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江晚景

作者&投稿:裘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江晚景古诗~

【全文】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作者】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翻译】
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
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赏析】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
五六句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中间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介绍
  惠崇(?~1017?) 北宋僧人、画家、诗人。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惠崇与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峨眉怀古,合称"九僧";与魏野、寇□、林逋、潘阆等俱宗贾岛、姚合,同属晚唐派。九僧与西□诗人同时,而作风不同。他们专精五律,多写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锻炼推敲,力求精工莹洁。其佳句多在颈联,如宇昭的"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希昼的"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即见称于欧阳修。九僧中惠崇最杰出。他有《摘句图》一百联,为人传诵。他的《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可为五律代表,诗中"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一联,雄浑工致,最为精警。

  诗词赏析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 这首题画诗,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上有的景物,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些都不是目能所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得之于画面之外的,而这首诗的高妙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不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罗列。

  注词释义
  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古诗今译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名句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翻译: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惠崇(?~1017?) 北宋僧人、画家、诗人。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 这首题画诗,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上有的景物,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些都不是目能所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得之于画面之外的,而这首诗的高妙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不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罗列。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