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价值如何定位?

作者&投稿:木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定位?~

对于一件陶瓷工艺艺术品除了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存世量外,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定位取决于六个要素:艺术家职称与称号、社会认知、工艺及造型、历史价值、市场潜力、藏家购买偏好。职称与称号职称称号包括艺术家的头衔、社会称谓和专业职称。有些号称:国大师、省大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市级)工艺美术师等。一般市场状态下,不同的职称称号市场对应价格定位也不同。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包括艺术家的社会活动能力及媒体宣传力,以及艺术家就职单位的社会影响力,俗语称码头等等。很多时候,高的社会认知会造就不同类型的市场明星。工艺及造型材:即陶瓷工艺的材质。由于不同材质所代表的器物颜色、形质、品质不同,给收藏带来的直观影响与体验也是显而易见的。型:即陶瓷工艺艺术品的造型。陶瓷工艺艺术品不同的造型类别,体现了作者不同的艺术修养及审美取向,对于不同艺术家艺术风格的传承和表现都有很好的区分作用。工:即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做工。点、线、面是构成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基本元素,在其成型过程中,“起承转折、抑扬顿挫”都是艺术品工艺上美的呈现。画:即陶瓷工艺艺术品的画工。鉴赏陶瓷工艺艺术品的画工,一是要鉴别题诗镌铭的作者;另一个则是欣赏书画、款式的内容、印款等的艺术品位。体:即陶瓷工艺艺术品的体量。体量通常用件来衡量,陶瓷工艺艺术品的价格计量比传统的中国画更为复杂。我们都知道,中国画是用平尺来计量的,简单明了,尺子一量即可,而瓷器用“件”来计量,就多了一些不标准与不规范。因为瓷器成型要经过烧制,不可控因素多,再加上品种繁多,器型复杂,又要考虑口径、底径、腹径、外高、内深、重量、容量等要素,无疑增加了计量难度。所以,体量在价格影响因素中要综合考量。用:即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功用性。陶瓷工艺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的最大区别,还要看其实用性强的特点。虽然功用性在不断退缩,但还应是一个考虑因素。历史价值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历史,如一些古代陶瓷,或是近代名家的早期陶瓷,都对今人考察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历史沿革、风格演变等起到很大的历史参考价值;二是陶瓷工艺艺术品呈现出的历史内涵与意义,包括题材的历史性等。市场潜力市场潜力也是影响市场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市场往往会根据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发展状况来推定市场潜力的大小,并以此为根据判断其作品的增值状况与速度。有潜力的品种一般都会有提前的估值去衡量他的潜在价值。购买偏好同一件艺术品,不同的购买者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与环境下,对于其价值的判断是有差异的。一些出名的收藏家对于陶瓷工艺艺术品的喜好各不相同,其自身的喜好也逐渐成为影响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以上六个方面是对当下陶瓷工艺艺术品价格形成主要因素的阐释。此外,在关注艺术品价格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工艺性、文化性与艺术特点等。

你好!
一般来说,确定书画艺术品的价格,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决定。

1.书画作品本身的质量

书画作品本身的质量是决定其价格的主要因素。高质量的书画作品价格相对较高,低质量的作品价格较低,有的甚至毫无价值。收藏者在通常情况下,首先应当判定它的艺术质量,即根据它在艺术上的优劣程度,将它归属于是这位书画家创作的上品、中品或下品,或者还是中上品、中下品。然后可以根据这幅作品的质量档次,以中品的价位为基准值进行评估。-如果要将同一位书画家不同质量的作品进行换算时,通常可按中品的价格为一个计量单位,上品的价格即是其的120%—150%,而精品和发表在本人书画专集中的作品,其价格则是中品的150%—200%,而中下品和下品则应当分别为中品的70%和50%左右计算为宜。

一件优秀的高质量作品,在未被人们所认知的情况下,虽然价格不高,但却有着较大的升值潜力;一旦有了知名度,就会升至一定的价格。反之,一件艺术价值不高的作品,市场价格虽会被人为地抬高,但最终仍会回跌到较低的价位,这就是由作品本身的质量所决定的价格。

2.书画家的知名度

从某种角度讲,书画家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地位集中地表现在社会名望上。所谓名望,指的是名气,它在字画中的价值至关重要。名人字画,名人在先,字画在后,名头越大,市场地位越高,市场价格也越高,这好比人们上街买衣服,名牌服装总要比杂牌来得昂贵。有的书画家作品非常成熟但是价格不高,有的并不是专业的书画家,但他的作品却卖价很高,就是由于其名气在作怪。在艺术市场上,像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大家,由于他们名气大、影响大,即使一平方尺画或是并不代表他们水平的应酬之作也动辄数万元,而一些小名头的精品,尽管艺术创作有相当的水准,也难同大家的一般作品价格相比。古往今来确有不少在艺术上有造诣、有独特风格的画家,他们生前甘居寂寞,不善交际,在社会上既没有一官半职,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像黄宾虹就属此类。平心而论,他们的艺术水平确实很高,只因人们对他们不熟悉,从而导致其价位偏低。相反,有的画家艺术水平并不很高,但其作品照样在市场上屡屡高价成交。例如徐悲鸿,从艺术上讲,徐悲鸿很难同黄宾虹、傅抱石、齐白石、张大千相提并论。但是,徐悲鸿在中国画坛的特殊地位、特殊影响支撑着其高价的走势,并与傅抱石、齐白石、张大千并驾齐驱,这恐怕同徐悲鸿名头大有着直接的关系。还需指出的是,有的名人尽管不是书画家,但作品照样在拍卖场上有不俗的表现,如孙中山、蒋介石、梅兰芳、汪精卫等名人。从中可以看出名头大小对作品价值的影响。

3.内容与题材

美国经济学家哥德哈伯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品的存世数量,而是艺术品所能吸引的注意力。所以,艺术品所涉及的内容和题材之类的因素对艺术品价格起着决定性影响。字画的内容和题材也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从拍卖场上看,画的价格要明显高于书法,这主要是画的创作要比书法来得复杂,难度也比书法大。在传统中国画中,以山水最高,人物次之,花鸟第三。拿张大千和齐白石来讲,张大千是一位全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在历年成交的作品中,他的山水画价格屡创佳绩,名列前茅,人物画次之,花鸟画第三,其市场作品价格层次相当清楚;齐白石作为一个花鸟大家,其花鸟成就可谓享誉海内外,他的作品在市场中仍然是以山水画最高,且行情普遍看好,他的《山水》册页曾在1995年翰海秋季拍卖会上创下517万元的纪录,为齐氏作品的最高价,而他的人物画价格又比他的花鸟画价格来得高。

此外,在拍卖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幅作品尽管内容相同、尺寸大小相近、品相一样,但是成交的价格却相当悬殊,这主要是作品受题材的影响。藏家一般对吉祥、高雅、稀有题材会有极大的兴趣。吉祥题材大多集中在人物花鸟上,因为许多人物花卉动物的组合具有传统的比喻象征含义,如钟馗、佛像、寿星、牡丹、百合、杜鹃、荔枝、蟠桃等。高雅题材,大多集中于山水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为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情于山水,通过山水之乐,摆脱世俗事务的烦恼,怡情养性,因而也颇受藏家的青睐。稀有题材主要指画家平时很少涉足的题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1997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齐白石唯一的一幅以“苍蝇”为题材的书画作品,虽然尺寸仅为9.7×7cm,但由于其题材特殊而成为全场的焦点,最终拍出19.8万元的高价,被媒体称为“最昂贵的一只苍蝇”。而对于不同的绘画题材而言,同一档次画家的作品价位应当为:山水画价格最高,人物画价格次之,花鸟画价格再次;若对于同一档次书法家不同书体的作品价格而言:草书价格最高,行书价格次之,隶书、篆书和楷书的价格再次。此外,还有一种在名家书画交易中会经常遇见的情况,那就是山水画大家所画的花鸟画和所写的书法作品如何定价的问题。一般说来,可以按其花鸟画的价格是山水画的30%—40%,而其所写的书法作品又是其花鸟画的价格30%—40%去估算为宜。

4.书画作品存世量的多少

一般情况下,存世量稀缺的作品价格较高,反之,存世量较多价格较低。俗话讲“物以稀为贵”,像黄宾虹等画家作品价!格之所以还未到应有价格,与作品存世量过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等作品之所以能高价位成交是与其作品少分不开的。特别像李可染有“废画三千”之称。有人统计李可染作品存世量在千幅以内。但有时情况也不尽然。有些书画家存世作品极少,形不成一定的市场,收藏家也不愿购买炒作,价格反而上不去。而有些作品存世量较多的书画家,你有他有,大家一齐哄抬,价格反而炒上去了。如张大千、齐白石、林散之等一生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作品,林散之被后人称之为“林一吨”,可见其作品存世量之大。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一直处于最高层次。总的来讲,各家作品存世量的多少是影响其价格的一个因素。这一方面说明作品的价值与价格的确定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作品本身质量的高低仍是决定市场的关键。如果一位书画家存世量较多的作品都是质量不高的作品,其市场价格肯定不会很高。但有一种情况是明确的,这就是每一位成就较高的书画家,其创作题材较为冷僻的作品,其价格较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肯定会高得多。

5.欣赏时尚

大家知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往往会崇尚不同的技法和风格,在封建社会,帝王将相的喜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时尚。同时,文人雅士在社会上也有较大影响,他们的喜好也有众多的人追随迎合。就绘画而言,有的喜欢山水画,有的崇尚人物画,有的偏好写意绘画,有的欣赏工细绘画。比如,自1990年代初大陆艺术品拍卖兴起后,市场一度对吴昌硕、朱纪瞻等写意画家作品颇为看好,而近几年来,写意画家作品明显开始走软。相反,投资者和收藏家开始崇尚工细类的作品,特别是设色、工细而饱满的作品价位普遍高于水墨粗放而简略的作品,如1997年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赵少昂的《轻舟出峡》和《巫峡帆影》分别以7.4750万港元和20.7万港币成交,从中可以看出工细类作品价格明显高于粗放类作品。

6.年代远近

一般讲,同等名头,其作品年代越远,价格越高;年代越近,价格越低。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画不易保存,俗话讲“纸保一千,绢保八百”。也就是说,纸上作品能保存1000年,绢上的作品能保存800年。尤需指出的是,中国古字画的价值显然要高于现代字画。如元代大名头赵子昂,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动辄数百万、上千万,1999年他的《归去来辞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42万港币成交,为中国书法第二高价;2000年苏富比又一次推出了赵的《兰蕙图》手卷。尽管该幅作品并不是赵的代表作,但仍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最后以1379.47万港元拍出。相反,现代大名头张大千作品的最高价为829万港币的《荷花》通景屏。同样,古代一些小名头的精品也常常在市场上拍出现代大名头的价位。如清代焦秉贞的《五瑞图》在2000年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以169.47万港元成交;清代樊圻的《山水》在2001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165万元成交。现代小名头画家作品要创下百万元却几乎不可能的,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7.字画样式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在中国名家书画的市场交易中,都是按尺寸来谈论价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

例如,清代画竹大家郑板桥弃官后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时,他就自定过这样的卖画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此外在上个世纪30年代,年届七十高龄的著名花鸟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他的画室中,也曾张贴过如下的一张卖画润格:“花卉条幅:2、尺110元,3尺15元,4尺20元;5尺30元,6尺45元,8尺72元;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8寸内每页6元,1尺内8元;扇面:宽2尺者10元,1尺5寸内8元,小者不画……”

中国字茴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立轴、横幅、镜片、屏条、手卷、册页、对联、扇面等,其中立轴、横幅、镜片、屏条、对联主要适用于室内的装饰,手卷、册页、扇页则适用于案头展玩,而投资者和收藏者出于各种原因,往往各有所好。一般立轴高于横幅,纸本优于绢本,绫本最下。立轴要在5尺以内,横披要在5尺以外,手卷以长一丈为合格,越长价格越高。册页、屏条为双数,册页以8开才算足数,越多越好,屏条以4面为起码数,16面为最终数。在市场上,有时同一画家的两幅作品效果一样精到,且品相、技法、题材相同,那么就要看它们尺寸大小和作品的样式,尺寸越大,价格越高,反之亦然。字画一般以册页、手卷的价格为最高,屏条次之。如傅抱石的经典之作《丽人行》手卷在1996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创当时傅氏作品最高纪录。吴湖帆的代表作《如此多娇图》12开册页在,1997年上海朵云轩秋季拍卖会上,以214万元成交,创当时吴氏作品最高纪录。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书画家对书画的样式各有所擅,有的擅画巨幅,有的只擅小幅,像张大千就擅画巨幅,陆俨少擅画册页、手卷,林风眠擅画镜片,林傲之擅书立轴,于右任擅书对联,自然他们的价格也就高。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8.收藏者的多少和市场承受能力

价值归根结底是一个属于人的范畴,它是在人对艺术作品的接受行为中实现的,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问题与作品接受者构人员结构和在社会整体中的比例等等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当代社会,艺术作为社会中普遍流通的商品,面对的不再是极少数的王公国戚,而是广大的民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作品的商品价值主要由大众的消费趣味决定。一位书画家创作的作品,其市场承受能力越大,收藏者越多,其价格就会较高,反之,价格必定较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生活水平较高,书画作品的需求量相对就会较大,这样,作品的市场价格就较高。收藏者越多,争相抬价,其价格肯定上扬。因此,书画家欲想卖个好价,就必须关注市场,尊重收藏者,力求多创作一些精品佳作。
9.书画家本身的状况

一般来说,书画家在世时,作品的价位不会太高,而一旦过世,其价格肯定上扬。值也有不少书画家,过世之后价格反而越走越低。

究其原因,除了书画家创作的高质量作品之多寡外,其价格必然和他本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名声、获奖情况、社会经历,以及身体健康程度和年龄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自然,名声越大,地位越高,获奖越多,其价格肯定较高。年龄越大,身体健康越差,价格有时也会较高。如有位著名画家,他即将去世的消息一传出,画价竟翻了一番。

总之,确定书画艺术品价格,一般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和对今后市场发展的预测,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相对准确和较为合理地制定出一个既能反映书画家自身特点,又能适合市场供需要求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就是市场的价格。

还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加我好友、

艺术商品的价值表现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商品具有丰富多元的价值表现形式,艺术市场的存在正建立于此多元价值之上,而呈现出独特的结构模式和价值实现的独特途径。有鉴于此,我们须探讨一个问题,即艺术商品到底具有哪些价值表现形式?

(一)艺术商品的价值二重性

艺术商品是艺术市场的基础,相较于一般商品,它具有如下特点:(1)供给历史的宽限性,即进入艺术市场的艺术品不仅仅是即时的艺术家的作品,而且还包括与当今历史拉开距离的人类历史的遗留物品;(2)交换价值的多维性,即进入艺术市场参与交易的艺术品相较于普通产品,具有更加丰富多维的交换价值,包括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实用装饰价值等等;(3)价值的递增性,一般产品随时间递增而价值递减,但艺术商品的价值则会随时间的推移逐级递增;(4)服务于视觉的审美性,即凡进入艺术市场的艺术品皆服务于视觉,具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特点。上述特点决定了艺术商品独特的价值实现方式和特殊的营销方式。

艺术商品是指被市场打了一个括号的艺术品。也就是说,艺术品惟有在市场的括号之中,才成其为商品。基于此,艺术品的范围比艺术商品要大得多,它跨越时空,不一定呈现出现在时态,如王羲之《兰亭序》,其真本虽隐没于世,或者还在昭陵之中,尚待日后发掘,但都不可否认它是艺术品。而凡言艺术商品,都是指现在时态的。

对于业已成为商品的艺术品,按马克思的商品价值二重性理论,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中,所谓交换价值是指艺术品凝聚着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可按一定价格进行买卖;至于使用价值是指艺术品具有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艺术品一进入市场便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必然属性。不过,需要厘清的是,使用价值与效用不是同一概念。因为使用价值是指物品本身具有的特性,它是客观、必然的;“效用”则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主观、或然的。如明人詹景凤在《詹东图玄览编》附录题跋“题文太史渔乐图卷”中提到,文徵明当初在苏州尚未成名时,吴人缺乏眼力,认为“购此乌用”,故其画并不值钱。其语中之“用”便是指“效用”。

(二)艺术商品的价值形式

艺术商品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但这种价值不是由凝结在商品上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也不是遮蔽在艺术作品之后的创作活动决定的,而是决定于社会人的价值认识。这是艺术品价值相较于一般劳动产品之价值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就已然认同的艺术品价值来说,其价值表现包括如下诸多形式:

1.审美价值。艺术品提供审美愉悦是艺术品的根本价值。因为艺术可使人的躁乱之心恢复秩序,使不和谐的心灵获得澄净和陶养,并使残亏的人生实现盈足的补救。所以,审美价值的判断依据就是艺术品本身能否给予人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上给予人以审美愉悦。换言之,作品给予人的审美快乐越充分,便越具价值。

2.文物价值。这是一种确定人类历史、展现传统、凸现文明和存留人类记忆的定位价值。通常,艺术品展现的历史图景越宽,越具历史的代表性,或对文化发展越具影响,则越具价值,反之价值越小。这一价值是针对文物而言的,其典型如《清明上河图》,尽管以艺术价值论,并非上上之品,但却具有上上神品(如山水画)所欠缺的重大的文物价值。

3.访问价值。这一价值也就是本雅明在《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所说的“展览价值”,它是凡具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的重要价值表现形式。不过,称“凡具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便具访问价值”却是一个不可逆命题,即:具有访问价值的艺术品不一定就必然具备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法国画家马赛尔•杜桑有“R.MUTT 1917”字样并命之为《泉》的小便池,它具有访问价值,但却不具备艺术价值。

4.投资价值。这是一种谋取利益扩增的价值。近年来艺术品投资的持续升温,热点不断变化,即着眼于艺术品高回报的投资价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凡利益并不单纯是指货币利益,它通常还包括政治、人际、文化等方面的利益。换言之,只要着眼于通过艺术品获得整体利益的扩增,不论货币资本本身是否实现增值,都可算作良性投资之列。

5.收藏价值。这是一种建立于物“稀”与精神享受之上的满足“物质”占有欲和“享受”占有欲的价值。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品越稀少,且给予人的精神享受越充分,便越具收藏价值,反之不然。如2003年故宫博物院行使优先购买权以2200万人民币购得晋索靖的《出师颂》,就落脚于该稀世珍品的收藏价值。

6.装饰价值。即运用艺术品装饰壁面、布置居室以求美观的实用价值。这是艺术品主要的价值体现形式,尤其家庭消费艺术品,多注重的是艺术品的装饰价值。

7.教育价值。这是一种以艺术教化人,使之陶冶情操并塑造完整人格的价值,还是一种为学习艺术而将艺术品作为范本摹习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对书帖、名画始终十分旺盛的需求,不少情况下,就源之于这种价值的存在。

8.诠释价值。这是一种学术价值,即研究和阐释艺术的发展历史、规律及现状的价值。由于在学术研究中,学者是将艺术品作为材料看到的,因此,这种价值实际又是一种材料价值和工具价值。多数学术研究机构对艺术品的购求和收藏所利用的正是这一价值;而不少复制艺术品的行销,也源之于这种价值的存在。

9.纪念价值。艺术品存留历史记忆的价值,为文物价值,而为保存现时记忆并以艺术品作为标志的价值,则为纪念价值。如出访游历、殡丧嫁娶、要事奠纪等对艺术品的需求,体现的就是艺术品的纪念价值。

10.宣传价值。这是一种基于公益、政治、经济或宗教等不同目的,期求广而告之,扩大影响的广告价值。这种价值往往具有潜隐性,即通过艺术品本身的传播与接受,推行某种主张、观念,或者通过购求艺术品本身的举动,获得广告效应。

11.公关价值。艺术品具有拉进或改善人际关系、编织人际网络,达到自身目的的公关价值。在一个腐败严重的国家,艺术品的公关价值是艺术品的主要价值表现形式和实现权力寻租的重要形式。即便清正廉洁的国家,艺术品的公关价值也不容忽视,上至国家元首之间馈赠艺术品,下至平民百姓相互馈赠,皆平常普通。

12.符号价值。这是一种将艺术品作为识别符号,以显现其收入、品味、阶级、地位和价值观为目的,并追求社会认同、寻求社会归属的功利性价值。其中,艺术品体现符号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落款即艺术家的“名字”。所以,本雅明又称艺术品落实于“名字”的符号价值为“膜拜价值”。消费者追求艺术品符号价值的行为,往往伴随奢侈性和攀附性特征。

上述不同价值意味着因需求动机的不同,艺术品的价值与功能具有多重性。在艺术市场中,理想上的艺术品的价值实现是落实于艺术价值,但由于需求动机不同,上述任何一种价值都可能促使艺术品成为商品,并成为艺术商品的交换尺度。因此,艺术品最终实现的交换价值很可能歪曲艺术价值,使艺术价值得不到体现。艺术与市场难以同一的原因即在于此:市场以满足不同需求为目的,而不是以成就艺术价值为目的。在市场中,只有永远的利益,而无永远的艺术。它或者体现艺术价值,或者背离艺术价值。要实现统一,除非扼杀人之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需求,而归于艺术本体的追求。但到这一步,自由的艺术市场就不需要存在了。

(三)艺术商品的价值判断

对于被市场打了括号的艺术品的价值判断,首先是真伪。伪不辨,则毋言价值。不过,伪(或摹)品并非就无价值。若伪品年代久远,虽不敌真迹,但同样也价值不菲,如宋伪晋宋书画名迹,或伪三代鼎彝,就可列入珍品之列。因此,略作归纳就是:在辨真识伪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真伪的价值差距以伪品的年代定,伪品距今时间越久远,与真品的价值差距越模糊,反之越大。如明之伪就抵不上宋之伪,今之伪较之明之伪又相去十万八千里。

在真伪判断分明之后,艺术品的价值判断可顺利展开,大体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对传世艺术品的价值判断

传世艺术品的价值判断,首先是以稀有程度判断,即越稀少,价值也越大。若遇稀世孤品,其价必高。其次,是以年代定,即越久远,价值越大。再次,是以直接供给者的历史地位定,名气和影响力越大,价值越高。最后,则是以品相定,在同类存世艺术品较多的情况下,品相越佳,价值越大。上述方法是判断传世艺术品价值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历世沿用,今朝亦然。要强调的是,

上述方法并不孤立,往往互相参用,彼此映照。同时,也须注意,上述方法具有层级性,即先是判稀有程度,依次往下,最后才是判品相,若本末倒置,则必然蒙受重大损失。如一件艺术品认为品相不佳,即判质量低下,而忽视本品为稀世之物,并廉价处理,事后定会追悔莫及、彻夜难寐。

2.对现世艺术品的价值判断

在一个传统价值被现代各种艺术思潮冲击得七零八落、体无完肤的时代,现世艺术品的价值判断较之一般工业化产品,要艰难复杂得多,即它无法建立统一的质量判断标准,更无法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不过,不能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并不意味着不能判断质量。只要把握规律,即可照则行事。这一规律就是,任何艺术品的质量判断都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事实判断,一是价值判断。其中,事实判断是指依据艺术品本身内在构成元素的判断,如绘画中的气韵、骨法、构图、色彩、位置经营等,书法中气韵、结体、用笔和章法等。至于价值判断是依据事实判断而进行的品质优劣的高下判断。一般情况下,只要对艺术作品的事实有清晰的认识,作出质量高低的价值判断并不难。问题只是出在绝大部分人不了解艺术作品的事实是何物,更不清楚采用何种方法可判断艺术作品的事实,因此也就无法作出质量判断。

艺术作品的质量判断,是一种主观判断。通常,事实认知越充分,质量判断越准确,反之则很可能偏离事实。一般情况下,能够作出准确事实判断的往往是批评家或鉴赏家。但当今所谓批评家,多数眼光拙劣,精于世故,名利熏心,吹嘘拍马,只要付钱死马烂驴也说成千里骝骏,甚至根本就不懂艺术,徒以大话、玄虚糊弄人,故其事实判断极不可靠。至于真正的鉴赏家,当今也是凤毛麟角,因为非要成就卓越的鉴识力,一定有广博的识见、高深的修养、敏锐细腻的眼力不可,而今之人为名利所诱、生计所困,劳心劳力,奔波不已,要想清修静为,锤炼眼力,已实属不易。

质量判断既难,通常人采用的办法通常就是“知人论艺”。即来历不浅、名头越大,则认为质量越高,这便是国内营销商必定要注明“×级×师”或者标明其身份背景、获奖经历的由来。至于国际上,也多是如此。

若是国画 就是四个字 真 精 全 稀

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凸显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定位
答:因为对他而言,牛顿或达芬奇的作品有一种共同的意义和不变的价值。就人文的观点而言,人类的纪录不曾老化。 每个历史的概念显然都是根基于空间和时间的种类。历史的纪录及其相关含意,必须载明日期及归划定位。但事实上,这两道手续是一体的两面。假设我判断一张画完成于公元一四○○年,但我却无法说明那画当时的...

艺术品是否必须要美?
答:所以成功引人注意的才是对一件艺术品更好的诠释,艺术品不一定需要美。艺术需要审美,审美包括审丑,美丑最终表现出来的精神愉悦是否高妙,是评价艺术高下的重要指标。艺术品的美只是外在的表现罢了,深究其中还是源于创作的思想内涵!纵观大师作品又有几人注重表象?艺术品要精致,有质量,有欣赏价值 不一定...

为什么人们对艺术作品看法如此不同?应该怎样去欣赏艺术名作?
答: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不同,每个的处在的位置不同,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也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与内容不同。生活高雅的人看到的是世俗,生活在政治圈子里的人,看到的是政治斗争,内心世界不完善的人,看到的是色情。一本文学小说是这样,在看一件艺术品的时候一样是这样。如果我们今天看大卫的雕像,也会有...

新中式家具的发展该如何定位
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日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对家具产品及服务水准的期望越来越高,家具市场也已进入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商圈细分的营销阶段,中式家具经营也逐步向家居文化方向延伸,企业专业化、产品系列化和市场细分化,将是家具行业发展的趋势。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中式家具被提出...

艺术市场营销是什么意思
答:艺术市场营销是将艺术品有效地推向市场,提升艺术品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融合与转化。在艺术市场发展中,艺术品定位、策略性宣传、定向营销、市场分析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还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坚持不懈和创新精神来推动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只有熟知市场信息,灵活运用营销手段,才能...

古董收藏方法
答:就价格而言,我们可以把艺术品区分为高、中、低三个区间。高价位艺术品是指那些价值数百万元以上的珍贵艺术品。自从2009年内地出现过亿元价格的艺术品以来,收藏家购买高价位艺术品的实力在逐渐增加。近两年,虽然内地艺术品市场持续低迷,但到海外购买艺术品的内地收藏家数量却在增加。但是,能够经常购买...

80年代茶壶的收藏价值
答:收藏不再是有钱人的游戏,每个人对于一件好的艺术收藏品有自己的定位,不同的理解和定位,赋予了收藏品不同的价值。那么80年代茶壶有没有收藏价值?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80年代茶壶的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80年代茶壶的收藏价值 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购买紫砂壶作为日用茶具喝茶。它既有实用性...

外销瓷器价值考成内容简介
答:本书分为六个章节,详细探讨了:明代外销青花瓷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市场定位。清代外销青瓷,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瓷器的制作技艺和贸易背景。外销彩绘瓷,揭示了不同色彩和图案在国际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徽章瓷器,探讨了其特殊的装饰艺术和历史价值。单色釉外销瓷器,展示了单一釉色的瓷器如何在海外...

如何做好艺术品销售
答:如何做好艺术品销售 如果将艺术品用作投资,必须将流动性摆在第一位。只有市场需求的商品才有流动性,这种作品你只要出手市场就会接受,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找这样的作品。下面是如何做好艺术品销售,欢迎参考阅读! 收藏艺术品应了解藏品本身蕴含的多重价值 近年来,艺术品收藏一直呈现热门趋势,不少人或是出于爱好或是出...

去观看艺术展,结果发现都没什么差别,要怎么欣赏它的美?
答:其实只要稍微浏览一下,你对这个展览的整体内容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在欣赏的时候,更能够体会艺术品所表达的意思,整个展览也会更有趣。如果事先没有任何的准备,那么进去可能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便你看得再深再久也看不出什么区别。其次,有的时候我觉得看艺术展其实并不是为了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