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地理题 谢谢

作者&投稿:尧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那两道地理题,麻烦给下详解,谢谢~

第一题
晨线是DE(A)B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黑暗到白昼的是晨线。所以左边阴影右边白色的线就是晨线

东经120度,北纬23.5度
直射点很明显在NB经线上(白昼左右对称) NCS是西经150° 相对的NAS就是东经30° 东经30度自西向东到西经150°的中线是东经120°(画图很清楚的)
由B、D点可知可知纬度是北纬23.5°

东-昼 西-夜
东半球是西经20°到东经160° 白昼多于夜晚的经度范围在东经30°到西经150°。东半球占了130°。西半球只占50°。(额。其实看图很容易看出来。我这么一说好像有点不科学性)

第二题
他们都说题目有问题拉。我也不知道。反正错题也做过很多了。我就按我的理解
BC为晨线
这是北半球部分的图。是自西向东转。假设再转过一点点的话。可以很容易看到C在线右边A在线左边。C比A早。所以是从黑到白。所以是晨线

接下来的题。。真的不敢说了。自己都觉得错了。先这样~~~~希望能给你帮助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在已经改称为国际日界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

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

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
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所以答案是对的。


选 B

恒星日:当地球位于E1时注意E1、P点和某一遥远的恒星A点在一直线上,当地球自转一周360°,即从E1到E2,A的位置似乎到了B点,(实际未动,因太遥远)这时E2、P和B点仍在一直线上,这段时间即为一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间隔(即E1、P、A与E2 、P、B之间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当地球自转一周,由E1PS至E2PS时,所需时间间隔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
太阳日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平面的时间间隔,因为地球在自转时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用23小时56分4秒,公转时转了59秒,需用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所以一个太阳要比一个恒星日多出3分56秒的时间(约4分钟)。

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 , 太阳相当于实际未动,太阳日概念就和恒星日概念一样了。所以太阳日和恒星日相同为23时56分4秒。。

120°E在东八区(120÷15=8)
135°W在西九区 (135÷15=9)
所以 8:00-[8-(-9)]=8:00-17:00=24:00+8:00-17:00=15:00
即 135°W为9月16日15时

8:00-(8-x)=18:00-24:00 x=-6
即西六区 为9月16日18时
经度为 15×6=9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