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诺贝尔奖,隐姓埋名十几年的大师到底是何人?

作者&投稿:况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从中国大幅撤回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帮我们搞核武研究的专家,一时间,中国核武研究陷于困局。然而,就在中国科研人员整理苏联专家遗留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份绝密电文,电文写道:我们离开了,但你们还有王淦昌。王淦昌是谁?他为何给苏联专家留下如此深的印象?时间退回到1年前,当时还在苏联任研究员的王淦昌带领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

当时就有人预言:用不了多久,世界物理学最高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将被王淦昌收入囊中。然而这位被认为世界科学界极有前途的天才;两弹元勋邓稼先、诺奖得主李政道的老师,却突然神秘失踪,淡出人们的视野···1907年5月18日,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市,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郎中,按说这样的家庭条件,他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天不遂人愿,年仅4岁,父亲就因病离世,13岁时母亲也病入膏肓,离开这个世界。从此幼小的王淦昌成了孤儿,跟外婆相依为命。没有了经济来源,少年的王淦昌,曾一度靠放羊来维生。

不曾想外婆却是个有远见的老人,她砸锅卖铁也要供王淦昌读书,坚决不允许他再放羊。“中国不缺放羊娃,但是缺少有学问的人。”正是在外婆的支持下,王淦昌一路从小学读到清华,在清华读书的他满腔热血,然而看到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北洋政府一味崇洋媚外、欺软怕硬,王淦昌悲愤不已。

他和同学们走上街头抗议,卫兵却向学生举起了枪,眼看自己身边的同学被打死,北师大的女生也倒下一大片,内心极度悲痛的他,当晚就来到叶企孙老师家里,控诉白天的经历。

不曾想被叶企孙严厉斥责:“谁叫你们去的?你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挨打?你们明白吗?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法则,要想我们的国家不受外国人凌辱,只有靠科学!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拯救我们的民族!”说罢,叶企孙老师泪流满面,不能自已。也正是在那一刻,王淦昌暗下决心:以身许国,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从清华毕业后,深感不足的他考取江苏省官办留学生,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

当时王淦昌在德国的导师迈特纳女士,被爱因斯坦称为“比居里夫人”还要有才华的女科学家。然而也正是在这位名导师手下,王淦昌第一次与诺奖失之交臂。一次,王淦昌参加研讨会时,对一个实验产生疑问,认为可以改进计算方式,重复实验会找到真相。然而他的导师却一再拒绝:你是我的学生,怎么能重复别人的实验呢?王淦昌只好放弃。

然而短短2年后,英国人查德威克用王淦昌的方法找到中子,一举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迈特纳听后,主动向王淦昌道歉。王淦昌大度回应:这不能怪您,是因为我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德国留学4年博士毕业,王淦昌一心坚定要回国。回国后,年仅27岁的他,在浙江大学当教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娃娃教授”。正当王淦昌准备大干一番时,侵华战争爆发。

其实按理说,浙大的教授工资很高,贵州的物价也低,一个教授怎么会混到靠养羊度日?原来抗战爆发后,王淦昌和浙大同仁,挨家挨户宣传抗日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自己则把家里的金银财宝,甚至老婆的陪嫁首饰,全都捐出去给军队买枪炮。羊,是小女儿的命。而他自己的“命”则是不远万里从德国带回的一块“镭”,这是当时全亚洲唯一的一块“镭”也是他的“宝贝”。每次空袭警报响起,别人都是匆忙带着金银细软跑进防空洞,王淦昌则是二话不说,拿起装镭的小铅盒就往防空洞跑。战火纷飞的年代,四处漂泊,颠沛流离,不能做实验,王淦昌就将自己对核物理的理论研究整理发表。

1942年,他将自己发现中微子的方法和建议,写成2篇论文发表在美国著名的《物理评论》杂志。论文一经发表,引发世界物理学界震动。论文刚发布不久,手脚麻利的美国物理学家阿伦就按王洤昌的方法和建议进行实验,结果非常理想。2个月后,阿伦把一篇题为《一个中微子存在的实验证据》寄到《物理评论》从此该实验被称为“王淦昌—阿伦实验”。当时学界预言:谁发现中微子,谁就将获得诺贝尔奖。几十年后这一预言被美国科学家莱茵斯实现,而莱茵斯用的方法,正是基于“王淦昌—阿伦实验”。后来88岁高龄的王淦昌,听说美国人用自己设计的方法探测出中微子并获得诺贝尔奖时,老人表现得十分平静。

“这本就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只是当年中国正被日本侵略,我的生活颠沛流离,不具备实验和研究的条件。”虽然第二次错失诺奖,老人看得非常淡然。但我们依旧能从老人的话中读出遗憾,遗憾的不是我们失去诺奖,而是我们的实验条件太差了···所幸条件再差,王淦昌都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

1959年在苏联核研究所,他带领研究小组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一下子站在了世界物理学舞台的正中央,眼看再走一步就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中苏关系恶化,他接到了回国的调令,等待他的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选择。

1961年4月3日,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刘杰及副部长钱三强约见王淦昌:“今天请你来啊,有一件重要事情,请您参加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接受这一工作,意味着你要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此隐姓埋名。放弃近在咫尺的诺奖,远离妻儿隐姓埋名,或许普通人都会纠结斟酌,但彼时王淦昌没有丝毫犹疑,只回了六个字:我愿以身许国。



杨振宁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有哪些人能与其相提并论?
答:首先是邓稼先,他曾经获得过两弹元勋,为了祖国的发展,他不惜放弃在国外的优厚生活,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紧接着是长达十年的隐姓埋名,在戈壁滩悉心,研究直到氢弹和原子弹成功腾空。其实邓稼先和杨振宁曾经是好朋友,他们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例如年龄只相差两岁,都曾经到美国留学。不过邓稼先早已仙逝,...

每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背后,是否都必定存在一个支持他的研究团队?_百度...
答:如此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崇敬与学习。又是什么让科学家们流芳百世,是科学家们的爱国之心。两弹元勋王淦昌便是如此,为了为国家研制原子弹、氢弹,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现有科学家为国做出贡献,王淦昌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隐姓埋名17之久。又是什么让科学家...

科学家的演讲稿
答: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年到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不分国籍,可科学家们却有自己的国籍。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曾在国外留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故土。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情系中国。他们的中国心让我们敬佩...

为什么杨振宁无限钦佩邓稼先?
答: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窗好友,从小都聪明过人,毕业都去了美国,都拿到了博士学位,不过邓稼先婉言拒绝了导师的挽留,依然回到祖国,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受命领导研制原子弹,从此隐姓埋名,呕心沥血,顽强拼搏,领导中国自己的科学家取得了原子弹,氢弹,原子弹小型,中子弹等第二代核武器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一次...

中国两弹之父是谁呢
答:“王京”这个名字用了17年,也就是说他隐姓埋名17年。在这17年里,吴月琴不离不弃,相知相伴,一手拉扯5个孩子长大,并将他们全部送进了大学的校门。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大儿子王懋基,因为和同事发现了大庆油田,后来曾获得国家突出贡献奖。王淦昌曾笑言自己的后代不够出色,那是因为他是一座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他...

关于奋斗的议论文800字高中生
答:九十三岁科学家,隐姓埋名数十载,是真寂寞时光,无家人书信问暖,也无儿孙绕膝之天伦,亦无世人之鲜花掌声——是真无名,也是真寂寞。然而那沉寂的岁月不负人,中国核潜艇问世,事业大成。试问如此之成,几行辛酸泪?这寂寞中开出的花,确乎举世赞誉,千秋共仰。 声名仍身外之物,早在庄周论逍遥,便有“定乎内外之...

中国近现代的科学界有伟人吗?
答:“两弹工程”里就有许多重量级的科学泰斗,如钱三强,彭桓武,程开甲,钱学森等,也正是由于这些德高望重的知名科学家,不计个人名利隐姓埋名牺牲个人利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新中国才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奠定强国的基础 钱三强是约里奥·局里夫妇的学生,钱学森师从冯·卡门,彭桓武师从...

中国有哪些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答:邓稼先,被誉为“娃娃博士”,在学业有成之后,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和优秀的科研环境,坚定地回到了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党的召唤下,他隐姓埋名前往西北大漠,开展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默默地为我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3、伏羲是楚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在先秦时代的楚国帛书...

关于科学家的演讲稿
答: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年到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不分国籍,可科学家们却有自己的国籍。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曾在国外留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故土。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情系中国。他们的中国心让我们敬佩...

关于中国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
答:”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