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愿力➕专注力➕创新力➕洞察力!

作者&投稿:调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力量,通过愿力、专注力、创新力、洞察力合而为心力。

一、“愿力即人生!”—不是“愿力决定人生”,而是更直接了当的“愿力即人生”。

愿力=长远的强烈的追求!

稻盛和夫说: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实现的梦想也实现不了’”。此为宇宙法则,那就是:人生与心念一致,强烈的意愿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强大的愿力会呈现出火山爆发一般的激情、无坚不摧的信心、势不可挡的勇气!

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直觉和心灵,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愿力就像一颗种子,会发芽,会长大。台湾阿里山曾经有一棵树,4000岁了,很高很大,被称为阿里山神木,是台湾著名的景点,郭台铭说过:“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二、专注力!

所谓专注力=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后,总是全情投入,全力以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这种专注并非来自你的内心的渴望,比如‘周一我需要更加专注’,而是在每一分钟都保持专注。”

这样你的心❤️就象一束笔直的激光,亮度非常强,能照射到很远而不散乱,这么强劲的一束光,能量当然无以伦比。

专注其实还是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聚焦“focus”。之前所说的是集中精神“concentrate one’s attention”,乔布斯在一次采访说过“专注和简单(focus and simplicity)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

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乔布斯所说的这种专注和简单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太复杂,心即散乱,就很难保持专注,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极致。所谓做减法,就是这个道理。

三、创新力—空性~~空中生妙有!

1、空性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最后抬头睹明星而悟道,他悟的是什么?”

答:缘起性空!

什么叫缘起性空呢?缘起是指世间一切事物是由一些条件(因缘)聚合在一起而生起的,这种生起,性质是“空”的。“空”是指这些条件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一旦一些重要的条件发生变化,事物的性质就会跟着改变,甚至消亡,因此,一切事物都不是常住不变的,都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所谓无常无我就是这个意思。

搭积木是很好的比方,一个房子是由若干形状大小不一的立方块堆砌而成的,这些方块可以移动,小的移动没问题,移动大了,它可能就倒了,世间万物莫不如是。

《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谓相是一个事物的表相,所谓“非相”是指我们不要满足于只了解它的表相,而是要穿透它的表相,弄清楚是由什么条件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聚合在一起生成这个事物的,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明白事物的本质了,智慧觉性也就生起了(“即见如来”)。

更进一步,如果我们可以把一些条件聚合在一起,这种组合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看看是否可以成立,这往往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成功机率很低的过程,如果真的可以成立,那么所谓创新就横空出世了。这个过程和搭积木房子基本是一样的,你不停尝试,用各种形状的方块试来试去,加加减减,直到有一款,很漂亮,自己满意大家喜欢,创新就大功告成了。

如:非常轰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这种选秀节目传统是老师选择学生,但是,好声音的做法却是学生选择老师,指导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加入他的战队而想方设法,抢学生的场面火爆,形式非常新颖,结果一炮走红,成了一款现象级的综艺节目。

小结一下,就是传统的因与果倒转产生了创新,可以理解为搭积木的时候,把搭积木的次序或者积木的上下颠倒了一下。

2、将心注入!

将心注入”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Debeers这句广告词大家都听过吧?钻石不过是块闪烁的石头,但被注入“爱”后,它就成了爱情浪漫坚贞的象征,身份百倍。

打动人心的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卓越不凡震撼人心,是由于你能从他们的作品中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美、对人性、对生活强烈而独特的感悟。

3,心无所住!

《金刚经》有一句著名的经文“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听了这句经文而开悟!

什么叫“生其心”?就是我们的心生起一个念头,例如思考一件事情。

什么叫“无所住”?就是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感受(“声香味触法”)所限制,我们不要被现实的各种条件所束缚。因为所有这些条件、限制都是暂时的、脆弱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消亡的,心所想久“住”也“住”不下来。

我们说禅是超越逻辑的,为什么呢?因为所谓逻辑,换一个角度看就是现成的思维路径,这条路从哪里来,往何处去,是有一定规则的,沿着这条路走一定能走到某一个地方,禅强调无所住,就是要大家走一些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既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该往何去。无所住而生其心,意味着抛开一切成见,蔑视一切权威,摆脱一切枷锁,打破一切框框,从而获得彻底的自由,所谓创新,亦需如此。

1997年,苹果公司制作了非常经典的一则广告“Think different”。我觉得“无所住而生其心”,译成英文“Think different”也还不错。,广告中的那些特立独行、打破常规的伟人和乔布斯本人,正是践行“无所住而生其心”从而改变世界的光辉典范。

4、空性到底是什么?

为了世人容易理解,六祖就象一位极高明的画师,给空性画了一幅画,他说:“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大意是说,我们心之空性,壮阔无边,整个宇宙,现存的包括自然、人文、思想都显现其中,未来的各种变化,包括各种创新也孕育其中,更形象的一个比喻就是,空性就象整个世界的子宫,生生不息,不知疲倦,诞生万物。空性在哪里呢?它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需要做的是去认识它。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也就是证悟空性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我模仿一下,表述一下我的见地:

参禅之初,看一栋屋子,就是一栋屋子:禅有悟时,看一栋屋子,不是一栋屋子,而是想象中的一栋屋子(这栋房子被拆得只剩下骨架,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禅中彻悟,看一栋屋子,还是一栋屋子,想象中的那栋屋子隐身于现实中的那栋屋子之中。

参禅之初,你看到的是房子的表象,这种表象也是当下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你用眼睛看到的;禅有悟时,你看到的是房子的本质-----支持房子存在的条件(因缘),此处用房子的骨架来代表这些支持条件,这样的一间被拆得剩下骨架的房子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

骨架不是恒定不变的,若有变动,房子就会变型甚至倒塌,因此这栋房子的存在是不确定的脆弱的,是随时可能变化的,用幻象来形容也很贴切,这个幻象,是你用内心“看”到的;彻悟时分,你从幻象回归真实,但这个真实和参禅之初你所感受到的真实有了质的飞跃,这种真实是如梦如幻、脆弱不堪的,你眼睛看到的真实和你内心“看”到的幻象,已经虚实合一,水乳交融了,也就是说,你既看到了屋子的表象,又看到了它的本质,既看到了真实,也感知了幻象,禅修者同时生活在真实和幻象之中,既能真切感知当下的存在,也能预知未来可能的变化。

修到“彻悟”,不仅仅可以预知未来的变化,更进一步,他还可能创造未来,还是以这栋房子为例,世人看起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些结构,坚不可摧的一些梁柱,在他看来,都是脆弱不堪的,他内心强大到可以轻松地扭曲、移动、添加、重置这些梁梁柱柱,以无所住心重新设计,从而建造一栋新的房子,所谓创新,即是如此,这个例子,也很好地说明了佛法说的“心生万法”的内涵。

空性智慧指导我们创新,如果反过来思考,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结论:进行创新就是在证悟空性!如六祖所示,我们要在“世间”的实践中证悟空性,否则,“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但是在实践中怎么证悟空性呢?

研究创新,包括研究空性还有一个全新的角度,就是“失控”这个角度。

《失控》研究的主要不是个人而是组织的进化和创新,我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失控>与投资》有详细的介绍。KK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体系,每个事物都不是孤独地存在,相互间存在各种复杂的连接,事物存在的本质在于它连接了什么,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事物A和事物B有连接,意味着事物A有可能对事物B产生一些或直接或间接,或强烈或微弱的影响,这种连接关系是不稳定、脆弱和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由此可见连接和禅学说的“因”有契合之处,禅学的“缘起性空”用“连接”来解释也很不错。

如何构造一个让创新源源不断地涌现的组织,KK认为要打造一个生态型组织,马化腾深受他的影响,撰文写道:“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成为生态型企业,创新就会从灰度空间源源不断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创新不是源头,而是产物。企业要做的,是创造生物型组织,拓展自己的灰度空间,让现实和未来的土壤、生态充满可能性、多样性。”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生态型的组织,各种连接非常复杂,各种“因”(条件)非常丰富,这些“因”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果由因生,你都想象不出它能结出一些什么奇奇怪怪的果来,所谓“失控”,就是指即使你是组织者,你也无法预测结果,这个果能长成什么样子你也不知道。

一个组织成长的可能性越多越大,我称之为组织的“空性”越大,这样的组织之所以存在,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我们的内心对大自然失控性成长的规律有深刻的洞察而人为创造的,同样是心生万法的结果。

4、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可能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乔布斯被公认为极有洞察力的一个人。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洞察力高度相关。有很多观察的角度,我选两个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1.直觉力

我把洞察力分为直觉力和逻辑能力,直觉力是指追随你的内心的指引,不经过逻辑推理而把握本质的能力。

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质,首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我们通过持续学习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知识架构,我们的直觉力和逻辑力与我们的知识架构密切相关。我们先来考察一下知识架构,知识架构和下面这张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很象,都是网状结构,其中图中红色的五条纵向干线和黑色的三条横向干线是主干线(称为“五纵三横”),我用来代表我们最擅长的几个领域的知识,另外,图中还有密密麻麻的大量中小支干线,紧密连接着主干线,我用来代表其他的各种知识,知识与知识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我们完整的知识架构。

查理芒格主张,我们要学习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掌握精髓,融汇贯通,他说:“你必须知道主要学科中的主要理论并有规律地用到这些理论----是所有理论而不是其中一些理论。多数人只在一个模型中接受教育,比如经济学——并试图使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芒格把这个理论称为知识“格栅理论”,其内涵和这张铁路干线图基本是一样的。

从这张干线图上的一个站点到另一个站点,即使隔得很远,只要多转车几次,总能达到,这种运输能力和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很相似,因为都有成熟的清晰的路径可供利用,铁路网越庞大越复杂,一般代表运输能力越强,同样地,我们的知识架构越庞大越复杂,一般也代表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大。

在这张图上,如果要增加一个新站点,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找到离这个新站点很近的一个老站点,然后铺设一段较短的铁轨就可以把新老站点连上了,铁路网越庞大越复杂,意味这个老站点越好找,成功的机率就越高。这个过程我觉得和直觉思维很相似,对一个新事物进行直觉判断,需要有一个思考的原点,这个原点在你的知识架构之内,和新事物相关度比较高或者说“离得比较近”,然后在两点间寻找一个“一步跨越”的机会,所谓直觉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原来的知识架构越复杂越庞大,这个思考的原点就越容易找到,“一步跨越”的成功机率就越大。

所谓直觉思维其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和长期知识的精心积累,从而拥有良好的知识架构有非常重大的关系。洞察本质需要直觉力和逻辑能力一起配合来完成,逻辑能力通过分析事情的各项属性,不断接近本质,有点类似禅学说的“渐修”,按禅学的理论,渐修是无法直接证得的,最后“一步跨越”的那一步,看似一小步,但却是巨大飞跃的一步,只有通过激发直觉力,打破逻辑所营造的各种条条框框,瞬间的全部的获得,我们才能把握本质,这个意义上,直觉力类似禅学的顿悟。

再换一个角度看直觉,直觉力强大的人,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敏感度很高,所关心的领域的一点细微的变动,他都不会放过,如果出现了重大的变动,尤其是在转折关要,他往往能比别人更早地洞察先机,这是非常重大的能力。

禅宗常把我们的心比做一面光明澄彻的镜子,非常灵敏,可以反映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但是由于世人无明,这面镜子蒙上了厚厚的尘垢以至黯淡无光,反应就会变得迟钝,禅修是很好的法门,能帮助我们去除污垢让镜子重焕光明。

换一个角度看“空性”,那就是“自由”,所谓证悟空性,就是打破框框,获得自由,禅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它从一开始就认为这些框框都是暂时和脆弱不堪的,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打破它,

随着我对空性认识的加深,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生就是打破一个比较小的笼子闯入一个更大的笼子的无限循环的过程。每打破一个笼子都非常艰难,因为每一个笼子看起来都坚不可摧。用什么打破笼子呢?用我们内心的力量,我们智慧的增长,伴随着心力的增强,直到某一天,当我们的心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一脚踹破它,从而进入一个更大的笼子,获得更大的自由。人生所谓境界的高低,其实就是指你在一个什么大小的笼子里。人生的终极追求,就是把所有的笼子全部打破,迈入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获得彻底的自由,所谓成佛,正是如此。

怎样用“力”字组词?
答:力均势敌 力距 力矩 力尽神危 力尽 力竭 力济九区 力疾从事 力疾从公 力疾 力黑 力攻 力耕 力父 力夫 力分势弱 力敌万夫 力敌势均 力敌千钧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殚财竭 力大无穷 力大无比 力蹙势穷 力臣 力不自胜 力不同科 力不能及 力不从愿 力薄才疏 力薄 力辨 力臂 力本 力把 ...

如何发愿修持般舟三昧的若干参考
答:19. 当得看不见之信,不为思维所障,不为心力所蒙,不为眼界所蔽,不为疑惑所擒。 20. 愿与一切有情同行同愿同随喜同奉行,同受持同受用,同大强勇猛精进同生极乐。 21. 愿当得为一切有情所信,所喜信所正信所深信所无任何疑惑信。 22. 当得十方三世尽未来际一切信,为法界一切信力所摄受。 二、综合发愿:...

有心力详细资料大全
答:向一确定的固定点或动点吸引的力,或从一确定的固定点或动点排斥开的力 。作用力可以分类为有心力与非有心力。有心力的方向永远指向一个固定点或动点;称此点为力中心点。许多宇宙最基本的力,像万有引力、静电力,都是有心力。而洛伦兹力的磁力部分则乃非有心力。基本介绍 中文名 :有心力 ...

佛教里常听人说“发心”二字,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忘记、丢掉修行之心的意思。发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轻则懈怠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能片刻离开菩提心。道者不可须臾离也,修道与求学一样,不进则退。佛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事,魔所摄持,故无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

咱们这个世界是释迦摩尼佛的愿力变现出来的吗
答:不是的,这个世界是众生的心性变现出来的,佛只是看到这个世界的众生太苦了,来教导大家离苦得乐的方法。每尊佛教化的世界不同,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也称娑婆世界。

加侍是什么意思
答:应为“加持”加持是针对除佛像之外的法物,是指通过特殊的仪式,给予法物特别的灵力。加持的功能,来自咒力、愿力和心力。持咒功力深厚的人,咒的本身产生了感应力,能够感通鬼神,协助并加持人;愿力强的人能够以发愿心感通诸佛菩萨以及护法龙天的护持和救济;心力强的人可以直接影响被加持者的心向,...

如果医生告诉你随时都可能心力衰竭而死,你会怎么做让自己每一秒都活的...
答:这刚好契合了弥陀本愿,大家知道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只要是念我佛名号的,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相应的愿力的加持,这是弥陀本愿。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当我们有了念佛的功德,有了诸位天神、菩萨的护佑,有了佛光的加持,自然一切的鬼神、罗刹啊、怨贼等等...

秘法加持什么意思
答:秘法加持是游戏“暗黑破坏神3”中,精英怪物的一种特殊能力,这种能力的特征就是怪物会释放一个紫色的奥术球,奥术球会放出一条奥术射线,并以奥术球为中心向四周扫射,这道射线伤害非常高,特别是近战玩家一不小心就会被秒,而远程玩家也很容易被限制跑位,所以是一种非常烦人的能力。

关于(力)的收集
答:真力 棹力 杖力 张力 战力 展力 诈力 载力 运力 愿力 缘力 豫力 余力 诱力 有力 用力 勇力 佣力 引力 吟力 阴力 毅力 意力 逸力 诣力 役力 佚力 乙力 遗力 一力 叶力 业力 药力 徭力 养力 赝力 眼力 压力 勋力 血力 学力 宣力 畜力 凶力 信力 心力 协力 歇力 校力 效力 ...

怎么做功德?(想给自己和家人做)
答: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的方面,这是属于心力的感应,这在上面一节中已经大略说过。这是由于自己的心力通过诸佛菩萨的愿力而达于所要回向的对方;这像天空的太阳光通过反射物(如镜或金属体)的折射,便可使户外的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的黑暗处,室内的黑暗处,虽未直接曝晒到太阳,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