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禅修者如何培养定力

作者&投稿:爱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禅修?如何培养定力?~

如何培养问的好,其实并不是我们去做什么方法来达到定,应该是一开始坐,就是定的本质了。恒常培养之。你要想培养这个定力,第一找到定的本质,然后直接去做,用时间来稳定熟悉他。这就么简单。如果你用一些方法想达到禅定,这不是培养,这是一种因果的关系。想以一种因来达到定的果。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提高定力
最近定力很差,今天突然明白,自己缺了“戒”这重要的一环啊。

禅定与内观的关系至为密切。没有禅定,就不可能进行内观的修行,没有真实的修行,就不可能产生智慧,洞彻五蕴的本质,这是佛法修行的顺序。
大多数人一听到“禅定”二字,就自然地与奢摩他(四禅八定)联系起来。其实,原始佛法所讲的禅定,或者是定,并不专指奢摩他(虽然奢摩他对心意的镇定有非常大的作用)。修毗婆奢那(内观)需要的定是刹那定。
现在,修学佛陀当年开示的四念住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是,有人会把“禅定”理解为只是专指奢摩他,于是,他就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一定要修到初禅或者四禅,甚至于更高的无色界的四种禅定,才能修学四念住。也有人认为,禅定与解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需要修学禅定。
南传佛法的中心是内观(毗婆奢那),通过内观禅修,对身心现象有一个透彻的认识,看到身心无常、苦、无我,于是心得解脱。要禅修,修行者首先需要知道,定力是至关重要的。试想想,没有定,没有刹那定的专注力,如何能观察五蕴的生灭?如果对五蕴的性质没有确切的认知,解脱烦恼就成了一句空话。
若要观察刹那生灭的五蕴现象,至少需要相当于近行定的能力,这不是很高的禅定,一般的人,只要能较为刻苦地训练一段时间,都可以达到这种程度的定力。当修行者具有觉知的能力,具有持续的正念,进而会具有深厚的定力。当这些能力俱足的时候,他才可以进行内观修习。如果修行者定的能力俱足,他就可以观察到五蕴的本质——刹那生灭的无常现象。当能见到生灭,厌离智就会生起,后面的“随缘智”也会跟着产生,以至于道心、果心都会生起。
所以,在禅观时,定是非常重要的,定从哪里来呢?
佛陀告诉我们,“定”由戒而来,有戒才有定。这就是佛法的“戒定慧”三学。
精进地守持戒律,深厚的定力就会产生——心不散乱,以这样不散乱的心为基础,再通过安般守意的训练,行者的心就达到了内观所需的定的程度,至此,他就可以进行禅观。有了心念的镇定——心念在刹那间活跃的观察力,就可以对身心进行洞察,这就是四念住的修习。
所以,定与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若没有定力,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修行,没有修行,智慧就不可能产生。因为慧是由禅观而来,没有定就不可能进行禅观。
有一些行者以为,只要直接修习内观就可以了,无需修持定力,于是,他苦修了很多年不见效,这就是定力不足的问题。内观禅修与定力是密不可分的,不修定,观察不到身心的实相,智慧不会凭空产生。
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这是佛陀开示的修行的最基本顺序。不管禅修的门类有多少,总归起来,总不离戒、定、慧。先守持戒律,同时修安般守意,让心能安静下来,心能安宁,才会有定力,有了定力,才有开始禅修的基础。
“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这是佛经中的话,其实,佛陀的这些话正是对修四念住的指导。独一静处,不放逸住,就是定。如果禅修者没有“定”,就不可能做到“专精思惟”。没有“戒”,就不可能做到“不放逸住”,那么“离于我见”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实修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禅定,修行则无法操作,这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而言,人们都会有一些体会,当心很纷乱不定的时候,你是不可能进行有顺序的思惟的。因为定力极差,你不可能进行细致地思维与观察,不能直接思维和观察身与心,就无法见到名色分别,修行就无法展开;没有真实的修行,见不到刹那生灭的身心,“我见”就无法破除呢?
佛教戒、定、慧的修行程序是非常科学的体系,由戒律而得定力,由定力而得禅观,由禅观而得智慧。这就是完整的佛法,也就是戒、定、慧三学,就是八正道的修习。
认识到戒定慧的关系,修行人就会如实地对待修行,他会从戒律开始,逐步进行修习。很多真正的禅修者以戒为师,终生维持戒律的精严,精进地修习禅定,然后,他们持续地修习四念住,于是,他们的修行常常有非常大的进步。

这些禅定起用的妙感,无不是因为定力的滋养。所以,一个修行人一旦没有定力的长久滋养,也必将在自身业习的戏弄中堕落六道。即使是一个凡夫,若无一定的世间处事定力,也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定力的培养是修行人非常重要的基础禅修,也是步入解脱道唯一的持久运作。什么是定力,我们有必要明白。所谓定力,在理论上解释就是自心面对外界尘相而不动念。简单解释就是对境无心的清净觉性。而在如实修证禅定中对定力的解释,就不同于理论的诠释。实际禅修中对定力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定力,就是意念与气长久处于平稳状态,也就是无我的状态。无我的状态就是定力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入定后长久相续的妙觉能量。初级禅修者不仅仅要明白理论上对定力的解释,更要了达在实修禅定中对定力的描述。而后者才是我们需要体悟的实际定力。一个人明白一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如果因为明白道理而如实修证并为自己灵活所用,于中无住,就是难上加难。所以,明白道理不等于运用道理。这就像懂得了吃饭的道理不代表果真能吃上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不等于真正做好人。熟读了万部经典,剃度出家一百年,不代表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因此,对于一个如实修证的修行人而言,最“反感”那些空谈而不真实修证的伪学佛人和伪出家人。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戏论中也必将堕落在被自身业习玩弄当中。而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在明白修行的道理后一定是默默无闻地进入禅定亲自去体证了。也只有那些自狂自雷的世俗愚夫才整天买弄佛理,狂妄造孽。因为这些人不懂得佛理明白的再清楚,自身无量劫业习还依旧根深蒂固。如果仅仅凭借一两个悟出来的佛理而能出离自心三界的轮回,那简单是痴人说梦。这就像眼睛看见黄金钻石,可不是你的。眼睛看见那些正修行人自在生活,无住当下,可惜你依旧烦恼,仍然愚昧。所以《佛说四十二章经》言:见性容易修道难。难的是什么?是习性难除,是业习难伏。而狂妄、贪恋、嗔狠、嫉妒、造作、揣摩、伪装、虚荣、谄曲、妄想、烦恼、爱欲、我见、见慢、邪说、妄说、邪慢、喜吹等等无不是自身业习造就出来的轮回之苦。 培养定力的方法不计其数。在这里,修行鼎然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初级定力培养: 借事返观法 第一步:无常疏导具体修行方法:给自心建立世间无常的想法。更要给自心建立一切心念的生起同为无常生灭的。目的是于内不要太过于在乎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些想法在刹那间都是无常虚影,没有一个是永恒不变的。这就像我们起初的想法看似肯定下来,但到了不定时间就会改变。又譬如我们的情绪今天高涨,可到了明天就会低落。所以,给自己的内心强化一切心念的生起无须造作执着,而是自然看待,自然思维,自然运行(所谓自然,就是直心。也就是不造作、不伪装,不虚假)不要过于计较和揣摩。于外建立一切事物也是无常变化的。目的是让你不要对外界产生太多的眷恋,免得心时常向外攀缘,促使你的意识散乱浮躁,影响你的本我自然明净。 第二步:如实觉照具体修行方法:为了培养你的觉性了了分明,意识清清楚楚。就要善于觉知外界所有生灭变幻的事物来减少自我心念的无限攀缘。譬如:当你烦恼了,意识产生分别并伴随感知而生起的烦恼时,就需要清醒地知道自己起烦恼了而要马上觉照并向自己问这句话:“我开始烦恼了,烦恼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就像梦一样,我干吗执着。况且这种执着一定是制造轮回的因!”然后赶紧深做几个呼吸,吸几口冷空气,然后再吐出去。在吐出去的时候开始观想这些都是烦恼的污气,意想自己把所有的烦恼垢气统统吐干净完后,把心情放轻松点,心放宽点。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当嗔狠、嫉妒、爱欲来临时,也需要清醒觉照。目的是培养意识的明净和意念的快速专注并瞬间“化空”。在此修行过程中,也有必要培养意念的专注和清晰。譬如:吃饭知道自己在吃饭,然后放空“知道在吃饭的念头”。刷牙知道自己在刷牙,然后放空。念起知道念起放空,烦恼知道烦恼放空等等初级培养定力的了知觉照。 第三步:梦观无常具体修行方法: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刹那,就给自己的意识强化一种信号:“我从梦境中清醒,我还是梦。我在今天所遭遇到的一切烦恼、妄想、委屈、痛苦、爱贪、虚假、揣摩都是梦,都是虚妄的。我一定不能被这些可能制造轮回苦相所戏弄。我要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意念的明净。”然后,运用自己清醒的意识和明净的意念去面对你的新的一天。这就像你在入睡前给自己的意识强化一种“我要进入梦境了,我想在进入梦境后依然保持清醒的意识”(这就是给阿赖业识输送善意的信号,激活善业并伴随梦境中阴所具有的神通精进修行)。 注意事项 在修“无常疏导”中,面对一切烦恼理应保持心理上的安然和情绪上的平稳。 在修“如实觉照”中,面对一切无常事物理应保持意识的无住和意念的空净。 在修“梦观无常”中,面对心理活动和事物运作理应保持心理的安详和愉悦。 此种方法,是最简单的,也适合任何人群修习。无论是学佛的还是世俗人,都可以修习。一旦坚持并遵循方法修行,就一定会受益。修行贵在觉醒。而觉醒又贵在精进。精进又贵在无住,无住就是离相。而离相就是念念清净(明觉)。念清念净,才会净法满足,流露自在。 禅定中如何辨别: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心识?什么是觉识?什么是本觉?什么是根本识性? 意识,通俗点讲就是“想”(当念……)。想,就要分别。分别就是意识。但这只是最肤浅的解释,却没有说出意识的根本运作之性。因为在想的过程中,总是有感知的。而这种感知到底是意识呢?还是分别呢?还是觉受呢?答案都不是。意识具有分别和抽象思维的功能,但意识本身却没有感知的功能。说的再简单些就是意识根本就没有它本身具备的觉受。而真正的觉受就是业的起用,也就是意识之所以能够感受或感知外界并产生明显或微弱的觉受,就是业的参与。而业的参与总是不离气的推动。而气的推动也必将离不开意念的能量。所以,我们在坐禅时,总有明显的感觉意识分别的觉受以及色身感知及其意识出现诸多杂想而引起的思想情绪的反映,无不是业的起用及其气的推动,也必将在意念能量的浮现中“完美起航”。此时,坐禅人就感觉到身心的不同反映及其入空后的顿然无住。因此,一个真正的禅师,是明白并懂得培养意念的专注,也只有让意念的专注维持在长久明净和坚固当中,促使意识本身产生长久平稳,然后再于气完美融合并形成“意识、意念,业”的平稳运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本觉才可以随意显露并借助更加清净的意识在禅定中了悟诸法实相,通达烦恼的根本之性。这就是“平等觉观”。那么,什么是平等觉观呢?陇上鼎然将告诉大家:平等觉观,就是念念清净。也只有达到相续性的“自性相应念”,才会让我们的佛性恒常光明,才会流露出净法满足的本觉之利。所以,意念的明净和专注也必然在意识的分别中,产生觉受。而觉受的参与,也离不开业与气的相互运行。而意识只是在分别中充当空洞的气球,推动气球上升的力就是气以及业的引力。如果不深入大定,是不可能明白其中的真义。也自然被所谓的意识分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这就必然导致坐禅人执着意识的分别而忘却了这样的执着意识分别的心,本身就是业的自然操纵而最终堕落在枯燥和乏味甚至愚妄和消极的禅坐当中,徘徊迷茫。意识的功能犹如气球,看似气装在气球里才可以让气球上升。但上升的不是气球,实质上是气。所以,诸多愚痴的坐禅人一味地执着意识的分别和沉寂甚至昏沉和愚思,却忘记了实质上是气与业相互作用的“禅定引力”而已。如果不透破它,禅定的进展就像蜗牛一样,迟钝而停滞。陇上鼎然看到如今末法坐禅人还愚迷其中,不得以才向公众公开此秘密坐禅密解,为结缘上根禅修者提供可直接入定的“秘密通道”。什么是心识?书面语言解释就是“因缘的变化量”。通俗地讲就是“意识在业的推动中所变幻出来的幻境界”。心识就像一碗白糖,在机器猛烈的转动中伴随着热量,在机器突然停止后所变化出来的棉花糖。白糖譬如我们的心识,机器譬喻我们的意识。猛烈转动所产生的能量譬喻我们无量劫所带的业。突然停止譬喻意念。棉花糖譬喻心识变化出来的幻境界。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心识的完美展示,必须借助意识在业的能量推动中,通过意念的明净和持久,所变显出来的幻境界。而这些变显出来的幻境界总不离心识。也就是一切由心识变化出来的禅定境界,皆是自心妄起的虚相,始终不离本心。这就像没有白糖,制造棉花糖的机器就不能发挥它应该显露的能量相。所以,我们只有明白了这个实实在在的禅定变化,才可以顺利地进入更加深层的心识境界(禅色定)。譬如:禅定时间达到28小时(一坐)后,整个色身已经无有任何感知。但心识的净觉却了了分明。修持者进入这样的禅定状态,色身已经没有任何知觉。随之替代的就是心识的更加清明,更加明净。在此状态中,修持者的外六根基本处于凝寂状态(通俗讲就是封闭),内四根以及下部前后两门也自然处于极度的“胶凝状态”。也就是说此状态的坐禅人懒得睁开眼睛和懒得下坐以及根本就没有任何世间爱欲的想法和觉受。即使用意识造作感受自己的色身,也是“找不到的”(身体四大假合从此开始分解)。这就充分说明,意念的长久明净和坚固持久,足够超越色身的束缚而直达另一种超绝状态(入定状态,此状态可以有明显的禅定中阴在净业的能量下所浮现出来的神通变化相)。也只有在此状态,修持者只要保持气的柔顺,意识的凝寂和意念的明净状态后,则可以彻底进入色界,起用妙观察智(观音菩萨的净土)来了悟诸法实相。这就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心经》的平等性智(已证七识之净觉色空智,起用末那妙觉)。虽然这样的菩萨不怎么彻底究竟(八地次位菩萨),但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通达了色空无二的自性平等觉(念念清净),只是这样的菩萨不那么想舍“念念清净”而浮现出来的“清净觉相”而已,当然也自然无法进入更加深层的禅定“陀螺识”(第56地悬定菩萨位)。有机缘,陇上鼎然再继续接着实说大禅定中所解析的“觉识”、“本觉”、“根本识性”。 有人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中的“诸法空相”是什么意思?鼎然答:一镜照万物,光性不灭,体也不生。续问:不太明白。鼎续答:镜子之光,物来则照,光性不动。物去无影,光性不移。本不动者,光性是。本不移者,光体是。不移不动,相应成性,无杂无染。所以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续问:还是不太明白。鼎然答:火烧木头,木头被火烧“完”了,火也就“灭”了,虚空不灭。天上的云今天看似多了,明天看似就少了。这些云“好象”有多有多,虚空却不增不减。什么木头、火、云,都在虚空,不曾远离。木头与火,谁生谁灭?云在虚空,谁多谁少?其实都是一性所显,无二无别,不离虚空。所以,云不增也不减,火与木,相融无二,彼此未曾生也未曾灭。万法归一,一归无住。于无住处,生一切法。就这么简单。但在实修禅定中,这样的解释就显得非常浅薄和幼稚了。至于进入大定如何解释“诸法空相”呢?陇上鼎然也自然不可能告诉你。 破析附体及其密修载体的中阴变化所谓附体,就是在中阴状态,灵息(幻识)与灵息(业气)之间的相互转化。说的再简单些就是内在灵息(幻神识)处于间断或过度时期的心识变化与外界灵息(虚妄的神灵业气或称为地方气或某些西藏密修独有的观想,鼎然在这里不公开具体修法)瞬间相融后的心识演变状态。外在本无一个实体的所谓“神灵”。而是自心心识在极度紧张或恍惚中促使意识暂时出现相续性的间隔或过度(中阴状态),在此心识状态中造作出来的虚妄幻相。依此虚妄幻相导致内气产生紊乱,直接刺激大脑出现意识恍惚性的幻觉,从而影响人的正常意识分别和意念的清净灵活。于是所谓的“附体”就产生了。因为我们的神识(中阴识)具备五种或潜行十种异能变化,所以,被“附体”的人或修过“载体”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神通玩意”。但这些都是造作出来的而不是自然显露的,所以也自然有着业的堕落因果存在。“附体”产生的条件也很简单。一定需要人的意识处于紧张或惊恐或恍惚状态中,强制压抑心识的相续起用,导致“清醒状态的中阴”以及“禅定状态的中阴”甚至“将死状态的中阴”浮现。这些所谓的自心虚幻的意识造作,在伴随业的相互参与,也自然形成了所谓的“附体”状态。世俗愚童一旦出现这种意识沉寂中的“恍惚中阴”状态时,就会在行为、言语、思想上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不那么被正常人所接受的疯癫行为、胡言乱语、妄觉幻显。这些世俗愚童在自我疯癫状态中以为自己有了所谓的“神灵”附体,则更加疯癫造作。皆是自我心识造作出来的虚妄幻觉,也自然增加了业的无限膨胀,导致这样的世俗愚童更加的疯癫和狂妄。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精神病医院十分常见。所以,在末法时期,这样的精神病患者在修西藏密宗和修心中心法当中十分明显。而“附体”产生的心识能量是随已经进入中阴状态的造作者意识相续或间断而定。因此,许多被“附体”过的世俗愚童在意识不等的间隔或过度时期都处于恍惚状态。而在自我意识造作清醒后,则会重新恢复正常状态。这样的精神病患者(修蒙密者或修心中心者或修载体者或修夺舍法者或修空乐双运者或修幻身法者等等)足可以欺骗那些世俗正常人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名、闻、利、养、贪、嗔、疑,慢。这就像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中喝酒。言语、行为、思想基本是正常的。可他自己知道喝的越多人就越“不像自己”。于是这样的人也就在自我造作的意识下这样的去迷醉自己,从而出现了“醉酒状态下的病变行为”。也只有这样的醉酒人才会说出、做出、想出自己任意放纵的事情来。这就是业的相续作用。但这样的醉酒人内在是清醒的(还没有彻底醉死)。只是酒精(业)的长期作用让他的言语、行为、思想无法趋向彻底的清醒状态。等到酒醒后,整个人也自然恢复正常,但其面色也必将在业的折磨下呈现出憔悴和恍惚的神态。“附体”是一种心识虚幻的状态。如果西藏密修“载体”的修持者一旦把自己的意识和意念通过气的强力运作在不同的轮上,强加于某个所谓的“上师”、“本尊”、“佛”、“菩萨”、“神灵”、“空行母”、“种咒真言”,“观想”等等虚妄想象中并注入自我造作下的意识信息符号(能量咒),然后整天把意念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观修对象中”并通过自己的身体行为运动、言语无限乞求、思想强烈造作作用,甚至通过各种“乞愿”用意识强迫输入其造作信息符号来获得外界所谓的“神灵”加持自己并乞请其神灵“附体”于自己的身心。这样的精神病患者通过那样的“载体”相互之间的作用,也自然产生这样的密修者出现所谓的“世间异能”而浮现于世俗当中。譬如:看病、占卜、算命、看风水、灌顶、他心、宿通等等人为造作出来的生灭幻识。这些所谓的被世俗人称为“神通”的玩意,其实就是自我意识通过各种外界虚妄想相产生相互的虚妄连接而浮现出来的生灭幻相。这就像你时常把自己造作出来的意识信息,通过自己时常专注(观想)的某个对象倾注于你自己的全部精神能量于它。就这样不断地凝神倾注,再倾注。随时间和意识专注的幻修过程,就会出现自我“附体”。然后再通过这样的中阴“附体”在清醒或半清醒状态折磨自己的精神灵魂趋向更加强烈的凝神倾注信息,再倾注信息,直到所谓的“栽体”出现。这些让正常人很可能产生可怕和恐惧的西藏“神秘”修法以及心中心“神秘”次第修法甚至所谓的西藏垄断和控制性的菩提次第道论,足可以让那些世俗幼童迷于这些“神秘修法”当中。其精神灵魂及其自身自由,在悲惨的控制下愚迷堕落,任其这些密修上师操纵,酌情让人感觉可怜。所以,宗教迷信害死人,真实不假。一旦没有佛陀心密纯正的见地和精妙的智慧,上当受骗和任人宰割的结局,在那些已经愚迷其中或即将愚迷其中或正在愚迷其中或准备愚迷其中的世俗凡夫而言,必将来临。佛陀心密,是离一切相的,是彻底的清净无住。纵然修任何所谓的“方便渐次法”,也需要因地发大菩提心(清净无念,平等无求)。如今末法愚童,不看正宗的佛陀经典(十二部经),反倒学起了歪门邪道的密法。这样所谓的密法,其华丽的伪装功夫,是一般世俗人难以分辨的。这些打着或盗窃佛陀正法并进行伪装后的恶狼,它时常在众生面前表现出无比的慈悲、庄严、智慧、仁慈、平等、宽容、清净。可在他们深层的黑暗背后,却演义着一场场淫爱贪婪和嫉妒占有的“帮派”竞争。而这些所谓的密法及其上师(阿奢梨)正在逐渐吞噬着我们的佛陀正法趋向灭度。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为他们所用的众生,只不过是垫在他们脚底下的石子,加速了他们灭我正法的速度。而这些世俗愚童,还面带笑容,心甘情愿地做他们脚下的傀儡石子。如今蹲在中国寺院里面的伪和尚,打着用福报和功德甚至消业和佛陀以至因果和轮回的旗号,来吓唬或欺骗那些善良的居士替他们买苦力。这样廉价的苦役,在这些伪和尚心目,是多么的轻松,多么的划算。而这些甘愿在寺院里做苦力的居士,就这样白白耗费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修行时间。可到了最后,这些善良的居士依然烦恼,照样妄想,依旧痛苦和贪恋。当这些居士最终明白一切的时候,死亡已经来临。在他们心目中是何等的悔恨和痛苦。而那些伪和尚,继续着他们欺骗的伎俩,一大批一大批的居士也依旧重复这样耗费时光的日子。因为这些居士不懂得修行是调心,也只有自心妄想和烦恼调伏好了,才会有福报和功德。而不是在他人的诱导下,拿着有所求的心态,来通过所谓的苦力可怜求取福报。所以,末法时期的居士滋养了一大批一大批好吃懒惰的和尚。而这些被滋养过的和尚,又会腾出充足的时间继续他们人间索取的贪爱工作。这些和尚一天比一天富裕,而那些善良的居士却一天比一天贫穷。尤其是他们的心,更加的贫穷和愚昧。这些和尚的心却更加的贪婪和狂妄。在这个末法世道,一切学佛的众生为什么就听不到真正的佛陀心法呢?这就是因果,也是这些众生甘愿造就的恶果。也许,再过若干年,末法居士以及和尚就会活活“饿”死在满寺院都是佛经当中。 在这个世间,富的人更富,穷的人更穷。在这个中国佛教以及世界佛教世间里,愚的人更愚,智的人更智。在现代中国寺院和尚以及世界寺院和尚,造孽的更造孽,贪婪的更贪婪。 ——释陇道(陇上鼎然) 禅定中阴启用的奥妙 世俗人的意识在欲界是呈现出分别中的清晰与昏沉中的分别。这是世俗人在欲界意识产生的明显变化。所以,世俗人很难洞见自我本真的微妙变化,基本是在意识过度分别中步入昏沉和迷醉,又在昏沉和迷醉中,呈现清晰的间断觉醒。在此状态中,业的滋扰和自我习性的放纵导致人这一生已经具备六道所有的特性。所以,世俗人活的非常痛苦,因为极度痛苦而处于迷醉状态,从而产生了意识粗相的轮回和自我渴爱的堕落。这就好象坐禅人起初在坐禅过程中,色身的极度疼痛在修持者强烈的忍耐中会逐渐趋向酸麻和肿胀。在此状态中,修持者就会出现心理上的强烈烦躁和无限的恍惚,导致修持者心脏产生极大的压力并出现精神上的惶恐和色身上的无限痛苦。甚至某些初级禅修者在此状态会出现强烈的“舒乐”感,导致修持者产生极度的精神超然状态,使修持者出现强烈的极乐感受并呈现出极度的迷醉。这些现象足够产生业与气的杂乱运转,从而导致修持者出现精神上的幻觉和色身上的疼痛及其强烈的身心抽动。这些内气不平稳的运行也足够摧残修持者神经系统的紊乱。最终出现精神上的疯癫和禅定中的幻觉。这样的精神病变者和神经紊乱者在修西藏密宗和修心中心法当中十分显著,只是这些“禅病患者”在夜间或梦境中发疯的几率比较大而已。当然了,发病者自己是不知道的,这就是“中阴附体”式的间接禅业,也是轮回堕落的直接感受并导致当前的因果显现。 一个良好的禅师以及精妙的禅定智慧,也只有在进入大定中才可以无限显露而自在受用,这是世俗人所无法见到的他方世界,那就是禅定中的色界(明觉中阴界)。我们简单称为禅定中的中阴界。在这里陇上鼎然有必要为修持禅定的人介绍一下什么是“禅定中阴”?所谓“禅定中阴”指的是修持者的世俗意念已经完全脱离世俗意识的牵引后演变成更加清净稳当的深层心识而产生的状态。譬如:幻光、明觉相、光觉相、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天耳通、天眼通、中阴速光相、广长透光相、刹那明觉相、神通游弋能量相,业息相等等由心识所幻起的明光境相和净识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宿业痕迹。这基本是色界出现的简单境相。修持者一旦出定,隐性的“神识净觉”则继续在欲界发挥作用,这就是相续禅定状态,也是“佛法不坏世间相”的自然延伸。 大家明白了禅定中阴,理应明白人之所以无法超越欲界自我的意识束缚,就是因为不善觉悟自我意识分别的虚妄,也不善时常禅定心识变化中的净觉定性,更不懂得六道轮回念念在侵袭着自己而无所知觉。这就是欲界三大无明:“生处状态的无明”和“清醒状态的无明”以及“睡梦状态的无明”相互在欲界泛滥的真实过程。而身在尘世当中的迷众,又有几个是醒来的呢? 培养意念的专注力(定力)和明净度(妙觉),目的就是为了出离六道聚集“出离”的能量。这就好象有了充足的火箭燃料,就可以出离地球引力的牵引了。在禅坐中培养意念的坚固和明净就是为了出离意识分别后的情识牵引。这是最基本最基础最初级的“觉观”禅修。所以,基础禅坐是最关键的关键,是逐渐培养意识的长久平稳和意念的相续明净,为即将进入色界(更加清净的心识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意念与意识相互处于凝寂状态,在气的平稳参与下,修持者就可以进入禅定中阴了(入定状态)。所以,相续达到无我的状态,就必须使意识与意念以及气长久相续在极度凝寂、明净、坚固、平稳、安然状态,才会出离欲界的牵引而顺利步入色界。而色界就是一切净识与宿世业识相互反映的中阴状态。在此禅定中阴状态,修持者的神识可以出离色身,任意穿梭。为什么修持者进入相续的禅定后,神识可以出离色身呢?这是因为宇宙能量所产生的“暗信息”与修持者入定后产生的“神识信息能量”是相互感应的。所以,在修密法当中,心轮是接受宇宙信息能量的反馈处,而眉轮则是显露宇宙信息与修持者神识信息的显示器。而他心通,就是最显著的信息能量感应定。这就象你心想什么,一个良好的入定高手是完全可以“扑捉”的到你的内在想念从而快速显现在禅师心轮处继而出现“信息或图象”(陇上鼎然提示:不是世俗人想象的那种所谓的人间信息和人间图象)。而宿命通则更简单,就是禅定高手在入定后,禅定中阴借助宿世业识而进入对方的阿赖业识当中冥变出来的玩意。这些所谓的神通都是生灭无常的,也都是由心识幻显的有为虚相,了不可得。而某些幼童般智商的修密人却以为这些是好宝贝,贪恋炫耀。就象自己捡到了有毒的放射性物质,还沾沾自喜。这样愚昧的幼童,能不堕落在轮回的道路上吗! 进入禅定中阴,的确不同于欲界。修持者在此状态,基本是不起用世俗意识的。而是更加清净的心识。在此禅定中阴境,基本是业与光以及神识鉴明参与。此状态就是“冥想定”,也叫作“禅思定”。是“不死”的一种简单禅定状态。而更加复杂的禅定则在无色界顶——灭尽定。 有因缘,陇上鼎然将继续为大家演绎一场《无色界苦空修行幻思记》。 三界如梦,梦如三界。虽然看似你我时常相逢、相牵、相爱、相依。其实在我们不知觉中,你我已经轮回几万年了。而这个念念生灭的幻见,其实在你我相逢时、相爱时、相偎时,早已经成为永远的记忆了。只是,我们依然感觉到是在今天彼此缠绵…… ——陇上鼎然

一切修行项目里危险性最高的就是修习禅定;习定很容易遭遇障难,若能克服障难,所得的成就也最大。就是因为成就大所以须要投注的资本也较多。首先须具足修习禅定的“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起修,切勿不明就理而盲修瞎练,那样很容易出毛病。修禅定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要忏除业障

业障重的人常一修禅定,就为魔所乘,或为魔所缠,以致坏了所修之法。有时坏了自己修法还不说,最糟糕的是,常会为魔所用,而坏他人修法。如是,自坏坏他,修行就一团糟了。我们放眼望去,当今之世,这种在修行中自坏坏他的事,所在多有。因此,业障重的人,欲发心修殊胜之行,须先修学忏悔业障,等业障较轻薄之后,再进修胜法。

第二修习禅定者须持戒

经上说:佛弟子须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净;身心不清净,极易为魔所扰。因为魔属染法,行者若自不持清净戒,则与染法相应;与染法相应故,即为魔之内应,魔即得其便。又诸多外道及凡夫亦皆修定,若修定不持佛戒,即不能称为在修佛定,而是在修凡夫定、或外道定。是故修习佛定者,必须同时亦持佛戒。

第三修佛定者,须先通达佛之教理

修禅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错误百出。尤其是禅定止观法门及定慧法门,必须熟悉通晓。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门,切不可冒然修习禅定。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星期中偶而静坐一到二次,每次单盘坐个二十到三十分钟,那倒不妨事。倘若你是很精进的每天打坐,每次坐半小时到一小时以上,这种情形下,已非偶一为之的玩票性质,就应照上面所说,一一完成准备工作,而且一定要有善知识在旁就近指导才好。设若无人指导,自己又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就盘起腿来坐,只觉得禅定很神秘、很有意思,心里好奇,想“玩一玩”这断然是不行的;须知习定是“修道”非同儿戏。这种半玩票的修法,最好还是赶快停下来,不要继续玩下去;须“如法”修行,才是尊重“法”,才不会出事。

禅定修习的五个阶段
一、满足前方便(先决条件)
二、成就奢摩他(得止)
三、成就毗婆舍那(修观)
四、成就三摩地(得三昧—定慧等持)
五、成就般若智(得超凡入圣究竟之智——净业、转业)

在满足前方便(先决条件)这一阶段里,为了做好成就禅定的准备工作,我们有下列三个步骤要遵循:
第一步骤:呵责五欲
第二步骤:舍弃五盖
第三步骤:习行五法

第一步骤:呵责五欲
第一项必修的前方便是呵责五欲。有些古德会说:行禅者必须远离或弃舍五欲。但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很难办到的,因为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复杂,大量生产以及交通、信息迅捷的结果,使我们的欲望随之愈增愈多,因而业障也随之越来越重。以此之故,我宁可依佛经教及智者大师所言,而说呵责五欲,但不说弃舍五欲。世人通常都将欲视为是令人享乐的东西,因此也认为是好的。然而,我们习禅之人,却不应将欲看作是值得求取的、或可乐着的。如果我们一边修定,却又一边心着欲想,如是则虽修禅定,对我们实丝毫无益。
五欲可分为二组,第一组包括了对下面五种外尘所起之欲:
1、色欲
2、声欲
3、香欲
4、味欲
5、触欲

1、财欲
2、色欲
3、名欲
4、食欲
5、睡欲
五欲有下面两组:
(甲)对色、声、香、味、触所生之欲——较抽象的一类
(乙)对财、色、名、食、睡所生之欲——较实际的一类

这五种欲不但会妨碍我们专心修定,也会覆蔽我们的心,令失其明净。所以习禅者应呵责五欲。

前方便二:舍弃五盖
五盖是:
1、贪盖(贪婪或执着)
2、瞋盖(厌恶或憎恨)
3、睡盖

4、掉悔盖
5、疑盖(对佛法怀疑不信)
前方便三:修习五法

五法是:
1、欲(意愿)
2、念(思惟、忆念)
3、精进
4、巧慧
5、一心

就像前面所说的,必须通达佛理,尤其是定慧止观法门,否则不要冒然修禅定

所以,若真有心于佛法,要依大善知识,好好看慧律法师和成观法师的讲座视频
尤其是成观法师讲解的《天台小止观》讲座及《禅之甘露》一书。
慧律师父讲解的楞严经。
当然,这还要看你的基础深不深,如果不深就跟着慧律法师、成观法师从最基础的佛法学起。

再者经上开示修习禅定之道时,在在处处皆说:“离欲得初禅”,这是修定的最基本原理、原则。

因为我们身所在处为欲界,而禅定是属于色界的境界,是故必须离于欲界的粗重身心,方能与色界的禅定境界相应,接着才能得禅定。因为欲界的诸欲属于杂染,会扰乱身心,令身心急剧动乱不安,故以欲界的杂染心无法得定。因此,若要得定,先决条件,即须先发心离欲,不但要离“欲行”、“欲境”,且要离“欲心”、“欲念”。亦即,在正式开始修定之前,心中就不可再对诸欲境界有所留恋、贪爱、回味、忆念,更不能想望、期待诸欲,或于诸欲境作有乐想;相反地,于诸欲境当作苦想,以诸欲境是生死本故。如是观察了知、发心、决定离欲,或身或心,皆悉远离诸欲,不近、不想、不念、不缘、不爱、不乐,若如是者,方具备修定的最根本资格,才可开始正式修定,否则即落魔障。

再者,所谓“离欲得初禅”,这“欲”不只是淫欲,而是指五欲:财、色、名、食、睡。只因为五欲中的淫欲一项,对于修定,害处最大,干扰最盛,所以特别着重。因此也须知,正式修定的人,不但要离淫欲,连名、利、财、食,睡等欲也都须远离,才能安心修定。不但要离五欲,还必须“弃五盖”、“行五行”,这些都是修禅定的前行(前方便),或准备工作,苟不如是,根本无法正式修定。关于“弃五盖”、“行五行”,及修定的种种前方便及正行,可参考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有关禅定的部分,及智者大师的《天台六妙法门》、《静坐数息法要》,以及《阿含经》之禅定部分。及【成观法师《禅之甘露》】

在此有个大问题:既然修禅定须先离欲(尤其是淫欲),否则会落魔道,那么在家人怎么办呢?在家人若有配偶,如何能修禅定?

首先,此处所说的“修定”,是指“正修”,或正式修定,那多半指有如闭关,专修禅定,整天修行,以静坐为主。至于一般人,每天打坐半个小时、几十分钟,乃至一小时左右,都不能称为“修定”,只能说是“静坐”;因为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心都还没能完全安静下来;即使坐到一小时左右,其心也才开始渐渐进入状况。所以,那都还不能称作“修定”,因此也只属于玩票性质,而非“专业”修定(专修禅定),故一般而言,那样的打坐,即使不先离欲,亦不甚妨事,除非是特别贪淫或淫荡、花天酒地之人、或宿业极重之人,否则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的状况(魔障)出现——因为你那样玩票式地坐一坐,根本不太可能得定,诸魔不用多此一举来阻扰你。(意即:你还不够资格令天魔来扰你;你若不如法,或许偶而附近或过境的小神小鬼会来捉弄你一下,如是而已;真正的魔障则还谈不上。)顺便提到,常听到有在家人,平常只稍微坐个几十分钟,或个把钟头,他开口闭口便说“我入定的时候。”请注意,“入定”这一词,千万别乱说,只坐几十分钟,是绝对绝对不可能入定的;若乱说,即有犯“大妄语”之虞——未证说证。须知:“得初禅”又可说是“证初禅”,这是一种“证境”。又须知:已证初禅之人,他现身的身份地位,已经超出了欲界,已达色界初禅天(梵辅天)的境界,已是色界天王(大梵天)的眷属,其在三界六道众生中的地位已超过了六欲天,连帝释天都还在他下面,至于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也一样都在他下面;至于四天王天的四大天王,则更不用说了;至若欲界诸神祇,如关公、哪吒、地神、天龙八部等等都一样,皆远在已证色界初禅的佛法行人之下。所以不要小看色界初禅,简言之,那是已超出欲界的一切人、天等的境界与地位。因此,绝勿乱说你已经“得定”、“入定”,乃至于得“轻安”等,以免胡里胡涂犯了大妄语而不自知。

问:“那么,在家人如果有心正修禅定,但又有眷属,怎么办?”

答:那你只有效法维摩诘居士:“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就是不行淫欲,连与配偶的“正淫”,都不作,与出家人一样。不过关于行梵行,须非常注意,须知:在家而能行梵行,须有很大福报,因为你自己不乐行淫,而且配偶也正与你同心、同行,这样才可以修离欲行(行梵行)。因为敦伦是两人间的事,故在家人修梵行,也必须两人同心配合才好,千万不可勉强,必须你的配偶与你同心,欢喜行之才行:若稍有一点勉强、或不欢喜,乃至抱怨,都可能引发家庭的风波,乃至婚姻生变——学佛本为解决生老病死的大问题,结果学了佛,这些问题没能解决,又造成家庭大问题,令很多人受害、受苦,如是则更不是学佛的本旨;因此,于行梵行,千万不可一头热、一意孤行,致成大错,造成人生的一大遗憾,又令不信佛之人得到毁谤佛法的把柄,非常不适宜。因此学佛须知:“有多少因缘,便修多少行”,不可太过勉强,弄巧成拙。

所谓的定力,是由念力增上而来。也就是说,没有念力,定力也不会成就。而所谓的念力,就是一遍一遍的忆念“所缘境”。所缘境就是心所缘虑的境界。譬如数息观。就是你的心,要住在呼吸的境界上面。一遍一遍的克制自己的心,不要忘记了观察呼吸。这样时间久了,念力就会增强,念力增强后,才会慢慢的入定。

佛教要怎么修戒定慧?
答:在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这些培育定力的方法至今仍然普遍地被教导和实践着。包括许多在家人在内的禅修者依照比库们的教导,都能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禅定境界,亲自证明佛陀教导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当禅修者在进入禅定的时间内,他的心不会出现任何的烦恼,甚至连杂念都不会生起。其间,困扰性烦恼完全被强...

速消烦恼的安般守意法
答:你可以将它记录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里,然后将它抛在一边,继续专心禅修。 如果真心想成就安般念,就必须将一切杂务放下。有些禅修者想要培育定力,但却又不能放下对世俗事的执着,结果他们的心变得非常散乱,时常在呼吸与世俗事之间来回奔走。即使他们努力要使心平静下来,却都无法办到,原因就只是他们不能放下对其他目标...

请详解如何进入禅定?
答:修持禅定者都不离“止、观”二字,只有在此二字上下功夫,才能入于正定之中。佛教把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在欲界居住之众生都有无穷尽的贪欲;而色界、无色界境界是要靠修禅定才能进入的。而我们要想进入色界、无色界就得靠修行来完成,在进入四禅八定乃至灭尽定前,我们必须要经过一些在欲界的...

如何让自己有定力?
答:一个人有了定力,不会为名利动心,不会为诱惑干扰,不会因为别人而烦恼……定力是很重要的,如何不断增强自己的定力?方法/步骤 5/6 分步阅读 无知愚昧的人,不但为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如果自己能够通情达理,思想光明纯洁,心就不会去烦乱。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排除无明的烦恼,有一定的正知...

如何学习禅定?
答:根据佛教,学习禅定前,需要持戒。一般来说,在家居士需要守持五戒,即离杀生、离不予取(即偷盗)、离欲邪行(即邪淫)、离虚妄语(即说谎)、离导致放逸的酒类等麻醉品(主要是指饮酒,但也包括吸毒等),首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至少具备这五项戒行,再考虑修习禅定。在具备戒行之后,可以选择...

初禅是要双盘才好入定吗,盘十分钟能入初禅吗?
答:你如果注意这些特相的任何一种,其余的特相也会变得明显,因而会【干扰到你的定力】。所以,你应当做的只是以整体的概念,单纯地觉知呼吸本身。有些禅修者,不能觉察到自己的呼吸,因为他们的呼吸很微细,而他们还不习惯于觉知微细的呼吸。怎么办?他们应当以冷静与警觉的心,将心保持在上述呼吸出现的部位,并且【了解...

禅修者入:打坐的神奇作用
答:这些小的感应只不过是修习禅定初始的验证,并不是真正出现特异功 能,此时,对大事情并不会灵验,因为定力还不够的缘故。修习者到此时的境界后,千万不要得少为足,沾沾自喜。在修习禅定过程中,无论出现任何景象与验证,要统统不予理会,否则会被修习中的假象,幻象所蒙蔽而功败垂成,须加倍努力,待气机通过间脑,便会...

如何静坐
答:现在先来讲禅坐时应当如何来培育定力。当我们从业处导师(kammatthanacariya,禅修导师,禅师)那里取得入出息念业处之后,就要去寻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当然,现在已经有了禅堂,就不用我们再去寻找,我们直接坐在安排好的位置上就可以了。在坐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坐在地板上,可以坐在大概有四指高的软垫子上。

如何学习打坐禅修?
答:一般人不懂得重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后,才来加强定力,所谓加强定力就...

禅修入门内容简介
答:参悟篇收录了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和云居山禅堂的禅七开示,这些宝贵的面对面指导,如同拨云见月,能帮助读者直接领悟禅修的真谛,实现心灵的开悟。修学篇则是佛法基础的讲解,以戒定慧三学为核心,其中三归五戒尤为重要。遵循戒律,戒律是定力的基石,而定力又孕育智慧,只有通过持戒,才能逐渐消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