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为什么看哭《孙子兵法》 拿破仑认为自己是意

作者&投稿:在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军事天才拿破仑,为何看到《孙子兵法》会流泪?~

当然,每到战火四起,也会涌现出一大批英勇将领,传奇战将,同时还有许多 关于战争的兵法等等。而说到关于战争的兵法书籍,大家往往都会第一时间想 到《孙子兵法》,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不 光光是在我国,就是在国外,也备受赞誉。

而在赞美《孙子兵法》的外国人之中,还是要数拿破仑为最,据传,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囚禁的最后岁月,看到《孙子兵法》时,曾老泪纵横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

《孙子兵法》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齐国的孙武所写。而这个孙 武是一个深谙兵法韬略的奇人,在用兵一事上,无人能出其右,被后世的人们 称作“兵圣”。不过,孙武虽然是齐国人,但却没有在齐国得到重用,反而是 到了吴国,得到了吴国国君的器重。

当时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因为非常赏识孙武的才华,就把他介绍给了当时的吴 国国君公子光。在公子光看过孙武写的《孙子兵法》后,立刻便有了茅塞顿开 的感觉,随即便对孙武委以了重任。可见《孙子兵法》是有多么神奇了。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囚禁的最后岁月,看到《孙子兵法》时,曾老泪纵横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

拿破仑做出世界出色的军事家,征战多年成功建立法兰西帝国,成为法国人的皇帝。然而滑铁卢一战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直至死亡。
拿破仑为什么看哭《孙子兵法》
据传,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囚禁的最后岁月,看到《孙子兵法》时,曾老泪纵横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唯一能与《孙子兵法》的万能智慧相媲美的,或许只有《易经》了。
《孙子兵法》以其经典智慧,滋润、指导着现代中国人。《孙子兵法》产生于我国春秋末期,成书于战国。关于作者,一般认为是孙武所著,经后人校理。公元前512年,吴国。一部重要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问世了,但并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可能是由于当时传播媒介落后,加上此书讲的都是阴谋诡计,遭到世人的批评,以及其价值并没有完全挖掘出来等几个原因。直到战国时,此书才开始广泛传播。主要原因还是《孙子兵法》中的“出奇设伏”、“变诈”取胜等内容的军事理论适应了当时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需要。
到了汉代,官方组织人力,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整理,对《孙子兵法》的定位、定型和流传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曹操《孙子略解序》中所批评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训说况文烦富”,应包括《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中“十三篇”之外的各篇在内。使得《孙子兵法》广泛流传。
《孙子兵法》曾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影响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书,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软银总裁孙正义成功的法宝,商界必备实战手册启迪人生权变创新的智慧。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这些《孙子兵法》都做到了,且在不同的时代都能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拿破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意大利人
拿破仑不是土生土长的法兰西人,但是,他对法国的热爱,却不逊于血统纯粹的法兰西人。这不仅表现在他为法国的生存和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还表现在他同欧洲封建势力作斗争失败后,在流放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南大西洋孤岛,仍念念不忘法国,临死前还郑重立下遗嘱,希望死后将遗骸运回法国安葬。
遗嘱是从1821年4月13日起开始口授的,由战时追随他、流放时陪护他的贝特兰伯爵代笔,地点是南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首府詹姆斯敦。他很认真,遗嘱几经修改才定稿。他在遗嘱中写道:“我因遭受英国寡头政治及其雇佣的刽子手的谋害而过早死去,法国人民迟早会为我报仇。”他决定,将两亿多法郎的资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分给曾在他麾下作战的官兵,另一部分则捐给遭受外国入侵的法国各省人民。他明确表示:“我希望将我的遗体安葬在塞纳河畔,安葬在我如此热爱的法兰西人民中间。”
拿破仑·波拿巴是在1815年10月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的。他一生同海岛有缘,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这个小岛长期遭受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热那亚城邦国统治,很多岛民有意大利血统。拿破仑的父亲夏尔·波拿巴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地区的贵族后裔。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热那亚感到难于应对岛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将这个小岛出售给法国。因此,拿破仑一出生就是法国公民。年龄稍长,父亲送他到法国本土受教育,语言和情感上同法国本土同学还有不少隔阂。此时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他喜欢读书,接受了反对封建专制和倡导自由平等的启蒙主义思想,成为大革命的坚定支持者,逐渐融入法国社会。
17岁那年,他从军校毕业,成为一名法国军官。1789年大革命发生后,从南方外省到首都巴黎,他几次带兵平定保王党发动的叛乱,声名鹊起,感到自己“从科西嘉人变成法兰西人”。此后,为捍卫大革命成果,他多次征战结成反法联盟的欧洲封建专制国家,战果辉煌。不到20年时间,他就从一个炮兵少尉晋升为将军、国家执政,最终于1804年被推举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成为“一个纯粹的法兰西人”。这时的他,勃勃雄心日渐变成狂暴野心,一心想成为整个欧洲的霸主。1814年,他出征俄罗斯失败,被迫宣告下野,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不到一年时间,他东山再起,重新执政,但不到百日,就被英国、普鲁士、沙俄等国反法联军再次击败。他再次宣告退位,被流放到远离欧洲大陆的圣赫勒拿岛。  圣赫勒拿岛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来到岛上的拿破仑由英国驻岛总督监管。虎落平川被犬欺。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此时沦为囚徒,生活上受刁难,精神上遭折磨。不到三年时间,他的健康状况就急剧恶化。1817年底,他胃病复发,想改换一下居住地,英国驻岛当局不允许。英国医生给开了药,他出于不信任,根本不服用。1821年初,他的病情进一步加剧,呕吐发烧,疼痛难忍。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就开始撰写遗嘱。遗嘱刚写完的5月4日夜晚,窗外狂风咆哮,他在室内痛苦地呻吟,不时喃喃自语:“法兰西民族——军队——冲锋——”次日下午5时49分,在被幽禁近6年之后,他因胃癌不治而停止呼吸,差3个多月不满52周岁。
10月14日夜晚,在如瓦维尔王子的监视下,英国士兵将坟墓掘开,把巨大的棺椁抬到事先搭起的帐篷里。棺椁由桃花心木、灌铅、紫檀木、红木和铸锡等五层构成。一层层小心翼翼地打开,最后显露出一团白色的缎子,拿破仑的遗体安卧其中。他穿着镶红边的绿色军装,胸前交叉放着荣誉军团的红绶带,法军的两角帽摆放在大腿旁,头枕在高高的布垫上,好像刚刚入睡一样。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法国人都失声痛哭起来。
验明正身之后,在遗体上洒了一点香水,就迅即将棺椁复原,装进从法国带来的一具巨大的橡木棺套内。整个棺椁重达1200公斤,由43名炮手抬到覆盖着黑纱的灵车上。灵车由披着黑纱的四匹马拉着,在隆隆的礼炮声中缓缓驶向詹姆斯敦码头,安放到停泊在那里的法国护卫舰上。次日黎明时分,英国驻岛总督与同法国王子来到护卫舰上,简短交谈几句,就算正式办完遗骸交接仪式。这样,流亡在外25年的拿破仑就算踏上法国的领土。
10月18日8点,挂满黑色法兰绒的护卫舰起锚返航。经过40多天的航行,护卫舰抵达法国西北部塞纳湾外的瑟堡。从那里,转换汽艇,逆塞纳河水而上,于12月14日抵达巴黎。次日,早已筹备好的国葬大礼隆重举行。装饰华丽肃穆的灵车,长3米,高10米,由分成四组的16匹高头大马拖拉,从凯旋门出发,通过香榭丽舍大街,穿过协和广场,向圣杰罗姆小教堂进发。尽管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街道两旁和屋顶上都站满观礼的人群。路易-菲利普国王和军政各界要人迎候在小教堂门前。灵车一抵达,国王就下令将拿破仑生前使用过的宝剑放在棺椁上,表示欢迎他的英魂归来。遗体计划安葬在专为法国军人修建的荣军院,但是,荣军院当时尚未竣工,只好暂厝于小教堂。从12月16日到24日,小教堂全天开放,供人们瞻仰他们崇敬的将军的遗体。
20年后的1861年4月,荣军院竣工,辉煌壮丽的大圆顶下,专为拿破仑修建一个墓穴。大圆顶下用绿色的花岗石修建的基座上,安放着一具用沙金石英岩制作的棺椁套。至此,拿破仑的遗愿终于完全实现,他永远安睡在他所向往的塞纳河畔,他所热爱的法兰西人民中间。
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但从未表示要魂归故里。并非他不爱故乡,而是他早就摆脱了狭隘的乡情的羁绊,把整个法国视为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国。这正如他在遗嘱中所说:“我的座右铭:一切为了法国人民。”~

《孙子兵法》的“孙子”是谁?这本书怎么样?
答:拿破仑看见《孙子兵法》,后悔没有早点阅读,或许能免遭失败好多人都认为孙武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经典的、影响深远的军事著作,在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武经七书》中被排列首位,书中充满了很多睿智的战略思想。据说滑铁卢失败后,拿破仑看见《孙子兵法》,后悔没...

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是什么梗
答: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传世本共13篇,总结了春秋至战国长期战争的经验,揭示了战争中的一些规律。《孙子兵法》是中外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理论体系完备,历史影响深远。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养料。1815年兵败后的拿破仑读到《孙子兵法》,拍案叫绝,感叹到:“倘若早点见到这部兵法...

名人对孙子兵法的评价
答: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13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在圣赫勒拿岛监禁期间,拿破仑读到中国的《孙子兵法》,为中国人竟然拥有如此之智慧所...

孙子兵法
答:1782年法国耶稣会士 Jean Joseph Marie Amiot 最先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此书影响了拿破仑。《孙子兵法》现在有17种英文翻译本。【历代的孙子注释本】 曹操的《孙子略解》为《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 欧阳修曰:“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 宋吉天保《十家孙子会注》,十家指...

用《孙子兵法》解析“三皇会战”(会战)
答:在电影《拿破仑》中,雷德利·斯科特导演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场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三皇会战”。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拿破仑的军事智慧,也与《孙子兵法》的战术理念相呼应,尽管拿破仑本人可能并未直接阅读过这部古代兵书的法文版。影片通过“序幕”、“会战”和“总结”三个章节,深入剖析了拿破仑如何在...

拿破仑有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拜托各位大神
答:苏联出版的《军事艺术史》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西方传说拿破仑读过孙子十三篇,并被认为是拿破仑获得成功的关键与秘密武器。

《孙子兵法》这部著作在今天的历史地位。
答: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日本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还将《孙子兵法》配备到人手一册,用来武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官,以至一时形成"一位看不见的中国人指挥美国人将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的舆论。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

孙子兵法读后感3000字左右
答:纵观古今对《孙子兵法》的赞誉,横看中外对《孙子兵法》的致用。《孙子兵法》的意义已经突破了作为兵书的范畴了。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已经渗透到经济、商业、教育、管理、体育、医疗、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企业管理者,率先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推广...

《孙子兵法》的意思
答:最后把庞涓消灭了,大家看一本《孙子兵法》令到同窗反目,今天大家可以一起研究孙子兵法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孙膑在《孙膑兵法》里面说“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件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也就是说,“道”的内容包括天时、地利、民心、士气、敌情...

关于孙子兵法
答:《孙子兵法[1]》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孙子兵法》竹简版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