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生活习性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

作者&投稿:乘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盘羊生活习性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

盘羊又叫大头羊、大角羊、大头弯羊、亚洲巨野羊等,是体形最大的野生羊类,在我国古代则叫做蟠羊,“盘”与“蟠”两个字读音相同,意思也相近,即弯曲盘旋之意,都是指插图号:00000135.jpg" />
盘羊雄兽盘羊头上的那一对粗壮的弯角,因为这正是它最为突出的形态特征,与阿拉斯加大驼鹿的角和北美洲落基山区的大马鹿的角同称为世界传统狩猎动物珍品中的三绝。它的体长为130~160厘米,尾长7~15厘米,肩高110~125厘米,体重100~140千克,最重可达200余千克,雌兽较小。雄兽和雌兽均有角,雄兽的角白头顶长出后,两角略微向外侧后上方延伸,随即再向下方及前方弯转,角尖最后又微微往外上方卷曲,故形成明显螺旋状角形,有的盘曲程度甚至超过360°,角的基部一段特别粗大而稍呈浑圆状,至角尖段则又呈刀片状,角的外侧有明显的环棱,从角的根部至角的尖端长度通常为80~90厘米,也有的达到150厘米以上。雌兽的角较为简单,短小而细,弯度不大,形似镰刀状,长度不超过30~35厘米。四肢稍显短小,尾巴更是极为短小,因插图号:00000136.jpg" />
盘羊又叫大角羊此不很明显。脸颊、额部、颈部及两肩呈浅灰棕色,耳内为白色。通体毛粗硬而短,唯颈部的毛较长而密,一般上体及体侧的毛呈暗棕色或褐灰色,头部、颈部和肩部的毛色更深,喉部、胸部和腹部为黄棕色,四趾内侧、下腹部及鼠鼷部为污白色,臀部有白斑,即白色臀盘,延至后肢的后侧。尾巴上的毛为灰棕色,中部有一条浅褐色中线。有眶下腺及蹄腺,乳头1对,位于鼠鼷部。
盘羊的头骨的整个轮廓为前窄后宽,从背面看上去颇似一个三角形,显得很短,所以雄兽的1对巨角与头骨显得很不相称。鼻骨也较短,前端尖细,后部钝圆。眼眶突出,封闭完整,泪窝大而深凹。眼面部分宽阔,枕部几乎垂直向下。牙齿呈高齿冠型,上、下前臼齿均分别小于上、下臼齿。下门齿为圆柱状,几乎直竖向上。下犬齿的形状及大小则与下门齿相似,并紧靠第三枚下门齿的后方。
盘羊共分化为10个亚种,不同亚种的体形和角的大小、粗细,以及毛色的深浅等均有所不同。分布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的内蒙古大青山、北京八达岭、军都山等地的蒙古亚种,是所有亚种中体形最大,双角最粗的,被产地的人们叫做“大头羊”,但其实它的头并不算特别大,只是由于有两个特别巨大的角,尤其是与身体不成比例,所以头显得很大,也显得过于沉重了。一般角的长度为130~150厘米,粗度为45~55厘米,头和角加在一起重达40千克,占体重的1/3,它的毛色也较深。分布于塔吉克斯坦等国和我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天山西部的帕米尔亚种,就是十分著名的“马可·波罗羊”,由于杰出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它有所记述而得名。它的体形虽然略小于蒙古亚种,角也比蒙古亚种稍细,仅有38~40厘米粗,但是角的长度却无与伦比,最高纪录竟达到190.5厘米,角在弯曲了一圈以后还要弯上大半个圈。它的毛色比其他亚种浅得多,上体为很浅的棕色,体侧的一半以及整个下体,包括臀部和四肢内侧等,都是纯白色,这种毛色非常适合冰天雪地的环境。分布于尼泊尔和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的西藏亚种,又叫西藏盘羊,体形略小,但雄兽的角也很大,最高纪录为133.3厘米,粗达46厘米,毛色为棕灰色,头部、颈部和肩部的颜色较深,年老的个体的喉部还有一圈白色的毛。
插图号:00000137.jpg" />
盘羊较为耐寒,善于攀登其他亚种还有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和南阿尔泰地区的指名亚种;分布于我国新疆伊宁至哈密一带的天山东段的天山亚种;分布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赛尔山区一带的准噶尔亚种;分布于我国新疆罗布泊附近的罗布泊亚种等。
盘羊栖息于海拔3000~5500米的高山荒漠无林地带,但并不专门栖息于奇峰峻岭之间的高山裸岩带,而是多半出没于丘陵起伏的地带或山坡草地上,尤其喜欢居较为开阔的地区,但也有距水源较近的特点,有时也见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特别是蒙古亚种。通常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主要活动于雪线的下缘,到了冬季,当其栖息地积雪较为深厚时,则从高山上部迁至低山谷地雪被较薄的地方生活。这些地方气候较为干燥,植被的覆盖度差,主要的建群种类有芨芨草、野葱、苔草和多种针茅等,整个环境呈现为干旱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山地半荒漠草原类型,有些呈现为高寒草甸类型。它较为耐寒,善于攀登,视觉、听觉和嗅觉相当敏锐,性情十分机警、温和而胆小,稍有异常动静,便用前脚敲打地面通知同伴,然后迅速逃遁。它的奔跑速度和攀崖走险等技能都比不上其他野生羊类,奔跑的时速最高仅为30千米/时,但危急时却敢于从悬崖高处往下滚跑,常能用这个方法转危为安。平时结成小群活动,数量不等,但似乎并不集成更大的群体,常见的为10~30只,包括雌兽、幼仔和亚成体等,成年雄兽则2~3只或至7~8只自成一群,分别生活,只有到了冬季才汇合在一起。食物以针茅、莎草、早熟禾、红景天、蒿类等高山植物及灌木的嫩枝等为主,但食性非常广泛,栖息地内的各种植物几乎都能采食。夏季多在早晨和黄昏觅食,冬季则以白天为主。
插图号:00000138.jpg" />
盘羊性情十分机警、温和而胆小盘羊的天敌有狼、豺、雪豹等猛兽。在冬季大雪封山之时,盘羊不得不下到低山地带觅食和饮水,往往成群地在大风雪中长途跋涉,穿过广袤的荒原,由一个山岭迁移到另一个山岭,因此在途中常常会遭到狼群的追袭或伏击,也难免因饥饿、受冻而倒毙。成年雄兽由于双角沉重,行动不便,有时会落在群体的后面,因此在大风雪中更易遭到暗算,在原野间经常可以看到被狼吃剩下的遗骸。此外,该地活动的猞猁等中型食肉兽类和猛禽等也会向幼仔发动攻击。
盘羊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族、绵羊属。绵羊属和蛮羊属、岩羊属、山羊属和半羊属等都是真正的羊类,全世界大约有22种,共同特点是雄兽有皱纹或肿瘤状的大角,雌兽没有角或仅有较小的角。上颌臼齿与其他牛科动物不同,比较窄小,内侧中央没有柱状的向外突出物。

插图号:00000145.jpg" />
马鹿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体长为160~250厘米,尾长12~15厘米,肩高约150厘米,体重一般为150~250千克,雌兽比雄兽要小一些。它的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冬毛厚密,有绒毛,毛色灰棕。臀斑较大,呈褐色、黄赭色或白色。头与颜面部较长,有眶下腺,耳大,呈圆锥形。鼻端裸露,其两侧和唇部为纯褐色。额部和头顶为深褐色,颊部为浅褐色。颈部较长,四肢也长。蹄子很大,侧踢长而着地。尾巴较短。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兽才有,而且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雌兽仅在相应部位有隆起的嵴突。角一般分为6叉,个别可达9~10叉。在基部即生出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几乎成直角;主干较长,向后倾斜,第二叉紧靠眉叉,因为距离极短,称为“对门叉”,并以此区别于梅花鹿和白唇鹿的角。第三叉与第二叉的间距较大,以后主干再分出2~3叉。各分叉的基部较扁,主干表面有密布的小突起和少数浅槽纹。
生活在山西、河北等地的野外种群已经在20世纪初绝灭。
插图号:00000146.jpg" />
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由于产地不同,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在全世界共分化为23个亚种,其中生活于北美洲的北美亚种又叫北美马鹿,体形最大,有的个体的体重超过400千克。我国的马鹿大约有7~9个亚种之多,而且大多是我国的特产亚种。东北亚种又叫东北马鹿、八叉鹿、黄臀马鹿,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阿拉善亚种又叫宁夏马鹿、贺兰山马鹿,分布于宁夏贺兰山;西藏亚种又叫藏南赤鹿、寿鹿,分布于西藏东南部;阿尔泰亚种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地区;天山亚种分布于新疆天山东部;塔里木亚种也叫南疆亚种,分布于新疆塔里木河沿岸;甘肃亚种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北部和陕西。
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但由于分布范围较大,栖息环境也极为多样。东北马鹿栖息于海拔不高、范围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或溪谷沿岸林地;白臀鹿则主要栖于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及冷杉林边缘;而在新疆,塔里木马鹿则栖息于罗布泊地区西部有水源的干旱灌丛、胡杨林与疏林草地等环境中。此外,马鹿还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但白臀鹿一般不作远距离的水平迁徙,特别在插图号:00000147.jpg" />
马鹿在白天活动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夏季,仅活动于数个“睡窝子”之间的狭小范围,由此常被当地人称为“座山鹿”。在选择生境的各种要素中,隐蔽条件、水源和食物的丰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它特别喜欢灌丛、草地等环境,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食物比较贫乏,也能在荒漠、芦苇草地及农田等生境活动。马鹿在白天活动,特别是黎明前后的活动更为频繁,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种类多达数百种,也常饮矿泉水,在多盐的低湿地上舔食,甚至还吃其中的烂泥。夏天有时也到沼泽和浅水中进行水浴。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群体成员包括雌兽和幼仔,成年雄兽则离群独居或几只一起结伴活动。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奔跑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体大力强,又有巨角作为武器,所以也能与捕食者进行搏斗。

插图号:00000099.jpg" />

豺豺的别名之多在兽类中名列前茅,有红狼、红豺、豺狗、斑狗、棒子狗、扒狗、绿衣、马彪、赤毛狼等称谓。在国外,豺则被叫做亚洲野犬或亚洲赤犬。豺的外形与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稍大于赤狐,体长95~103厘米,尾长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体重13~20千克。豺的头宽,额扁平而低,吻部较短,耳短而圆,额骨的中部隆起,所以从侧面看上去整个面部鼓了起来,不像其他犬类那样较为平直或凹陷。豺的四肢较短,尾较粗,毛蓬松而下垂。豺的体毛厚密而粗糙,体色随季节和产地的不同而异,一般头部、颈部、肩部、背部及四肢外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内侧为淡白色、黄色或浅棕色,尾巴为灰褐色,尖端为黑色。

豺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是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和中部等地区,即北起西伯利亚南部,南至南洋群岛各国,西从克什米尔一带的喜马拉雅山地,东达乌苏里江一带,包括俄罗斯、克什米尔、不丹、尼泊尔、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豺在我国分为5个亚种:分布于东北黑龙江、吉林地区的是指名亚种;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贵州等地的是华东亚种;分布于插图号:00000100.jpg" />

豺是一种机警的食肉动物四川西部、北部以及西藏昌都地区的是四川亚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是喜马拉雅亚种;分布于新疆的是新疆亚种。

豺在各个地区的分布密度均较为稀疏,数量远不如狐、狼等那样多。栖息的环境也十分复杂,无论是热带森林、丛林、丘陵、山地,还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亚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岩等地带,都能发现它的踪迹。豺居住在岩石缝隙、天然洞穴或隐匿在灌木丛之中,但不会自己挖掘洞穴。豺喜欢群居,多由较为强壮而狡猾的“头领”带领一个或几个家族临时聚集而成,少则2~3只,多达10~30只,但也能见到单独活动的个体。当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也会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鲜血淋漓,有时甚至连耳朵也被咬掉。豺平时的性情十分沉默而警觉,但在捕猎的时候能发出召集性的嚎叫声。豺捕猎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也在白天进行。豺善于追逐猎物,也常以群体围攻方式捕食。豺的行动敏捷,善于跳跃,原地可跳到3米多远,插图号:00000101.jpg" />

豺食量大且凶狠、残暴借助于快跑,能跃过5~6米宽的沟壑,也能跳过3~3.5米高的岩壁、矮墙等障碍,其灵活性胜于狮、虎、熊、狼等猛兽,接近于猫科动物中最为灵活的猞猁和云豹。

豺的嗅觉灵敏,耐力极好,猎食的基本方式与狼很相似,多采取接力式穷追不舍和集体围攻、以多取胜的办法。它的爪牙锐利,胆量极大,显得凶狠、残暴和贪食。一般把猎物团团围住,一齐进攻,抓瞎眼睛,咬掉耳鼻、嘴唇,撕开皮肤,然后再分食内脏和肉,或者直接对准猎物的肛门发动进攻,连抓带咬,把内脏掏出,用不了多久,就将猎物吃得干干净净。豺虽然偶尔也吃一些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插图号:00000102.jpg" />

豺善于追逐猎物但主要以各种动物性食物为食,不仅能捕食鼠、兔等小型兽类,也敢于袭击水牛、马、鹿、山羊、野猪等体形较大的有蹄类动物。甚至成群的豺能向狼、熊、豹等猛兽发动挑逗和进攻,把它们赶走,从而夺取它们口中的食物。如果这些猛兽不放弃食物,一场激战便在所难免,但多半是豺获得胜利。虽然单打独斗时豺并非它们的对手,但一群豺在集体行动时,互相呼应和配合作战的能力很强。遇到虎的时候,豺通常并不马上冲上前去夺食,而是耐心地等待虎吃饱后离去,再分享它吃剩的食物。不过,在印度曾经发生过多起孟加拉虎与一群豺为了争食而血战的事情,每次都是在虎咬死、咬伤几只或十余只豺之后,没能冲出重围,终于精疲力竭,倒地不起,被这群穷追不舍的豺活活咬死。因此,可以说在亚洲各地的山林中,只有巨大的亚洲象能够免遭豺的威胁。

插图号:00000103.jpg" />

关于豺有很多民间传说豺在秋季交配、繁殖。这时雄兽和雌兽多成对活动。雌兽的妊娠期约为60~65天,产仔则在冬季,每胎产3~6仔,最多为9仔。初生的幼仔披有深褐色的绒毛,1~1.5岁性成熟,寿命为15~16年。

豺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豺属。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中,豺属仅有1种。豺与狗、狼、胡狼、狐等犬属动物不同,主要区别是它的口中只有40枚牙齿,比犬属动物少2枚臼齿。牙齿的结构反映出它的食性比犬科动物更偏于肉食。雌兽的乳头为7~8对,比犬属动物多2~3对。另外,豺还具有体型较小,毛为棕色,四肢很短,耳朵短而圆,吻部也短,额部较低,眼睛的位置较鼻梁低,尾较长而松散,足踵、足垫之间生有长毛等特点,均与犬属动物不同。

插图号:00000104.jpg" />

豺与狼的外形有些相似由于大多数人对豺都很陌生,所以自古至今流传着很多有关豺的民间传说,有些把它说得神乎其神,描绘为一种“有翅能飞,专门吃虎”的动物。也有的说它最爱吃猴子,山里的猴群一见到它,就吓得全部伏倒在地,浑身发抖,不敢动弹,乖乖地让它上前一一摸遍猴头,并从中挑选一个最肥的,用尖嘴啄开脑壳,吸食脑浆,其他猴子才悄悄散去。还有的人将豺、狼、虎、豹4种凶猛的野兽称为“四凶”,豺被列为四凶之首。更为离奇的是,有人称它为“驱害兽保庄稼的神狗”,能消灭包括狗熊、野猪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害兽,使它们闻风丧胆,销声匿迹,因而为人类保住大量的粮食,而且还会暗中保护行人安全,使之免遭恶兽之害。当豺发现在山地露宿的人后,甚至会悄悄地在他的周围撒上几滴尿,使各种凶禽猛兽闻到这股尿味就会立即逃之夭夭;如果夜里碰到行人,便悄悄地跟在后面,直到行人回到家中,才转身回到密林。如此种种,真是讲得五花八门、天花乱坠。其实,这只是由于豺的行动十分诡秘,人们对它的了解不多才产生了这些神秘的传说。

豺对人类并没有太大的威胁,但在森林中对麝、斑羚等珍贵动物或经济动物,以及林区的家畜会造成一定危害,所以在很多地区仍把它视为害兽来消灭。不过,它所能猎食的主要是种群中的老、弱、病、残个体,能抑制野猪等食草兽的过度繁殖,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目前,豺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有些原产豺的国家或地区,这种动物已经消失,如西伯利亚、蒙古、中亚地区和我国的东北,都已多年不见。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也已经很少见。只有我国的江西、四川、西藏、青海等地,以及由克什米尔到不丹、尼泊尔一带的喜马拉雅山区还有一定数量,成为世界豺的分布中心。我国将豺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北京动物园孤狼因孤单1分钟绕地6圈,狼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答:狼是食肉动物,主要以鹿、羚羊、兔子为食,也吃昆虫、老鼠等。栖息于森林、沙漠、高山、寒冷的草原、针叶林和草原。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好。擅长跑快跑远,喜欢群居,经常追求狩猎。它的栖息地范围广,适应性强。狼生活在山区、林区、草原甚至冰原。狼是一种食肉犬,又叫野狼、豺、灰狼。列入...

常见的动物有哪些?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
答: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家肴。它不像牛羊可久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隐蔽的灌木草丛或土岩洞穴中体息,夜间出来捕食...

...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犬科中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现已有许多不同品种。赤狐、北极狐、貉等的皮毛很珍贵;狼是狩猎对象,毛皮可用,在牧区为害兽;豺是大熊猫的天敌,在大熊猫产地应控制数量。麻雀:麻雀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见留鸟,喜欢生活在人类生活区周围,并以建筑物的缝隙为巢址。麻雀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

常见的动物有哪些?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
答: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天亮以前那两个钟头,马睡得最香。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家肴。它不像牛羊可久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

食肉目的生活习性
答:食肉目大多体型矫健,四肢的趾端具锐爪,以利于捕捉猎物。生活方式为掠食性,猎物多为有蹄类、各种鼠类、鸟类以及某些大型昆虫等。捕杀方式多种多样,或隐伏要路等待,或嗅迹跟踪、潜伏靠近,凭借利齿和锐爪为武器进行突然袭击。另一种攻击方式是长距离的追逐捕杀。狼和豺等动物更发展成类似集体分工的...

有些动物为何能站着睡觉?
答:马属于奇蹄目动,身体细长,四肢健壮,善于奔跑。所以,马中的姣姣者有千里马之称。但是马有于其他家畜不同的特性,在夜里喜欢站着睡觉。夜里无论什么时候去看它,它始终站立着,闭着眼睡觉。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

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想知道些关于狼的故事
答:最小的狼是阿拉伯狼,雌性的狼有的体重可低至10公斤(22磅)狼群适合长途迁行捕猎。其强大的背部和腿部,能有效地舒展奔跑。生活习性 狼的阶级意识很强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6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五十只以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

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答:生活习性和东北虎相似。在野外主要捕食野猪、黄猄、小鹿等。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20年。华南虎的体形比东北虎小;毛较短;花纹密而颜色较深;尾部黑斑最多。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面临灭绝,也是世界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孟加拉虎又叫南亚虎,国外见于缅甸、印度、...

为什么猪和马会形成不同的睡觉习性
答:马有于其他家畜不同的特性,在夜里喜欢站着睡觉。夜里无论什么时候去看它,它始终站立着,闭着眼睡觉。 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家肴。它不像牛羊可久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

豹的生活习性
答:豹性情孤僻,平时单独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中潜伏,黄昏时开始出来游窜,直到黎明时方休息。在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方,活动的范围较固定。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往往作数十公里的移动。豹在平时没有固定的巢穴、休息时常常爬到较高的树上,选择在叉枝、横枝干上爬卧。有时也在草丛中或悬崖石洞中睡觉。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