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祢衡 是怎么死掉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作者&投稿:祝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里的祢衡为什么要这么叼??~

1、这跟他的性格有关。祢衡个性刚直高傲、恃才傲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祢衡只和鲁国的孔融以及弘农的杨修交情好。
2、读书人的气节。自古读书人气节较高,看不起奸诈的统治者。
而且,他除了击鼓骂曹操,还得罪刘表,羞辱黄祖,最终被黄租杀死。祢衡死时年二十六岁。

扩展资料: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
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参考资料:祢衡——百度百科

楼上说的不完全对。
崔琰: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孔融:孔融对曹操不满已久,一直抨击、讽刺曹操,因为孔融是当时名士,这对曹操的名望打击很大,所以为曹操所不容,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祢衡:祢衡是狂士,也是名士,在宴席上讽刺大骂曹操,当时曹操不愿杀名士绝天下之望,就送到刘表那,刘表也是这么想的,送到了黄祖那,黄祖是个粗人,才不会想这么多,一听祢衡还是骂他,直接就把他砍了。祢衡死于198年,终年26岁。
杨修:其实杨修不是因为太聪明而被曹操忌惮而死的,杨修真正的死因是参与了夺嫡之争。

三国第一大愤青祢衡的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惋惜。在叹息的同时,还纷纷对曹操借刀杀人的行径表示谴责。然而,如果客观分析一下,曹操对于祢衡的死,可以说是没有责任或者负有很小的责任的,是不能被归咎为致他死亡的的罪魁祸首的。
首先,看祢衡的出道。
当时的社会局势是,曹操刚刚消灭了董卓的残余势力以及吕布、张绣等地方割据势力,下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向袁绍部开战,从而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对于占据荆襄之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刘表势力,曹操和袁绍的策略是一样的,就是招安、拉拢和示好,即便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让他投靠敌方。出于这样的目的,曹操决定派一名有社会影响力、能说会道的使者去游说刘表。曹操的谋士荀攸首先推荐的人是孔融。而孔融说要举荐一名“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并且写了一篇措辞华美的举荐辞。这个人,就是祢衡。
孔融把举荐辞直接呈交了汉献帝。而当时所有的军政大权都在曹操手里,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所以,他在看完举荐辞之后,就交给曹操办理。曹操是个唯才是举的人,看到这样华美的举荐辞,立马心动,没有作停留就派人去请祢衡。
在汉朝,因为还没有实行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采用的是举荐制。所以,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曹操对祢衡而言不但不能说有仇恨,而且是有恩的。他给予了祢衡从一个普通文人向官员转变的机会,也给予了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假如曹操看完举荐辞,随口说一句“此人华而不实”,那么历史上就不会记载弥衡这个人物了。
其次,看曹操和祢衡的交恶。确切地说,应该是祢衡和曹操的交恶。
祢衡对曹操的愤恨,除了有对他专权的不满之外,更直接的就是对自己的轻视,而且,这个愤恨是从祢衡见到曹操的第一面就油然而生。
当时的情况,说起来很简单,甚至有些滑稽。祢衡接到指令来到许昌,见到曹操行完礼后,曹操并没有像对待一名重要人物那样将他奉为上宾、恭恭敬敬,于是,便特别愤怒,抱怨曹操不识人才,还捎带脚把曹操手下那些文臣武将挨个骂了一遍。
曹操是位极人臣的丞相,是实际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而年仅二十出头的祢衡只是一介平民,除了自己的朋友孔融一个人有几句夸张的表扬外,并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功德。所以,唯才是举的曹操,对一个一名不闻的年轻人不予重视和持质疑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祢衡这个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恃才狂傲,狂妄自大,唯我独尊,把曹操的那些得力手下逐个否定。这样的做法和说法,是让曹操不能接受的。因为,对于他所谩骂攻击的这些人,都是跟随曹操多年、经过无数次战争和实践所证实了的,是的的确确有才能的人。最令人感到反感的,就是弥衡对在战争中负伤、不幸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夏侯敦进行人身攻击,说他是“完体将军”,这种不人道的做法是十分令人不齿的。况且,被他辱骂的人当中,身经百
通过以上的情况,可以说,曹操绝不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也不是一个不爱惜人才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为了给祢衡一个机会,看他真的是不是自己所标榜的旷世奇才。
再次,看祢衡之死。
出使刘表,祢衡并不想去。他不想去的原因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估计有两个:一是与曹操在态度上进行对抗,以这样的消极的方式表达不满;二是徒有其表,嘴皮子好使,没有实际本事,没有完成此项任务的能力,没有必胜的信心,所以不敢去。但是,如果不去就相当于抗旨,是要被处死的。他又不想死掉,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子前往。
到了荆州,祢衡和刘表相处没多久,就让刘表对他十分反感。众所周知,和其他人相比,作为一名地方大员的刘表算是一个性情温和、脾气很好的人,很少和人生气。况且,刘表一开始还特别尊敬他,到后来变得不能相容,可想而知,责任并不在刘表。万不得已,刘表让他到自己的部下黄祖那里去。刚一开始,贵为太守、手握重兵的黄祖也是将他待为上宾,并亲自设宴陪他喝酒。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场酒还没喝完,祢衡的老毛病犯了,又开始辱骂黄祖。黄祖是行伍出身,可没有曹操那么好的涵养,也没有刘表那么好的脾气,看到他不知好歹,侮辱自己呆傻无能,勃然大怒,马上命人将他杀掉了。自诩为天下第一的祢衡,就这样昙花一现,像流星一样飞快地陨落了。
以上,虽有演义的成分,但和正史并无实质性的出入。总的来说,可以看出祢衡这个人的心态有问题,目空一切,狂妄自大,无法包容任何人,也无法让任何人包容自己,不能和任何人相处。与其说是曹操将他害了,倒不如说是他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因此,可以说他的死是咎由自取,与曹操的关系并不大。曹操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就是名誉天下的吕布、陈宫以及后来的审配、沮授等人,也都毫不手软地统统杀掉了,要想处死祢衡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根本不用费如此周折的。况且,弥衡是直接死在刘表的势力范围内,是曹操不能左右的。所以说,对于祢衡之死这个问题,应该给曹操翻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