阳般灿烂的花朵,它的变化让它的邻居都大
为惊叹,“它”闭上眼,一阵微风将它托起,“它”睁开眼,发现
自己正在天上,无拘无束地飞翔着,再看看自己的家,原来自己是
一株蒲公英。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 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常年有5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 ;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 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莆田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壮观奇特的高山,有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菜溪 、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莆田, 由衷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别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众多优势和特色。区位优势明显,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是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具有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 。妈祖文化独特,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岛上的妈祖祖庙被誉为东方“麦加”,历来以一种独特的信仰牵系着海峡两岸同胞,是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莆田建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市二十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5.4倍。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建成了一大批水利 、电力、通讯、路网等项目,开通了高速公路,开辟了国家一类对外口岸湄洲湾秀屿港,构建了以湄洲湾火电厂、福建LNG工程秀屿接收站、 燃气电厂、福建抽水蓄能电站、南日石城风力发电场等为代表的能源供应中心雏形。今明两年将开工建设福厦铁路莆田段、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工程、湄洲湾多用途码头等总投资180多亿元的95个重大项目。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田径之乡、篮球城市、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摄影之乡等荣誉称号。

气候特征

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征。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又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点。季风明显,滨海风大也是本市气候的一个特征。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

特产资源

莆田市地理环境优越,特产资源丰富,诸如“四大”名果、兴化米粉、松花皮蛋、风味名菜等等名优稀特产品,构成了莆田独有的特产资源。
“四大”名果指龙眼、荔枝、枇杷、蜜柚。龙眼学名桂元,品种繁多,以“水南”为最,其果肉洁白如冰,纯甜无酸,系“果中之王”;“白核龙眼”亦称“无核龙眼”,其色乳白,质地柔软,鲜嫩爽口,味甜如蜜,亦是世上稀有良种。龙眼除鲜食外,还可整粒焙制成“桂元干”,成为滋补佳品。明代宋珏赋诗赞龙眼:“外裹黄金色,中怀白玉肤,壁破皆走盘,颗颗夜明珠”。兴化荔枝曾作为贡品,誉满华夏,其中“陈紫”荔枝皮呈鲜紫,肉淡黄色,细脆多汁,味道香甜,焦核(小核)率达95%,是荔枝品种中之良品。荔枝不但鲜食,还可整粒焙制成荔枝干,鲜味犹存,远销海内外。兴化枇杷与江苏、浙江等地所产之枇杷齐名,驰誉全国。枇杷品种品系及单株多达50多种,尤以常太镇的“解放钟”为最,其果形如古钟而得名,果皮黄里透红,果肉脆嫩,汁多味甜。还有“白梨”枇杷,其果皮薄色白,肉质细嫩,入口融化无渣,味道清甜,也是枇杷中之精品。蜜柚又名“文旦柚”,产于仙游县度尾镇。此柚是经过150多年的存优汰劣精心培育而成的良种,具有树势壮茂,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等特点,每年中秋后成熟。果重一般在500克-1500克左右,果肉细嫩无籽,香甜适口,生津止渴,又称无籽蜜柚,1983年被认定为省级优良品种之一。兴化米粉自北宋以来,一直成为莆田的著名特产,誉满华夏。兴化米粉采用特等大米精制而成,现有银丝米粉、快熟米粉、细米粉和粗米粉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条细如丝,洁白如银,富于韧性,质佳味美,煮、炒、炸皆可,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该产品耐储藏,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和宴请宾客的珍品,畅销海内外。“白鹭”牌兴化银丝米粉,曾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

松花皮蛋以仙游县大济为最,具有弹性好、松花多、香味浓、色泽光滑、含铅量少、无苦无辣之特点,并有降低血压、促进消化等作用。大济松花皮蛋质量上乘,好蛋率达99.4%,被评为全国第一,荣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同时被评为优秀出口产品,誉满香港、美国等海外市场。

地方特色

莆田市的风味名菜与悠久的历史相承,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且品种繁多,主要的有久负盛名的炒米粉、“荔枝肉”、焖豆腐、跳鱼穿豆腐、干咩(焖)羊肉、蛋白扁食等等。这些风味名菜质优物美,在色、香、味、形、器等方面均有考究,尤重于“味”,故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谚。许多风味名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为特色,又以清鲜淡雅、略带甜味见长。各种菜肴还讲究题目、内容和含义。每道风味名菜,往往都带有一个吉祥的寓意或美妙的故事,令人品味无穷。在烹调技术上,炸、蒸、烧、卤、炒等技艺精湛独到。各种技艺菜和拼盘,巧夺天工,运用堆、摆、刻、雕、塑等艺术手法,以食物的天然色彩进行美化制作,各种花样,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情趣盎然,深受四方食客的欢迎。近年来,为纪念海神妈祖圣迹,莆田市烹调技师王文基根据古老的生活习惯和妈祖的传说,利用本地丰富的菜肴原料,别出心裁精心制作出色、香、味、形具佳,并带有宫廷菜系神秘色彩的十二道“妈祖宴菜”,于1987年妈祖升天一千周年纪念日活动时正式定名开宴,备受海内外佳宾的赞誉。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概况


这里,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令人魂牵梦萦的人文景观。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曾吟诗道:“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湄洲岛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圣地,被誉为“东方麦加”。妈祖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逝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终生未嫁。生前她兰心慧质,聪明好学,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后人敬仰她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在湄屿峰上为她建祠立庙,这便是妈祖信仰的由来。站在湄洲祖庙山巅,秀峰奇石、幽洞静林衬托下的妈祖祖庙巍峨壮观;那巍然屹立的妈祖雕像,面朝大海,雍容慈祥,是一尊永恒的海神,是和平的象征。妈祖精魂,古今外中无处不在。妈祖信仰在台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台湾妈祖宫庙有1500多座,信众达1600多万人。九十年代以来,湄洲岛每年接待境内外香客游人多达百万人次,其中台胞近10万人次,是祖国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每年妈祖诞辰和妈祖升天节日期间,朝圣旅游活动盛况空前,正所谓“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


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
1988年6月,湄洲岛被辟为福建省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4月,设立台胞专项旅游落地签证,同年10月,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从此,台胞朝圣络绎不绝,旅游度假方兴未艾。十多年来,湄洲岛的开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现已建成妈祖祖庙、鹅尾山、黄金沙滩、莲池沙滩、日纹石景等景区,贯岛环岛公路、轮渡码头、3000吨级对台客运码头、跨海供电供水、通信、绿化等50多项基础设施以及可提供接待床位1600多个的星级酒店、宾馆和商场、娱乐中心等服务接待设施,使湄洲岛日益成为著名的妈祖文化朝圣中心和东南沿海旅游度假胜地。这里风景优美,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绿化百佳县区、福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全省十佳环境优美县区;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来此可扮妈祖妆、吃妈祖宴、品妈祖圣水,可观澜日出、渔舟唱晚,祈一帆风顺;这里盛产海鲜,可尽享海边垂钓、海鲜美食、海滨度假之乐趣。

新世纪的妈祖故里——湄洲岛,海峡西岸一颗正在崛起的海上明珠

《莆田最“热”》
莆田市为省辖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与台湾隔海相望,西、南与泉州市接壤,北和福州市毗邻。全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323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归侨、侨眷17万多;另有数十万华侨分布于东南亚和南北美诸国;是福建主要侨乡之一。莆田市现辖城厢、涵江两区和莆田、仙游两县。气候属南亚热带,冬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8℃-21℃,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2月。
莆田市自古有着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名人辈出,享有“文献之邦”美称。被誉为“地方戏的活化石”的莆仙戏,是我国地方戏曲的重要剧种。莆田市还是个著名的“田径之乡”,曾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优秀田径运动员。 莆田是“海峡女神”妈祖的故乡,已成为台湾同胞和全世界妈祖信徒朝圣的圣地。

人口、宗教、民族
人口300万人,有汉、回、满、畲、壮、苗、瑶、土家等33个民族。还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及莆籍港、澳、台同胞计60余万人,其中华侨、华裔47万人。

行政区划
�� 莆田市史称兴化、兴安,自古是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成为省辖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历史沿革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建省行政区重新划分。莆田、仙游隶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更名为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7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莆田、仙游二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管辖,1971年4月闽侯专区改为莆田专区,辖莆田、仙游、永泰、福清、闽侯、闽清、长乐、平潭8个县,同年6月,莆田专区更名为莆田地区,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从闽侯县螺州迁至莆田城关。1973年7月,闽侯县划归福州市辖。1979年1月,改“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地和辖县不变。
�� 1983年5月,莆田地区行政公署撤消,并拆莆田地区的福清、永泰、平潭、长乐、闽清五县归福州市管辖。同年9月9日,基于开发湄洲湾的需要及兴化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的实际,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莆田市,辖莆田、仙游二县和由原莆田县城厢镇、城郊公社及涵江镇、涵江公社分别组建的城厢、涵江二区。市人民政府驻城厢区。

自然地理
��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18o27`-119o39`,北纬24o59`-25o46`,整个地势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平原广阔与逶迤的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构成了江南水乡。
城市建设
莆田古城经过不断改造和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规模达25平方公里,市政公用设施、住宅和服务设施迅速发展,日臻完善。

城市概况
�� 田市是福建省著名的粮果区。不仅荔枝、龙眼、枇把三果和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罐头驰名中外,而且还享有“蔗乡”之称,目前这里是全国重要产糖区之一。著名的兴化米粉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莆田市位于兴化平原,地势平坦,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和内河运输网。城厢区与涵江区之间可通小汽轮,纵横境内的福厦公路及其支线,将本市同福、厦、漳、泉、三明等城市连成一体。

经济发展
�� 莆田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工业已形成鞋革、电子、食品、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工艺城”等称誉远播四方。

文化教育
�� 莆田市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而今,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引人瞩目,多次荣获“田径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等光荣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万多人,科研机构9所。现有大中专学校19所,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150所,小学近千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4000多名。

莆田景点
�� 东岳观:位于江口镇新街中心,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初时名“佑圣观”。附近有迎仙桥、锦江春色、迎仙寨、戚公祠、锦城阁等胜变迹。
东吴石塔:又称吉蓼塔,位于湄洲湾北岸东埔乡东吴村,它雄居秀屿港主航道要冲,是古时入港的主要航标。塔内有曲尺形石阶通往塔顶,游览者可凭借登高,倚栏远眺,秀屿港湾,尽收眼底。
�� 三会寺:位于仙游县城西5公里龙山下,相传古时有三龙相会于此,故名。寺内还有清康熙十二年翰林学士黄起有撰写的重建三会寺碑文等。
大宗伯第: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位于城厢区长寿街庙前路(俗称铁树里)。
�� 夹祭草堂:在莆田县新县乡巩溪村的夹祭山上,离市区北面约30公里。草堂原为名副其实的草屋。

风土人情
�� [节庆饮食] 大暑食荔枝、羊肉。荔枝是莆仙第一名果,兴化郡城因而雅称荔城。大暑食羊肉,是莆田又一节令食俗。莆田民间认为大暑这一天要把热气发透,全年方能无灾无病。因而莆俗在大暑日专食羊肉、荔枝。
七月半食金果。金果是莆仙民间过中元节的主要供馐。
�� 中秋食月饼、芋头、米粉、栗子。中秋食月饼,是我国各地的普遍习俗。莆俗中秋也备月饼。同时,莆仙民间过中秋最普及的食物是煨芋头、炒米粉、板栗拌猪瘦腿肉,俗称“芋君米粉炒”。
�� 重阳节食九重果。重阳节莆俗吃“九重果”,饮“菊花酒”。
�� 冬至食糖丸子。莆俗冬至前夕,全家人要围在一起搓丸。
�� 除夕食红团。莆俗民俗中,红团是象征喜庆和团圆的。
�� [划龙船] 端午节前后,莆田一带有划龙船习俗(赛龙舟),意为纪念屈原,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划龙船不但东花有,莆田南北洋许多地方都有端午划龙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近年不但有男子龙舟队,还有女子龙舟队,龙舟竞划,为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气候特点
�� 莆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o-21o,年均日照时数1995.9小时,无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为东南风,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

土地面积
�� 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270.34万; 其中市区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30.49万。其中归侨和 侨眷近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