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是什么意思 做青年的知音

作者&投稿:隗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编者按:薛战同志的这篇经验谈的是部队的青年工作,但具有普遍意义。它生动地说明,只有了解青年,关心青年,才能吸引青年,教育青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尊重和信任青年,看到青年内在的积极因素,并且善于找到调动其内在积极因素的科学方法。愿各条战线上的共青团干部都能认真地读一读,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我从1970年开始担任团工委副书记的工作。我的最主要的体会就是要做青年的知音。
  不要回避而要回答青年们最关心的一些疑难问题
  最近几年,青年思想比较活跃。他们常常提出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很不好回答。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我感到,不能回避问题,而应该敢于接触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理直气壮地进行教育和回答。
  去年五月,在进行政治常识教育的过程中,有个战士把我叫到一边说:“薛干事,就当你不是政治处的,说心里话,到底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我说:“这不是讲过了吗?”他说:“大道理谁都明白,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老说人家不好,可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收入一万多元,哪家没有电冰箱、小汽车?”我说:“你别光看表面现象,象纽约这样的城市,每天还有几万人靠垃圾维持生活呢!”这个战士把嘴一撇说:“人家的垃圾和咱们的也不一样。”我本想再说几句,可他笑笑转身走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对此我做了一点调查,发觉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一旦打开门户,青年们看到资本主义一些现象,眼花缭乱,他们既没有切身感受,又缺乏正确对比,仅从电影、书刊、报纸上得到的只鳞片爪,就误认为资本主义什么都好。为了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认识,我就着手查阅了一些资料,引导大家算了三笔账:第一笔是发展速度账。我国底子薄,人口多,工业基础差,搞社会主义建设仅三十年,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工业生产已经几百年了,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却是少有的。第二笔是家庭收支账。我举了一些例子,说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收入高,但支出也多,尤其是一般工作人员扣出房租费、各种分期付款后,所剩无几,一遇天灾人祸,便会倾家荡产。而我国人民虽然收入低一些,但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等问题都有基本保证。第三笔账是贫富不均账。资本主义贫富不均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资本家是靠剥削发财致富的,而我们国家却不存在劳动人民受剥削的问题。我还向大家推荐了一些归国华侨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制度,以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好的文章。并组织青年对《人证》《群芳谱》《至爱亲朋》等电影进行了评论,使青年们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在物质丰富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精神危机,以及在那种社会制度下,劳动人民做人难,生活更难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青年们是最喜爱阅读文艺作品的,但是有些青年受社会上的影响,经常传看一些不健康的书刊,有的还专门猎奇,寻求刺激。团工委提醒大家,看书一定要有所选择,青年们却有不同反映。我们的图书管理员曾问我:“你说什么是好书,有些书说它不好,可看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传的都没皮了。”当时把我给问住了,我说:“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这样吧,咱们都做点准备,好好讨论讨论。”在讨论中,我主要讲了这样几层道理:首先说,流传的书不一定都是好书,群众中也有愚昧落后的东西。其次讲了在我们国家里不能把文艺作品看成是商品,更重要的它是宣传、教育群众的工具。我还根据自己的回忆,给她讲了这样一件事:作家曹禺在日本访问时,有人问他:“中国有没有色情文学?”曹禺说“没有。”那人又问:“难道中国读者就不愿看色情文学吗?”曹禺回答:“我们不能因为有人爱看就去迎合他们的口味,一个作家,不能忘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就这样,我们俩连续讨论了三次,终于使她信服了。后来,她主动向青年介绍好书,还积极协助我购书、发书。我们向青年推荐了《东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革命烈士诗抄》等十七本书,并组织他们开展讲故事、读书报告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陶冶了青年的革命情操。
  去年,入党、提干两项制度改革后,不少青年感到没有奔头。领导上讲要正确对待前途理想,他们就反问:“实际情况摆在这,你说前途在哪?”面对这种情况,有人说现在这个问题不好讲,还是回避一下好。但我考虑,这个认识不解决,青年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弄不好还会就此颓废下去,应当努力帮助青年解开这个思想“扣子”。于是,我给青年上了一次团课,用讲故事的方法,从看门老头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讲到司炉工史蒂芬逊发明火车头,从工人出身的哲学家狄慈根,讲到没有上过大学的音乐家聂耳,一连讲了六个专家名人的轶事,以及我国青年自学成才的事迹。接着我说:“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第二,他们都不是靠别人恩赐,也没有走什么捷径;第三,他们都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也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而是靠自己发奋努力取得了成就。”然后,我就启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前途到底在哪里?前途在艰苦奋斗中,前途在刻苦钻研中,前途就在你的脚下!”这一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课后,一些青年围着我说:“薛干事,你讲到我们心里去了,我们看到了希望。”
  对青年中的问题要了解清楚,坚持实事求是分析
  今天的青年比较讲求实际,对物质、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对美的追求、婚姻恋爱、个人出路等问题想得比较多。这里就有一个怎么看,怎么抓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象过去那样一概指责为“资产阶级思想”、“个人主义”,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顺势、合情、入理,该教育的教育,该解决的解决。 1979年年终总结时,我听到这样一件事:妇产科在讨论一名团员的嘉奖问题时,有少数同志不同意,理由是她太爱美了。听到这些反映,我到科里做了一些了解,原来她从丹东进修回来,烫了头发帘和辫梢,还穿了一件粉红色的绣花羊毛衫,很惹人注目。可大家对她的工作却挑不出什么来,在接产技术上又是全科拔尖的。我便把这些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建议给予嘉奖。我从这件事中体会到,过去我们在对青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时,有一些“左”的做法,把美和资产阶级思想划等号,现在不能再这样搞了,应该划清正常的穿戴打扮和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界限。只要不违反部队的着装规定,没有超出个人经济条件,没有影响工作和学习,就不应该加以干涉。以后我注意这样做了,青年满意,教育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