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暴政

作者&投稿:尹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的暴政有哪些啊~

在秦始皇的统治时期,尤其是在建立中央集权后的十一年中,其施政特点是“急政”和残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和一支庞大的军队,进行了北伐匈奴和南平百越的大规模战争,并大兴土木,大搞迷信活动,重赋敛,严刑罚,穷奢极欲,把人民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一、大兴土木,耗费民财民力
(1)兴修楼台殿阁。秦始皇兼并六国之际,每破一诸侯国,就绘制其宫殿图形,然后在咸阳北部的山麓中进行仿建。其区域北至甘泉,南至渭水,东临黄河,西到汧水,东西八百里。其中所建的离宫别馆、楼台殿阁,数不胜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又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而且“殿屋复道(连通殿阁的天桥),周阁相属”,并把原六国宫中的美女万余人以及钟鼓乐器玩好充实其中,用来满足秦始皇的淫逸腐化的生活。
统一后的第二年,即秦王二十七年(前220年),兴建“信宫渭南”,在渭水南所建的“信宫”又称咸阳宫,因位置居中,按天文星宿的中宫曰“天极”,因此又改称为“极庙”,通骊山,又建甘泉前殿,“筑甬道”(路两侧树高墙)至咸阳。
(2)兴修阿房宫。秦王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认为先王所留下的宫殿太小,同统一后的大帝国相比很不相称,因此决定在渭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由于规模宏大,需要分期修建,首先建筑前殿,即阿房宫。其规模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容万人,殿前广阔,排列十二铜人,并可树五丈之旗。周围设阁道,由殿前可直达南山(终南山),山上建有宫阙;殿后有复道过渭水到咸阳宫。之所以如此设计,是用以象征“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即秦始皇由咸阳宫过渭水达阿房,如同天帝由所居之“天极”(北极星座)过汉(银河),到达“营室”(星座名)一样。秦始皇以此把自己比作人间的天帝。如此奢侈靡费的豪华,反映了秦始皇的穷奢极欲。
(3)修筑骊山墓。自秦始皇亲政,就开始为自己修建死后用以享受的宫殿骊山墓,一直到秦二世时才完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征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骊山”,使用了大量的劳动力。骊山墓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长。掘地穿三泉,然后灌入铜汁加固。墓中建有宫殿,设有百官席位,并藏有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墓室内还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机械使它流动;上具天文星宿。用人鱼膏作为墓室长久照明之用。为了防止盗墓,墓室内设有机关,自动射杀武器弩矢等。后来,当秦始皇沙丘之死运回咸阳下葬时,秦二世更为残暴地把后宫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作为陪葬,为防止工匠泄露墓中机关,他们均被关入墓内。这一惨绝人寰的决定,虽然是二世所为,但也是秦始皇生前的打算。这两项工程用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北方的石料,南方的木材几乎被用尽,所以后来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
二、寻神仙,求长生之药统一后的秦始皇,由于大权在握,企图享尽人间的欢乐,因此怕死而求长生。一反过去的英明而变为昏庸,大搞迷信活动。由于秦始皇怕死,而那些以鼓吹懂星占、通鬼神、能求仙药的方士则投其所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到达齐故地东海之滨,齐人徐市(又名徐福)上书说:
“在东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上住仙人。”秦始皇听后,拿出巨万钱,派出数千童男童女随同入海求仙。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到碣石,又让方士燕人卢生去寻找羡门、高誓二仙人;又派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寻神仙,求长生不老药。方士自知无从得仙药,因此卢生等又骗秦始皇以“微行”,然后可得仙药,演出了一场场自欺欺人的闹剧,耗费大量财力,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三、修驰道,控制全国秦统一全国,领土扩大,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管理,以及供秦始皇巡行全国各地,在数年之中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网。统一后的第二年,即秦王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到燕(河北、北京一带)、齐(山东半岛及沿海一带),南至吴、楚(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一带)。路面宽五十步,顺路每三丈远植松树一棵。又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蒙恬北伐匈奴后,修筑了自咸阳往北,经上郡到九原的“直道”,全长一千八百里。此外,对西南地区,在四川还修筑了五尺宽的“五尺道”和为了穿越岭南而开的“新道”。驰道的修筑,在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却是在连年不断调动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在短短的几年中急速完成的。
四、重赋役,严刑罚战国时期至统一后的秦国,人口约为两千万。而秦始皇所征的徭役,按修阿房宫、骊山墓为七十万人,北筑长城五十万人,南戍五岭五十万人,再加上修驰道也不下几十万人,总数可估算为二百万人;在兵役方面,蒙恬所率大军三十万,尉屠睢所率大军五十万,再加上各郡的与戍边的军队也不会少于一百万。综合徭役和兵役的人数多至三百余万,这个数字占当时人口的近百分之二十,而且都是丁壮劳动力。因此虽然经济政策是“上农”,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却因繁重的徭役、兵役而遭到破坏。在“力役三十倍于古”的情况下,生产上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甚至“男子披甲,丁女转输”。
更为严重的是戍边者十之五六不能生还,服徭役的人多数或死于途中或死于工程之中,造成了白骨累累的惨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秦始皇为维持他的庞大官僚机构和军队以及满足他的奢望,要“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进行横征暴敛。当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人民收入的三分之二被剥夺,以供其急政之需,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化。
在暴政统治下的人民,此起彼伏地进行着各种反抗。因此出现了在秦王三十六年,当一颗陨石落到东郡时,有人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事件。秦始皇知道后,由于抓不到作案者而把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杀光。为了反对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人民则“贺死而吊生”以示反抗,并流传民谣,说“渭水不清口赋起”,讽刺其横征暴敛;人民还控诉了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谣。人民在承担不了繁重徭役的情况下,还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甚至有人于公元前211年在华阴的平舒道拦截皇帝使者说:“今年祖龙(指秦始皇)死。”
阶级矛盾在逐渐激化。秦始皇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对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独任狱吏”“轻罪重判”造成“赭衣(犯人穿的红褐色罪衣)塞路,囹圄(监狱)成市”的局面,把国家变成了一个大监狱。
五、秦始皇五次巡行和沙丘之亡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一年中,对全国进行了五次巡行,“亲巡天下,周览远方”,以此宣赫皇帝的威严和功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1)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即统一后的第二年,开始了第一次巡行。由咸阳向西,经陇西地区到鸡头山(甘肃平凉西),然后返回咸阳。这次西巡,因为秦起家于西方,穆公时霸西戎,孝公时又曾移风易俗。如今天下一统,秦始皇要把“皇威”通过巡行而影响到西部地区,尤其使西部地区居住的各少数民族能安于臣服,以此来安定秦的后院。
(2)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进行第二次出巡,向东和东南巡行。
这些地区是原六国的地域。东行郡县一直到达齐地邹峰山(山东邹城南),登泰山举行“封禅”,并刻石碑,颂扬秦统一天下的功德。之后,从琅琊南行到彭城,听说象征权力的周鼎沉没于泗水之中,始皇斋戒祷祠,令一千人下水寻周鼎,结果一无所获。又南下渡淮水到达衡山、南郡。又浮江南行,至湘山祠,遇风浪不能渡江,以为是湘君神所阻,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树,赭其山”,演出了一场人神大战的闹剧,以显示他可以与神搏斗,用以神化自己的皇权。然后由南郡经武关回到咸阳。
(3)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进行第三次巡行,仍然向东。这说明东部地区在统一后并不稳固。当巡行到阳武博浪沙时,遭到了原韩国公子张良和力士的狙击,以铁椎误中其副车,狙击未遂而逃走。秦始皇为此下令天下大搜查十天。又继续东行,然后转向西北,经赵的故地,沿漳水,过上党郡回到咸阳。
(4)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进行第四次巡行。路经原韩、赵、魏、齐、燕等故地,东达碣石。一路看到各地仍保留着割据时期的城防和“以邻为壑”的堤防,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不利于对地方的控制,因此在巡行中下令拆除。到碣石后,在刻石中特著其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太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返回时,由碣石西向,经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至上郡,一路考察了北方与匈奴接壤的边境,为北伐匈奴做了准备,然后回到咸阳,随即派蒙恬率军北伐匈奴。
(5)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进行第五次巡行,也是最后一次巡行。秦始皇由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及其少子胡亥随同巡行,方向是向东南地区。由咸阳出武关至云梦,再沿长江东下,经丹阳到钱塘,在浙江改由狭中(浙江杭州富阳区)渡水登会稽山,祭祀大禹并刻石。又从会稽北上,由江乘(江苏镇江北)渡江,经海路北上到琅琊,取道临淄西归。行至平原津(山东平原县南)得了重病,因秦始皇怕死,更忌讳说死字,因此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病情日益加重,最后只好安排后事,令中车府令赵高给在蒙恬军中的公子扶苏写信,叫他赶回咸阳参加葬礼。信还没有交给使者送出,于七月丙寅日死于沙丘平台(河北巨鹿东南),终年五十岁。赵高、李斯和胡亥趁秦始皇死于外地之机,篡改了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书信,发动了沙丘政变,扶持胡亥即位为“二世”。

1,表现:⑴焚书坑儒,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
  ⑵严刑酷法;
  ⑶修筑长城: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
  修筑: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影响:强制征用40万人,民夫大量死亡;
  长城是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⑷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徭役征发无度,导致民怨沸腾

1、秦始皇不仅修建豪华宫殿供他享受,而且还为其死后准备了同样富丽堂皇的陵墓,由此便有了他苦心经营数年的宏伟工程骊山墓。

2、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便纵情享乐,贪恋酒色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姿其所好。

3、当其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和思想统治,顺其自然的做了这么件让人胆寒又具有争议的焚书坑儒。

4、秦始皇为了不死之药,可谓费尽心思劳财伤民,可最终也未能如愿,秦始皇还是病死在巡游的路上。

扩展资料: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到官府登记,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修建长城、阿房宫、皇陵一系列劳财伤民的大工程。

史记中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在最后,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有猜想是为了让后人不被挖到自己的陵墓,多么悲惨的一幕啊,可见秦始皇有多么的残忍。

而这只是其中之一,在秦始皇逐一打败六国期间每一次占领一个,就在咸阳建立一个该国的宫殿。长城的建立有个形容词来说是用百姓的血肉铸成的。

现代史学家范文澜认为秦始皇用了三百万人建立长城、阿房宫、骊山墓,长城用了五十万,阿房宫和骊山墓用了一百五十万,蒙恬大军三十万,其他凿水渠五十万,占了全国人口的15%。

在凿水渠的时候因为差点累死十万人,秦始皇差点把当时的水利专家斩了,而修建自己的陵墓却用了七十万人之巨,很多人据此把秦始皇描述成了一个只图自己享乐,不顾人民痛苦的恶魔。

秦始皇的思想导师韩非一直提倡“重罚少赏”,到了秦始皇手里成了“专任刑罚”的“重刑不赏”,在统一六国之后,全国的百姓匍匐在他的脚下的时候,恐怖的刑罚制造一种“黑色恐惧”。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有意制造恐惧,视民为草芥,用法律作为皮鞭和屠刀,满足他永无止尽的丑恶的私欲,简直到了惨无人道的地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始皇





在秦始皇的统治时期,尤其是在建立中央集权后的十一年中,其施政特点是“急政”和残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和一支庞大的军队,进行了北伐匈奴和南平百越的大规模战争,并大兴土木,大搞迷信活动,重赋敛,严刑罚,穷奢极欲,把人民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一、大兴土木,耗费民财民力
(1)兴修楼台殿阁。秦始皇兼并六国之际,每破一诸侯国,就绘制其宫殿图形,然后在咸阳北部的山麓中进行仿建。其区域北至甘泉,南至渭水,东临黄河,西到汧水,东西八百里。其中所建的离宫别馆、楼台殿阁,数不胜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又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而且“殿屋复道(连通殿阁的天桥),周阁相属”,并把原六国宫中的美女万余人以及钟鼓乐器玩好充实其中,用来满足秦始皇的淫逸腐化的生活。
统一后的第二年,即秦王二十七年(前220年),兴建“信宫渭南”,在渭水南所建的“信宫”又称咸阳宫,因位置居中,按天文星宿的中宫曰“天极”,因此又改称为“极庙”,通骊山,又建甘泉前殿,“筑甬道”(路两侧树高墙)至咸阳。
(2)兴修阿房宫。秦王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认为先王所留下的宫殿太小,同统一后的大帝国相比很不相称,因此决定在渭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由于规模宏大,需要分期修建,首先建筑前殿,即阿房宫。其规模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容万人,殿前广阔,排列十二铜人,并可树五丈之旗。周围设阁道,由殿前可直达南山(终南山),山上建有宫阙;殿后有复道过渭水到咸阳宫。之所以如此设计,是用以象征“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即秦始皇由咸阳宫过渭水达阿房,如同天帝由所居之“天极”(北极星座)过汉(银河),到达“营室”(星座名)一样。秦始皇以此把自己比作人间的天帝。如此奢侈靡费的豪华,反映了秦始皇的穷奢极欲。
(3)修筑骊山墓。自秦始皇亲政,就开始为自己修建死后用以享受的宫殿骊山墓,一直到秦二世时才完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征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骊山”,使用了大量的劳动力。骊山墓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长。掘地穿三泉,然后灌入铜汁加固。墓中建有宫殿,设有百官席位,并藏有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墓室内还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机械使它流动;上具天文星宿。用人鱼膏作为墓室长久照明之用。为了防止盗墓,墓室内设有机关,自动射杀武器弩矢等。后来,当秦始皇沙丘之死运回咸阳下葬时,秦二世更为残暴地把后宫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作为陪葬,为防止工匠泄露墓中机关,他们均被关入墓内。这一惨绝人寰的决定,虽然是二世所为,但也是秦始皇生前的打算。这两项工程用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北方的石料,南方的木材几乎被用尽,所以后来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
二、寻神仙,求长生之药统一后的秦始皇,由于大权在握,企图享尽人间的欢乐,因此怕死而求长生。一反过去的英明而变为昏庸,大搞迷信活动。由于秦始皇怕死,而那些以鼓吹懂星占、通鬼神、能求仙药的方士则投其所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到达齐故地东海之滨,齐人徐市(又名徐福)上书说:
“在东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上住仙人。”秦始皇听后,拿出巨万钱,派出数千童男童女随同入海求仙。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到碣石,又让方士燕人卢生去寻找羡门、高誓二仙人;又派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寻神仙,求长生不老药。方士自知无从得仙药,因此卢生等又骗秦始皇以“微行”,然后可得仙药,演出了一场场自欺欺人的闹剧,耗费大量财力,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三、修驰道,控制全国秦统一全国,领土扩大,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管理,以及供秦始皇巡行全国各地,在数年之中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网。统一后的第二年,即秦王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东到燕(河北、北京一带)、齐(山东半岛及沿海一带),南至吴、楚(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一带)。路面宽五十步,顺路每三丈远植松树一棵。又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蒙恬北伐匈奴后,修筑了自咸阳往北,经上郡到九原的“直道”,全长一千八百里。此外,对西南地区,在四川还修筑了五尺宽的“五尺道”和为了穿越岭南而开的“新道”。驰道的修筑,在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却是在连年不断调动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在短短的几年中急速完成的。
四、重赋役,严刑罚战国时期至统一后的秦国,人口约为两千万。而秦始皇所征的徭役,按修阿房宫、骊山墓为七十万人,北筑长城五十万人,南戍五岭五十万人,再加上修驰道也不下几十万人,总数可估算为二百万人;在兵役方面,蒙恬所率大军三十万,尉屠睢所率大军五十万,再加上各郡的与戍边的军队也不会少于一百万。综合徭役和兵役的人数多至三百余万,这个数字占当时人口的近百分之二十,而且都是丁壮劳动力。因此虽然经济政策是“上农”,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却因繁重的徭役、兵役而遭到破坏。在“力役三十倍于古”的情况下,生产上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甚至“男子披甲,丁女转输”。
更为严重的是戍边者十之五六不能生还,服徭役的人多数或死于途中或死于工程之中,造成了白骨累累的惨状,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秦始皇为维持他的庞大官僚机构和军队以及满足他的奢望,要“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进行横征暴敛。当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人民收入的三分之二被剥夺,以供其急政之需,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化。
在暴政统治下的人民,此起彼伏地进行着各种反抗。因此出现了在秦王三十六年,当一颗陨石落到东郡时,有人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事件。秦始皇知道后,由于抓不到作案者而把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杀光。为了反对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人民则“贺死而吊生”以示反抗,并流传民谣,说“渭水不清口赋起”,讽刺其横征暴敛;人民还控诉了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谣。人民在承担不了繁重徭役的情况下,还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甚至有人于公元前211年在华阴的平舒道拦截皇帝使者说:“今年祖龙(指秦始皇)死。”
阶级矛盾在逐渐激化。秦始皇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对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独任狱吏”“轻罪重判”造成“赭衣(犯人穿的红褐色罪衣)塞路,囹圄(监狱)成市”的局面,把国家变成了一个大监狱。
五、秦始皇五次巡行和沙丘之亡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一年中,对全国进行了五次巡行,“亲巡天下,周览远方”,以此宣赫皇帝的威严和功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1)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即统一后的第二年,开始了第一次巡行。由咸阳向西,经陇西地区到鸡头山(甘肃平凉西),然后返回咸阳。这次西巡,因为秦起家于西方,穆公时霸西戎,孝公时又曾移风易俗。如今天下一统,秦始皇要把“皇威”通过巡行而影响到西部地区,尤其使西部地区居住的各少数民族能安于臣服,以此来安定秦的后院。
(2)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进行第二次出巡,向东和东南巡行。
这些地区是原六国的地域。东行郡县一直到达齐地邹峰山(山东邹城南),登泰山举行“封禅”,并刻石碑,颂扬秦统一天下的功德。之后,从琅琊南行到彭城,听说象征权力的周鼎沉没于泗水之中,始皇斋戒祷祠,令一千人下水寻周鼎,结果一无所获。又南下渡淮水到达衡山、南郡。又浮江南行,至湘山祠,遇风浪不能渡江,以为是湘君神所阻,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树,赭其山”,演出了一场人神大战的闹剧,以显示他可以与神搏斗,用以神化自己的皇权。然后由南郡经武关回到咸阳。
(3)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进行第三次巡行,仍然向东。这说明东部地区在统一后并不稳固。当巡行到阳武博浪沙时,遭到了原韩国公子张良和力士的狙击,以铁椎误中其副车,狙击未遂而逃走。秦始皇为此下令天下大搜查十天。又继续东行,然后转向西北,经赵的故地,沿漳水,过上党郡回到咸阳。
(4)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进行第四次巡行。路经原韩、赵、魏、齐、燕等故地,东达碣石。一路看到各地仍保留着割据时期的城防和“以邻为壑”的堤防,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不利于对地方的控制,因此在巡行中下令拆除。到碣石后,在刻石中特著其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太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返回时,由碣石西向,经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至上郡,一路考察了北方与匈奴接壤的边境,为北伐匈奴做了准备,然后回到咸阳,随即派蒙恬率军北伐匈奴。
(5)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进行第五次巡行,也是最后一次巡行。秦始皇由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及其少子胡亥随同巡行,方向是向东南地区。由咸阳出武关至云梦,再沿长江东下,经丹阳到钱塘,在浙江改由狭中(浙江杭州富阳区)渡水登会稽山,祭祀大禹并刻石。又从会稽北上,由江乘(江苏镇江北)渡江,经海路北上到琅琊,取道临淄西归。行至平原津(山东平原县南)得了重病,因秦始皇怕死,更忌讳说死字,因此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病情日益加重,最后只好安排后事,令中车府令赵高给在蒙恬军中的公子扶苏写信,叫他赶回咸阳参加葬礼。信还没有交给使者送出,于七月丙寅日死于沙丘平台(河北巨鹿东南),终年五十岁。赵高、李斯和胡亥趁秦始皇死于外地之机,篡改了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书信,发动了沙丘政变,扶持胡亥即位为“二世”。

暴政是他主要方面,原因有下面五点:(1)秦始皇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国君,修建的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就是其罪证之一;(2)秦始皇修长城、驰道、每年服劳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精壮劳力几乎全部服役,严重破坏农业生产。(3)赋税重,秦朝赋税是将农民收获2/3以上缴给国家,农民生活困苦不堪。(4)刑法残酷,秦始皇主张轻罪重罚:就是轻微的犯罪,处以极重的刑罚,希望通过重刑杜绝犯罪。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等刑法,老百姓受到酷刑处治的人很多,是其罪证之四。(5)在文化上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方式摧残了文化,箝制了思想造成历史文化典籍的损失。虽然秦始皇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下而修建长城,但是他给人们造成灾害却是深痛的,几家灯火几家愁,大家都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当时全国总人口约二千万,除去妇女一千万人,再除去男子一千万中的老弱病弱残,剩下的青壮男子总数有三四百万人, 修弛道,建宫室,筑长城几乎不下三百万人,连丁女也被征调运输粮食,死伤者无数,可是长城是用累累的白骨垒建起来的,是用人民的血和泪修成的。这难道还能被看作是秦始皇的“功”吗?在秦始皇的暴政中,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不进忠言,唯我独尊也是个缺点,这也给秦帝国的收场添上了一笔。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这些都是加重了人民的灾难。这些都是他的过错。讲到秦始皇的残暴,我们可引用《秦律》中的规定:五人共盗一钱以上,要断左足,五人以下的盗窃者,所盗超过660钱,罚“割劓为城旦”。可见其残暴性,因修骊山陵墓而遭刑的人有七十万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声威。这些加重了当时老百姓的负担。反方总结点评:各位老师、同学,秦始皇虽统一中原,建立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先后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他的暴政,却是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比,他的这些功绩远远比不上他的残暴过失,摘不掉他是一位暴君的帽子,我方观点是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不认为秦始皇是暴君。

秦始皇有哪些功绩和过失?
答: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军事上,他北击匈奴,修建长城,沉重打击了北方的外族实力;南征百越,增设四郡,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在文化上,他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过失:秦始皇的过主要体现在暴政方面.他穷奢极侈,横征暴敛,赋税沉重;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陵等,百姓的徭役负担沉重;他又...

秦始皇的暴政
答:其后,民以耰锄棰梃相挞击,犯法滋众,盗贼不胜,至于赭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4]。汉代的许多政论家如贾谊、陆贾、晁错、董仲舒等都有过类似的言论。在他们看来,“废先王之道”是暴政根源,暴政是“废先王之道”的具体体现。只这一条就足以为秦始皇判罪定性。“废五等之制”。这是“...

为什么大家都说秦始皇很残暴?
答:“焚书坑儒、刑法苛严、滥用民力”这三顶帽子死死地扣在了秦始皇的头上,在人们心中,秦始皇滥用民力,实行暴政成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焚书坑儒:所谓的“焚书坑儒”,据考证,在史记上记载的只是“焚《诗》《书》,坑术士”,后在伪《古文尚书》(宋时开始有怀疑,至清时方确定为伪书)的序中被误传为...

秦始王的暴政
答:晚年的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了几笔抹不掉的印迹。他相信他的权威到了神化的地步,他到泰山封禅。五次巡游名山大川,修建万里长城,营造上林苑、阿房宫等巨大建筑,为了强化专制地位,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连年用兵,大兴土木营造秦陵,以“焚书坑儒”的力式解决异端,坑杀460多个儒生,使中国封建社会民族...

,秦期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严重的刑罚。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秦始皇统治残暴的根源是什么?
答:秦始皇的暴政统治是秦始皇本人受到许多后世人们对他评价不好的主要原因,造成秦始皇残暴统治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秦始皇登上皇位之后,并没有将自己的角色转变过来,他在乱世之中是一位枭雄,但是他在和平时期却无法和平的治理国家,这也是造成秦朝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短命王朝的重要原因。参考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迁...

秦始皇是不是暴君?
答:首先,秦始皇所谓的暴政都是后世为抹黑秦始皇而恶意编造的。但凡秦朝不是二世而亡,秦始皇绝对是历史第一明君!史书称其暴行 1、重徭役、大兴土木,主要指建阿房宫、秦皇陵、秦直道、秦驰道、秦长城等。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秦皇陵在当时来讲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情,且六国多有人殉,而秦始皇只以兵马俑殉葬。

秦的暴政及后果
答:“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是暴君吗~~要论点和论据~~
答:记着用这样一句话:”政治是一时的,但文化才是永久的”(李敖)秦始皇虽然在政治是取得了胜利,但从大的方面看,文化遭到了破坏要大于政治上的成就.再一个方面就是要说他的暴政对百姓造成的苦难来作文章了.〕〕就说这些吧~~ 有别的问题你可以加QQ:59945804 ...

秦始皇究“暴”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其实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受到人们争议的人物。他统一六国,平定中原,把无数百姓从颠沛流离之中给解救了出来。但他在上任之后,却又表现出暴虐的一面,贪图享乐,压榨人民。那么秦始皇的“暴”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秦始皇的暴政其实主要是在于当时的朝廷政法。春秋战国时期本就是一个非常混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