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舟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狼牙山五壮士的主要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说的是1941年,日本鬼子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扫荡时,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
最后,这五位英雄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后来,为纪念他们的壮举,编写成了书,拍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所编写,共二十四天。沈重经过了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五个步骤将文章完成。完成后,由交通员穿过敌人的封锁区七个县,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最终发表。
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系列战场手记,脍炙人口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就是其中一篇。
作品生动地描写了狼牙山上的五位七连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与敌人周旋在狼牙山三面绝壁的棋盘陀(悬崖)上,在弹尽粮绝,敌人被消灭100多人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烈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跳崖的,到第二十四天,沈重经过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文章完成后,由交通员穿过敌人的封锁区七个县,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才送到报社,很艰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内容:
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
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以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
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扩展资料:
幕后制作
八一电影厂只是让邢野、谷岩、孙福三人把这一英雄事迹写成反映五个战士在狼牙山上战斗过程的纪录片,大家没有同意这个意见。
他们访问了第一军分区杨成武司令员和第一团团长邱蔚和五战士的幸存者之一的葛振林,并查看了有关材料。之后,他们向八一电影厂建议,将该片写成一部故事片 。

影片评价
该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五位八路军战士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精神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

该片作为形象化地反映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抵御外来侵略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上映之后在教育新中国的人们爱祖国爱人民、培养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该片堪称新中国文艺的红色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教育和认知作用历久弥新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主要内容: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翼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准备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五个战士一边猛击敌人一边诱敌上山,崎岖的山路上满是敌人的尸体。六班完成了任务,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主力部队,六班五位战士将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战士一面攀登一面射击。壮士们居高临下,把敌人一次又一次打了下去。弹药用完了,班长指挥大家用石头砸,敌人又死伤无数。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看看还在向上爬的敌人,然后走到悬崖边上,他们脸无惧色,相继从悬崖边上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扩展资料

狼牙山五壮士简介:

1、马宝玉

马宝玉(1920―1941),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狼牙山五壮士之首,自幼父母双亡,流浪为生。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当战士后成为班长。

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受上级表扬。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跳崖牺牲。

2、葛振林

葛振林,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

当手榴弹扔光,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

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担任全国近200家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3、宋学义

宋学义(1918—1971),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他出身佃农,从小就要饭,当童工,打短工,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

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

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1971年6月26日逝世。

4、胡德林

胡德林,(1917~1941)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保定市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

1941年9月25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精神成为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象征。

5、胡福才

胡福才(1923-1941.9.25),男,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

1942年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河北省保定市狼牙山上修建了“三烈士纪念塔”。1959年和198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引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引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那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绣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能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寇)贼寇 (副)副组长 (榴)榴莲 (弹)子弹 (抡)抡起 (贯)贯通 (棋)棋牌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转移,引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