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作者&投稿:占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复习~

一、字音:舍(shè) 俨(yǎn) 阡(qiān) 陌(mò)髫(tiáo) 要(yāo) 语(yù) 为(wèi) 郡(jùn) 诣(yì) 骥(jì) 牍(dú)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噫(yi)皿(mǐn)罔(wǎng)贻(yí)有(yòu)奇(jī) 黍(shǔ) 箬(ruò)糁(sǎn)髯(rán)执(zhí) 诎(qū)楫(jí)椎(zhuī)髻(jì)葵(kuí) 壬(rén) 戌(xū)倚(yǐ)与(24.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阙(quē)嶂(zhàng)曦(xī)溯(sù)湍(tuān)巘(yǎn)漱(shù)属(zhǔ)与(27.yù)荇(xìng) 柏(bai) 尹(yǐn) 艨艟(méngchōng) 骑(jì) 舸(gě)泅(qiú)僦赁(jiù)(lìn)倏(shu)挐(ráo) 毳〔cuì〕沆砀(hàng dàng)

二、字意:缘:沿着,顺着。鲜美:鲜嫩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穷:尽。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交通:交错相通。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扶:沿着、顺着。诣:到。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独:只,唯独。蕃:多。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少。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罔:无,没有。罔不:无不,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尝:曾经。贻:赠。可:大约。许:上下。徐:缓缓地,慢慢地。兴:起。峨冠:高高的帽子。髯:两腮的胡须。语:说话。微侧:略微侧转(身子)。比:靠近。类:像。绝:极。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不属:不相类似。诎:同“屈”,弯曲。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楫:船桨。椎髻:椎形发髻。衡:同“横”,横放。夷:平。甫:通“父”,男子的美称。了了:清楚明白。墨:黑。篆章:篆字图章。曾:尚、还。盈:满。简:同“拣”,挑选。修狭:长而窄。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与:通“举”,推举、选举。修:培养。故:因此。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指女子出嫁。恶:憎恶。藏:私藏。于:在。是故:因为这样。而:却。闭:杜绝。兴: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同:有和、平的意思。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疾:快。以:认为。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巘:极高的山峰。飞漱:急流冲荡。属:连接。引:延长。绝:停止、消失。交辉:指交相辉映。四时:四季。俱:都。歇:消散。颓:坠落。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方:当……时。出:发、起。仅:几乎,将近。际天:连接着天。沃日:冲荡太阳。沃:用水淋洗。艨艟:战船。尽:穷尽。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逝:去、往。文:画着纹身。鲸波:巨浪。江干:江岸。溢目:满眼。穹:高。间:空地。席地:一席之地。挐:通“桡”,撑(船)。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一:全,都。焉得:哪能。更:还。强:尽力。客此:在此地客居。绝:消失。

三、通假字:“要”通“邀”,邀请;“志”通“记”,做标记;“缘”通“沿”,沿着;“具”通“俱”,完全,详尽;“诎”通“屈”,弯曲;“衡”通“横”,横着的;“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简”通“拣”,挑拣;“有”通“又”,还有;“与”通“举”,推举,选举;“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阙”通“缺”; “挐(拏)”通“桡”,撑船。

四、 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③寻张怀民(寻找);舍:①便舍船(动词,离开。)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⑤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得: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引凄异(连续);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清:①濯清涟而不妖(清澈)②香远益清(清香);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鲜:①陶后鲜有闻(少)②鲜艳(芳草鲜美);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②中轩敞者为舱 (是) ③为人五:(刻有);可:①高可二黍许(大约)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②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木:①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②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①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②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②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扇:①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②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启: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②天启壬戌秋日(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而: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以:①能以径寸之木(用)②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语:①如有所语(说话)②此中人语云(告诉);盖:①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③解衣欲睡(想要)④欲穷其林(想);与:①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空:①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②空谷传响(空荡荡的);观:①观潮(观看,动词)②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②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为:①“敌船”为火所焚(被)②海涌银为郭(成为)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以:①以此夸能(凭借)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势:①势极雄豪(气势)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①以此夸能(本领)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是:①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②是金陵人(表判断);一:①一白(全)② 长堤一痕(数量词); 更:①是日更定矣(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比,更加,进步);白:①一白(白色) ②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

五、古今意义: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鸿(古义:大,渊博,今义:书信);植(古义:立,今义:种植);宜(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卧(古意:使……平放;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比(古意:靠近; 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简(古意:通“拣”,挑拣; 今意:简单,容易);大道(古意: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意:宽阔的路);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本处);独(古义 :老而无子的人 ;今:单一,只有一个);贼(古义 :害人;今义:小偷,窃贼);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乱(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时( 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颓( 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但(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户(古义:多指门;今义:住户、人家);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庭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方(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际(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沃(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奔腾(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标枪(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人物(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 文(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尹(古义:名词,长官,官名;今义:一般作姓氏);上下(古义: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区域,名词;今义:用来表示大约数目);郭(古义:城墙;今义:指姓氏);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挐(古义:滑动;今义:拿);是(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词,是);白(古义:名词,酒杯;今义:白色)。

六、词类活用: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使……变青);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扰乱);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石青糁之(名词用做动词,涂染);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长着长长的胡须);卧右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右臂支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精巧);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不独子其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使老有所终(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幼童);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林寒涧肃(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林寒涧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形容词作动词,穷尽);皆披发文身(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名词作动词,树立、举);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形容词作动词,高过);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桃花源记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爱莲说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
u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陋室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核舟记
(一)、通假字 1、诎. 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 木 (“衡”通“横”)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二)、古今异义词 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贻:古义:赠。今义:贻误,贻害)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猜测。)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5、矫. 首昂视。(矫:古义:举。今义:矫正。)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奇数。)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今义:简单。) 8、以至.. 鸟兽、木石。(以至:古义:以及。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等所形成的。) 9、罔不因势象形..。(象形:古义:雕刻各种事物的形象。今义:六书之一。)
(三)、词类活用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2、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3、箬篷..覆之。(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4、石青糁...之。(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作动词,涂抹。)
(四)、一词多义 1、其:①他们的(其.两膝相比者) ②他的指佛印的(而竖其.左膝)③那,那个(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④指船底(则题名其.上)⑤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⑥代船(而计其. 长曾不盈寸) 2、端:①一头,一方(东坡右手执卷端.)②正(其人视端.容寂) 3、可:①大约(高可.二黍许)②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4、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5、者:①„„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的(两膝)(其两膝相比者.) 6、为:①雕刻(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刻有(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为.字共三十有四) 7、之:①的(能以径寸之.木)②代船舱(箬篷覆之.)③指窗户(闭之.)④指刻字的凹处(石青糁之.)⑤指竖起的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 8、奇:①qí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jī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9、绝:①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②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云:①句尾语气助词,可不译(盖大苏泛赤壁云.)②说(孔子云.) 11、并:①和(题名并.篆文)②都(并.怡然自乐) 12、语:①yǔ说话(如有所语.)②yù告诉(此中人语.云) 13、木:①木头(能以径寸之木.)②树木(以至鸟兽、木.石) 14:有:①有,与“无”相对(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15、而:①表承接(启窗而.观)②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表转折,但是(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二十一桃花源记陶渊明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要说         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充足,不满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5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
15绝境:无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作的标记。 23遂:终于 24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25刘子骥:名嶙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6规:计划 27未果:没有实现 28寻:随即,不久 29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十二短文两篇
陋室铭

注解:1选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行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 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6金经:指佛经。 7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8案牍:官府的公文。 9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11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12《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的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5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6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7染:沾染(污秽) 18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19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0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1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2焉:助词。
23隐逸:这里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2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6噫(yi):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9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陋室铭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
重要词解析:名:出名 斯:这 惟:只有 馨:品德高尚 鸿儒:大学问家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 金经:佛经 蕃:多
独:只,惟独 盛:深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妖艳 蔓:生长蔓 益:更加 植:立 亵:亲近而不端庄 焉:助词
二十三核舟记
注释:1选自张潮编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2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3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为:做。这里指雕刻 5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6木:树木 7罔(wang)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8贻(yi):赠 9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盖:表示推测 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洵称老苏)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0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1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里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可,大约。许,上下。 12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3箬蓬: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4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1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缓缓地。兴,起。 17石青糁(sa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18峨冠:高高的帽子。 19髯(ra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20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1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3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4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5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6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7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28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1不属:不相类似。 32诎(qu):同“屈”,弯曲。 33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可以用于计数的工具。 34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5历历可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6楫:船桨 37舟子:撑船的人 38椎髻:椎形发髻。 39衡:同“横”。 40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1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2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夷,平。 43天启壬(ren)戌(xu):天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44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同“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5了了:清楚明白。 46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47篆章:篆字图章。 48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49简:挑选。 50修狭:长而窄 51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大道之行也
行:实行,施行 与:通“举”选拔 修:培养 亲:以……亲 亲:双亲
子:以……为子 子:子女 归:及时婚配   作:兴起,发生

十八个虚词 词类活用 通假字

2022年人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
答:八年级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北冥有鱼 1.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 “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
答: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 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要点归纳 展开 10个回答 #热议# OPPO超级会员日会上线哪些专属权益?

八年级上册语文22课知识点内容
答:《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八年级 上册语文22课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 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答: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部分如下:1、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

七、八年级古诗文相关知识点
答: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 《桃花源记》1 基础知识 �0�1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答:醉翁亭记这篇 文章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八年级 上册语文课文醉翁亭记文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虚词注解 “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文言文解说
答:1.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和文言文,人教版,文言文要解释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
答:1. 八年级上语文古文通假字 一词多义归纳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八年级上册语文 《三峡》的复习提纲
答: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的的复习提纲好的加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 古诗的的复习提纲好的加分 展开 6个回答 #万元活动# 节日节气研究院 343420177 2010-01-13 · TA获得超过7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

初中20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积累答案 急求啊啊啊 啊!!!
答: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的“巘”是写的山字旁,“巘”是“献”的繁体)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重点字词翻译: 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