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理解《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时吟诵的“质本洁来还洁去”?

作者&投稿:暴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是黛玉写在《葬花词》里的一句话。结合前后文以及黛玉的行为可知,这是她的自我标榜,也是她对宝玉“女儿论”的迎合。

“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以飘飞的桃花自喻,表明自己对干净的极致追求。

读书最忌自我感动,主观地为书中人物或情节赋予感情色彩。对于红楼这样的宏篇巨著,尤其不能断章取义,一定要结合前后文来理解,才能力求客观和全面。

质本洁来还洁去”出自黛玉创作的《葬花词》。黛玉葬花既是红楼中的名场面,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点的重要情节。

首先,我们要明确黛玉为什么要葬花。

第二十三回,宝玉独自在桃花树下读《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宝玉爱美,也怜惜美,不忍践踏落花,所以把花瓣抖落到水里。这是爱美之人的正常思维。

但是,随后出现的黛玉对宝玉的行为表示异议: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在黛玉看来,让落花随水流出去并不好,因为大观园里的水是干净的,但流出去之后,会流到脏臭之地,花就被糟蹋了。所以,不如挖个坑埋了,才能保障落花永远呆在干净的地方。

这就是黛玉葬花的初衷:干净

这个干净,不能上升为品性上的高洁。有人说,黛玉赞同宝玉反对“仕途经济”,这就是品性高洁的体现。拜托,黛玉说得明明白白,“这里的水干净,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这里的水”是贾府的水,如果贾府还不能代表“仕途经济”,还有哪里能代表“仕途经济”?“有人家的地方”,指的是荣国府外的市井之地,也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在反对“仕途经济”的人眼里,会觉得老百姓脏臭吗?

所以,黛玉所指的干净,就是本义上的干净。大观园的水,是观赏用的,当然干净。市井里的流水,则与老百姓的吃喝拉撒息息相关,洗菜洗衣倒垃圾等,当然是又脏又臭。

黛玉喜洁,爱干净,这与品性无关,她就是要追求干净高雅的生活,不愿意沾染一点脏臭。可以想象,如果刚刚从地里劳作的农民伯伯从她身边经过,她一定会掩鼻远避,并露出嫌弃的表情。

正是基于对“干净”的极致追求,黛玉在《葬花词》里才出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句子。

在黛玉看来,世间万物,只有花最干净,因为花一直生长在高高在上的枝头,不沾染尘埃,而且因为又美又弱而能得到世人的欣赏和怜惜。

黛玉以花自喻,“孤高自许”的她不但认为自己最美最弱,而且认为自己最该得到欣赏和怜惜。如果遇到能够欣赏和怜惜她的人,必会像她对待落花一样对待她,不忍让她流向脏臭之地,而是给她建个香冢,“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就是她曾跟宝玉说过的“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结局,就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从生到死没被脏臭污染,没进入寻常百姓家,“强于污淖陷渠沟”。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黛玉非常享受贾府“安富尊荣”的生活,享受宝玉对她的追捧。她把这种距离劳动者很远的生活方式称之为“”。

这种“”,非但与高洁无关,而且是“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读了书倒更坏了”,忘本了。

“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这是在迎合宝玉的“女儿论”。

细读原著不难发现,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似曾相识。没错,这个观点与宝玉的“女儿论”非常契合。

宝玉也爱干净,不过他对干净的理解略有不同。宝玉有一个著名的“女儿论”: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第五十九回)

“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第七十七回)

(宝玉)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急,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等事,越发扫去了兴头,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又听得说陪四个丫头过去,更又跌足自叹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第七十九回)

把这些理论概括一下:宝玉“女儿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世上所有人,只有未出嫁的少女才是干净的。男人不干净,女儿出嫁后沾染了男人的气息,也就变得不干净了。

这里的干净,同样与品性无关。要知道,古往今来,品性高洁的男人和女人都不在少数。社会向着文明进化发展,更是由这些成熟且深谙世事的男人女人所推动的。

所以,宝玉所喜欢的干净,是一种特殊癖好,就如只爱欣赏美艳的鲜花一样

于是,我们便可发现,黛玉的“质可洁来还洁去”和宝玉的“女儿论”其实是异曲同工:少女如花,生命终止在鲜花阶段,不正是永远不出嫁的女儿吗?

黛玉只想做花,不愿意做成熟的果实,更不愿意做护花的落英,仅仅是因为,她要迎合宝玉只爱女儿的“乖僻邪谬”之性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说黛玉是迎合宝玉?他们就不能是心有灵犀心意相通所以观点一致吗?

我这么说,当然是有依据的,依据就在原著里。

原著里清楚地写明,宝玉是天生的“乖僻邪谬”,言行都很古怪,即使经常被父亲责打也没有丝毫改变。

所以,宝玉的“女儿论”是他的原创,是从本性出发而引出的观点

黛玉则不同,在进入贾府之前,黛玉就是一个天才型的正常人,言行都符合正常人的思维,只不过比正常人聪明很多很已。进入贾府之后,与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她便向宝玉看齐了,成了宝玉的翻版,于是便有了贾母嘴里的“两个玉儿”。

这恰好验证了宝玉的理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黛玉虽然没有嫁给宝玉,但因为长期和宝玉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便染了宝玉的气味,变得和宝玉一样古怪起来,甚至比宝玉更古怪,这才有了她古怪的葬花行为,以及古怪的“质本洁来还洁去”。

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花落之后,最好的归宿是“化作春泥更护花”,黛玉偏偏认为“化作春泥”是不洁,并借此标榜自己终生只想做一个“洁净”之人,以迎合宝玉的喜好

因此,“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句由黛玉创作出来的诗句,不但没有品性高洁之义,反而体现了黛玉在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影响下,抛弃了林家赋予她的高洁,变成了一个荒唐的混世者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怎么死的?
答:林黛玉之死的伏笔在刘姥姥讲的故事里,说这若玉(一作“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原著写林黛玉的死因、年龄与若玉小姐相合,场景与中秋诗“冷月葬诗魂”相合。程高本红楼梦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一回,林黛玉吐血病重,把旧日诗稿都拿出来又撕又烧,心中满腔愤恨...

黛玉葬花,葬的是什么花
答:黛玉的《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它抒发了林黛玉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她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葬花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黛玉的才情和情感,也深化了她的悲剧形象。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事物,黛玉葬桃花,实际上是在哀悼自己的青春和命运。桃花的...

根据所学美学原理知识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中,分析其审美价值和审...
答: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请看和曹雪芹同时期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的诗句: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为什么葬的是桃花?
答:《红楼梦》里,林黛玉最经典的故事就是葬花了,而黛玉葬花营造了一种特别凄美的氛围,可是黛玉的花锄下葬的花却是象征着美好的桃花,桃花的颜色特别的美,由花蕊处至花瓣,粉红由浅至深,从任意角度看都是活泼可爱的感觉。可是曹先生却偏偏要让黛玉葬桃花。其实这是有寓意的。也正是因为桃花这种粉色...

黛玉葬花葬的是什么花?
答:在《葬花辞》中,有这么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她是以花代己,葬花也是另一中的对自己的爱惜与对现实的无奈。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

红楼梦中黛玉是怎么葬花的?
答:《红楼梦》原著黛玉葬花具体章节: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

红楼梦黛玉葬花片段中,你知道黛玉葬了几次花吗?
答:答:《葬花吟》是在《红楼梦》中第27回出现。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标题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该回的主要内容是:黛玉看到定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园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见主进了潇湘...

林黛玉的结局如何
答:其一为病亡。这是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红楼梦》的“安排”。在其第九十八和九十九两个回目中,描述了由于受到宝玉与宝钗成亲的打击,黛玉肝肠寸断奄奄一息,到最后香消玉殒的过程。这两个回目一极悲一极喜,一边命悬一线一边红烛满堂,是整个续书中最出彩之处。续书者之所以要让黛玉病亡,想来有以下...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这两句深层含义主要是暗示了史湘云和林黛玉各自的不同命运:湘云孤居,黛玉花陨。“寒塘渡鹤影”为《红楼梦》中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联诗中的诗句,此句为湘云出,本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及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段。以...

红楼梦的林黛玉是病死的,为何她的判词是说她自缢身亡,吊死在她葬过花...
答:我想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能不单是指林黛玉吊死在树上,宝钗冻死在雪地里 应该是一语双关,喻指她们后来的情形 挺好的一条玉带挂在树林中,难得有人看见,不被人问津,应该是指黛玉早死才华也被埋没。她可能是后来贾家败落,早亡的,本来她也确属于薄命司的,金簪雪里埋,金簪掉雪地里肯定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