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包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诘疑来辨明是非,以远大作为内心的目标,以仁义作为履行的责任。
出处:《文言传》——春秋战国
原文: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
君子以养成自身的品德作为行为的目的,每天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潜”的意义在于,隐伏而不显露,当自身修养尚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为。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诘疑来辨明是非,以远大作为内心的目标,以仁义作为履行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言传》是专门解说乾坤二卦的文字。乾坤二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经》的关键。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坤文言》。
孔颖达《周易正义》引庄氏云:“文谓文饰,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饰以为文言。”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共7种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言传

这是《易经》文言中的一段叙述,全句是:
【乾】九二 文言又曰:君子⑴学⑵以⑶聚⑷之⑸,问⑹以⑺辩⑻之,宽⑼以⑽居⑾之,仁⑿以⒀行⒁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⒂德⒃也。
【译】文言:统治者要努力学习使自己聚集丰富的知识,慰问百姓更普遍,用宽厚的理念去治理天下,对人又是论功给予赏赐。《周易》说:“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这是君主以仁爱治国。
注释: ⑴“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注:“君子,国君。”
⑵“学”学习。《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⑶“以”使,令。《战国策》:“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
⑷“聚”聚集。《管子·君臣上》:“而发于众心之所聚。”
⑸“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⑹“问”问候,慰问。《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⑺“以”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⑻“辩”通“遍”普遍。《史记·五帝本纪》:“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
⑼“宽”度量宽宏,宽厚。《诗经·卫风·淇奥》:“宽兮绰兮。”传:“宽能容众。”
⑽“以”去。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⑾“居”治理,安置。柳宗元《梓人传》:“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⑿“仁”通“人”《论语·雍也》:“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⒀“以”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⒁“行”致送,赐予。《汉书·高帝纪下》:“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⒂“君”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⒃“德”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这是《易经》文言中的一段叙述,全句是:

【乾】九二 文言又曰:君子⑴学⑵以⑶聚⑷之⑸,问⑹以⑺辩⑻之,宽⑼以⑽居⑾之,仁⑿以⒀行⒁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⒂德⒃也。

【译】文言:统治者要努力学习使自己聚集丰富的知识,慰问百姓更普遍,用宽厚的理念去治理天下,对人又是论功给予赏赐。《周易》说:“看到舞龙并敲大鼓的活动正在进行,很快就会看见君主到来。”这是君主以仁爱治国。

注释: ⑴“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注:“君子,国君。”

      ⑵“学”学习。《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⑶“以”使,令。《战国策》:“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

      ⑷“聚”聚集。《管子·君臣上》:“而发于众心之所聚。”

      ⑸“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⑹“问”问候,慰问。《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⑺“以”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⑻“辩”通“遍”普遍。《史记·五帝本纪》:“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

      ⑼“宽”度量宽宏,宽厚。《诗经·卫风·淇奥》:“宽兮绰兮。”传:“宽能容众。”

      ⑽“以”去。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⑾“居”治理,安置。柳宗元《梓人传》:“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⑿“仁”通“人”《论语·雍也》:“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⒀“以”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⒁“行”致送,赐予。《汉书·高帝纪下》:“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⒂“君”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⒃“德”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学问文言文怎么说
答:1. 文言文中之的学问 古文中的学问有两种意思:1. 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汉 贾山 《至言》:“学问至於刍荛者,求善无餍也。”唐 韩愈 《答杨子书》:“学问有暇,幸时见...

黄易经典语录语句
答:1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1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1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 14、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15、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易经》 1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谁说的?
答:孔子说的。出处: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在《象传》、《文言传》,作者实际上是把人类自身的情感、意志和道德准则赋予了自然的天、地、万物,再反转过来,用这种天地之道来为它提出的...

学问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1. 文言文中之的学问 古文中的学问有两种意思:1. 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语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汉 贾山 《至言》:“学问至於刍荛者,求善无餍也。”唐 韩愈 《答杨子书》:“学问有暇,幸时见...

有谁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的意思...
答: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易经》乾卦的爻辞是什么?
答:注释:初九、九二爻同为地道,九二要乃是地道之中乾元累积足够,即将冲出地道,彰显乾元之德的时候。因而爻辞有“见龙在田”,“见”是出现的意思。“利见大人”的“见”是拜见等意思。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注释:“乾乾”是奋斗不息的意思,好比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摘抄国学经典语录
答: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4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 4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49、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5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经》 5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答:“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补充:1、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

君子天行健后面六句话是什么?
答: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艮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象传分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释卦象立义的,小象是解释六爻辞的。这个句子,分别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白话文释义:风一阵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