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作者&投稿:僪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目的:

1、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

2、其次,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3、最后,宏观调控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意义:

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2、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3、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4、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

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5、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6、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需求管理三大类政策,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完整,理论基础更为全面、扎实,政策组合也更为丰富,可以应对多目标调控。201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明确展现了这个宏观调控体系的特点。

2018年我国经济自然走势是供给需求“双收缩”,稳增长将是首要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是加快市场化改革、供给结构调整和需求扩张。

宏观调控是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主要手段是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本身具有严重的缺陷,同时随着经济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化的加速,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首先,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会越来越差,最终使经济变得更为“肥胖”而不是更为“强壮”,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次,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需求管理政策的外溢性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刺激出来的可能是对外国产品的需求,这是典型的“为人作嫁衣”。

再次,随着经济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宏观调控不仅要针对商品市场,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还要兼顾金融市场(包括股市、债市、汇市、房市等)的稳定,甚至还要兼顾社会稳定,而在多目标调控下,单一的需求管理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就需要宏观调控体系的创新。

实际上,目前的西方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严重滞后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西方宏观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总供求模型,但西方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还建立在60年前提出的IS-LM模型的基础上,显然没有体现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可以预见的是,西方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必将发展到以总供求模型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面临非常复杂的经济形势,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形成了独有的宏观调控体系。

扩展资料

政府宏观调控也叫国家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或国家宏观调控是以政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政府宏观调控是系统工程。对称型反周期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本质;制定对称型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财政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途径。

政府宏观调控是小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知识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常态化的政府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政府宏观调控不同于政府干预经济,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政府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制定对称型产业政策来实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答:法律分析:三大目的: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政府宏观调控也叫国家宏观调...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答: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包括:1.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经济激励,推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增强国家经济实力。2. 增加就业: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劳动市场条件,降低失业率,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 稳定物价: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和避免严重通货紧缩,维持商品和服务...

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和三大目的
答:3、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

宏观调控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分别是什么?谁能具体阐述
答:一、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 1.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3. 稳定物价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二、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 1. 实现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 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3. 打击非法从业人员,...

宏观调控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答:法律分析:一、宏观调控的目的: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二、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是什么?
答:宏观调控三大目的: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

宏观调控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分别是什么?谁能具体阐述
答:一、宏观调控的目的 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二、宏观调控的六大意义 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杜绝盲目跟风,...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是什么?
答:三大目的: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

宏观调控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
答:六大意义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由国家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第二,杜绝盲目跟风,确保高素质人员从事。第三,规范行业政策发展制度,确保方向明确。第四,清楚传销毒瘤纯洁行业队伍。第五,制区域发展,速度范围及对社会影响力。第六,为立法提供根据。这些说法是用于解释为,行业当为什么要有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和六大意义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作用
答:三大目的: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