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武将实力正确排名是什么

作者&投稿:扈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武将实力正确排名是什么?~

1赵云在长板坡pk曹操73万大军,张合徐晃许诸曹仁夏侯兄弟李典乐进不敢上前。

2吕布。虎牢关pk群雄,打败关张和打酱油的大耳贼。

3典韦,没武器时挡住张秀十几万大军。

4马超,在长途跋涉时和精力旺盛的张飞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

5张飞,在徐州和吕布大战一百八十个回合。

6文丑,和赵云单打六十回合,打败张辽张合徐晃许诸。

7许诸,和马超打二百回合,和放水的典韦打了三百四合。

8太史慈,pk黄中三十七万,连战孙策七将不败。

9颜良,打败张辽张合徐晃。

10关羽,偷袭颜良文丑成功,和张飞围改吕布,战平夏侯淳纪灵。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有着许多优秀的文臣武将,可以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乱局势给了许多优秀人才以施展的空间。随着局势逐渐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得以体现。而在此过程当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武将,接下来就以正史当中的描述为范本,为三国武将做一个大致的排名。


首先排在第一的武将可能会让人有些意外,那就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张文远。
有人可能就会有疑问了,武将当中公认的第一名不是人中吕布,而是张辽,这究竟是为何?其实在真实历史当中,武将更为看重的并非个人勇武,而是统帅军事的能力。虽然吕布无论在正史当中还是演义当中都可以说是勇武过人,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但是论起来行军打仗,其能力在张辽面前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张辽最早的成名一战发生于曹操统一北方时期。当时曹操已经在官渡之战当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后来更是击败了袁绍的两个儿子。此时曹操统一北地唯一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乌桓。当时乌桓首领踏顿与袁家交好,于是率领十万部众南下进攻曹操。结果张辽仅仅率领曹操前锋军队,就在白狼山一战当中打的乌桓人丢盔卸甲,而其首领踏顿更是被杀死,至此一战之后曹操正式统一北方,而张辽也因为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名动天下。


再后来,张辽被调派到合肥一线负责对于东吴防线的整备工作。当时因为诸葛亮正巧正在率军北伐中原,曹魏势力的防御重心位于汉中一线,以保卫陇右地区的安全。所以当时张辽负责的合肥防线兵马并不充裕。恰恰此时孙权兴兵十万,企图占据合肥谋求天下。就在孙权兵临城下之时,张辽招募八百死士,以八百人对孙权十万人的大阵发动了袭击。


据《三国志》记载: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可见当时张辽仅仅率领八百人就冲入了孙权十万大军当中,而后来孙见此更是大惊失色。急忙逃跑到山顶上,后来张辽率军击溃了东吴这次的进攻,俘获了许多人。如果单论统兵能力,张辽在三国正史当中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数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他三国第一军神的地位。


其次再来说一说排名第二的人物,那就是关羽关云长。
说起关羽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刘备的二弟,勇武过人。陈寿称其为万人敌,可以说单从勇武来看,关羽能够在正史当中斩颜良文丑,应当是勇力过人。可见其能力不凡。
而在指挥方面,关羽可以说也是不弱,先是负责蜀汉的荆州防务,抵挡住东吴和曹魏。后来在樊城一战当中更是斩杀庞德生擒于禁,一时间威震华夏,连曹操都有了迁都暂避锋芒的想法。但是关羽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性格过于傲气,手下人对他可以说是怨声载道。
于是麋芳,傅士仁等人,在面对东吴征讨时候不战而降,最后关羽落得一个败走麦城的凄惨下场。可以说单从率领军队能力来说,关羽实力很强悍。但是说到为人处世就过于傲气,这也是他最后失败被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综合其战绩还是可以坐稳三国第二武将位置的。


最后再来说一说排在第三名的武将,那就是东吴的吕蒙。
此人可以说是关羽的老对手了,而在正史当中关羽就是死于吕蒙之手。接下来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吕蒙的一生。其最早是跟随孙策的将领,可以说是东吴当中的老资格了。在征讨黄祖的战役当中作为先登,后来更是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随后计取三郡,占据荆州南部地区。鲁肃死后,领陆口军事,负责荆州事务。


面对强大的关羽,吕蒙是东吴最早提出了全取荆州策略的武将。一方面吕蒙先是借助关羽傲气的性格,先在关羽面前示弱,使得关羽变得骄纵。而后在关羽率军征讨樊城之时,抓住机会给予关羽致命一击。可以说单看吕蒙此举就足见其智勇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此举使得东吴全据长江,实现占据荆州的梦想。由此来看,将吕蒙排在第三名实在是理所应当。

下面是关于三国时期武将的排名:

第一名:吕布

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评论,吕布首席猛将挑大梁的宝座始终是无可争议的。与其说虎牢关一战,三英得以扬名,不如说吕布从此奠定了三国第一猛将的位置。还留下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千古佳话。

第二名:赵云

书中的赵云曾多次挽救刘备阵营的将领与危难之中。其胆识无人可及。最为出名的莫过于长坂坡的一战,一竿长枪杀的八十多万曹军丧胆。

第三名:典韦

典韦可谓三国悍将曾多次救得曹操与危难之际,所用双戟重达80斤力气之大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第四名:关羽

有人说他有名无实,号称无敌而非无敌,然而,却没有人去否认其人的勇猛确实是万人之敌。只一个回合斩杀董卓手下头号猛将华雄,官渡之战诛杀颜良文丑,当时文丑正在追杀徐晃,气势正盛,关羽跃马扬刀截住厮杀。

第五名:马超

狮盔兽带,银甲白袍,是他那永恒不变的标记。枪法如狂飙,招数狠辣,枪枪夺命,武艺超群,飞扬跋扈,世人称“白虎星君转世将”。

第六名:张飞

燕颔虎须,豹头环眼,身高八尺,脾气暴躁,粗中有细,重情义,勇如一国,敌号万人。

第七名:黄忠

黄忠的箭法举世公认,号称“箭神”。能开三石之弓,他的箭术,是三国里独一无二的,百发百中,箭无虚发。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

第八名:许褚

和典韦一同统率着曹操的亲卫队“虎卫军”。绰号“虎痴”。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第九名:孙策

一杆霸王闪独战东南地,打下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绰号“江东小霸王”。年纪轻轻既兴王伐夷,扫荡江东无人敢居于孙策之上。

第十名:太史慈

东汉末年江东军团名将,东莱太史慈,一出场便匹马单弓射死数十黄巾余党,冲出北海之围,自少已十分好学,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弦不虚发,及至神亭,在神亭演出了一场颠峰对决,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战了几百合不分胜负,两人武力基本相近,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第十一名:夏侯惇

独目苍狼,冷漠的眼神,不羁的挑衅,以麒麟牙为武器的高速攻击,魏国的军神,曹操帐下最骁悍的一员大将,绰号“盲夏侯”。

第十二名:夏侯渊

第一个死于上榜武将之手的武将。在定军山中蜀将法正之谋,为黄忠突袭斩杀。是老曹家创业的元老,与张辽、曹仁、徐晃、张颌并称 曹营五良将 。

第十三名:张辽

曹营五良将 之一。张文远人品好,与关羽关系好,武功才华亦是上品。曾在合肥以七千守军大破孙权十万大军,险些俘虏孙权本人,威镇逍遥津, 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伐吴时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第十四名:张颌

原与颜良、文丑、高览并称 河北四庭柱 ,降曹后为 曹营五良将 之一,但并没有多少独挡一面,自领一军的机会。仅有的几次如 街亭之战 来看,是五良将中最有谋略的人。后为司马懿妒忌,借刀杀人,被蜀军射死。

第十五名:徐晃

曹营五良将 之一,官渡之战中截烧袁军粮草数千车,保证了曹军的胜利。他的武力颇有蹊跷,能跟许楮战50合不分胜负,也能与箭伤将愈的关羽战80合还占了上风,但在颜良手下却只走了20回合,或许是 最佳进步奖 得主吧。

第十六名:庞德

西凉猛将。与马岱并为马超帐前左右折冲,曾步斗破敌阵救出韩遂,又杀曹仁部将曹永夺其马护韩遂而走,悍勇遂知名。后降曹操,樊城一战为关羽所擒, 不降而被处死。

第十七名:甘宁

东吴第二号猛将。曾百骑劫营,留为佳话。孙权言 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后在刘备伐吴时中了沙摩柯之箭而死

第十八名:周泰

东吴大将,武艺出众,威名宿著。病故。

第十九名:魏延

就是那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家伙。智勇双全、心高气傲,是五虎将之后的 最佳第六人 。就 兵出子午谷 的战略方案和诸葛亮发生矛盾,诸葛死后背叛蜀国,被马岱斩于马下。

第二十名:张绣

号称枪神,评书中很风光,演义中不出彩,最大的战绩是领军偷袭杀死了典韦、曹昂等人。

第二十一二十二名:文丑、颜良:

河北四庭柱 中的前两位,都曾轻松击败过徐晃,虽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绝对超一流。可惜啊,命太背,成就了关羽的千古武圣之名。

第二十三名:邓艾

打仗超一流,搞政治第九流,忠于魏,死于司马之手,终其一生,战功赫赫,可惜还是司马家的棋子。被部下卫瓘指使田续杀死。

第二十四名:姜维

诸葛亮的杰出弟子,伯约一生也只盲从武侯遗志,使得疲惫的蜀国更加疲惫不堪。武力强,谋略亦突出,可惜时运不济。诈降并领钟会之令率武士往杀心存不服的魏将时突发心痛,贻误战机,事败被杀。和诸葛一样,是天不助我的悲剧人物。

扩展资料:

三国24位名将源于一首串联三国武将的打油诗,出处不详,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此排名书籍、戏曲、民间资料亦找不到出处。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楮、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绣与文颜(张绣、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下面是关于三国时期武将的排名:

1、吕布奉先,三国第一猛将毫无悬念!刘关张三人战奉先也没占得便宜。

2、典韦古之恶来,绝非浪得虚名!四次救下曹孟德,曹被偷袭时,不先问儿子的生死,反而先问典韦的情况,这也更反映了他在曹孟德心中的地位,如果不厉害,哪能会让曹孟德如此。

3,赵云刘玄德曾说过,子龙全身是胆!长坂坡视曹军如草芥,能杀出一条血路,试问世间能有几人做到!一生未尝一败,乃蜀第一猛将!

4、关羽二爷,被后世称为武圣,这可不是白叫的。斩华雄,诛颜良文丑。

5、张飞此人曾与吕奉先大战100回合,十回合便干翻纪灵。也曾一声大吼吓得曹军连退几步。

6、许褚此人主要保护曹孟德的安全。也是没脑子,但却十分善战,也十分忠诚。

7、太史慈此人善用箭,而且战绩出众。曾左右开弓射落数十人,战严白虎,一箭将其钉在了墙上。也曾与张辽孙策打的是难分难解!

8、锦马超马孟起最大的特点其实是帅,毕竟称为锦马超。马孟起最著名的一战便是杀得孟德割须弃袍,十分狼狈。

9、第九位兀突骨他严重被低估,子龙马岱都不敢与之直接交手,最后死于孔明的火计之下。手下军队异常骁勇,号为藤甲军,十分厉害。

10、张郃在演义中,张可谓是成为了张翼德赵子龙威风的背景板,直到临死前还秀了一把,不过最后死的也是够惨。

扩展资料

三国24位名将源于一首串联三国武将的打油诗,出处不详,但在民间广为流传。此排名书籍、戏曲、民间资料亦找不到出处。

诗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夏侯惇,夏侯渊),二张(张辽,张郃)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文鸯与姜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24名将



客观的三国武将排名一切以事实说话,本人在研究了三国演义中全部357场单挑后,特排出三国演义武将武
力排行榜,供大家参考。
一、评定武力的几条公理:(我想大家对于这几条公理应该没什么意见)
1. 若在较为正常的情况下面对面单挑,一方失败,可认为其武力不如对方
2. 两人单挑达2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双方武力相等
3. 在“突袭”情况下杀败或杀死对方,都不能作为武力高于对方的依据(如魏延杀王
双、姜维杀徐质),尤其在对方不把己方当敌人时(如关羽杀颜良、田续杀邓艾),下
面讨论单挑,均指在较为正常情况下的单挑,排除突袭。
4. 用箭射中对方,只能作为武力的参考依据
二、评定武力的几条定理:(可能有的大家不赞同)
1.场合与情境会影响武将武力的发挥(如关兴战谢旌,第一场是平手,第二场一刀就
剁了)
2.赤兔马在单挑中明显发挥了优势作用(演义中多次提到由于马快胜敌)
3.年龄对武将的武力有影响,一般到了50岁后武力开始衰退(很多武将都是50多岁时
中箭而死,如甘宁、张辽、徐晃)
4.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1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
微,属于同一档次
5. 在较为正常的情境下,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超过30回合,打成了平手;而丙武将在
这30回合以内打败了乙武将,可认为丙武将武力至少不低于甲武将。
6. 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7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也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
微,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7. 若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若干回合,属于诱敌,那么,在这若干回合之内,甲武将与
乙武将至少是平手(因为在这若干回合之内,乙未能把甲战败,而甲还保存了实力)
8. 双方战50合平手,不能说明双方的武力在一个档次,但相差不会超过一个档次
四、由公理、定理可以得出来的结论:
1. 公理1的结论:
关羽〉华雄, 颜良〉徐晃, 文丑〉徐晃, 吕布〉夏侯?, 马超〉张合,
赵云〉张合, 张飞〉夏侯渊, 庞德〉魏延
2. 公理2的结论:典韦=许褚=马超=张飞
3. 定理4的结论:吕布与张飞同一档次, 黄忠、关羽、庞德同一档次,孙策、太史慈
同一档次
4. 定理5的结论:赵云、马超不低于张飞、张辽(以张合为参照),张飞不低于关羽
(以纪灵为参照),颜良、文丑不低于许褚(以徐晃为参照),吕布不低于关羽(以夏
侯?为参照)
5. 定理6的结论:太史慈与张辽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五、根据以上结论以及武将的表现,特排出三国演义超一流武将武力排行榜如下:
(一)超一流武将的定义:
1.武力在95以上,单挑从未失败过;
2.曾击败过一流武将(一流武将的定义见下一篇),或与其他曾击败过一流武将的人单
挑达200回合以上;

3.往往有超人的表现,其勇猛明显异于一流武将
(二)入选名单(11人):
吕布、赵云、颜良、文丑、张飞、典韦、许储、马超、庞德、关羽、黄忠
(三)超一流武将的英勇事迹(入选超一流的依据):
1.吕布打败过夏侯敦,张飞打败过夏侯渊,马超、赵云打败过张合,颜良、文丑打败过
徐晃,庞德打败过魏延
2.典韦、许储、马超、赵云都曾同时力战过四将以上,且都取胜
3.吕布曾经与关张战30合平手,与曹操6将战,全身而退
4.典韦曾把人当武器扔
5.许储曾“立杀十余将”
6.赵云曾匹马冲阵,杀死“曹营名将50余员”,后曾使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7.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曾于千军之中,取颜良首级(虽颜良是因不作准备
被杀,但也可见关羽胆气之壮),曾斩掉了华雄
8.庞德曾与曹操手下大将车轮战,并受到各将夸奖
9.黄忠曾冲阵斩掉了夏侯渊(虽然夏侯渊不作准备,但黄忠出手之准之狠,可见一斑)
10.赵云曾冲阵枪挑与张合齐名的高览(高览曾与许储战,不分胜负)
11.典韦与许储战数百合,马超与许储战230合,马超与张飞战220合,都不分胜负
(四)一些比较或缺点(决定超一流武将武力的具体数值):
1.关羽从未嬴过一流武将,且被庞德用箭射正面射中
2.黄忠从未嬴过一流武将,且与李严战四五十合,胜负不分
3.马超与曹洪战四五十合,虽战上风,但不能取胜,算是平手,有人认为曹洪拼命救曹
操,超常发挥,而且马超已经血战三场。别忘了赵云在长半破杀了一天的。
4.吕布、关羽好多次与一流武将单挑时,都占了赤兔马的好处
5.文丑与关羽仅战三合就心怯,缺乏勇气
6.关羽虽有放松戒备的因素,但差点就被黄忠射死
7.关羽曾与纪灵战30合不分胜负,而纪灵10合就被张飞刺死
8.张合曾视张飞如小儿,与其大战30~50合不分胜负,但在有徐晃壮胆的情况下,不敢
与赵云接战,且曾被赵云30合、马超20合内击败(被马超击败时,马超身负血仇、所以
武力倍增,而且于禁接战8~9合就败了,对张合都有一些不利的心理影响,所以马超比赵
云差一点)
9.徐晃被颜良20合击败、与文丑战数合即料敌不过,但与许储从容战50合、与关羽战80
合占上风(其时关羽右臂少力)
10.夏侯渊曾被张飞奋力杀退,但与黄忠战20合不分胜负
11.吕布与夏侯敦战不久夏侯敦就败走(不超过10合),关羽与夏侯敦战10余合不能取

虽然11人都属于同一档次,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超一流武将间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
,下面,就请看:
(五)三国演义超一流武将武力排行榜
排名第一:吕布100 注1
排名第二:赵云99 注2
排名第三:颜良98 文丑98 注3
排名第四:马超97 张飞97 典韦97 许储97 注4
排名第五:庞德96 注5
排名第六:黄忠95 关羽95 注6
注1. (轻松击败夏侯敦,与关羽张飞在30合内战成平手,诸多表现,吕布天下第一当之无
愧)
注2. (独战张合,30合将其杀败,后同时面对张合徐晃,令其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注3. (都曾轻松击败徐晃,虽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绝对超一流)
注4.(互相大战200合以上,武力相等,许储与徐晃战50合不分胜负, 不能轻松击败徐晃,
武力比颜良文丑差了一点;张飞50合都不能击败张合,比赵云差点;马超败张合虽也属较
为正常情境,但张合明显处于较不利状况)
注5.(奋力杀退魏延,一箭射中关羽,比关羽强一点点)
注6.(张飞能杀退夏侯渊,黄忠战夏侯渊20合不下,战张合20合也不下,战李严50合不下;
关羽战纪灵30合不下,战夏侯敦10合不下,而吕布轻松击败夏侯敦)
庞德不应该排那么高,关羽和他战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要说黄忠才是最牛逼的,老成那样了还有超一流的武力,年轻时不定多猛呢.

按照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逻辑,三国武将的武艺排名,赵云第一,吕布第二(吕布武功与赵云相当但智慧不如赵云就必败于赵云之下),第三马超,第四典韦,第五才是关羽,第六张飞,第七许褚,第八庞德,第九姜维,第十徐晃,十一钟会,十二邓艾。
但是按照《三国志》的逻辑,三国武将的武艺排名应该是:1.徐荣(东北人,董卓第一大将);2.孙坚(东南人);3.鞠义(北华人);4.樊稠(西北人,被李榷暗害而死);5.张绣(文武全才连曹操都忌惮);6.段煨(西北猛将);7.赵云;8.吕布;9.马超(精疲力尽也可敌典韦);10.文丑(实际死于乱军之中);11.典韦(被张绣所杀);12.颜良(实际因被张辽与关羽夹攻,关羽偷袭而死);13.孙策;14.关羽(勇力不敌吕布且无谋却骄傲自大,丢失荆州是蜀国走向灭亡的关键);15.胡轸(董卓第二大将);16.张飞(勇力比列许褚却持勇残暴死于虐待部下被暗杀);16.许褚;17.李榷(董卓第三大将);18.甘宁;19.庞德;20.陈到(被罗贯中隐藏);21.徐晃;22.张辽;23.太史慈;24.程普(被罗贯中冷处理);24.于禁;25.黄忠;26.魏延;27.黄盖(被忽略的猛将);28.夏侯惇;29.张郃;30.高览(武力不下张郃);31.曹仁;32.丁奉(东吴猛将);33.曹彰;35.韩当;36.李典;37.甘茂;38.乐进;39.夏侯渊;40.曹洪。说明:姜维、钟会、邓艾都是文谋人才,而非文武全才人才。

1赵云在长板坡pk曹操73万大军,张合徐晃许诸曹仁夏侯兄弟李典乐进不敢上前。

2吕布。虎牢关pk群雄,打败关张和打酱油的大耳贼。

3典韦,没武器时挡住张秀十几万大军。

4马超,在长途跋涉时和精力旺盛的张飞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

5张飞,在徐州和吕布大战一百八十个回合。

6文丑,和赵云单打六十回合,打败张辽张合徐晃许诸。

7许诸,和马超打二百回合,和放水的典韦打了三百四合。

8太史慈,pk黄中三十七万,连战孙策七将不败。

9颜良,打败张辽张合徐晃。

10关羽,偷袭颜良文丑成功,和张飞围改吕布,战平夏侯淳纪灵。

三国演义中武将排名
答:出场时十七岁,在长安连杀之前逐走吕布的董卓部将王方、李蒙。曹操诱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连续击败曹营诸多将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渭水射得曹操夺船避箭,让曹操两次差点丧命。而后大战虎痴许褚,被贾诩用离间计击败,败走凉州。不久马超卷土重来,占领冀城,虽然非常勇猛,...

谁能告诉我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
答:谁能告诉我三国时期的武将排名?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chenjiawozai 2011-05-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吕2赵3典韦,4关5马6张飞,7黄8魏9姜维,许诸排在第十位。 (陈健的个人意见) 第一吕布,看了...

三国时期武将排名
答:武将排名 1.吕布(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2.赵云(长坂七进出)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历史上三国武将排名是什么?
答:二、武将排名。第二位赵云,赵云字子龙好号称常胜将军。赵云在正史其实只是一个杂号将军,能力也挺一般的。在野史和演义中,赵云化为战神,单挑很多名将不落下风,在长坂坡一战更是一人独挑曹营众将还反杀了几人。第三名典韦,典韦武力确实比较强,曾一只手举起牙门旗,还跟吕布打过一战,最后战死...

三国正史的武将排名应该是什么?
答:感谢邀请,蜀势力: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张嶷、魏势力:杜袭、许褚、典韦、庞德、曹仁、张辽、乐进、曹彰 吴势力:太史慈、甘宁、吕蒙、丁奉、周泰、群势力:公孙瓒、董卓、吕布、高顺、晋势力:文鸯、周处、

三国演义人物武力真实排名?
答:上榜理由: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而排名中最难定的估计就是关羽了。因为关羽在三国前后的单挑实在相差太多了。一开始出场的斩华雄。那叫一个牛啊。战吕布,直到白马之围的颜良文丑,五关六将。可后来又被黄忠庞德战平,连纪灵这种被张飞10回合挑的菜也是打了30回合不分胜负。 受伤的时候还败给了徐晃...

三国演义的武将排名(前十)
答:2、赵云 赵云的战绩不必多言,一身是胆,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常胜将军的存在。赵云的巅峰之战当属长坂坡,单身独骑冲杀曹操大军,七进七出,斩杀曹魏将领五十余员,杀得曹军闻风丧胆。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一生无败绩,文武双全,三国最完美的武将当之无愧。3、典韦 典韦是曹操的...

三国正史武将排名
答:在《三国演义》中有文鸯单骑腿追兵的故事,这是演义。不过正史中的文鸯表现依旧不凡,他是三国后期的人物,魏国的五子良将、八虎将大多去世,蜀国五虎将也都去世。而文鸯可以称得上后三国时期的第一武将。《三国志》曾记载,司马师派遣司马班追击文鸯,被他单枪匹马杀了进去,每次都杀上百人才离开,这样...

三国武将排名前六位
答: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3、张辽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

三国里武将排名的前十位。
答:三国武将排名榜!!三国武力排行的魅力就在于争论不休。一些网友试图一统三国武力排行纷争的局面,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武评中必然或多或少存在猜测成分,有猜测便有分歧。一些网友采取了相对严谨的论证方法,在一些公理和原则上得出比较合理的武力排行,但毫无疑问的是,这 些所谓的公理往往不能令人信服,也很容易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