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钊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弟子规里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出自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入则孝篇)》,原文选段: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译文:
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听到他人称赞自己,唯恐过誉;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不是存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
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文章主旨:
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作者简介: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他的著作有《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毓秀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意思是: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看见别人在德学才艺这些方面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向他们学习,争取追赶上别人的步伐。古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孔子也有五德,是孔子的学生赞叹老师的,说孔子有“温、良、恭、俭、让”,即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德也属于德,都是我们应该很好地去修炼的,这种叫圣贤的品德。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典故

孔子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不仅喜欢动脑思考,而且经常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赶路,结果因为有个孩子在路中间用砖瓦垒“城池”,而不得不耽误了行程。于是孔子便让这个孩子让一下路,但那孩子却说道:“在这个世上只听说车绕城池而过,还从未听说过要拆了城池而给车让路。”

孔子听后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虽然在他眼中,这“城池”只是孩子的玩物,但在孩子的眼中,这却不是不起眼的东西。孔子这一辈子都在倡导礼仪,却没想到竟然会被一个孩子给问倒了。于是孔子十分感慨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孩子还小,但在礼仪这方面,却可以做他的老师了。

从这点来看,孔子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礼仪上的不足,所以,他不在乎自己是否会丢脸,而是大方承认,这个孩子在礼仪方面上有比自己强的地方。



意思是:任何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 觉哪里不如他人的地方,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担心、自卑。

该段出自《弟子规》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看见别人在德学才艺这些方面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向他们学习,争取追赶上别人的步伐。古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孔子也有五德,是孔子的学生赞叹老师的,说孔子有“温、良、恭、俭、让”,即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这五德也属于德,都是我们应该很好地去修炼的,这种叫圣贤的品德。“学”当然是学问,包括知识,对于这些圣贤教育我们要努力地去学习。“才”就是指才华、才艺、才能,“艺”是指技艺、艺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努力去提升的。

扩展资料:

重要寓意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德行,有德行的人能以德服众。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懂得如何去包容别人,去欣赏别人的才华。一个人若只有才,而无德,那他的才也只能是平马之才,永远无法提升到至高的境界。

在学习上、在为人处事上要有上进心,但在穿着和饮食上千万不 可攀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勋俭节 约的好习惯,因为物质享受是个无底洞,人只有降低自己的欲望,懂得珍惜,才会知足常乐。



这句话出自《弟子规》中的《信》篇,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该好好地重视自己品德、学问、才学方面的学习,如果自己有没有别人厉害的地方,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当我们的衣服穿着、所吃的食物比不上别人的时候,我们不必因此而悲伤、不开心

什么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论语:颜回 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君子忧道不忧贫)

做人最重要的是自已的道德,学问和才能技义的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