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怎么判断它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还是名词作动词

作者&投稿:曹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里名词作动词,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

两种情况都有(下面解释中最后一条)。下面是名词作动词的具体情况,会对你有帮助的: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
【解析】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树之以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解析】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2005年高考福建卷)
【解析】“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②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①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2.语法区别
  ①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可
  ②谓语灵活性不同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详细解释】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一般是翻译为使......怎么样,意动则翻译为认为......怎么样。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意动 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 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 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使动用法语法区别 1.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省略宾语。 2.谓语灵活性不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都属于词类的活用范畴。构成使动用法的词,一般是动词以及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构成意动用法的词,一般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及名词。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的主语所发出,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发出,宾语有兼语的性质。其意就是表动作的谓语在其前主语的客观作用下具有“使(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使(让)宾语怎么样”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意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一种简洁的特殊表达方式,其主谓宾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其语义结构是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其意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什么”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时,“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什么”就成其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全部使动用法
答:3 2012-08-14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 一、必修二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文言句... 39 2015-09-11 语文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怎么看 1 2009-12-2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 405 2016-04-08 高中语文文言文怎么判断它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还是名词作动词 3 更多...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
答: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文言文语法教学又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

高中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和必修四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答: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领起,谓语用“也”表判断。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4...

文言文祈使句高中
答:4. 高中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一、句子成分的划分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1、主语和谓语在句子中,陈述的对象和陈述的内容都是句子的成分,陈述的对象叫主语,回答“谁”或“什么”的问题,陈述的内容叫谓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主谓之间用“”分开)。 例如:①语文老师正在...

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要怎么记啊!
答:高中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要怎么记啊! 每个字都有那么多的意思,而且有些那么相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啊!!!... 每个字都有那么多的意思,而且有些那么相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啊!!!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 文化传承的源与流 2010-01-17 · TA获得超过9.9万个赞...

高中常考的文言文句式以及判断方法
答:文言文句式包括普通句式和特殊句式。判断方法:通过固定结构和某些虚词及结合语境进行判断。一,普通句式 1,选择句。译为"与其…不如″,"是…还是″,"不是…就是″非(不)…则(即) "…抑…″ "其…其″"与其…熟若″2,疑问句 "可得…欤″,"如(若)…何″,"曷…哉″,"奈…何...

文言文指官吏的词
答:9.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ppt 、授职荐举: 任:担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毅内谋(毅蒙毅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卿《廉颇蔺相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知...

文言文解答技巧!如何掌握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答:文言文是我们的初高中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对于这部分,很多同学认为文言文很难读懂。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读懂文言文的关键,除了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别外,还要熟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类型并学会判断。就像英语的语法一样,知道了语法,才能正确翻译出句子的意思。那么,如何去掌握特殊句式...

高一语文,如何判断文言文中的文言句式
答:“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省略句 省略主 谓 宾 介词“于“这些都是方法,并不适用所有的情况,还是要多做题,多体会,建议将老师讲过的文言文多复习复习,其实只要用心,不是很难的,还可以多读一些课外的文言文,学会让自己热爱文言文,热爱语文,对语文有兴趣,自然就会学好。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怎么判断,有哪些标志?
答: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怎么判断,有哪些标志? 高中语文的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我总分不清楚,请问怎么分?有哪些标志词?还有那些倒装句里的具体又怎么看?... 高中语文的判断句 省略句 倒装句我总分不清楚,请问怎么分 ?有哪些标志词?还有那些倒装句里的具体又怎么看 ? 展开  我来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