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为何叫大虫?

作者&投稿:邰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的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是因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属毛虫类;故“大虫”也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


老虎被称为“大虫”,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朝是对避讳极重视的时代。“龙渊”宝剑开始叫龙泉(避李渊的讳),观世音成观音、民部改户部(避李世民的讳),

就因为如此,李渊的爷爷叫李虎,李渊建立唐朝之后,对皇室的避讳十分看重,老虎作为一种吃瓜动物,自然而然的躺枪与他的爷爷犯了忌讳,所以改名叫了大虫。

扩展资料:

相关文化

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虎符

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

虎符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传达军事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一符剖为左右两半,右边留存于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统兵将帅保管,使用时两半相合,即为“符合”,表示命令验证可信。

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

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

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

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

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



大概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借着全国上下批判宋江投降派的号召和风气,我有机会开始读《水浒》。父亲问我:你能看懂吗?我说能。父亲便挑出几段让我解释一下,想考考我。大概我解释得还凑合,父亲便不再管我看闲书的事情。过了几年,父亲发现我居然在看黑格尔的名著之一《美学》,便再次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当时我故作轻松地说:随便翻翻。其实,黑格尔的书读起来真的挺吃力的,我那时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读懂了。 《水浒》的故事理解不难,但也有一些内容,对于后世读者来说,理解的时候需要一点知识的积累和解释。比方说,武松上景阳岗之前,喝了十八碗酒, 虎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很高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方神”概念中,虎是威猛的象征,镇守西方,同时也具有吉祥、正义、辟邪等作用。虎和龙的地位,比较之下,相差并不很大。老百姓用“龙”字取名的,与用“虎”字取名的,数量都极其可观,而且不分男女之别,可见大家都比较喜欢“虎”的文化含义。那么,为何这样一个似乎具有神性的、颇具文化水平的动物会被称为“大虫”呢? 老虎被称为“大虫”,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见于东晋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但是,《搜神记》里只是用“大虫”作为老虎的另一个称呼,并没有解释为何要这样称呼。有人解释说,中国古代将所有的动物都叫做虫,虫可以泛指一切动物,并且还可以分成五类。例如禽类为羽虫,兽类为毛虫,龟贝为甲虫,鱼蛇为鳞虫,人和青蛙、蚯蚓之类为倮虫。这一关于“五虫”分类的描述见于《大戴礼记》。我认为,这种说法只说明了一部分原因,并不能完全解释老虎为何叫“大虫”。 首先,这种动物分类法很不合理,中国人很早就不再采用这一动物分类法,以至于到现在,毛虫、甲虫的含义与古代大相径庭;其次,与《大戴礼记》时间相差不大的很多古代著作中,虫的意思并非如《大戴礼记》的“五虫”概念那样泛指一切动物,而是有特定指向的。一般来说,那时候“虫”字的含义,与现代的昆虫含义更接近,例如用“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来描绘自然界的万物,这也是昆虫一词的来源。第三,其他动物被称为“虫”,并且比较流行的,除了老虎之外,还有蛇,中国古人经常将蛇称为“长虫”。但是,对蛇的这个称呼并非来自《大戴礼记》的“五虫”分类,而是来自“虫”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虫”字的本义就是蛇。“虫”字后来产生其它各种含义,是借用了这个字,扩展了内容。第四,还有人说,在“五虫”分类中,兽类为毛虫,老虎是万兽之王,“大”字本来就有长(zhang)的意思,如大哥、大姐、大人、大王等,因此,“大虫”也就成为兽类中最高级的老虎的代称。如此说来是否可以类推,“五虫”分类中,每一个分类中最高级的动物都可以叫做“大虫”?毛虫里老虎最高级,羽虫里凤凰最高级,甲虫里乌龟最高级,鳞虫里鲨鱼最高级,倮虫里人最高级,上述五种动物是否都可以叫做“大虫”?显然,用《大戴礼记》的“五虫”分类来解释将老虎称为“大虫”,有点牵强。 其实,将老虎称为“大虫”,最早形成与唐朝,原因并不复杂。唐朝的皇帝姓李,开国皇帝李渊的祖先名叫李虎。李家当了皇帝后,“虎”字就不是老百姓可以叫的了,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叫避讳。因此,在唐朝的官方文字记录中,几乎见不到“虎”字。其他还有,因李世民的名字里有“民”字,朝廷的一个重要部门,以前叫“民部”,后来也改叫“户部”了。唐朝避讳“虎”字以后,曾经被大家叫惯了的老虎,就不得不改一改称呼。读书人想来想去,从古代经典里找出一个“五虫”说法,便依此给老虎改了名号,又不失掉书袋的文雅。因此《大戴礼记》中的“五虫”分类,只是把老虎称之为“大虫”的弱势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唐朝时期对“虎”的避讳,《大戴礼记》中的“五虫”分类,也许早就被人忘了。换句话说,唐朝以前将老虎称为“大虫”的并不多,也并不流行。至于《搜神记》中将老虎称为“大虫”,我觉得或许也是后人修改的结果,因为这部书确实被后人改过不少。 唐朝如果是一个短命的朝代,老虎改名为“大虫”可能不会在唐朝灭亡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偏偏唐朝寿数很长,老虎改名“大虫”终于被叫习惯了,约定俗成了。以至于到宋代,人们还是习惯这么叫。《水浒》虽然说的是宋朝的事情,写作时间却在明朝。由于《水浒》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因此,它的文字语言也比较接近当时百姓的口语,甚至有现代人 将《水浒》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将老虎称为“大虫”,并不是故作高雅,找一点古代词汇来显示学问,而是说明,明朝的民众依然把老虎习惯性地叫做“大虫”,可见唐朝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水浒》也显示出将老虎称为“大虫”已经只是一种历史遗留的习惯,而不再是避讳了,否则也不会有“五虎上将”之类的说法。此外唐伯虎之类的名字在明朝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

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答:是因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属毛虫类;故“大虫”也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

古时为什么老虎叫大虫
答:古代人们通常用虫来形容所有的动物。而大的意思就是头、首领的意思,老虎是兽中之王,所以就叫做大虫。吊睛白额是指的是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看起来很凶猛的老虎。吊睛白额大虫是武侠小说中常用的一种对老虎的说法,十分普遍,用以形容老虎的凶猛,借此更加突出打虎人物的英勇。老虎的体态 虎的身体被满浅...

古时的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答:是因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属毛虫类;故“大虫”也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

为什么古代称老虎为“大虫”?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答:古人为什么称虎为“大虫”呢?老虎是兽类属毛虫,老虎又被称为百兽之王,而“大”有“为首”“为长”“排行第一”的义项,所以称虎为大虫,就是兽中之王、毛虫类的首领的意思。古人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爬的,又或者是在水里游的,把所有动物都叫“虫”。禽类为羽虫,兽类为毛虫,虫...

为什么老虎叫大虫 揭秘老虎的别名来源?
答: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它的别名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大虫”。那么,为什么老虎会被称为“大虫”呢?下面就来揭秘一下老虎的别名来源。除了“大虫”之外,老虎还有其他很多别名,比如“山君”、“山王”、“霸王”等等。这些别名也都是因为老虎的形象和特点而来的。例如,“山君”就是因为...

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答:其实,将老虎称为“大虫”,最早形成与唐朝,原因并不复杂。唐朝的皇帝姓李,开国皇帝李渊的祖先名叫李虎。李家当了皇帝后,“虎”字就不是老百姓可以叫的了,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叫避讳。因此,在唐朝的官方文字记录中,几乎见不到“虎”字。其他还有,因李世民的名字里有“民”字,朝廷的一个重要...

在《水浒传》中,为什么把老虎叫做“大虫”?
答:因为在水浒传中那个时期还没有老虎这个称呼,所以来说就用大虫来形容这个物种

为什么把老虎叫大虫?
答:是因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属毛虫类;故“大虫”也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

古时的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答:是因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大夫”“大王”等。而老虎是兽中之王,属毛虫类;故“大虫”也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

古代老虎为什么叫大虫
答:4. 大虫也用来形容人性凶猛,如《水浒传》中的顾大嫂,被称为“母大虫”。5. 为了保护东北虎,迫切需要在有东北虎活动的地区建立新保护区,并保护其食物资源。6. 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因无东北虎存在,保护区名存实亡。7. 实施统一协调的保护行动计划,加强虎栖息地管理,提出具体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