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作者&投稿:壤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者简介 :

《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因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系统1与系统2:

在理解系统1和系统2前,我们先来看个小实验。

小明性格内向害羞,乐于助人,对客观世界没有探索欲,偏爱秩序和规则,尤其注重细节。请问你觉得小明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还是农民?

相信大部分人的选择是图书管理员,因为小明的性格完美契合了该职业,这便是系统1,感性,本能,冲动,无需消耗意志力,快思考。但如果你知道并想起了基础概率(base rate),你会意识到其实小明更可能是个农民,因为在全人群中,图书馆管理员所占比例比农民低太多了,这便是系统2,理性,抑制本能和冲动,需消耗意志力,慢思考。在决策时,潜意识中,系统1快速做出决定,只有当你消耗意志力,去慢思考时,系统2才有可能推翻系统1的决策。

本书几乎所有内容都围绕着系统1和系统2展开,以详实的研究为依据,阐述系统1因受到外界各种影响时所作出的不理智决策和如何利用系统2规避这种不理智行为。

在全书中,「四重模型」和「两个自我:体验与记忆」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重模型(The Fourfold Pattern):

左上角和右下角显示,当面对大概率大收益或小概率大损失时,人们会规避风险,从而接受不利条件,而正因为此,才有了保险行业。

右上角和左下角表明,当面对大概率大损失或小概率大收益时,人们会追求风险,从而拒绝有利条件,右上角可能是放手一搏心理,左下角是彩票行业红火的原因。

这便是著名的前景理论主要内容。

两个自我:体验与记忆(Experience and Memory)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记忆会忠实于体验,所以体验等于回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研究者募集了154名即将参与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在检查过程中,每位病人要求每隔一分钟向研究人员汇报当时的疼痛疼度,从0无疼痛到10无法忍受分级。实验结束后,实验对象回忆整个实验过程并汇报「总疼痛」。

下图是两个典型的病人疼痛强度-时间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病人A与病人B疼痛感峰值一致,但病人A疼痛时间短,在8分钟时疼痛感从6突然降到了0,而病人B疼痛时间长,在24分钟时从疼痛感1降到了0。

按常理来说,病人A关于结肠镜检查的记忆应该比病人B要好,总疼痛要低。但实验结果显示,病人A的「总疼痛值」显著高于病人B。

通过该实验的统计分析,作者揭示了记忆的两个法则:

通过该法则可知,与病人A想比,虽然病人B的检查时间长,曲线下面积大,但其末尾疼痛值低,所以其总体回顾性评分(记忆)却好得多。

更进一步,为了分析体验和记忆在决策过程中哪个占主导作用,作者设计了一个严格的自身配对「冷手实验」。

毫无疑问,实验对象在长冷水实验前60秒体验了和短冷水实验同样强度同等时间的痛苦,并且还需在30秒感受稍弱的疼痛感,所以长冷水实验体验好于短冷水实验。但根据「峰-尾法则」和「时间忽略」法则,我们可知,长冷水实验的回忆会好于短冷水实验。

那么,在决策时,体验和记忆到底哪个更重要些呢?

研究结果显示80%实验对象更愿意在阶段3选择长冷水实验。由此可知,在决策过程中,回忆完胜体验。

同样峰尾法则和时间忽略也适用于愉快的体验,如度假、约会等。

看完此书,原本自认为比较理性的我,意识到原来自己其实和大部分人都一样,都在系统1操控下,感性而冲动。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观察,去思考,才可能让系统2变得更加强大,更有话语权。

Ps: 由于本书看得是英文原版,所以文中图片没找到中文版的,一些有歧义的名词也在后面附加了英文。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观看丹尼尔·卡尼曼关于体验与记忆的Ted视频。

阅读原文  

《思考快与慢》——笔记与思考之一
答:快思考包括:专家式直觉、启发式直觉,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但当,这些快思考都无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更慢更严谨、需要投入更多脑力的思考行事,这就是慢思考。本书认为,直觉和严谨思考就像是大脑中的两种性格的特征和性情。系统一的直觉性作用是做出决策和...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0190306
答:2019/3/6 Blue文 读书打卡 书名:《思考,快与慢》章节:第24章〈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书摘心得:如果你性情乐观,就应该既乐观又谨慎,因为乐观偏见可能有益,也可能带来风险。当个人或是机构自愿承担重大风险时,乐观偏见都发生了作用,甚至起到了主导作用。当需要采取行动时,即使略带妄想,乐观主义...

阅读《思考,快与慢》
答:《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叫丹尼尔·卡尼曼,他是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人类有诺贝尔(奖)以来,第一个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研究的主题是非理性。这是一部学术型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峰终定律,举了一个医院做肠镜检查的例子,一个人评价东西的痛苦程度,最...

快思考与慢思考
答:坚持目标【读书】分享第680天2018.11.6 思考有快与慢,那快思考和慢思考各自有哪些特征?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快思考是自主且无意识的,能快速做出直觉性判断。作者用“系统1”这个名词来阐释快思考的运行模式。系统1是自主发生的,动用它毫不费力,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在系统1中,储存着我们...

思考快与慢
答:  可如果现在问你,16×18=?大部分可能没有办法马上得出准确的答案,总得花上点时间算一算,你看,这就是慢思考。  每一个思考过程都是快思考与慢思考的结合,当然,由于人的本性是节能,快思考总是占据上风,所以人们很多的行为都是由其主宰。尤其是在人精力不足的时候更是如此...

《思考,快与慢》是谁写的?
答:《思考,快与慢》一书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著的一本突破性的认知科学书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人类思维的两种模式展开,分别为“快思考模式”,和“慢思考模式”。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了人类大脑思考的不同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如何感知世界...

思考快与慢
答:昨天下班路上听了一本书,标题是《思考,快与慢》。主要说的是,人类的思考模式可以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前者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后者是需要主动控制、有意识地思考的进行思考的系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慢思考需要调动大脑的理性思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一般情况下会很懒惰...

《思考快与慢》拆书笔记
答:上班途中,习惯了听樊登读书会,本周刚好听到《思考快与慢》,get到的第一个点就是:峰终定律 丹尼尔·卡尼曼提出: 人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无论是正向或者负向的)和结束时的感觉。 这就是 峰终定律。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人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是跟该事情高峰时刻和结束...

《思考快与慢》:反应快和反应慢,不要再拿聪明不聪明来说事
答: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反应快,有的人会反应慢呢?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用有趣的文字和丰富的案例,给我们阐述了大脑工作的两个系统,并分析了两个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原理以及我们日常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踩过坑。系统1: 直觉系统,又称快思考。“讯速”和“...

什么是思考,快与慢?
答:《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介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系统:一种是快速、直接、经验丰富,但也容易出错;另一种是慢速、理性、更深层次的思考方式,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作者丹尼尔·卡尼曼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研究,揭示了我们的思维、思考方式和行为中存在的许多偏差和误区。这本书给我们...