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一些词语的意思,通假字,古今意义、倒装句、词类活用、一

作者&投稿:滑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分别都有哪些?~

前几天刚上完这篇课文,不明白LZ说的文言句式到底是什么东西= =
词类活用也不是本课重点、、起码我们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这两点都是一带而过,根本不用记
通假字只有“余【rao】一小舟”的“【rao】”(尤其这个字用出入法打不出来= =)通“桡”
这个语文书上应该是直接有注释的

古今异义是我自己理解总结的,不一定完全正确
是日更定矣 【是】古:这 今:表解释、分类
拥毳衣炉火 【拥】古:穿、穿着 今:表所有或一种动作
上下一白 【一】古:全、都 今:表数量
大喜曰 【大】古:非常、很 今:形容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古:还 今:更加,表递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尽力、痛快 今:勉强、强迫

词类活用老师就真的连提都没提了╮(╯▽╰)╭
自认智商没高到可以自己找出来的词类活用百分百正确……
所以就不误人子弟乱写了咳&

前几天刚上完这篇课文,不明白LZ说的文言句式到底是什么东西= =
词类活用也不是本课重点、、起码我们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这两点都是一带而过,根本不用记
通假字只有“余【rao】一小舟”的“【rao】”(尤其这个字用出入法打不出来= =)通“桡”
这个语文书上应该是直接有注释的

古今异义是我自己理解总结的,不一定完全正确
是日更定矣 【是】古:这 今:表解释、分类
拥毳衣炉火 【拥】古:穿、穿着 今:表所有或一种动作
上下一白 【一】古:全、都 今:表数量
大喜曰 【大】古:非常、很 今:形容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古:还 今:更加,表递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尽力、痛快 今:勉强、强迫

词类活用老师就真的连提都没提了╮(╯▽╰)╭
自认智商没高到可以自己找出来的词类活用百分百正确……
所以就不误人子弟乱写了咳&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

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

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

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

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扩展资料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心亭看雪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一词多义: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

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文学赏析:

此篇是张岱小品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全文只一百五十九字,堪称字字珠玑。此文篇幅虽小,意境却阔大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从此也可以见出小品文的审美意趣。

文章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大雪三日,自有许多可以值得写的景致。

作者却未像施耐庵在《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样极尽渲染之能,只用了“湖中人、鸟声俱绝”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

用字虽少,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加之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一定不会热烈、欢快到哪里去。这种自然氛围和内心情绪,奠定了全文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湖心亭看雪



一、通假字 

余挐一小舟    挐:通“桡”,撑船,划船。一作“拏”。

二、古今异义 

  1. 余住西湖。古义:我。 今义:剩下的。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义:尽力。     今义:勉强。 白:古义:名词,酒杯。今义:形容颜色像霜雪一样,跟“黑”相对。 

  3. 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4. 拥毳衣炉火   拥:古义:穿着。今义:拥有

  5. 大喜         大:古义:非常。今义:体积大

三、词性活用 

 1. 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 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3. 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四、一词多义 

 1.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2.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3. 一:1.余拏一小舟:数词,一  2.上下一白:全 

  4.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5.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6. 余:1.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7. 日:1.吞天沃日:太阳    2.大雪三日:天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1.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http://so.gushiwen.org/view_71146.aspx

从《湖心亭看雪》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痴,痴于山水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张岱《湖心亭看雪》句子赏析
答:《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下面是我整理的《湖心亭看雪》的句子赏析,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湖心亭看雪》句子赏析 文章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三篇
答: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课堂小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古今义翻译
答:4.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翻译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湖心亭看雪》
答:强饮如果按字面翻译的确是勉强喝下,但是作者当时遇见了难得的知己,更是十分痛快的喝了进去!但在考试时,还是写勉强喝下

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答案
答:15、作者看雪时怀有怎样的心情?答:16、此文中的时间仍是明代的纪年,这说明了什么?答:17、用文中词语填空。①看雪的时间: ②看雪的地点: ③看雪的人物: ④看雪的氛围: ⑤看雪的方式: ⑤看到的雪景: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1.ɡēnɡ 、cuì 、hànɡ 、dànɡ 、dī 、jiè 、nán2、...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答:(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湖心亭看雪
答:《湖心亭看雪》[1],把一个“痴”字写透,解读本文,笔者试透过痴行痴景来触摸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 文章的题目就很美。标题为什么是“看雪”而不是“赏雪”呢?透过“看”字,破析文字,才能体察到作者的内心。作者做此篇的目的为的是追忆往昔的梦,故国的梦,寄寓对故国的一种幽深的眷恋,同时抒发隐逸与感伤的...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和译文)
答:(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念:___(2)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__ (2)惟长堤一痕惟: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 ___ 2.翻译。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if !supportLists](3) [endif]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下...

湖心亭看雪照无眠句子中活用词语并解释?
答: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岛南又有石碑,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风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的意思,这种文字游戏是文人痼疾,看来连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来朝作《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