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的目录

作者&投稿:爨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有关数学概论的经典书目...~

本人就是数学专业的。
首先数学你要学好基础,一是:《高等代数》(我们用的是高教社的第四版,但是北大第三版更好更经典),二是《数学分析》(华东师第三版),这两本务必要学好,不然后续课程很辛苦。

然后这两本可以了,不妨看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本很厚,内容超多,现在已经出到第四版了,统计的话其实挺不错的,很多都要用上这个知识
还有就是《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数值分析》(也有称计算数学,这是个人很喜欢的一门课,如果你往工科发展,这个挺有用的)
《近世代数》这个狠狠狠狠抽象,整本书就定义定理,不过你学过之后会对中学数学有新的认识,比如说等价类,很神奇吧
《数学模型》也是很好玩的,就是建一个模型,但不同高达模型,分析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如说简单的一个例子,高中数学不是有线性规划的问题吗?这个就是一个模型了。还有就是大学有一个全国数学建模比赛,有机会就参加一次吧,真的是参加一次,获益终生
《运筹学》这是讲规划最优化问题的
《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这两门没学,不加评论
还有的话就是《初等数论》,也没学这门,不过这门讲一些比较考你思维的数学题,有点奥赛的感觉
接着还有《点击拓扑》,这本比近代还要抽象,纯理论的,不过对于拓展一下思维还是可以看看。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矩阵分析》,《离散数学》等等~~~~
学数学,是不容易,但你走近了,其实数学很好玩很实用的。
完全手工打字,望采纳,还有问题可以发我邮箱gun_tao@163.com

自己去搜搜吧我是真的找不到找到我就给你了已经尽力了呵呵我就只找到及个网站好像这几本书都是要收费额呵呵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B0%B2%C8%AB%B9%A4%B3%CC%B8%C5%C2%DB&sr=&z=&cl=3&f=8&wd=%B0%B2%C8%AB%B9%A4%B3%CC%B8%C5%C2%DB+%A1%BE%D7%F7+%D5%DF%A1%BF%CD%F5%B8%A3%B3%C9&ct=0这个里面有

前 言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定义与学科属性
一、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历史脉络
二、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第二节 文化与传播
一、文化的内涵、特征与要素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文化的要素
二、传播的系统与功能
传播的系统
传播的功能
三、文化与传播的关系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建构
一、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多学科基础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跨文化传播理论
三、面临的 “知识整合”与“本土化”
第二章 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第一节 符号与符号学
一、符号与文化
二、符号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索绪尔的基础性贡献
皮尔斯的现代符号理论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一、语言与文化
语音
词汇/词义
语言规则
二、语言与传播
语言、传播与社会关系
语言多样性与语言霸权
第三节 交往中的非语言符号
一、非语言符号与人际交往
二、无声的身体语
表情
目光语
手势语
姿势语
辅助语
身体接触
三、人际之间的沉默
四、文化中的时间
过去取向、现在取向与未来取向
线性时间与循环时间
单向时间与多向时间
五、文化中的空间
人际空间
固定空间
六、服饰与颜色
第三章 文化的差异、冲突与观念体系
第一节 从文化差异到文化冲突
一、针对文化差异的学术论争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三、冲突:人际与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文化的观念体系
一、世界观的文化差异
二、人生观的文化传统
三、价值观的四个维度
权力距离
回避不确定性
男性化一女性化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四、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在西方的演进
东西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面子—协商理论的解释
价值观的转型
第三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民族中心主义
一、文化相对主义的内涵
二、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
第四章 规范体系、社会互动与认同的建构
第一节 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规范与文化模式
二、习俗与禁忌
三、礼仪与道德
道德理解的中西传统
“耻感文化”中的道德观
道德的“金规则”
四、作为规范的宗教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教
五、制度与法律
第二节 社会互动、群体影响与人际关系
一、社会互动与人的社会化
二、文化中的群体与社会分层
群体的一致性
社会分层、权力与文化
三、个体行为的群体影响
参考群体与意见领袖
创新的扩散
四、人际关系的理论与东西方传统
人际需要与社会交换
古希腊传统与东亚的“差序格局”
第三节 认同的建构与影响
一、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自我认同:自我的建构
社会认同:社会自我的“组织化”
认同的传播理论
二、性别角色与性别认同
三、文化认同的功能
四、民族、族群与民族认同
第五章 文化心理与认知体系
第一节 认知的基础:感知与思维方式
一、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
二、思维方式的文化影响与中西差异
思维方式的文化影响
中西方的差异
第二节 态度的主要类型与影响
一、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二、定势的类型与特点
三、偏见的类型与影响
四、归因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民族性格: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第四节 文化心理研究的“路线图”
一、跨文化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思路
第六章 技术发展与全球交往
第一节 技术、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一、技术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本质
二、信息技术与跨文化传播:基于“数字鸿沟”
第二节 跨国卫星电视与网络传播
一、跨国卫星电视的文化影响
二、网络传播与虚拟社区中的交往
虚拟社区中的交往
交往的原则
第三节 文化的“全球化”与“同质化”
一、全球化的文化影响
二、文化的“同质化”?
第七章 传播能力:个体与组织的选择
第一节 文化适应的模式与理论
一、从文化休克到文化适应
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文化适应的特征
文化适应的诸模式
二、文化适应的六种理论
传播涵化理论
互动涵化模式
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
同化、偏离与疏远理论
网络与涵化理论
文化图式理论
第二节 传播能力与有效传播
一、理解传播能力的基础
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基本构成
三、对话与倾听:有效传播的理想模式
对话理论的基本线索
对话式传播
倾听:对话的另一半?
第三节 组织的跨文化实践
一、组织文化与跨文化培训
组织文化与组织冲突
跨文化工作组有效传播理论
组织的跨文化培训
二、跨文化谈判与跨文化广告
第八章 面向全球社会:中国、东亚与世界
第一节 从文化权力到传播秩序
一、文化外交与软权力
西方国家的文化外交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与软权力
二、文化的权力关系与传播秩序
“文化帝国主义”话语
“文化霸权”理论
“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
一、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
二、“团结他者”的文化对话与合作
第三节 文化的传统与未来:中国、东亚与世界
一、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
现代化与文化传统
“文化自觉”与中国的选择
二、东亚价值观的当代重构
东亚价值观的内涵
东亚价值观的当代重构
三、走向全球伦理
译名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跨文化传播的主要事件
答: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NIMH)资助进行空间关系学和不同种族交往的研究1966年《隐藏的维度》一书发表1967-1977年成为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直到退休1976年出席在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会议。1976年《超越文化》一书发表1977年在柏林国际传播协议会议上宣读了一篇论文1977至今退休后居住在新...

跨文化传播学的学科特质
答:图像传播研究、新闻学研究、全球传播与社会变迁。跨文化传播学涉及到有关文化与传播研究的方方面面。关于跨文化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国际传播协会指出,这是一门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关注不同文化、国家和族群之间传播系统的差异,并与国际传播研究、传播与国家发展研究等密切相关。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目录
答:接着,我们分析了传播的多种领域,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公众传播,最后聚焦于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2.1-2.7)。媒介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深入研究,如早期交流需求的探讨(3.1-3.9)以及媒介与环境的互动关系(4.1-4.5)。大众媒介对人的影响广泛,从社会地位的标志(5.1)...

传播学研究集刊⑤ 目录
答:大众教育时代的传媒责任被大众教育时代的传媒责任议题所探讨,而“于丹走红现象”的背后原因也进行了浅析。新媒体研究关注手机传播的社会影响和信息协同过滤对网民行为的影响,播客则被视为跨文化传播的新渠道。电影学理论探讨了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理论基础,以及第四代导演的创作手法。传播语言与生态部分,...

为什么说跨文化传播学始创于美国并不是偶然的?
答:跨文化传播学始创于美国并不是偶然的原因由于社会环境、理论基础、应用价值。1、社会环境: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个国家生活和工作,这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环境。这种多元文化的环境也推动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2、理论基础:美国的人类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首次...

李蕾蕾的论著目录
答:54. 李蕾蕾,传播学在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8-100页。ISBN 7-301-05247-2/G.0684。55.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研经验?
答:“疫情”“技术与艺术”“跨文化传播”“短视频”等等都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热点话题,根据话题划分进行材料的积累,上场时灵活机动地学会调整自己积累的材料,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稳操胜券。此外还需注意材料的层次,有些材料作为一种现象或一个事件,内容相对单一,只能用来印证一些简单的论述,我将它称之为“一级材料”;有...

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
答:11 跨文化传播研究 12 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或235法语 ③634新闻传播史 ④875文化语言学或876新闻传播理论 复试备注: 01、04、05、06、07、08、09、10方向考生初试科目④只能选876新闻传播理论;复试科目:专业综合(参考书目: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你认为学习跨文化传播的意义是什么?
答:学习跨文化传播的意义是实现经济和文化整体上的良性互动,表里相依、同步发展。一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强大文化传播力的黄金之路,曾经创造过中国经济、中华文化的辉煌和繁荣。多元文化在此交流、冲撞、融合,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传播力和璀璨的人类文明成果。迄今为止,当年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和海外...

英语专业主要学什么?就业方向和前景怎么样?
答:英语专业本科学制四年。专业课程分两大模块: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由语言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导论课程组成,其中,技能系列课程旨在优化学生语言基础,全面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专业知识导论系列课程(英美文学导论、语言学导论、中国文化概要、西方文明与思想经典导读、跨文化传播、数字人文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