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作者&投稿:喻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重庆地名的来历~

“重庆”地名的来历: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夔州路(治奉节)管辖,短暂属西川路和峡西路,两宋大部分时间属于夔州路管辖。
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扩展资料:
重庆的起源: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

根据历史的记载由来如下:
1.重庆市名来历
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西元1189年)2月禅位于宋光宗,光宗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邑就是恭州;按宋代制度,由宗藩入承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故同年8月就升“恭州”为“重庆府”。对于“重庆”名称的由来,现有三种解释:一是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而名。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这是“二庆”,故美其名曰“重庆”。二是因祖(母)父(亲)二人均临光宗登基庆典而名。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即被命曰“重庆府” 。三是合取比邻两地的地名为名。另据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间,故曰“重庆”。
2.重庆简称的由来
重庆简称“巴”或“渝”。重庆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历史的变迁,名称多次更改。南宋以前的行政区划,虽多次变动,但国、郡、州、县皆以“巴”命名,称“巴国”“巴郡”“巴州”“巴县”。据史书记载,巴国是以外来的东方巴部族集群为主,融合和征服长江、乌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土着部族构成的巴族人所建,故而以“巴”命地名。另一说法是因嘉陵江三折入长江的形状,像古篆体字的“巴”字之故。“巴县”命名始于北周明帝武成三年(公元561年),距今至少在1400多年。
北周闵帝元年改“巴州”为“楚州”。隋文帝时(公元581年)将“楚州”改为“渝州”。名因其嘉陵江上游有一大支流“渠江”时称“渝水”,而且习惯以“渝水”称呼“嘉陵江”,于是重庆便简称“渝”。

对于“重庆”名称的由来,现有三种解释:

  1. 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而名。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这是“二庆”,故以双重喜庆,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

  2. 因祖(母)父(亲)二人均临光宗登基庆典而名。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即被命曰“重庆府”

  3. 是合取比邻两地的地名为名。另据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间,故曰“重庆”。

拓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有中国火锅之都、中国会展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之称。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重庆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还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参考资料:重庆-百度百科





重庆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一世纪是周代封巴国首府。巴,是武王伐纣后封给姬姓的一个小国。巴就成为此地最早的名称。秦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置巴郡。到汉朝因其城紧靠长江,便改名为江州。在隋代又因其靠近嘉陵江,嘉陵江古称渝水,故又改称渝州。重庆称"渝"即由此而来。

宋朝年间,这里有个地方官名叫赵谂的准备谋反。宋徽宗杀了赵谂,认为渝州含义不好,于是下令改为恭州。意思是想让这里的人以后都恭恭敬敬地顺从赵家的统治。宋光宗继父位,先封自己为恭王,于1190年当了皇帝。他认为,先封王,后称帝,是"双重喜庆",便将他的封地改名为"重庆"。这就是重庆地名
重庆是一个历史名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以江州(今重庆)为府,后几易其名(改渝州、恭州),为历朝重镇。南宋时,赵敦封恭州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于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1929年重庆正式设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并于同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1949年重庆解放后,为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驻地,属西南行政委员会管辖。1953年3月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西南大区撤销,生态市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重庆在中央实行计划单列,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享受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呵呵
重庆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一世纪是周代封巴国首府。巴,是武王伐纣后封给姬姓的一个小国。巴就成为此地最早的名称。秦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置巴郡。到汉朝因其城紧靠长江,便改名为江州。在隋代又因其靠近嘉陵江,嘉陵江古称渝水,故又改称渝州。重庆称"渝"即由此而来。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重庆得名,始于南宋。

公元1189年,偏居江南,苟且偷生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某一天突然心灰意冷,决定提前让位,宗室赵惇戏剧性的被选中。

唐宋时期,皇家宗室一般都会象征性的“遥领”一块封地作为“食邑”,但也仅是一种荣誉加衔,并不具有实际管辖权。南宋,由于中国北方早被金人占领,宗室“食邑”多选择“川峡四路(即四川)”辖区内某个地方二级政区城市。地方一级政区城市通常为“路(省)”行政中心所在地,直接隶属朝廷。宋代的“州”分为“都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六等,重庆当时叫恭州,是地方二级政区中最末等的“军事州”,曾是宗室赵惇“食邑”的象征性封地。

赵惇刚升恭王,接着就被选秀做了皇帝(即宋光宗),自然高兴得忘乎所以,遂将“恭”改名“重庆”,意欲“双重喜庆”之意。按照礼制惯例,赵惇曾经“食邑”的象征性封地,跟着鸡犬升天成为“潜藩”之地而改称“府”(即重庆府),以示尊号。不过,因“恭州改重庆府”属“最末等军事州奢府名”,有尊号而无尊位之实,所以仍标旧制,重庆府原有属县并未因改府而升其地望为次赤、次畿,重庆及属县依然隶属奉节“夔州路”管辖。

本以为,这是一个“双重喜庆”,结果却是一场国家悲剧!

这个赵惇,不仅不忠不孝,历史口碑极差,更悲剧的,还是个精神病。史书载,此人“性好猜忌”,只做了2年皇帝就疯了,成为天下笑柄。宋绍熙五年,其父宋孝宗病死之时,他竟然也不去服丧,这在古代可谓是大逆不道的恶行!天下人都在看赵家的笑话,导致国家局势不稳。赵家宗室赵汝愚、赵彦逾等人被迫秘密联络,发动宫廷政变,废除了赵惇皇位,由他儿子赵扩即位,即宋宁宗,改年号庆元(1195年)。不久,这短命皇帝赵惇就一命呜呼了。 “重庆”在宋代就成了一个笑话!

不过悲剧还没完,赵惇这个即位的儿子宋宁宗,又是一个智障,史书载,宋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宋朝江山,一直被外族韩侂胄、史弥远2个权臣操控。

国家就这样被玩过来玩过去,宋朝赵家最终灭亡已是历史必然!所以说,重“庆”其实是国家和个人的一场重“悲”。

重庆:名称的由来

重庆历史悠久,公元前十一世纪是周代封巴国首府。巴,是武王伐纣后封给姬姓的一个小国。巴就成为此地最早的名称。秦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置巴郡。到汉朝因其城紧靠长江,便改名为江州。在隋代又因其靠近嘉陵江,嘉陵江古称渝水,故又改称渝州。重庆称"渝"即由此而来。

宋朝年间,这里有个地方官名叫赵谂的准备谋反。宋徽宗杀了赵谂,认为渝州含义不好,于是下令改为恭州。意思是想让这里的人以后都恭恭敬敬地顺从赵家的统治。宋光宗继父位,先封自己为恭王,于1190年当了皇帝。他认为,先封王,后称帝,是"双重喜庆",便将他的封地改名为"重庆"。这就是重庆地名由来!
谢谢!!!!

魏晋以降,历代重庆行政区划归属】:

南北朝,重庆叫巴郡,隶属巴东郡三巴校尉府(治今三峡奉节县)。

隋朝,重庆开始叫渝州,隶属信州总管府(治今三峡奉节县),故此常自称“巴渝”。

唐朝前期,重庆渝州隶属夔州都督府(治今三峡奉节县),后期改隶东川节度使司(治今四川三台县),前后蜀隶属武信节度使司(治今四川遂宁市)。 

宋朝,重庆改名恭州(后改重庆府),隶属夔州路(治今三峡奉节县),“重庆”由此得名。 

元朝,重庆改名重庆路,开始隶属四川行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明朝,重庆改名重庆府,隶属四川布政使司(治今四川成都市)。 

清朝,重庆延续重庆府,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重庆还名巴县,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 

民国南京政府时期,1929年重庆改省辖市(县级),隶属四川省(治今四川成都市);1939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被迫内迁四川,重庆因置陪都而破格升级院辖市(省级),直属行政院,首次脱离四川省。



关于重庆的所有地名的由来?
答:1.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 ,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因此门随东逝长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于此迎御差,接圣旨,故名“朝天门”。 2...

重庆为何叫重庆,重庆这两个字有什么意义呢
答:宋孝宗封其子赵忄享于恭州,为恭王。同年2月,孝宗禅位于赵忄享,即以后的宋光宗。赵忄享封王,又称帝,重庆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彭伯通先生提出双重喜庆,宋光宗一听很喜欢这个名字所以就叫重庆。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

“重庆”地名的演变
答:改渝州为恭州。后至1189年,时值南宋淳熙十六年,正月,孝宗皇帝封皇子赵惇为恭王,封地恭州,同年二月,恭王赵惇受禅登基为帝,是为宋光宗。不到两个月时间,赵惇接连封王登基,因为这两大喜庆之事,所以将其封地恭州升格更名为重庆府。      此即“重庆”地名的历史演变。

谁知道重庆任何五个地名的由来
答:望龙门 因为望着对面的龙门浩。朝天门 古时候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运,以前朝廷派使者来重庆,重庆的地方官员都是在两江交汇的地方去迎接,因为朝廷使者是代表皇帝,也就是天子的,所以就给那个地方取名为朝天门。

重庆各地名的由来
答:九龙坡”由来 明朝朱嘉征(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1《舆地·山川》称“国朝朱嘉片”,则朱氏可能是明清之际人。朱氏字岷左,浙江海宁人,推官)《九龙滩》诗云:“渝城日日雨,云乱无定所……放舟清江曲,滩声阚如虎。牵笮溯九龙,石立纷然怒。”诗中有“九龙”和“九龙滩”。乾隆《巴县志·...

重庆大坪地名的由来
答:因为此处在旧时是一块平地且面积较大占地很广,地形平坦,还连接旧时候的驿道。它‘又大又平’久而久之大家称呼为“大平”慢慢演变为“大坪”了。

重庆古代叫什么地名
答:宋朝时期,重庆被称为恭州。当时,宋朝皇子赵接踵被封为恭王,后来他在双重喜庆之下,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因此,重庆因其双重喜庆的意义,被改名为重庆府,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在汉朝时期,重庆的名字是江州,而在隋朝,它的名字是渝州。

重庆在明朝叫什么地名?
答:就叫“重庆”。宋朝以后就叫重庆了,以前在汉朝叫江州,隋朝叫渝州,宋朝叫恭州,然后因为宋朝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所以说是双重喜庆,故改名重庆府,一直沿用到现在。

重庆市大渡区地名由来
答:就是现在的濑溪河。大足川一名取自“大丰大足”之意。如《太平寰宇记》有详细的记载:“县以界内大足川为名,大足川及境内有赖溪河也”,故称为大 足,《蜀中广记》:“取丰足之义,或云县之宝顶有巨人迹”。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蜀中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