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军队的总兵力有多少人

作者&投稿:镡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军队的总兵力有多少人~

曹操的兵力记载比较模糊,一说兵不满万,一说拥十万之众,《武帝纪》及曹营诸人传记中均未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然自魏武起兵以来兵力日盛,其间细节多有记载,现将其罗列整理,或可一窥官渡战前之全貌。《鲍勋传》注《魏书》:信乃引军还乡里,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是岁,太祖始起兵於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乐进传》:遣还本郡募兵,得千馀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曹洪传》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曹仁传》: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卫臻传》注《先贤行状》 :合兵三千人,从太祖入荥阳《孙静传》注《会稽典录》:曹公起(百度)义(百度)兵,昕前后遣兵万馀人助公征伐。《满宠传》:以宠为汝南太守。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馀壁,诱其未降渠帅,於坐上杀十馀人,一时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千人《任峻传》:峻曰:“今关东有十馀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原从太祖。由上可见,以兵助操其有确数者已逾五万。又张辽,李典,于禁,李通,许褚等诸将皆言以众归太祖。先是,李通拥一郡之众,能战之士当得数千人,更兼辽等本部兵马,操之所得近万人矣。临战之际,又得南阳张绣来降,张绣接掌其叔张济军队,依附刘表坐镇南阳,兵力当不下万人。当然他曹操不能只进不出,其击董卓,陶谦,吕布,张绣等人期间亦多有败绩,战斗减员必不可少,然曹操经营兖州多年,募本州之兵加以补充足可相抵。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青州兵,曹操击破兖州黄巾后“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批所谓的精锐,其实不过是贼寇出身的一群乌合之众,曹操征张绣时就曾经发生青州兵为乱的事情。决战袁绍,曹操绝不敢大意让此等军队出战,这批人马可能被曹操作为军屯之用。

30万。

曹操兵力的多少一直有争议,说他少,收编青州军就有三十万;说他多,在关乎命运的官渡之战只能凑两、三万人迎敌。
我来给曹某人做个统计,曹操收青州黄巾“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口”。鲍信就说:“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不过所谓“受降卒三十万”,其实是那“百万口”中的男子,我们可以算一下,一家中除去女人、小孩、病人,剩下三成的男子,就出现了这个所谓的“受降卒三十万”,而实际上按比例来看,这三十万男子包括了“上到六十三,下到十四岁”的男性,青壮年少之又少。

曹操统治的核心还是他起家的那一批人带的军队,何兹全的〈中国通史〉也说在这个阶段的基础力量还是他的地主武装。 而这支部队的数量根本就不多,充其量一、两万人,而在吕布袭取兖州后更是损失殆尽,“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曹操在这个阶段以后总共也就是剩下一、两万的部队而已。
只不过,曹操先后拥汉帝、收张绣、定关中、灭吕布,部队实力不断扩充,比如吕虔,“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官渡战前曹操说:“今孤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这个话一听就知道是夸大其辞,曹操此时部队最多就是七、八万人。只不过按陆军单位战斗力,曹军天下无敌。
官渡战后,曹操占据冀州:“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这个“三十万甲兵”其实和青州黄巾那个“受降卒三十馀万”一样,是指全郡年龄上到六十,下到十四的男子,并非真就这么征兵。
以冀州为统治基础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集结“精卒”十万,结果全军覆没,但他的残余实力仍然不在曹操之下,所以曹操才会在官渡大胜后又用了足足七年时间平定他。
而曹操平定河北后,起总兵力当在二十多万人,再加上刘表的八万降军有三十多万人,所以《三国志.诸葛恪传》说:“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其实这个说得是曹操的总兵力,而周瑜的二十三万进攻江南说比较符合实际。

操军:历史上对曹军兵力的说法最为混乱:
1.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多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80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注意这里吹牛所说80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2.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我认为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所以曹操带到荆州的中原部队大概有8~9万人。
3. 上述周瑜的谈话,有关史书上均认为周瑜指的是曹操用来进攻荆州刘表的中原部队为15~16万,这样一来,曹操的总兵力可能将达到30万左右。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此段话的前因后果、曹操的性格、用兵习惯和基于一般的军事常识,本文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详细分析参见注1)。
比较以上三种说法可以得出第二种说法是最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所以正确的数字是:曹操当时的总兵力为23万多人,其亲自率领到荆州的中原部队为8~9万人,荆州投降军7万人。

我们还可以根据曹军这一时期兵力的演变进行推断:
194年八月,曹操自徐州回军救兖州,败于吕布军,部队损失很大,仅有不到1万人(见《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三》“冬十月,操至东阿……程昱曰: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
200年官渡战役时,曹军总兵力为6.5万人左右(注2)。
官渡战役之后,曹军的总兵力是多少呢?估计7.5万人左右。战前为6.5万,战役中投降过来1.2万,战役本身损失数千。注意:后来俘虏的7~8万人根据历史记载被曹操全部坑杀了。不能计算在内。
在以后灭袁的其它各次战役中,还有一些袁军将领率部队投降过来:
203年4月,袁谭部将吕旷、吕详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7月,袁尚部将马延、张凯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9月,攻占邺城,东门校尉审荣率部投降,兵力1千人,另俘获一些;
206年1月,袁熙部将焦触、张南率部以幽州归降,兵力2.5万人。
还有黑山10万部众的投降,估计也能精选出1万以上的人马。
这样在打平北方四州后,曹军已经肯定有12万人左右了。加上曹军本身的补充、发展,估计在北方平定后的208年春天,总兵力为15~16万人(其中亲信率领的精锐7~8万),但不会更多了。
曹操历来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在统兵将领的运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的部队一直并不是很多的缘故。另外,曹操在开始创业时期,曾经3次吃过部队人虽多但不精锐的亏:一次在讨伐董卓时,曹操率领数千新征集的部队单独与董卓部将徐荣军交战,结果曹军经不住正规军的攻击而溃散,曹操自己也差一点牺牲(幸被曹洪所救,留下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的故事);一次在由徐州回军与吕布交战时,3万由黄巾军改编的青州兵被吕布的1万骑兵一冲即溃,自己也负伤险些光荣;第三次在讨伐张绣时,上次战役余下的青州兵又被张绣的偷袭打得溃不成军,不仅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猛将典韦战死,自己又差一点完蛋。
此后,曹操就一直坚持使用数量少但非常精锐的部队。即使遇到象主将阵亡的情况,部队也不会溃散。例如:
官渡战役——曹操亲率5千精兵深入袁绍后方一举击败其大将淳于琼的1万多守军和增援军的前后夹击,烧毁了袁军屯于乌巢的全部粮草;
进攻关中——面对号称当时最凶悍的西凉长矛兵,曹军没有一次被其冲乱过;
汉中防御——面对主将夏侯渊遇伏阵亡,部队很快又聚集起来,在其它将领指挥下顽强顶住了刘备的进攻,直到曹操大军赶到。
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战役中,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荆州水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曹操自己没有水军,不得不用(注3)。第二,曹操为了尽快消灭刘备,来不及整编和训练这支水军。第三,曹操是准备用这支水军去攻打刘备的,而刘备的水军比较弱小。曹操也知道这支水军不是周瑜水军的对手,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军,曹操就避而不战。但是,曹操还是最后一次吃了兵不精锐的大亏。就是这支水军导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败。
整个赤壁之战过程和参战兵力分析

整个战役应称为荆州战役比较合适。因为赤壁(乌林)之战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荆州战役自208年7月开始,到209年11月结束,共历时1年零4个月。其中的赤壁(乌林)之战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
战役进程简介:
第一阶段:前哨战。208年7月,曹军集结开始向荆州进发。
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曹军继续推进。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
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即亲率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刘备抛弃家小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损失兵力数千人(注:刘备共有1万军队,估计水军占了50%。刘备不会把部队全交给关羽用船运走,应是水军由关羽带走,陆军由刘备带领沿陆路撤退。长坂坡一战刘备的陆军基本损失完了)。
刘备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孙刘联合。
曹操由于占领荆州太过顺利,于是就想采用同样方法吓倒孙权,兵不血刃地使孙权臣服。他向孙权发去了劝降书。同时积极准备进攻驻于夏口的刘备军。
当时刘备的形势异常严峻:自己的部队刚刚被曹军打败,刘琦的部队战斗力又弱,刘备一度产生了逃亡南方苍梧的想法。诸葛亮建议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努力,挫败了投降派,终于促成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联盟。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领兵3万抵抗曹军的进攻。
曹操的谋士劝其不应匆忙进攻孙权,应先将荆州稳定,再加强水军,到那时江东可不战而曲。曹操未采纳。

第三阶段:交战。
曹操的计划是: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带),先消灭刘备,再视情况进攻孙权。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
孙权的计划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领兵逆江而上,越过刘备军,迎战曹军。另安排三路部队分别抵住曹军的东线佯攻部队。自己在集结一些部队作为周瑜的支援。
估计孙刘联军还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是周瑜军沿长江而上攻击曹操亲自带领的西路军,而关羽、刘琦的部队部署与江夏郡防御曹军北路军自汉水而来的进攻。

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沿长江两岸,水军居中),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
208年10月,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10月10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小规模交战。曹军被击败,撤退到江北。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
曹军发生瘟疫,许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战斗力大减。于是曹操在北岸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准备休整部队,开春再战。周瑜军数次渡江挑战,曹军均不应战。周瑜根据曹军战船均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制订了火攻的计划。
208年11月13日,周瑜军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周瑜军趁曹军混乱,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
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这时,张辽、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乐进防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
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在巴丘一带,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
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
刘备军在江夏一带,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南下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郡。
一年后,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

看什么时期了,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只有七八万;赤壁之战的时候,总兵力超过百万,参战的兵力,三国演义说是83万,三国志说四五十万

不够悟空放个龟波的

曹操的兵力记载比较模糊,一说兵不满万,一说拥十万之众,《武帝纪》及曹营诸人传记中均未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然自魏武起兵以来兵力日盛,其间细节多有记载,现将其罗列整理,或可一窥官渡战前之全貌。
《鲍勋传》注《魏书》:信乃引军还乡里,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是岁,太祖始起兵於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
《乐进传》:遣还本郡募兵,得千馀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曹洪传》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
《曹仁传》: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卫臻传》注《先贤行状》 :合兵三千人,从太祖入荥阳
《孙静传》注《会稽典录》:曹公起(百度)义(百度)兵,昕前后遣兵万馀人助公征伐。
《满宠传》:以宠为汝南太守。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馀壁,诱其未降渠帅,於坐上杀十馀人,一时皆平。得户二万,兵二千人
《任峻传》:峻曰:“今关东有十馀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
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原从太祖。

由上可见,以兵助操其有确数者已逾五万。又张辽,李典,于禁,李通,许褚等诸将皆言以众归太祖。先是,李通拥一郡之众,能战之士当得数千人,更兼辽等本部兵马,操之所得近万人矣。临战之际,又得南阳张绣来
降,张绣接掌其叔张济军队,依附刘表坐镇南阳,兵力当不下万人。
当然他曹操不能只进不出,其击董卓,陶谦,吕布,张绣等人期间亦多有败绩,战斗减员必不可少,然曹操经营兖州多年,募本州之兵加以补充足可相抵。

再说一下曹军的骑兵,曹操前期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骑兵部队,加之兖州之地战马无处补充,起兵时的七百骑十年之后估计已所剩无几。好是在有人雪中送炭,《锺繇传》:“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馀匹给军。”这两千匹军马算是解了曹操燃眉之急。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青州兵,曹操击破兖州黄巾后“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批所谓的精锐,其实不过是贼寇出身的一群乌合之众,曹操征张绣时就曾经发生青州兵为乱
的事情。决战袁绍,曹操绝不敢大意让此等军队出战,这批人马可能被曹操作为军屯之用。
仅以有限史料来看,当时的曹操,可用之兵当有七万,一部分用作各州郡常备守兵,随军决战官渡的应在半数以上即步卒四万,骑二千。

三国中的赤壁之战曹操有多少人马,火烧后还有多少人马?
答:赤壁之战曹操有二十多万人马,火烧后还有一半人马。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

古代打仗规模都很大十万兵马实际上有多少人
答: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声称拥有100万大军,实际上大约有80万。正史记载,曹操的兵力达到了20万。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指挥的军队,主力有30万,加上各民族的盟军共50万,总计80万。在中国古代,曾有过百万大军出征的记录。例如,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第一次出兵超过130万,声称200万;第二...

曹操到底有没有百万大军?
答:所以曹操才会在官渡大胜后又用了足足七年时间平定他。而曹操平定河北后,起总兵力当在二十多万人,再加上刘表的八万降军有三十多万人,所以《三国志.诸葛恪传》说:“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其实这个说得是曹操的总兵力,而周瑜的二十三万进攻江南说比较符合实际。

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的兵力对比
答:《三国志武帝纪》中提到的曹操的弓兵部队人数不足一万,受伤的士兵人数也只有十二三。在临河地区,原本驻扎的军队有:白马的1000名刘馥士兵,其中超过2000人曾在皇军服役。据估计,在演金地区的乐进军队有4000人。综合来看,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总兵力大约为1.9万人。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 曹操战后兵的数量是多少?真全军覆没了?
答:怎么可能有80万能出来打仗的),赤壁之战后曹操仅剩百余名亲卫士兵,已经是全军覆没,之后才会被关羽的5千轻骑兵阻挡在华容道(正史没有华容道这一段,并且曹军战败后还剩不足五万士兵,但是也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小说为了添加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的情节所以改成了曹操全军覆没)...

请问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有多少人
答: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有20余万人(号称80万人)。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

曹操在官渡之战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曾经把十万黄巾军
答:在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下,军队数量显得很重要,因为出于对外作战的需要,曹操绝不可能作出全部遣散的决定,即使以保留二分之一计算,曹军经筛选后的总兵力也可能有20万人,因而对付袁绍这样的北方大军阀,曹军完全有能力出动十万之众。 其次,裴松之认为官渡之战不是一场“摧锋决战”,袁军十万人于东西数十里屯营,且双方...

赤壁之战时,曹操号称拥有80万大军,是真的吗?究竟有多少?
答:另一方面,由于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手段相对落后,曹操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和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综上所述,虽然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号称有80万大军,但这个数字可能存在一定的夸大和水分。实际的军队人数可能远远少于这个数字,但具体数字可能需要根据历史资料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

赤壁之战时,曹操号称拥有80万大军,是真的吗?究竟有多少?
答:这样曹操赤壁之战投入了八十三万大军?笑话,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如果全部投入到赤壁之战的军队连40万大军都达不到 那么,曹操赤壁之战八十三万大军有从何而来呢?可是,曹操赤壁之战虽然没有八十三万大军,但最多也有20万到30万之间的兵力,反观孙刘联军也顶多才五万人,曹操就算用脚打仗也不可能兵败赤壁...

赤壁之战时曹操有多少万大军??
答:实际20万 称80万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结果: 孙刘联军获胜 参战方兵力: 联军5万,曹操军20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