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预测四大地震,最后一个地方是哪里

作者&投稿:程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预测了四大地震,3个已经应验,最后一个地方在哪里?~

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扩展资料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2018年1月,杭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844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张衡只是做了一个可以及时知道地震的发生与方向的地动仪,并没有预言过什么“四大地震”。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道中安有“牙机”。仪体外部周围铸有八条龙,头朝下,尾朝上,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地动仪内部的“都柱”就发生倾斜,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张衡只是做了一个可以及时知道地震的发生与方向的地动仪,没有预言过“四大地震”。

李四光预言的是四大地震带: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扩展资料

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

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衡



张衡只是做了一个可以及时知道地震的发生与方向的地动仪,没有预言过“四大地震”。

李四光预言的是四大地震带: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扩展资料:

遇到地震后的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张衡只是做了一个可以及时知道地震的发生与方向的地动仪,没有预言过“四大地震”。预测四大地震带的是李四光。具体如下: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扩展资料: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

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

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衡



  张衡只是发明地震测量仪,并没有预测4个地震区,是李四光预测的4个地震区。

  根据李四光的预测,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张衡只是发明地震测量仪,并没有预测4个地震区,是李四光预测的4个地震区。

根据李四光的预测,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谁发明的地动仪?他是哪个朝代(年代)的?
答: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

李时珍在多年前测出的四次地震 谁知道都是哪里?
答:不是李时珍,是李四光,他身为地质学家研究过中国主要有四大地震带:(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

张衡发明地动仪 100字
答: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

张衡发明了什么
答:张衡发明了什么 由于东汉时期地震较为频繁,张衡便在阳嘉元年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用于预测地震的大概方位。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震仪,据记载,它曾成功测报西部地区的一次地震。张衡在前人发明的黄道铜仪的基础上,创制了一个更加精确的铜铸浑天仪。张衡制造的浑天仪能模拟天象运转,而且上面标...

张衡预测三个地方会地震是哪些?
答:预测地震的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 李四光。在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李四光“教导我们”要注意河北河间、沧州;要注意渤海;要注意云南通海;要注意四川炉霍;要注意云南的彝良大关;要注意松潘;要注意唐山……这一路走来,都被李四光言中。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地震是无法预报的,李四光斩钉截铁地说,地震是可以...

张衡1800年前就发明地动仪,真能测地震吗?为何被教科书删了?
答:张衡在1800多年前发明的这个地动仪,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而是用来监测地震的,这个地震仪名字叫候风地动仪。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交通十分不便,一个地方发生的自然灾害等事情,要报到中央政府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所以,张衡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他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

制作了地动仪的东汉著名科学家 答案是谁
答: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1] 。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答: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那么他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张衡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

世界上第一台测地震的仪器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测地震的仪器是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一、地动仪是中国古代时期来自东汉的科学家创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是由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制造,张衡在东汉时期被称为汉赋四大家之一,也是东汉时期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担任过很多的职务,公元139年逝世,当时张衡所在的东汉时期经常...

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是谁发明的?
答:陇西正好在洛阳的西北方向。在事实面前,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候风地动仪的灵验,佩服张衡的发明。而相隔1700多年,欧洲人才制造出“第一台”地动仪,古波斯直到公元11世纪才有类似的地震仪器。地动仪的问世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古代人用自己的智慧证明了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但因当时的通讯十分落后,从预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