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作者&投稿:司马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什么?~

电子管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电子管”(真空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一个庞然大物:它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腹部装有18800个电子管。它诞生于1946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的任务而编制的。每台机器都有自己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有限,速度慢。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使用真空管和磁鼓来存储数据。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中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集成电路。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小时功耗约150千瓦,每秒可进行5000次运算。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门发展迅速、渗透力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战略性产业。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电子管是最早的电信号放大器件之一。封装在玻璃容器(通常是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和阳极(屏电极)引线焊接在管座上。电调制信号通过电场注入真空中的控制栅极,在阳极得到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的信号数据。

电子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1956)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 年, IBM 推出个人计算机 (PC) 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与 IBM PC 竞争的 Apple Macintosh 系列于 1984 年推出, Macintosh 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电子管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电子管”(真空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一个庞然大物:它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腹部装有18800个电子管。它诞生于1946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的任务而编制的。每台机器都有自己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有限,速度慢。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使用真空管和磁鼓来存储数据。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中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集成电路。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小时功耗约150千瓦,每秒可进行5000次运算。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门发展迅速、渗透力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战略性产业。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电子管是最早的电信号放大器件之一。封装在玻璃容器(通常是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和阳极(屏电极)引线焊接在管座上。电调制信号通过电场注入真空中的控制栅极,在阳极得到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的信号数据。

电子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1956)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电子管

电子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1956)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
年,
IBM
推出个人计算机
(PC)
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与
IBM
PC
竞争的
Apple
Macintosh
系列于
1984
年推出,
Macintosh
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代?每一代的主要元件是什么?
答: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每一代的主要元件如下: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机是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的计算机。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机是以晶体管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3、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 4、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

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是什么
答:1、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按其所采用的逻辑元器件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1946~1959年)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使用电子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存储器用延迟线或磁鼓,软件主要是机器语言,开始使用符号语言。第二阶段(1959~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使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软件方面出现了高级程序语言,还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第三阶段(1964~1970...

一二三四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
答: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几十年来,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

1、 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答: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是什么?
答:1.第一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主要特点是:(1)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大, 成本高。(2)采用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 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容量。(3)输入输出装置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

什么是电子逻辑元件?
答:第一阶段(1946~1959年)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使用电子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存储器用延迟线或磁鼓,软件主要是机器语言,开始使用符号语言。第二阶段(1959~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使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真空管作为逻辑元件,软件方面出现了高级程序语言,还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第三阶段(1964~1970...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四个时代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946年到1957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主要逻辑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主存贮器采用磁鼓,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特点: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主要用来进行科学计算。1958年到1964年,主要逻辑元件...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时代(年份)?所用的电子器件分别是什么...
答: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软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

2.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代”的划分是根据计算机的
答: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代"的划分是根据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主要元器件分别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