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

作者&投稿:植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答好历史主观题我是一名高三文科生~

先审好题目,看清问题,;然后分点作答,要答在点(重点)上,避免不必要的啰嗦字语,条理清晰;能标序号号的就标上(我考试都是标的),字要是写的漂亮些就更好了(我的字就不好看,很痛心,可是改不过来 π_π呜呜…)

一、做好高中历史主观题,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审题:
将审题训练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审题本身也是一种提取信息的过程。在审题训练中,我们强调审时间、地点、关键词、提示语、材料来源,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人以提示),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提取信息能力的基本方法。阅读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既要考虑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隐性信息;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审题必须把握“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
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经常没有明确设问就答题,所以往往出现漏答丢分的现象。非选择题一般有四种设问: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一般可分根据一段材料或几段材料提问,这种问法的答案一般可由材料直接或间接得出。对于这种试题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值逐条从材料中找出并适当归纳,一般一分一点,不必妄加论述;二是“根据(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般有根据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与根据几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提问两种,这类问题和答案不能全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考生要根据材料中时间、关键词判断出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结合这部分知识进行回答。三是“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将材料中所涉及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既提供了题目的思考方向,又设置了新的情境,理解和把握好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提问方式就是从所学知识出发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此类问题中材料只是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完全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方法: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
原则:(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和教训等。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二、答题失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学生应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审题能力弱、提取信息不全面、提取信息不准确、不能剔除无效信息等。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别是图表题,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丢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阅读中把材料彻底读通读懂读明白,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才会有保证。
2、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
3、答非所问或者遗漏知识点。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楚。不要把几个设问混起来回答,要知道,判卷给分是各个设问分别给分的。
4、观点的错误,立场的错误,使答题出现较大的偏差。常出现的错误是:不实事求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
5、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因此,在答题中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问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层作答。
6、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道理,更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
7、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设问的过程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
8、文字书写潦草,使阅卷人无法辨认。因此在答题中一定要书写工整。
三、高考历史规范性答题指导
答题重在答案的知识正确性,但每次考试后总有考生埋怨阅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确却得不到满分。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观”,缺乏亲和力和严谨性,征服不了阅卷的“判官”。考试“四到位”能有效地解决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考试失分。
(一).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三).层次到位。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四、来自高考阅卷老师的建议
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不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注意制定与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相符的对策。因为阅卷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的高低,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
1.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评卷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些考生答得啰啰嗦嗦,拉拉杂杂,就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你可能不太懂,从而影响到你的得分。为了阅卷老师能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除了做到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看就舒服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要点化。为提高速度,在实际评卷操作中,评卷老师一般只注重“关键词”,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看”或“瞅”,而不是“读”或“念”。一般情况下,评卷老师一边签名(除第一份签全名,其余只签姓),一边浏览考生的答案,一边作翻页准备,在做上述动作的同时写出所改题目的得分。所以,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下笔千言,不切要点。你的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你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1)(2)(3)……①②③……或者abc……;如试卷空间允许,最好能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沿左侧照齐,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2)答案要点要醒目。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甚至长篇大论,但不得要领,命不中“得分点”。你应该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改卷时,评卷老师看的只是“关键词”,如果你的“关键词”写得过于“隐蔽”,没有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你极有可能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把金子摆在老师最醒目的位置”,“把得分点作为队长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有的同学写答案时习惯从所给空间的中间写起,写到最后甚至写到密封线内。密封线是要“密封”起来的,评卷老师根本看不到。如果答案写到密封线以内,不但密封线以内的文字无效,露在密封线外的文字因为缺了后半行,语句不通,想给分都十分困难。由于空间不够,有的同学写到最后几行字体越来越小;或者从答案末端画一大箭头转再到左侧,继续补充答案,给老师十分不好的印象,以至老师给起分来对你十分“苛刻”。所以,组织答案时,一下笔就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起好的要点可以继续补充。
2.答出技巧与水平,让人满意,让自己多得分
主观题的得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考生所写的答案要点,二是阅卷老师的印象,这里的印象除了上面所讲的第一印象外,还有老师通过考生所写的答案内容可获得的此考生是一个优秀学生,还是不理想的学生的信息,这些印象直接影响着具有弹性的分数。主观题的得分一般都有弹性,为了操作起来方便,每个评卷老师每道题都有1分内的拍板权,因此,要想拿到这1分,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如果主观试题多,加起来就是好几分了,故应当予以重视)。要想尽量多得分,除了做好攻略一中的几点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答案要点要全面。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在评卷点,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比如同义词替换、新增要点等。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绝不是长篇大论。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还是“重新修建”问题,让你选择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你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所以,在不知道确切答案的情况下,你的答案包含的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2)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如上所述,评卷时“采点给分”,而不是按深度给分(深度至多加1分,一般考生得不到)。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7题“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评卷时凡是知道“一分为二”的,首先就可以得到4分;对积极和消极作用稍加说明,即可得满10分。如果只回答积极或消极其中一个方面,理由阐述的再详尽,评卷细则说“至多给6分”。实际操作时,评卷老师在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以外一般不随意新增分数;而只要答案全面,思路开阔,只要包含“要点”,老师对阐释部分都显得十分宽容。如本题对积极和消极作用只要有所说明,即使解释的不够准确、全面,根据“可给可不给的分尽量地给分”的评卷原则,一般都会给满分或大部分分。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广度”比“深度”显得更为重要。
3.按分作答、自信得分
(1)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有同学会问,面对一个问题,回答多少内容算是“正好”呢?答曰“一分价钱一分货”,“给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标10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内容一定比标4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要点多。根据近几年的经验,一般每个要点1-2分。但是,有一个情况你必须清楚,就是你回答的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你组织的答案应该尽可能详尽,如果把你组织的答案看做数学上的“集合”,那么你的“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点)”一定要多,评卷其实就是求你的“集合”与标准答案“集合”的“交集”。如果把标准答案比作“鱼”,你组织的答案就应该是“鱼网”,为了多捕“鱼”,你的“鱼网”是不是应该应适当大一些呢?
(2)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有人曾把高考改卷工作形容为“错误里面找正确”,其实一点也不过分。评卷老师“相当”宽容,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只要你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老师就会给分。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一定要敢于回答。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你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即使你对某一题目十分陌生,也要尽量答上几点,因为阅卷老师给0分是十分谨慎的;更何况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决定权,只要答案不是太不像话,一般都会多少给点分。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帮助!

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 所谓历史主观性试题,是指除选择题外必须用文字表述的试题,它包括材料题和问答题。它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影响和制约着考生的总分成绩。怎样答好历史主观性试题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近三年参加高考文综评卷的体会谈三点看法。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高考试题评分标准。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最近三年甚至文综考试以来的高考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出高考试题答案具有的共同特点。在历史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2.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这实际上说明了考生答题不能符合考试标准。这里以2001年高考第38题第②问举例说明。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答: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发明。这个题的时限很明确,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心词是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成为整体,求答项是“怎样推动”。通过时间限制,我们应很明确地答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只要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答出,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市场不能满足各国发展要求,使得世界市场的争夺成为必然,故列强以全球为目标进行扩张,结果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回顾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力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现及运用;二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三是为远距离提供信息的新发明,即通讯事业的发展,而能够使世界形成整体(即联系加强)的是第二、三两个内容。所以,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具有层次化、要点化、规范化等特点。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历史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如何答题本身就涉及到考生的能力问题。答题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直至符合考试标准。它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这种能力一旦具备,也不会轻易丧失。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讲到新课程的目标是:“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方面要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平面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结构上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材料题和问答题。学生在练习中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独立完成,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要严肃对待,不可敷衍塞责。二是注意教师的批改和评讲。在这个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师评讲练习时,既会注意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会教同学们如何审题,如何答题。当教师评讲练习时,学生应用心体会教师的思路,学会思考。尤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没有提及的问题大胆发言,请教师分析指正。三是总结反思。一些主观性试题练习、评讲以后,教师还会做一个或给一个现成的答案,针对参考答案,要多看多思,学习其思路,学习其对要点的把握,并与自己做的答案做对比。对于优点要发扬,并由此增强信心,更要正视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思考中加以改进,力争在下次练习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第三,重视对重大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的掌握和积累。近几年来,历史学科命题一直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主线,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命题思想。 这里讲的主干知识,也就是我们历史学习中的重大概念、重大阶段的特征性的知识。学习历史从了解历史事实、形成历史概念及概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到理论概念,这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深化过程。历史概念的形成对历史学习尤为重要。 新课标在目标中也提到,“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了解和掌握考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尤其是阶段性特征,是做好历史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条件。怎样答好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一直是困扰考生的难题。通过分析最近几年的文综高考政治学科的主观性试题,我们就会发现:(1)从选材上,过去那种几段材料、几个表格的试题少了,而代之以一段材料整合多个信息的试题;(2)从设问上,“材料表明什么现象”的设问少了,“分析”、“说明”、“怎样”的设问多了,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提高了。面对这一新情况,我们该如何才能保证高考时政治主观题得高分呢?下面笔者以一个经典的高考试题为例,就政治学科主观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1)①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过去单一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②政府加大投资,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③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2)①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②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一、把握材料,准确捕捉信息 学会分析研究材料,准确捕捉材料信息,培养较强的洞察力,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第一,明确材料主题,即材料讲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第二,列出具体内容,即列出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第三,提炼材料思想,即如何将材料的信息上升到理性(政治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层面。有人说就是要把材料中每一层的意思“翻译”成政治术语。如上题的主题是洞庭湖的历史变迁和近年发展。具体内容包括:(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咏叹;(2)由于历史上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3)强调了近些年政府根治洞庭湖水患的政策、行为及其结果:退耕还湖,政府投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试题从情景的设置来看体现了综合性命题思想;从政治学科来看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的经济职能。 二、明确题意,确定答题方向 立意,即命题者的意图,它是通过设置的情境与巧妙的设问结合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情境材料和设问中推测出命者的意图,以确定答题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第一,排除与立意无关的信息,即与答题无关的信息。如上题中题中《岳阳楼记》中的文字、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就属无关信息。第二,根据立意提炼出有效信息,即与答题有密切联系的、必不可少的信息。捕捉住有效信息,是考生准确回答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准确地提取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就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审题。一般来说,考生要根据设问要求,对试题材料至少读二遍:第一遍是通读,其目的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第二遍为研(细)读,逐字逐句分析,理清材料包含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此外还要对材料信息进行选择性合并和比较,即把一条条信息以某种新的方式合并在一起,将获得的新信息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类比),从而使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信息合并成一个有机整体。如通过阅读上题材料,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根据洞庭湖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面积缩小的状况,政府——实行退耕还湖、直接投资综合治理,结果——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改善;湖区农民——发展养殖业、加工业,进行多种经营,结果——居民收入提高;总体思想——改善和保护环境、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理清思路,体现答题层次 现在的高考试题,总体上说阅读量大大减少,而思维量却大大增加。因此,考生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科学思维过程,有一个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严密的逻辑和慎密的推理过程。严密的逻辑来源于: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对试题材料的科学分析;对试题设问的准确把握;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准确无误地把握设问的要求。把握设问首先要弄清问题要求运用哪个学科(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的哪些知识。其次,要能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准确地写出来,这就是答题的理论“武器”。第三,审清问题所给的条件。如上题“变化”、“转变”等就是很重要的答题条件。将上述的逻辑思维过程记述下来,就形成了答题思路。一个好的答题思路,一般应包括:(1)材料分析和教材知识的双向对照。如:“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尊重规律、深化认识。(2)教材知识的细化和逻辑思路的拓展。如:统筹规划——政策调整,直接投资——经济调节。切忌材料和知识“两块皮”。 四、准确表述,恰当使用学科术语 政治答题不同于做作文中的议论文,而是对所学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观点的运用,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政治答题离不开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政治术语主要包括:教材中基本观点、理论、方法的表述语言;教材观点的生活化语言;时政化语言。要恰当运用政治术语,就要紧扣题意运用政治术语;要综合概括,形成要点;要准确表述答题语言。一要准确表述教材语言。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根本”就不能写成“基本”,否则就是错误的表述。二要准确运用时政语言。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能写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三要准确概括材料语言。如“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等。 总之,政治主观题答题的总要求是:“通读材料抓主题,研究设问定方向,细读材料分层次,分清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两个信息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规范文字慎答题。”前四句是审题要求,后四句则是答题的基本程序。

求2012年河南省新课标高考文综的答题技巧,特别是历史的选择题部分,谢谢...
答:如果你没有先填涂答题卡,一般来说,监考教师提醒—还有15分钟,你就必须停下来答主观题,第一要紧的是涂卡。 特别提醒,一般来讲,高考文综政史地三科总是有一科要显的难一点,这可能是由于你的学科能力,或者是高考文综平衡难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这一部分特别的谨慎,对这一部分大多数题,看一遍不怎么...

高三文综成绩怎样快速提高 有什么方法
答:高三文综成绩怎样快速提高,有什么方法,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高三文综成绩怎样快速提高政治 政治是需要分点答题的,所以我们在答政治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哪些是重点,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答上,这样我们不会得分的,我们必须要针对性的去答题。历史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把事件的发生时间、背景等一...

如何快速提高文综成绩
答:同样的道理,没有这三门课的知识点作为基础,又何来文科综合的"综合"运用呢?所以,要学好文科综合,最首先的是必须学好历史、政治和地理。只有打好这个坚实的基础,才能做出进一步的融合。 历史 一、熟读课本 历史,是比较"死"的一个科目。历史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把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针锋...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答:特别提醒,一般来讲,高考文综政史地三科总是有一科要显的难一点,这可能是由于你的学科能力,或者是高考文综平衡难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这一部分特别的谨慎,对这一部分大多数题,看一遍不怎么懂,不要发慌,再看一遍,就懂了,谨慎判断,正确率会大大提高.主观题 在解答主观题时,一定要先读问题,再读材料...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答: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观题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确审题,通过审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打个比方说,如果把材料主观题比作一栋房子,那么科学、正确...

文综答题技巧?
答:从四年高考文综的答题效果看,可以说成也地理,失败也地理,安排地理试题均在最前面,选择题第1到第11是地理,非选择第一题,也就是36题也是地理,而地理试题的难度往往又比较大,需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理解才能完成。所以不少同学由于在前面地理试题上用时过多,造成后面本来能答出的政治、历史题由于时间不够...

高考全国卷如何提高文综成绩
答:想象:如果你是这个历史人物,你该针对xx问题采取xx措施,能达到xx效果;你是受到某个历史事件的影响的人,这个事件影响了你的哪些核心利益?你该如何做出反应?没有这些答题技巧,文综如何拿高分?一、选择题 1、仔细阅读题目,做好标记 要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某一选择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在第一时间...

文综答题技巧
答:一、先把自己应该拿的分数拿到手 例如,文科生地理平时都能考到90分左右,历史只有70分左右,政治才60分左右,那就先把历史题都完成,然后政治,最后地理。二、不放弃任何一个主观题目,提高其它题目得分率 文综,文综,从字面上看都是跟文字打交道,在遇到主观题时,就算自己完全没有思路也要写点...

如何提高文综成绩
答:文科的基础知识虽然是靠背的,但是试卷上的问题并仅仅是一问一答的关于基础知识的设问,答题里面经常为问一些学生自己理解的东西。所以,学习历史的时候,基础知识打好基础了就要拔高到理解上了。答题也是这么个思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影响、意义、教训等等”,基础知识让你知道了前四点...

怎样提高文综的答题效率??高人指点…实用的
答:在作答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总体向前的,同时利用好所给的文字说明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教材来分析、作答。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对文综学科的“恐惧”。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是每个考生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