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一词到底是不是粗话?

作者&投稿:载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我靠'到底算不算脏话?~

我认为呀

一半一半吧

一半是:表露自己的情绪,比如说,看球赛,看好的一方进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球,这是自己可能吉利的想表现出来,也许语言过激,但只是内心的一种宣泄,不受大脑控制的!一般这种情况说出的“我靠”通常是环境随意,场合轻松。。所说的。。所以说说没什么

另一半是:在正式场合中,比如老师找谈话,问你xx为什么今天跟xx打架了?你这时来句,我靠,老师他先找我事的。这时的你也许觉得没什么,可是老师就会觉得你目无尊长,不懂礼貌!一般正规场合,庄重严肃的气氛说出的“我靠”就不是文明语言了。。

话说回来了,说这个词的人们都不一定是坏人,无业青年,或者街边混混!只能说,它可以体现出这个人是个挺开朗,挺随意的一人!

别上火了,没什么大事!没人能因为你说了“我靠”就断定你这人素质有问题!

认识错误,加强改正!

呵呵,大家都是好孩子!

回答:无厘头的语言,表示发泄不满、惊奇,以及无所谓的口气。“我靠”这词的流行与周星驰所主演的《大话西游》有着密切联系。



延伸:
“我靠”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cor是英文里面的表示惊讶的词!发音同“靠” 。
2、北方某些地区“靠”发音同“操(肏)”,因语音变化,故同义不同音。
3、我靠起源于1995年拍摄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当紫霞为救至尊宝而最终死在他怀中时,周星驰同学用“我靠”这两个字表现了内心无以言表的愤怒与悲伤。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靠流行于大江南北!
4、“我靠” 为闽南语中的 “我哭”,闽南话(台语)的对话中,经常会说 “靠背”,翻译过来就是 “哭爸” 的意思,就是很衰,哭老爸,丧父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很倒霉的状态。
八九十年代,港台电影流入大陆,特别是周星驰的电影,其国语配音多为台湾人配音,比如周星驰常常就是石班瑜配音的,所以确实经常有闽南语穿插,产生搞笑效果,周星驰也学闽南语演员,说 “靠背”,“我靠”,因此变成流行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靠

在观战之余,本人从心底萌生了一个想法:大家辩论的如此激烈,关键就是在于其说了“我靠”这个敏感性字眼,然而它到底是不是大家所谓的粗口话呢?本人倒是觉得不然。 首先从“靠”字的本意来说,查遍了所有的汉译字典都作褒义讲,译为倚着、依赖信托、戏剧中的铠甲等,“我靠”可以理解为我依赖,我倚靠。从字义上看不出有任何粗口骂人的意思。 其次在从“我靠”的音译来说,我搜索了很多的网站大体统计了一下,基本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从北京的京骂“我c开头的词”演变而来,因为“靠”取“c”的谐音。对于这点作为北京人的我来说也并不否认这种演变之说,然而大家却忽略了一点,传统的京骂不是“我靠”,因为“c”一词最开始的初衷就是用于辱骂他人,多出于文化层次较低人之口,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不断扩大化,“c”一词也逐渐平民化,其不只是单单用于骂人,更多的情况下是用于对某件事情所发出的感叹,随着文化的普及和文明的发展,大家也意识到用“c”这样的粗口话来发出感叹不是很好听,甚至有些低俗,但它已经成为了习惯,一时半会也改不了,出于对文明的角度的考虑,取“靠”的谐音来代替,故成就“我靠”一词。我也问过朋友他为什么认为“我靠”一词是不好的粗口话,他也是模糊的回答说可能是骂人的话听着不好听,不像是好人说的,他的回答只是界定在“c”的基础上却忽略了其发展的阶段,单说“我靠”已经不再是骂人的话,而只是用于对事物的感叹和情绪的发泄,从这种理论角度来说“我靠”一词即是文明发展的产物,,其与那些骂人的粗口话有着本质区别,故算不上是粗口! 还有一种说法说“我靠”是外来词,可是查了许多的资料也没有发现它是从何而来,同事说他是看了周星星的《大话西游》,就认为“我靠”一词是从广东或者台湾那边传过来的粗口话,还给我例举了外省市骂外地人的粗口话,可仔细探究了一下发现他所说的骂外地人话刚开始的初衷只是个有限定意义的形容词,并无褒贬含义,只是后来人演变成贬义词而已,但也没有任何一个明确的解释说“我靠”就是个粗口话。对于说它是由英语“f”一词而来之说,本人更觉得二者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要以这样的理论“我靠”与“ok--欧克”的音译作为相似呢,这样的话它就代表好的意思了,更不是粗口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