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情结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吕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自卑感的探讨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作品。他提出,人类的所有追求和目的性活动都基于一个心理学事实——自卑感。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儿童天生的,它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推动他们通过改变自己的处境来克服心理上的自卑。这种改善会缓解自卑感。心理补偿是这种现象的心理学术语。阿德勒特别提到了三种处境可能导致儿童心理补偿的性格:天生衰弱或有器官缺陷、受到严厉管教缺乏慈爱、被宠坏。这些情况可能产生自卑感,并激发儿童超越自己潜力的雄心。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基本事实的两个方面,不易分割。阿德勒指出,自卑感可能有助于个体完善,但如果过于严重,可能刺激儿童膨胀的野心,导致心理调适过度,最终走向过度的自卑。自卑感是对自己弱势处境的认知和感受,是我们追求优越的动力,即俗语说的“哀兵必胜”。例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他的贫穷自卑感是他努力读书取得成功的动力。然而,过度的自卑感会形成自卑情结,夸大困难,导致生活勇气丧失,并以错误的方式寻求心理补偿,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即使取得了很大成就,仍然否认自己曾经的不堪历史,这就是自卑情结。
2. 自卑情结的成因
人们在儿童早期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它会在他们的生活样式上留下无法拭去的印记。发展的每种困难都是由家庭中的敌意和缺乏合作引起的。可能是父母的偏爱或重男轻女的思想,造成女孩子的自卑情结。因此,家庭教育是自卑情结产生的源头,需要特别注意。
3. 自卑情结的表现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愤怒、眼泪或道歉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它会导致紧张,争取优越感,但这些行为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或避而不谈。在困难面前,有自卑情结的人会表现出犹豫、彷徨甚至退却,退缩的最彻底的表现就是自杀。自卑情结的儿童可能由患病形成的失败感,再由这种失败感产生的悲观人生态度,造成压抑的自卑感;或者判含念走极端,不顾身体上的缺陷,绝望地追赶那些更幸运的伙伴。他们没有足够的认识力来正确判断自己的处境。例如,一个不会游泳的孩子,在别人嘲笑时,竟然不顾生命安全毅然跳进水里证明自己,而没有自卑情结的人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对自己有合理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自卑情结的人会缺乏安全感,因此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或许是家庭,或许是很小的范围。阿德勒认为,把一个孩子是否会运用数学视为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他认为,数学是给人以安全感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能把我们周围混乱的世界用数字稳定下来。有强烈不安全感的人,通常都拙于计算。这是阿德勒对安全感的独特解读。
4. 自卑情结的矫治
学会合作,培养社会兴趣是矫治自卑情结的方法。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如科学的兴起就是由于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它是人类在改进自己的整个情境,在对宇宙作更进一步的探知,在试图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成果。自卑情结会使人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只要他能站在平等合作的立场上和他的同伴发生联系,便会痊愈的。这个同伴指父母、亲戚朋友,也指同学、同事甚至将来的爱人、孩子。但是,所有的行动都要在诚挚、友善的态度下进行,才有效果。合作和爱情是绝对无法用武力获得的。不能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教育便是错误的教育。要学会合作,必须首先对社会有兴趣,对社会的兴趣是在学校和家庭中训练出来的。影响社会兴趣的一部分来自遗传,如母亲的技巧,她对孩子的兴趣,以及孩子自己对环境的判断。如果他觉得别人都充满敌意,那他就不得不采取防卫手段;如果他觉得别人都应该是他的奴隶,那他就不会对别人有所贡献,而只想驾驭他们;如果他只关心自己的感觉与身体舒适与否,他就会退出社会。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就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家庭中平等的一份子并且要关心其他的所有成员。所谓母亲的技巧,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她只有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得他的情感并保护孩子的利益时,才会有这种技巧。试想,一个对母亲都没有兴趣的孩子,怎么可能和别人饶有趣味地交往合作呢?所以曾经有观点说“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简直是决定性的!这里还要注意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许多儿童在一生中都把他们的父亲当做偶像崇拜或者视之为最大的仇敌,因为父亲通常会严格要求,善于打击孩子不足之处,虽然他的目的是激励孩子更加厉害,但效果往往不如人意,甚至把孩子给弄自卑了。有自卑情结的孩子,通常会成为被取笑的对象。一些孩子能忍受别人的嘲笑,另一些孩子可能因此丧失勇气,回避困难,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外在的表面现象,这也表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当然,那些从来也不哭泣,甚至在本来该哭泣的时候大笑,给人一种缺乏情感的冷酷的英雄,这种恰恰是一种害怕表现出虚弱的标志。我们要注意这种情况,他们更需要的是鼓励,而且要让他们明白,在他们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因害怕而表现出虚弱的恐惧。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既不要用玫瑰色的色彩美化现实,也不要用悲观的态度来描绘世界。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尽可能充分的为生活做好准备,使他们以后能够应付自己的生活。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通过经验而学习,这样他们的行为就不是受到他人强迫的限制,而是受到事物本身逻辑的限制,就不容易产生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的表现
答:不能接受批评,远离社交。具有“自卑情结”的人总是不能接受来自不同的声音和微小的批评,一旦有了这种情况,会让他们的心态产生绝望,情绪会低落很多天,产生不愿听别人的评价,而宅在家中,远离与他人的交往。爱拖延,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具有“自卑情结”的人总是害怕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够好...

自卑是一种心理疾病
答:自卑是一种心理疾病 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A.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他对于这个词主要有两种相联系的用法:首先,自卑情结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的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

自卑和自卑的区别
答:而另一个词“自卑情结”则描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状态,更是一种应对策略。在某些情况下,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无法应对某种压力或挑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而“自卑情结”这个词实际上是指代一个心理过程,即当个体感到无力解决问题或面对挑战时,他们...

儿童为什么会有自卑情结
答:什么是自卑?自卑是指个体与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如别人的情感体验。自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处理恰当,自卑可以成为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然而,处理不当,过度的自卑容易形成自卑情结,影响性格的形成,从而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孩子自卑吗?自卑情结的形成多源于幼儿阶段。

内心极度自卑是什么心理问题
答: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

自谦和自卑的意思。
答:自谦 自抱谦逊态度.①自我谦逊.②自足;心安理得.③自谦就是要“以阳居阴,不自盈大”.古人对自谦内涵的诠释始终贯穿着阴阳之对立与统一.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偏差的,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自卑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总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是...

为什么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开始怀疑自我
答:自卑情结,由阿德勒心理流派(Adlerian psychology)的创始人Alfred Adler最早提出。他认为自卑可以被分为原生自卑(primary inferiority)和次生自卑(secondary inferiority)(Warta,2008),而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之间的纠葛就会使人陷入一种自卑的恶性循坏,人的自卑情结就产生了。1.什么是原生自卑?原生自卑...

《自卑与超越》第2节 小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答: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做自卑情结。据此,阿德勒提出,无论是身体缺陷,还是童年受到的溺爱、忽视,都可能导致儿童在长大后得到错误的生活意义,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在家庭影响的部分,阿德勒分别提到了母亲的影响、父亲的影响、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之间关系的影响。

阿德勒人生智慧之:自卑感和优越感
答:” 第2个孩子站着不动,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却说:“我一点也不害怕。”而第3个孩子凶狠地瞪着狮子,问他的妈妈:“我能向它吐唾沫吗?” 三个孩子其实都感觉到了害怕,但每个人都用了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符合的方式来表达。那么,自卑情结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生活的环境总是不尽...

自卑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答:自我认识不足、家庭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成长经历有关、个人性格特点。1、自我认识不足,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2、家庭经济因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