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主要居住内地,即黄河.文章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竹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河 长江 长城 珠峰在哪? 什么样子? 台湾和大陆为什么是一家的? 除了汉族 剩下的少数民族~

黄河长江中国,珠峰在中国西南部一家是应为原先是在一起的,由中国统治后来被日本占领,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
  彩,丰富异常。
  1. 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2. 尊祖敬老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3.文化艺术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古代汉文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而屈原(约前340~前278)、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柳永(约987~约1053)、 苏轼(1037~1101)、 陆游(1125~1210)、辛弃疾(1140~1207)等人的名字与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公认的名家。散文有著名的秦汉古文,至唐中晚叶,由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倡导恢复秦汉古文运动,到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 曾巩(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苏轼、苏辙(1039~1112)时,古文运动大获全胜,号为“唐宋八大家”。小说创作,到明清时获得很大发展,长篇巨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 其他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 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都有不少蜚声中外的名家,他们获得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成就。在这些艺术的发展中,尤其表现了汉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长,以发展其艺术,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一些类书巨著的编纂方面,也是由来已久。唐、宋时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特别是明清的《永乐大典》、《图书集成》可称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书。
  4.汉族音乐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5.汉族服饰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随着汉服、汉礼仪的废弃,民族精神阉割的遗毒祸害至今,汉人正在与自己的传统渐行渐远。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由来巳久的互相依存,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根本关系,当前,研究这个关系的历史状况,具有着现实意义。这个是论文内容。 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发生和地理环境、经济需要以及历史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地理环境上看,我国弧土辽阔,地域相连,气候、地形复杂多样,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例如:黄河和长江流域,土层深厚肥沃,水分、热量条件均较优越,是理想的农业区,东北之北部相东部坡地多而平地少,光照热量不足,林业条件优于农业条件,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之北边地区和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光、热、水、土资源配合均有较大缺陷,但土地广阔,开旷的高平原占绝对优势,是理想的畜牧区,青藏地区,地势高、热t小,适宜发展林牧业。我国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状况是:汉民族主要居内地,即黄河、长江流域,而少数民族主要居边隅,即东北、北边、西北、西南等地区,民族之间交错杂居,大分散,小聚居。
网上的资料,望采纳。

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
答:D

关于汉族的资料
答:然而遗憾的是,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却逐渐式微,民众有许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汉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华人或唐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汉族为主体,占92%,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答:华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居民。分布在中国各地。除西藏外,其他地方,都是华夏-汉族占多数。其他民族,占8%,但大多具有华夏-汉族的血统。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例如,内蒙、西北、青藏高原、云南贵州、广西西部等。有的由于历史原因分布在全国各地,例如回族满族等。西藏的藏族比例最大,占90%...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
答:CD 试题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由此可见,C、D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下列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答:答案:C A: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D:各民族分配不均,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92%,分布在全国各地。 ( )
答:【正确】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汉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 B.各民 ...
答:B 试题分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故B符合题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发源地在哪里?
答:汉族的发源地在中原地区。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___;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___
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依据题意.故答案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我国的中部和东部.

古时候有汉人这种概念吗?汉人这个说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华夏族是炎黄子孙,如今我们也都习惯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其实按现代的习惯,汉人就是华夏人,华夏人也是汉人。一、汉人的简介汉人是汉族人的简称,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这也很适应我国现在的人口种族情况,目前汉族人口占据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约13亿,分布于全国各地,分布范围广,其中东部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