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供暖中热量,流量,温差的关系公式中这个3.6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郗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流量x温差和流量x焓差分别都是计算热量的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两者有点儿差别;
“流量x温差” 如果再乘上个“比热”则就是计算热量;
“流量 x焓差”是计算热量;

热水供暖系统的小时供热量可以由下式计算,即:
Q=M(i2-i1)=ρV(i2-i1)
本式中 Q:供热量,W;
i2,i1:供水和回水的焓,J/kg;
M:水的质量流量,kg/s/;
Ρ:水的密度,kg/m;
V:水的体积流量,m/s。
从上式可知,要测得热量,应该先测量出水的焓值、密度和体积流量。热水的体积流量可由安装于供、回水管上的机械、超声波流量计测得。而焓值及密度则为温度的函数,一般用铂电阻温度计测出供、回水温度。

扩展资料: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普遍采用水为供热介质,以热水或蒸汽的形态,从热源携带热量,经过热网送至用户。热水供热系统,由水泵驱动进行循环,水的流速约为1~2米/秒,输送半径达10公里以上。供回水温度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时,设计供水温度多采用130°C或150°C,回水温度则为70°C。当室外气温高于采暖计算温度时,常用降低介质温度的方法进行调节。这样既可减少输送介质途中的管道热损失,又便于利用供热机组的低压抽汽,提高热电厂供热的经济效益。
由于水的比热大,蓄热能力高,因此供热系统运行有波动时,供热状况仍较稳定。热水供热系统运行中介质漏损少,所需补给水量较小,补给水的处理要求也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计量

就是一般的科学常量的确定,一般是由科学实验的来的数据,比如卡文迪许钮承实验测定常量G的大小。

上面式中的3.6 是 1 j /s (焦耳/秒)换算成kj/h (千焦/小时) 的 换算系数。

我们知道功率(热量)单位 :w =1 j /s (焦耳/秒)

换算成 kj/h (千焦/小时) =1 j /s X3600s /1000 =3.6 ,这个3.6系数就是这样换算出来的。

扩展资料:

例如一个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为7MW,一次网供回水温差Δt= 30℃经计算,其循环水量为200m/h。外网管径为DN200。查表可知沿程阻力系数为170Pa/m。经水力计算,管网沿程总阻力损失为50m水柱,如果按此流量和扬程选水泵,即水泵功率为45KW。

如果把供回水温差由Δt= 30℃提高到Δt= 60℃,其循环水量可下降到100 m/h,按外网管径DN200查表可知,沿程阻力系数为42Pa/m。同温差30℃时的阻力系数相比是: 。按此推算,此时管网沿程总阻力损失应为H= 。按流量100 m/h和扬程12.5米选泵,其水泵功率只有5.5KW。

由此发现一个规律:当供回水温差Δt提高到原来的两倍时,循环水量也降至原来的二分之一,而管网的沿程阻力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而水泵的功率要降至原来的八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量计算公式



上面式中的3.6 是 1 j /s (焦耳/秒)换算成kj/h (千焦/小时) 的 换算系数。
我们知道功率(热量)单位 :w =1 j /s (焦耳/秒)
换算成 kj/h (千焦/小时) =1 j /s X3600s /1000 =3.6 ,这个3.6系数就是这样换算出来的。

就是一般的科学常量的确定,一般是由科学实验的来的数据,比如卡文迪许钮承实验测定常量G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