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怎样欣赏中国写意画

作者&投稿:彘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引用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

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属于看得懂范畴。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艺术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中国画也是如此。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中国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你知道中国画和外国画的区别吗

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写意画讲究意,欣赏中国绘画创作应当按照南齐的谢赫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它们分别是: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摸写。这里对六法的解释为:气韵生动:指创作上主题明确,表现真实,形象生动。骨法用笔:指描绘形象上的笔致与线条。应物象形:指选择题材的合度,观察与描绘对象要深刻细致与正确。随类赋彩: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准确而必要的著色。经营位置:指题材上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 在欣赏中国写意画时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如此才会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立意 古人说作画必先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画的主题。画家在作画之前应把意放在笔先,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把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如画梅就要把梅花迎风斗雪和耐寒的品格画出来,画菊要有傲霜的精神,画竹要亭亭玉立,虚心有节,蒸蒸日上。立意的生动是中国画内在美的流露,这里即有画家的主观因素,又有欣赏者的主观因素,所谓画家的主观因素就是画家对所描绘的客观自然景象的观察、感受、体验,并把感情移入其中。所谓欣赏者的主观因素,就是欣赏者在看画时所产生的想象和联想。因为欣赏者看画的角度不一样,以及欣赏者本人的文化修养素质的高下都决定着欣赏水平的高低。如当代画家李苦禅画的墨荷,水墨淋漓,洒脱奔放,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写意的一代画风,看上去好像画家在横涂竖抹。可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它却常常显现出一种特定的性格。 形与神 形与神一直是中国画创作和欣赏所重视的问题,欣赏中国的写意画用自然景物作为标尺,是不全面的,追求表现对象的形体准确、逼真,并非写意水墨画的主要使命,写意画贵在得意,它不但写出对象的外形,更要写出对象的神情,同时也强烈地包涵着画家自身抒发的意境和意趣。只求形似,不是艺术。如动物和植物的标本挂图,可以画的非常准确,但没有人把它们挂起来欣赏。我们在欣赏中国写意画的时候经常看到画面的景物变形。这也是写意画通常运用的手段,变形犹如文学上的夸张手法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或平时人们激动时常说的心要"跳出来"了一样,它强烈、新奇但依然是自然而近情理。 构图 写意画的构图,通常要随手拈来而清新不俗。看一幅画的好坏应掌握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①虚实:中国画里虚实关系可以说无所不在,贯穿在一种艺术的始终,没有虚实的辩证统一艺术就失去了节奏,失去了变化,失去了发展。宾主、疏密、轻重、大小、纵横、开合等等绘画法则,都是从虚实出发,根据虚实的要领进行构图处理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才产生无穷的变化来,有景为实、无景为虚,这是指画面上的虚实;有景、有情,有意化为虚,化虚为实,这是指创作者的构思与欣赏者的联想。②奇特:构图的不平凡总是发源于画家不平凡的构思。作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先春而绽,傲霜斗雪,冰清玉洁,疏影清雅,暗香宜人。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比如李煜的“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李清照的“浓香吹尽有谁知”,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及“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等等。因了这些缘故,我对梅似乎多了一份敬而远之之心,使我对梅似乎有了另外一种感悟。可见艺术离不开奇思妙想,离不开艺术天地里特有的真实性。 笔墨 笔墨是中国写意画的主要特征,是由中国画有一套完整的笔墨工具所形成的。一幅画里笔和墨如同骨肉,不可分离,欣赏一幅画用墨水平高下,要看用墨是否灵活,还是呆板,用墨没有干湿、浓淡的变化,乱成一片,没有光彩叫做融会贯通墨,相反用墨灵活,变化多端,叫做活墨。笔墨是相通的,墨色在中国绘画里似乎能替代一切原色,比如梅兰竹菊多用墨色画线,如郑板桥擅长书法和绘画,相互参融,以画法作书,又以书法的笔法作兰花,风格明快劲峭。清人蒋士铨评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蔬花见姿致。" 这出神入化的水墨表现令人痴醉。 成功写意画家的用墨使欣赏者懂得,一张水墨画的高下不但要看画家抖擞的气魄,更要看他透过随意的精心刻划而表现出的胆力和闪烁的魂灵。 诗与画 诗和画有姊妹艺术之称,看了一幅画就像读了一首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提倡诗和画都要追求一种美妙的意境,一幅成功之作,它给人的不只有景而且有情,有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所谓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郑板桥集补遣》金冬心画竹也是喜"乱",曾言:" 用焦墨竿大叶,叶叶皆乱." 写意画多以书法的笔法作画,同时写意画的用笔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所以写意画家多半是书法学。 以菊入诗,借菊花抒写品格、性情、魏晋陶潜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怡,潇洒于归隐和超迈;而后南宋李清照低吟“廉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抒发国破流离的凄惋; 以菊入画,寄情于笔墨,在中国画的发展中,花鸟画独立较晚,南北朝以前一直是人物、山水的陪衬,只能屈居于一角或半边,直至南北朝才成为独立的画种,五代时期才趋于成熟,出现徐黄两个画派。但是这两个画派都是以写实为主,直至苏轼提出诗画一律,花鸟也应有感而绘,才引发了花鸟画的变革,入画的菊花也才有了人的品格和情感。 作为情与景的交融,诗和画都有着同样的要求。"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诗,但读起诗好像又似一幅画。一幅成功的画,可把观者带到诗的境界中去,一幅出色的中国写意画,配以书法、诗文、印章,就能蕴蓄深厚博大的意境。 中国写意画本身就是多方面艺术修养渗透、补充而成的综合艺术,有的画初看似乎平淡,但看了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它有丰富的内在美。因而从欣赏的角度应具备以上诸方面的体验,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艺术的欣赏力,从中得到其艺术享受。

怎样欣赏国画?
答: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

我国国画有什么特点,怎么欣赏一幅国画?
答:如何欣赏中国画 吴涛 内容提要中国画渊源流长,它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生活之余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欣赏诗、书、画、印已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在生活中当面对一幅国画作品时,多发一句感叹:“画的真好。”众所周知,欣赏一幅作品...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
答:如何欣赏中国画?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理解会敏锐我们的直觉,欣赏时再结合想象,方能领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气韵、神韵、陶冶情怀。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是在一种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几千年来,它们曾走过了从发端、童稚、成熟到升华变化,从实用到艺术化的漫长路程。毫不夸张地说,书与画是华夏民族...

怎么欣赏国画和西方油画?
答:结合毛笔的运行,线条不仅能状物,还能传达出画家的 主观情绪,对欣赏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向着主观意像化发展。工笔重彩,使用纯度很高的色彩,产生装饰意趣,水墨写意,则将色彩淡化为不同的墨色,结合宣纸的性能和不同笔法,使浓、淡墨色能给人以想象和审美的感 动,中国画家...

如何欣赏中国画
答:然而,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课程的安排没有强调中国古典哲学观念的教育,这使得欣赏中国画受到了一定的障碍,加之我现在的知识结构也还很欠缺,所以只能浅析历代的“画论”和各个时期的“评画标准”来作为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理论。第一章 中国画的现状与文化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

怎样欣赏中国画
答:欣赏中国书画,允许欣赏者持的某种主观态度,这需要情感与想象。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与判断。将二者合而为一,是笔者试图向读者提供的既引导欣赏,又介绍知识的文章。传统中国画以毛笔、水墨、矿物质颜料、绢帛、宣纸等为工具(原料)从表现形式上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人物画强调“传神”,通过对人物面部...

怎样欣赏山水画了?
答:好好看啊!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讲究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大山圣水赋予人灵气,智慧和博大的胸怀,作为人,要真心的虔诚的爱护她们, 保护她们.欣赏山水画,只注意她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还远远不够.当然这是基础,必须从这里入手.山水画描绘的是大自然的...

怎样欣赏中国画字画装框
答:画得像不像?画家这种造型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这幅字画他们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欣赏的方式其实就是线性的思维方式,很片面不深入。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山水比较容易看懂,因为他描绘的都比较真实。如果水墨大写意画,就很难欣赏了,因为...

如何欣赏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
答:经过时间,社会背景,以及工业发展的变化,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自然也就引起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可以从几点来看出很大的差别: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所包含的思想以唯心为主,而西方讲究的则是唯物主义。以及绘画时所用的工具以及画面的构图和画的风格都能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绘画的差别。下面就来简略的分析...

怎样欣赏中国画中的文化艺术?
答:就欣赏中国画中的文化艺术而言,首先先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画的构图、色彩、笔力和线条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国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