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句式怎么判断?比如有被动句'疑问句'判断句'和倒装句

作者&投稿:丁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有哪些句式(比如判断句,被动句之类的),有什么标志,怎么判断。~

1、判断句

判断句式最易知,

就看句尾一“也”字。

有的“------者也”有的“也”

最典型的是“者也”

2、状语后置句

状语本在谓动前,古人偏放动词后。

关键记住于和以,名代紧跟在其后。

3、被动句

一种被动句,句中有个“于”,

它与“见”“受”相配合,被动更明确。

有的句中“为”,意思也是“被”

它和“所”字同时用,

“------为------所------”表被动。
4、省略句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5、 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百度来的,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 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判断疑问句的重点是有问号、或者标志性词语“何”“胡”等等;判断句最重要的标志性词语“是”或者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时有“是”;倒装句分主谓倒装,如“知道吗,你”、动宾倒装如“此之谓也”等等;被动句的标志性词语是“被”或者“为”,如:被你骗了,为我所用等等

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哪些?
答:例如:(王)曰:不若与人。倒装句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类型。就是提前把突出的中心部分说出来,非中心的延后放置。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些?判断句:曹操天下枭雄也。巨是凡人。被动句:1、见...于...表被动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

文言文解答技巧!如何掌握特殊句式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答:文言文是我们的初高中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对于这部分,很多同学认为文言文很难读懂。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读懂文言文的关键,除了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别外,还要熟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类型并学会判断。就像英语的语法一样,知道了语法,才能正确翻译出句子的意思。那么,如何去掌握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句型如何判断,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
答:编辑本段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概念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语文文言文怎么判断它是什么句式
答:最根本的方法是弄清楚句子的结构,每个词的词性。当然,句式有其固定性,每一种句式通常有几种常见形式,对文言文熟悉的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句式。还有捷径,某些句式有标志性词语。比如判断句多有“者”“也”,被动句多有“见”“被”,特殊句式更是需要死记。但是大部分倒装句式必须要从结构出发,...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归纳
答: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第一部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

文言文怎么才是判断句
答:1. 古文中,怎么可以判断出哪个是判断句 ……者……也此乃……都是判断句的标志,楼上的胡说八道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第一、“。 者,。 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何分析?
答: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虽然在新大纲中没有对学生要求掌握它们,但作为教师我...

语文文言句式的判断。
答:文言文的句式不多,也不算很难。但是需要慢慢积累,要记住它的特定词,再看看它是疑问句,否定句什么的。基本上不难判别它的句式的。比如说否定句里的宾语前置,肯定就是两个条件:一个是否定句,即有否定词,“不”“莫”等等,在加上代词,宾语如果不是代词,那肯定就不能前置了。比如“莫我知...

初中文言文判断
答:要读懂文言文,要会翻译句子,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否则便无从下手,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于后置等,我们怎样去判定一个句子是属于哪种特殊的句式,有没有什么标志?当然有。 这篇文章,我们将来一个文言句式大集合,领着大家一同去寻找句式中的特殊标志。 常见文言句式可以分...

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答: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句式”,如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对应句等,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断句,从而理解句意。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