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的历史?

作者&投稿:荡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及过程如下: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古代原子论。道尔顿原子论。汤姆森原子模型和卢瑟福原子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101年后汤姆生在1904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然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两年之后他的学生玻尔将量子学说引入了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

卢瑟福行星

汤姆森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葡萄干面包式模型的正确性。

1911年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轨道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

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绕核运动。



原子结构的发现史排序
答:最早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提出来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经过进一步研究玻尔提出了玻尔原子理论,后来提出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故选C.

原子结构演变的5个阶段
答:6. 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线,还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 原子的发现和理解是科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故事之一,从古希腊哲学家对原子的初步思考,到现代科学家通过量子力学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详尽描述,人类对原子认识的历史见证了科学方法的进步...

原子和分子发现史
答:历史上,因为单个原子过于微小,被认为不能够进行科学研究。最近,科学家已经成功使用一单个金属原子与一个有机配体连接形成一个单电子晶体管。 在一些实验中,通过激光冷却的方法将原子减速并捕获,这些实验能够带来对于物质更好的理解。 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

谁是最早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
答:为了证明这一理论,他们又经过了无数的反复实验,最后以严格的、确凿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散射理论与有核模型。卢瑟福的学生中有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有玻尔、查德威克、科克罗夫特、卡皮察、哈恩等,原子核发现后,卢瑟福于1919年利用α射线轰击氮原子核,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炼金术”,第一次...

有没有什么关于化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时候发生的小故事?
答:在19世纪末,物理学上爆出了震惊科学界的“三大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同一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859一1940)发现了电子。这些伟大发现激励了卢瑟福,使他决心对原子结构进行深入研究。1899年,卢瑟福用强磁场作用于镭发出的射线,...

人类如何发现原子存在?又是怎样知道原子结构的?
答:前几期的视频我多次说到,人类确定原子的存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虽然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说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就是没有结构的实心小球,不可分割; 但2000多年来,原子只是哲学上的思辨,并没有充分的论证,所以对科学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关于原子是否存在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毫无理由的相...

原子结构模型在的近代科学提出的什么模型
答: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故答案为:古典原子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量子论.

[探索原子深处] 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答:但是,现在有的人还不承认基本粒子有结构,有的人承认有结构,但不承认还可分。所以,关于基本粒子是否可分的争论,还没有结束。 从人类探索原子奥秘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无限发展过程。每一种关于物质结构的观念和学说,都只能达到为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2000字作文?
答:1912年7月,玻尔完成了他在原子结构方面的第一篇论文,历史学家们后来常常把它称作“曼彻斯特备忘录”。玻尔在其中已经开始试图把量子的概念结合到卢瑟福模型中去,以解决经典电磁力学所无法解释的难题。但是,一切都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在那片还没有前人涉足的处女地上,玻尔只能一步步地摸索前进。没...

分子原子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科学家的生平。
答: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因在放射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9年发现质子,同时提出中子概念 1934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时最早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