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处死刘据之后盖了一座思子宫 汉武帝这么做是为了挽回名声吗

作者&投稿:攸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午夜梦回之时,汉武帝是否会辗转难眠,一来辜负了当年亲口承诺的金屋藏娇,二来对枕边人卫子夫起疑,三来亲手斩杀了皇太子刘据!
汉武帝在政治上雄韬伟略,秦始皇奠定了华夏大地版图的雏形,汉武帝以其为中心向外开拓;以汉武帝为开始,历代的王朝将儒家奉为座上宾,将中原大地营造出儒家学子的风气!可汉武帝纵使功绩卓著,可也免不了帝王的通病——多疑。
身在高位,享受万人的顶礼膜拜,时间久了谁也不愿意放弃,尤其是帝王。汉武帝年轻时拓疆域、重思想、传文化,可年迈之际却忘记了重贤下士的道理,无论是朝臣还是枕边人都不愿意倾心交付,活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手中有权不愿意放出,汉武帝这一点倒不如嗜杀成性的朱元璋和治国精明的康熙。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康熙,在国事上都是早早让太子上手,以方便在将来拿捏帝王之术。可汉武帝不愿意这样,在皇权上始终不愿意让太子沾手,甚至强行将巫蛊加诸在太子一党的身上。
汉武帝自然是不愿意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骂名,所以将杀太子一事从主观变为客观。既然汉武帝向天下宣告,是因为听信谗言,那太子一案翻供之后,汉武帝自然是要做出一个受害者的形象,来为太子报仇!
巫蛊逼得太子刘据造反
太子早立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康熙的太子胤礽,这都是早亡之人。尤其是太子在位期间,在民间的声望超过了帝王,这就是关乎性命之事。
太子刘据便是如此,身为皇后卫子夫和汉武帝的嫡子,刘据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民间都是万人推崇。尤其是在暂代国政期间,更是圈得了一波的好感。刘据此时笼络民心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此时汉武帝正在甘泉宫养病,身边伴架之人之人正是与太子不和的江充。
汉武帝此时已经开始忌讳巫蛊之术,再加上江充的旁敲侧击,认定此次身体欠恙是有人行使巫蛊之术诅咒,自然是要下令彻查!江充假心假意先从民间查起,江充的目标是要让太子失去帝王信任,所以民间的巫蛊只是虚晃一招。
汉武帝知晓民间不存在巫蛊,自然是按照江充的指引将目光放在了皇宫里。而这一查,就在太子刘据的宫殿离发现了线索。太子是被诬陷,可汉武帝不会管如此多,皇家的亲情是最不能当真的,所以当今之计就是赶在江充之前,将拿捏在手里,不能让汉武帝知晓此事。
可刘据的才能还是有限,伪造圣旨被江充看穿,更是放走了江充身边的御史。此时已经不是江充一人对太子有威胁,刘据和江充的矛盾在无限扩大,唯有出动兵力才能搏一胜。可刘据只是有资格治理国事,兵权只是平日里守卫宫殿的一些人,是不可能成事。这个时候单单靠着太子一人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对抗,只好将皇后卫子夫也牵连进来。
可是刘据还是棋差一招,汉武帝从奸人嘴中知晓了刘据的起兵,认定了其造反的行径。太子刘据在国事上只是一个初学者,哪里能比得上汉武帝这个在江山上沉浮多年的男人?
汉武帝认定了太子造反,火速开始布局:控制兵权、征调军队,从内部瓦解太子的兵权。太子没有办法,只能利用牢房中的囚徒搏一个胜利。可这些乌合之众如何能与精兵强将对抗,多次调兵失败的太子,最终在激战中溃逃。后因他人告密藏身地点,太子被杀,妻儿在内的一干人等全数处死。
汉武帝假心假意的悔改
又过了一年,汉武帝好像从巫蛊事件中清醒过来。史书记载,汉武帝认为太子并没有谋反心思,反而是因为害怕才会起兵。有了这个念头,汉武帝自然是派朝臣彻查此事。太子一党虽然大多数人被杀,可仍有潜在的拥立者,自然是接下了任务为其平反。
也许是有汉武帝在其中的推波助澜,当年的巫蛊之事很快便查清,当年牵涉其中的一干人等通通被处死。至于太子刘据,汉武帝因为心怀愧疚,建了一座思子宫,以表怀念!
说来的确可笑,人都没了,汉武帝做出此举给谁看?所以汉武帝所谓的思念,不过是做给天下看,或者是为了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好名声。若汉武帝是真心诚意地悔改,就不应该是只是一座宫殿,毕竟刘据的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还在民间流浪!
就算是汉武帝不知晓曾孙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的存在,朝臣当中也肯定有人知晓。否则在刘弗陵去世之后,霍光等人为何能找回汉宣帝!只能说明,汉武帝所谓的平反不过是假心假意,这在朝臣中是众所皆知的,所以这个曾孙是决不能让汉武帝听到一点风声。
更或者往其他方向想,当年谋害太子的一干人等,是否如今侵犯了汉武帝的利益,因此想要借用为太子平反的名目,对朝堂的势力进行肃清?帝王不可能平白无故做一件事情,身在皇家,自然是需要多番揣测帝王的动机,如此方可保命!
揣摩汉武帝为太子刘据平反的动机,不过是为了巩固皇权。可汉武帝也是百密一疏,在弥留之际选择年纪八岁的刘弗陵继承皇位,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处死刘弗陵生身母亲钩戈夫人。可没有想到刘弗陵不仅没有留下皇子,反而还英年早逝,这皇位又回到了太子的人手里。
汉武帝摆脱了外戚的干政,却没有摆脱朝臣的干政。汉宣帝是霍光一手扶持下来的,朝政大权自然是把握在霍光手中。霍光是否有二心,这不可知,但霍光的存在的的确确成为大汉朝最大的隐患。
汉武帝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处死了太子又为太子平反,却没有想到皇位还是回到了太子的人的手中,甚至还给大汉朝招来一只饿狼,百密终有一疏!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案震惊一时,这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卫子夫经此一事,觉得再多说什么已无益,自谥身亡了。刘据死后,汉武帝才冷静下来细想整个巫盅之案的前因后果,知道自己误信了宦官江充,冤枉了太子刘据。汉武帝下令将江充等人全部处死,又怜惜儿子刘据所遭受的迫害,修建了一座思子宫,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儿子刘据的思念之情。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巫盅之案,...

汉武帝为何要杀死太子刘据?
答: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之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太子势孤力弱,兵败,外逃。后屡次被官兵围捕,迫于压力,遂自杀。太子家人除孙子刘询外,全部遇害,皇后卫夫子自杀。刘据死后,汉武帝最终察觉到刘据是被奸人所害,但人死不能复生,汉武帝为此后悔不已,命人建造了思子宫,以寄托对刘据的哀思。

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祸的目的是什么?
答:田千秋的话语使得汉武帝幡然醒悟,是啊,太子刘据动用大军不过是为了自卫,就算是防卫过当将自己的宠臣杀死,自己又何苦将他置于死地呢?于是,汉武帝下诏将参与太子一案的相关人员全部诛杀,又在宫中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在太子刘据遇害的地方修筑了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那么,为何汉武帝会在晚年发动这...

笠翁对韵·十灰「注释版」
答:10. 思子台:汉武帝因听信谗言逼死太子刘据,后来十分后悔,修建了一座思子台以寄托哀思。11. 玉橘冰桃:据《汉武外传》记载,西王母曾赐给周穆王玉橘,赐给汉武帝冰桃。12. 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西汉史学家刘向夜里在天禄阁读书,正有些困意,忽然听见阁内有响动。他定眼一看,竟是一位...

戾太子刘据之死,汉武帝晚期最大的哀伤,事件到底是因何而起?
答:,修建了一座博望苑,取广博观望之意 ,作为太子刘据的行冠礼的礼物,并允许刘据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广交宾客。刘据生性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但是汉武帝认为刘据不像自己。在后期武帝所宠幸的王夫人生了皇子齐怀王刘闳,李姬生了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刘髆。皇子的人数逐渐增加,又...

汉武帝为何要杀死太子刘据呢?
答:韩非子认为,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夫人便希望国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汉武帝对法家思想推崇备至。重用法家酷吏,利用巫蛊之祸,把太子,长公主,卫皇后等自己的骨肉至亲屠戮殆尽。因为汉武帝把太子当做自己的天然死敌。所以才诛杀太子。他建的思子宫,完全是在假仁假义,...

汉武帝处死卫子夫和刘据是因为巫蛊之祸吗 这只是表面而已
答:”一句“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故事吗”,就让人明白了汉武帝的良苦用心!汉武帝要处死钩弋夫人就是担心钩弋夫人如吕后一样,淫乱宫闱,篡夺权力!由此我们也明白了汉武帝处死卫皇后,害死太子刘据、处死丞相刘屈氂、逼迫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等都是因为担心外戚力量强大后威胁皇权。

汉武帝为何要处死挚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他是如何想的?_百度知 ...
答:卫子夫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内心非常的难受,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得到汉武帝的安慰,可是汉武帝却直接将她废掉了。卫子夫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必要,所以才会上吊自尽。卫子夫去世以后,汉武帝才幡然悔悟,他不仅为刘据翻了案,还为这个儿子建立了一座思子台,以此来思念自己的儿子。可是汉武帝却并没有为...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答:此后,汉武帝又为刘据翻案,并且下了罪己诏,还建造了一座思子宫,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愧疚。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汉武帝总算是可以恢复刘病已的身份了吧?其实,依然不行。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需要考虑接下来立谁做继承人的问题了。如果恢复了刘病已的身份,刘病已原本是太子的...

汉武帝时巫蛊之祸发生了什么,如何害死一皇后一太子?
答:卫子夫经此一事,觉得再多说什么已无益,自谥身亡了。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才冷静下来细想整个巫盅之案的前因后果,知道自己误信了宦官江充,冤枉了太子刘据。汉武帝下令将江充等人全部处死,又怜惜儿子刘据所遭受的迫害,修建了一座思子宫,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儿子刘据的思念之情。西汉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