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人物描写主要以什么为主,在对话中显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投稿:颜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权劝学》里人物性格鲜明,请分别概括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特点 。~

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
吕蒙:憨厚老实,知错能改,有上进心。
鲁肃: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并加以鼓励。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扩展资料《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
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参考资料:孙权劝学-百度百科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孙权劝学 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 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什么...
答:本文主要通过(对话 )来刻画人物,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 孙权:善劝,既有对下属的亲近、关心、期望,又不失人主身份。鲁肃:敬才、爱才。吕蒙:能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发奋学习、学有所成。

孙权劝学写了哪三件事并注重用谁表现人物?
答:文中写了三件事:孙权劝学(详写、正面描写) 、吕蒙就学(略写、正面描 写) 、鲁肃赞学(详写、侧面描写)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

孙权劝学中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读《孙权劝学》回答: 本文采用了什么刻画人物的方法,举例说明。 3,吕蒙...
答:《孙权劝学》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如孙权吕蒙对话,属于正面描写里的语言描写,鲁肃对吕蒙的赞叹是侧面描写,突出吕蒙就学后的进步。所以全文是正侧面结合。吕蒙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认真学习,一定会有进步的!

孙权劝学一文中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2、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总的说来,孙权的话,晓以大义又以己作譬,语重心长,显示出王者风范;鲁肃语带惊奇,流露出的是佩服和欣慰;吕蒙的回答充满自豪,显出一个武将特有的直率。由于本文记载的是历史故事,刻画历史人物形象,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人物的语言,寥寥数语,为我们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值得我们...

孙权劝学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总的说来,孙权的话,晓以大义又以己作譬,语重心长,显示出王者风范;鲁肃语带惊奇,流露出的是佩服和欣慰;吕蒙的回答充满自豪,显出一个武将特有的直率。由于本文记载的是历史故事,刻画历史人物形象,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人物的语言,寥寥数语,为我们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值得我们...

文言文《孙权劝学》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描写吕蒙进步的
答:刮目相待正面描写出鲁肃对吕蒙的敬意。《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主持编撰,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此文围绕“学”来写,共有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孙权劝学这一文中对鲁肃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描写这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答:《孙权劝学》里,对鲁肃进行了正面描写,描写了他的神态语言和行动。这些对鲁肃的描写,其实侧面突出了吕蒙就学的成效大,从而突出孙权劝学的效果好。

大神帮忙啊!在《孙权劝学》中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必采!!
答:孙权以现身说法,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劝说吕蒙,表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